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59章 200吨级快速运输船制造 上

第59章 200吨级快速运输船制造 上

第59章 200吨级快速运输船制造 上

小舅下线后,王建昆又联系了下大舅,发现还是没有回音,于是让电台开着自动记录呼叫他这个呼号的信息,他这用超能力先把地下基地又挖了一块空间出来。

然后去地下4层测试了一次缩小版的微型核反应堆,整个测试过程花了快2个小时。

等到快10点了,王建昆回到房间查看了下是否有人呼叫自己,果然有个广州区号的呼号在5分钟前呼叫了自己,于是赶紧呼叫记录下来的呼号。

没多久大舅的声音响起:“建昆,你的电台能用了?”

“能用了,今天执照发下来了,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啊,是不是约会去了啊,大舅。”

“臭小子,这也是你该问的吗?找我什么急事?”

“没什么,就是想跟你聊聊天。”

“好吧,赶紧说,说完睡觉去,明天还要上班上学。”

“我刚才跟小舅联系上了,他说他选的人过10天左右就来内地了。”

“这我前面就知道了,还有什么吗?”

“大舅,没什么了,就是刚拿到执照,想用电台跟人联系。”

“没什么要紧事就断开吧,今后有的是时间。”

“那好吧,再见!”

周一早读来到教室,王建昆发现同学们都频频向他看来,王建昆还以为自己脸上有什么东西没洗干净呢,用手摸了摸脸来到座位上。

“王建昆,你又考第一了,总分950你居然能考942分,太厉害了。”同桌俞子润惊叹的对他说道。

“也就比上次多考两分啊,大家怎么都这么看着我。”他有点装逼的说道。

“哼,臭屁王建昆,你知道这次期中考试多难吗?年级第二也才考875分,比你足足少67分呢,你数理化和地理都满分,其他几门都是只扣1到2分,怎么做到的啊!”

“不是跟你说过吗?我有很高效的学习方法,叫你跟我学你还不肯呢,这次咱们班方贵华考得也不错吧?”

“他这次考到班级第三,年级第18名了,比上次进步了很多。”

“怎么样,他按照我的学习方法,进步大吧?”

“什么?你是说他是跟着你的方法学,进步了这么多吗?”

“是的啊,我之前没吹牛,也没骗你,是你自己不相信我。”

“好吧,王建昆,我向你道歉,你教教我好不好!”俞子润说着还拉了拉他的袖子。

“可以啊,之前你帮了我,我也会帮你的,这样吧,等下各科试卷出来后,我看下你的错题情况,再出一套检测试题,你这个星期抽空做完交给我,我根据你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出一套学习大纲和重难点合集给你。”

“好啊,谢谢你,王建昆。”俞子润很正式的跟王建昆道谢。

“不客气,班长,咱们算是互相帮助。”

早读下课时,王建昆夹了些从家里带的霉豆腐,还有酒糟鱼,梅干菜炒肉等耐放的菜,分了点给俞子润。

刚和方贵华走到门口,就看到郑倩在走廊上等着他。

“王建昆,这是我自己家里做的辣椒酱和酸辣椒,我多带了两瓶,你拿去吃吧。”

“哦,那就多谢了,你来这么快啊!”

“怕下课你走得快找不到你,你收好,我去吃早餐了。”

“好,慢走,等下快上课前你来我这拿资料吧。”

“嗯,等下见。”说完郑倩就跑下楼去了。

因为王建昆班里好几个人在看着她了,再不离开脸要红起来了。

她这次回家就想着要带些东西送给王建昆了,可是家里条件困难,拿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妈妈做的下饭菜比较好吃,就想着带点给王建昆聊表心意。

昨天下午到学校后看了张贴出来的成绩单,她都惊呆了,她数学居然考了满分,成绩跟第二名一下子拉开了10几分,上次还只高了3分的。

然后又去高一年级看了下王建昆的成绩,他的名字排在第一,总分和每科分数都是第一名,还有好几个满分,总分更是比第二名高出一大截。

郑倩明白考试时王建昆这人还真没对她吹牛,他是真有能力辅导她的。

所以晚自习她就来了王建昆的班级门口,来了两次都没看到他人,打听了下才知道王建昆晚自习可以自由活动,来不来老师不管的,所以今天早读一打下课铃就急匆匆跑来了。

看到王建昆没有嫌弃她送的菜,心里的担忧减轻了不少,之前她觉得能考上人大或者是华政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看到了考清北的希望,怎么能不上心呢。

如果按照王建昆的学习方法真的能大幅提高成绩,到时自己得好好报答他。

王建昆自是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她是个好苗子,被耽误了不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帮她,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说不定也是个助力。

自己注定是往科研方向发展,对于行政和经济等偏文科类的得多找些帮手。

路上方贵华好奇的向他打听。“建昆,刚才那个女生是谁啊,怎么送你辣椒酱还有酸辣椒。”

“我一个朋友,她叫郑倩,高二文科第一名的,想让我帮她再提高下,送点东西感谢我。”

“哦,高二的你都能辅导啊?你不会把高中知识都学完了吧?”

“是啊,大学的一些东西我都开始在自学了,所以你们得快点跟上,说不定我明年就会参加高考了。”

“你不是说要高二和我们一起参加高考的吗?你考走了还能指导我们吗?”

“看情况发展吧,到时可以书信往来,我寄包裹给你们,其实我不想那么早去大学的,我在高中轻松自在,晚自习也自由,现在大学管得可严格了。”

“好吧,郎俊建和俞敏华他俩昨晚聊天时还想找你,想找你要学习资料呢。”

“可以啊,等下打完早餐去宿舍找他们,胡春明和程日明两个考得怎么样?”

“他俩进步了很多,胡春明42名,程明49名。”

“那还不错,继续努力,你们几个争取期末考试都进前10名,明年争取前几名都是我们浙源公社出来的。”

“好啊,但是这样老师和同学会不会发现不对劲啊?”

“没关系,平时我们尽量去我的废品回收站聚,同学们看不出来的,成绩单又不写你们是哪的,只要你们自己不到处宣扬就好,老师我自己来应付。”

两人打完早餐后去了宿舍找到另外4个同学,他们正好在一起围着个橘子树吃早餐。

看到王建昆过来,纷纷跟他打招呼,郎俊建和俞敏华两人都开口问王建昆能不能加入他们一起学习。

王建昆当然答应,跟他俩聊了下他们考错的地方,问了下他们知识点把握不到位的地方,心中有底后答应他俩明天中午会给他俩各一套试题