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73章 传习第二次集体活动

第73章 传习第二次集体活动

第二天凌晨3点,一家人都起来参与了进新房的仪式,先敬香,然后每人都拿着一样东西,爷爷带头,父亲和王建昆随后跟上,拿着代表性的厨房用具和一些代表美好寓意的东西从老房子带到新房子。

仪式完成后大家都没回去睡,在新房子的厨房生了一个火炉,大家围坐着火炉盆在一起吃瓜子零食聊天,零食有从扬州带来的糕点,牛皮糖和姜糖,有从凤山公社买的白糕和麦芽糖,炒栗子和花生,柿饼等等。

奶奶和姑姑两人不得闲,在忙活着给大锅生火烧开水,因为天亮后就要杀猪了,得提前把水烧热,等杀猪师傅杀完就要马上用热水烫毛剃毛。

妹妹也没忘了她养的兔子,时不时的提醒父亲去抓兔子,父亲被烦得没办法,天蒙蒙亮就去把兔子抓了摔死剥皮了。

两个妹妹也不害怕,就在一旁看着,直到父亲把两张兔皮都剥好撑起来晾好才罢休。

天亮后杀猪师傅就来了,因为离过年还有20多天,王建昆家是最早杀猪的,所以杀猪师傅才能来这么早,不然等他们从虹关生产队杀完几家的猪再来就要到下午了。

杀完猪后就在家里摆起了酒席,队里五服之内的亲戚和给了进新房礼的朋友都要请到,不过都是一家请一个代表来,总共摆了4桌,如果全家都来,那10桌都坐不下。

因为每家都是一大家子,少的7,8个,多的10来个人,所以这两年慢慢放开后,摆酒席的人家都是请每家户主,最多会让他们带一两个小孩来,小孩还不能上桌,就站在边上拿个碗接大人夹过来的菜吃。

今天是自家摆进新房的酒,所以家人里面除了爷爷之外都没上桌,王建昆和父亲一起帮忙招呼客人,姑父帮忙端菜发烟等,母亲,姑姑和奶奶都在厨房里忙活,还请了个主厨的,不然4桌菜就家里人忙不过来,做的味道也不一定好,因为大锅菜还是要一定手艺的。

两个妹妹就高兴了,在厨房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因为菜做好分盘后都会多一些出来,两个妹妹几乎每个菜都要吃点,不知不觉就吃得圆滚滚的了。

酒席一直吃到下午2点才散场,每个菜盘都被吃光光了,这年头还没有哪家会浪费粮食,掉桌子上甚至地上的都会捡起来吹吹吃掉,所以收拾起来也不麻烦。

而且王建昆家做酒席也舍得让主厨放油放盐,所以味道是很不错的,比很多人家年夜饭那餐吃的还要好点。

菜盘里的一些汤水奶奶让姑姑和母亲都收集起来倒到泔水桶里,因为家里还留着一头大猪没杀,还有两头小猪在小猪栏里等大猪出栏了再放进去,而且大猪再喂喂还能多长点肉。

剩下的那头大猪要留到小年那天杀,解出来的肉大部分会被奶奶熏腊肉,小部分会在过年期间吃完,然后姑父姑姑他们回家也至少要给个2,30斤让他们带回思口老家。

下午王建昆就在新房子休息了,睡到4点就起床和家人告别,他今晚就要赶去县城,明天要给传习社的7大弟子讲解分析下近期他们的疑问,还有把后续放假的安排跟他们谈一谈。

本来智子给的资料已经可以解决他们大部分疑问了,11月底那次月考,7大弟子都有进步,郑倩巩固了第一名的位置,分数比第二名要高出30多分,只要再坚持下去,把数学和英语的短板补好,清北是完全没问题了。

俞子润和郎骏建还有俞敏因为是后面才加入的,所以11月的月考成绩排名上升的不多,但是他们自己却觉得进步的不容易,因为越是前面的排名越难前进。

方贵华,胡春明和程明还是进步很大,方贵华已经到了年级14名,胡春明是30名,程明是35名。

按照去年考大学的情况,三人已经稳上本科学校了,方贵华上重点大学也比较稳了,因为去年二中考上了60个本科,其中重点本科有23个,所以三人现在对王建昆的话那是深信不疑,对于他交代的实验任务也是非常认真的做。

明天是约好的大家在期末考试前的聚餐和学习交流时间,还有王建昆要把考试后的一些安排征求下他们的意见,看他们是否能够留在实验室帮忙。

元旦第三天出了太阳,下过雪后的天空湛蓝湛蓝的,空气特别清新,王建昆和7个弟子一起去了集市买菜做饭,这次众人决定吃火锅,王建昆已经提前用超能力制造好两个烧木炭的铜火锅了。

每人都分配了一些采买的任务,有去买木炭的,有去买牛羊肉的,猪油和猪大骨的,也有被安排去买蔬菜的,还有就是去买调料的。

9点多钟众人买齐后在东门桥头集合后,一起走路回到废品回收站,一路上都在聊着回家的新闻趣事。

方贵华他们5个浙源公社的现在条件改善了很多,家里一大帮人都在做棉芯,还有胆子大脑子活的去其他公社和隔壁省收棉花。

最远的都去了徽省的休宁,黄山,浙省的衢州,金华等地,他们去的时候会从队里批发几百个打火机,回来的时候收购些棉花和当地特产回来,棉花拿去做棉芯卖给队里,特产则走街串巷卖给一些有钱的人家。

王建昆家就买了两个金华火腿,队里一些挣了钱的也很舍得买了很多吃的用的。

郑倩家王建昆也帮忙了,安排他父亲帮忙在泗洲镇卖票,顺带在码头上卖点小吃什么的,每个月也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随着航行上船只越来越多,相信她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俞子润不用操心,他爸爸已经算是县里排名前几的干部了。

到了废品回收站的院子,众人分工合作,郎骏建和方贵华负责生火,熬煮锅底料和大骨汤,程明和胡春明两人负责切肉,王建昆和俞敏一起负责腌制,郑倩和俞子润则负责把素菜清洗切好。

腌制羊肉和牛肉的时候王建昆问俞敏今后愿不愿意多花些时间在物理和化学实验上面,每周抽3个晚自习时间,周日也来,晚自习出门的问题可以去找老师申请,说不通的话王建昆可以去帮忙找老师和领导。

俞敏想了下同意了,他上次月考成绩前进到了年级第8名,而且这一个月经过王建昆给的针对性非常强的资料辅导,他觉得高一的知识已经完全没难度了,这次期末考不出意外应该还能再前进两名。

每周花三个晚上来做实验也不算是浪费时间,他肯定是准备高二选理科的,所以来这里做在学校里绝对接触不到的实验,也是一种提前学习。

而且王建昆也不会亏待他,之前和郎骏建一起做的两款软件王建昆检查试用后分别给了20块和16块,抵得上一般人1个月的工资了,而他就是用王建昆提供的电脑敲了十几个小时的键盘而已。

写软件的过程他的数学和英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逻辑思考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在他学起数学和物理来更得心应手,新知识点掌握得更快,学习效率比之前提高了很多。

王建昆见他答应,接着说了下补助的事情,按照王建昆的试验设计,每完成一个实验制造出相应的样品后,可以获得10块钱的奖励,一般情况一个实验从开始到完成大概需要12个小时,相当于是每周3天加一个周日,可以拿到20块钱。

不过如果做不出来就没有奖励了,只有基本的每项实验1块钱,做不成功如果能够分析出原因,经过改进后再做出来,可以获得之前没做成的奖励叠加。

听到今后的福利这么好,他忙不迭的答应,错过了可没有这好事了。

其他几人听了后都纷纷问王建昆他们怎么安排,他们也想要奖励。

王建昆忙完手头的事情,然后跟他们一个个谈,首先是郎骏建,他现在的编程能力已经不输一些国内专业是计算机的大学生了,因为他们哪有郎骏建这么好的条件。

王建昆给郎骏建说的是按照编程时间和项目完成情况给奖励,基本上是1个小时有效编程会给5毛钱,然后视项目复杂程度不同给对应的完成奖励,比如之前编写的电子表的闹钟软件就奖励了40块钱,还给了5块钱的工时费。

他听到今后的项目都有奖励很是开心,基本工时费也不少了,每周日来1天也有差不多5到6块钱了,忙问道后续有什么软件需要开发。

王建昆给了他一个推箱子的游戏软件开发要求,硬件规范已经写好,各硬件模拟接口都给出来了,他只需要按照游戏界面和各关卡的要求写出相应的软件然后调试完成。

这个项目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难的,因为需要涉及到很多东西和变量的调用,还有就是要建立起这个游戏的概念,想好如何去实现画面的变化。说起来这个软件还是参照的日本人刚开发出来的,目前那边还没有正式推向市场,是彼得在日本的代理人找到的试用版。

彼得一直在帮王建昆收集市面上新出现的电子类元器件和产品,所以这个游戏就被王建昆知道了。

王建昆让智子模拟了下这款游戏,然后在脑海里试玩了下改良后的,王建昆觉得挺解压的,所以决定做个手持版的游戏机,目前就以推箱子游戏主打,后续再看有没有好的创意再做新的手持游戏机。

跟郎骏建讲了半个多小时,还在院子里用现场堆放的箱子做了个第一关的游戏出来跟他示范了一遍,他终于对这个游戏有了直观的概念,之后就是这么去用软件实现了。

然后叫到方贵华,胡春明和程明三人,让他们三按照王建昆给的实验步骤做出相应的产品,然后按照一定的规范写出专利文书和论文交给郑倩和俞子润,让她们两人检查然后翻译。

英文的专利文书和论文就交给俞子润写然后投稿,中文的交给郑倩写然后投稿,论文署名三人商量以谁为一作谁为二作,通讯作者都是王建昆,专利归属于王建昆在香港设立的公司。

每完成一篇论文和相应的专利,会给15到30元不等的奖励,负责翻译和整理的俞子润和郑倩两人也有相应的奖励。

众人对这样的安排都很满意,自从加入传习社后,不仅学习有指导,成绩提高很多,还能学到一些新东西,轻轻松松挣到普通人累死累活才能挣到的钱。

王建昆对他们这么安排也是看在他们学习进度已经很超前了,有余力参与到科研项目上来,王建昆之前设想的做出一些产品然后申请海外专利的事现在可以提上日程。

今后将由他负责提供研究课题和相应的材料和指导,这7大弟子可以帮他分担一些基础研究工作,论文和专利文件可以让今后要专注文科的郑倩和俞子润帮忙,她们也可以学习下写专利和论文的知识,当然今后她们还是要专注于文科的相关学习,方贵华他们今后也要自己学习如何写英文论文和专利。

比如郑倩,王建昆建议她往国际贸易和国际法方面发展,今后改革开放更深入,特别需要懂这方面的人才,到时她愿意到国家机关工作也好,到王建昆的企业工作也好,都会有很好的前途,都可以帮到王建昆。

俞子润则是建议她往翻译和外交方面发展,她现在不仅在听英语广播,还在听日文广播,基本的日文入门是王建昆给她找来的资料,还教她基本的拼读和听写,现在算是入门了。

她在语言这方面的天赋也很好,学得也快,等日语学到一定程度,王建昆打算教她俄语,今后往外交方面发展的话会3门语言应该是基本的要求。

等到11点,腌制的肉都入味了,熬的骨汤和底料也到火候了,众人一起把两个火锅搬到院子的木箱上,然后装入碳火,把底料和骨汤装到铜火锅里。

4人共一个火锅,每人都有个不锈钢的碗筷,这是王建昆用为数不多的镍制造的,方便清洗,省了每次过来聚餐还要带饭盒筷子的麻烦。

羊肉和牛肉都腌制入味了,王建昆放在这的刀也很锋利,所以肉切得很均匀很薄,放到滚烫的火锅里几秒钟捞出来就可以吃了。

几人最近也不少吃肉了,,每次聚会都会买些肉,但是这样自己夹自己涮然后满满一口肉吃到嘴里还是很过瘾的。

5斤多的牛羊肉10多分钟就被8人干完了,众人缓了一会肚子,再把火锅里加了点骨汤进去,接着涮土豆,萝卜,白菜,芹菜等等当季的蔬菜。

吃蔬菜的时候就斯文多了,不再是刚才那种涮好的肉刚送到嘴里,筷子就去夹肉进火锅去涮了,众人围着火锅边吃边聊。

王建昆把他考完试后要去一趟广市的消息说了下,他这次准备去一个星期,8号考完试就会赶去饶州坐当天晚上的火车,9号会到广市。

在那边看下电子表工厂的生产情况,然后看情况去一趟香港,大概16号会回到这边。

到了之后会在这边实验室待3天,20号关闭实验室。

众人也都表示会在考完试后在这边待到20号,郑倩已经和俞子润说好学校放假后到她那住,方贵华他们5个就到王建昆这边的房子住,用箱子拼个大通铺出来,5个人挤挤也睡得下,给叶伟夫妻俩放7天假,等王建昆关闭实验室后再每天白天过来看下情况。

吃到后面最终还是留了很多蔬菜没吃完,王建昆准备留给叶伟夫妻俩,骨汤留着晚上煮面条吃。

下午王建昆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先把任务分配好,首先是俞敏的物理和化学综合研究项目,王建昆给的课题是LED制备。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了绿光和红光LED,蓝光LED则一直没有突破,所以想得到白光LED就没办法了,因为白光一般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蓝光LED没有被发明出来,就无法大规模将红光和绿光运用到照明和其他场所上。

其实王建昆已经用超能力制备出蓝光LED了,但是如何工业化合成需要摸索,大规模制备和实验室制备也有所不同,所以交给俞敏让他帮忙把实验室制备跑通。

相关的材料,理论知识,实验基本方法和设备都准备好了,只要俞敏能够按部就班,一项项材料按照不同的组合试验过去,肯定可以复现出王建昆用超能力合成出来的蓝光LED。

不过一开始王建昆没让俞敏上那么大的难度,给了他绿光和红光的制造方法和材料,先让他复现出来,然后再去制备蓝光的。

期间如果有什么超出王建昆设想之外的发现和现象也让他记录下来,说不定就是一种新的发明和新的有用物质。

然后带着方贵华,胡春明和程明三人学习使用新到的一批设备。

比如小型机床,小型注塑机,电焊枪等等,这些主要是用于设计游戏机的外壳和相关的功能按键,制作出来后还要进行试用看是否让人感到舒适。

基本的电路板王建昆会让智子设计几套,然后让他们按照图纸焊接测试,再和外壳组装到一起。

期间会产生很多专利,这些都会到国外进行专利申请,国内就申请一些比较重要的,其他的没必要,因为大家都不会重视,想要起诉他们都不一定做得到。

郑倩和俞子润两人一直在旁边听着,虽然对具体的东西听不太懂,但是知道了王建昆是要他们做什么东西。

然后王建昆拿了两册资料给她俩,一册是讲专利书然后书写,一册是讲论文写作规范的,两册资料后面都附带了多篇范例,让她们可以作为参考。

这些资料也是托彼得和大舅收集来,然后经过王建昆的整理再拿出来给她俩。

傍晚的时候8人用剩下的骨汤做了一大锅面条,唏哩呼噜吃完后众人才往学校里走去。

此时8人手上都带着一块电子表,这款表的硬件是王建昆用超能力制造的,软件则都是让郎骏建和俞敏两人编写的,除了显示时间,还有秒表,计时器,闹钟,日历还有星期的功能,比机械表强大很多。

这次期末考试结束,王建昆就要去广市帮电子表工厂提高10微米光刻机和蚀刻机的良品率,让这款多功能的电子表能够低成本量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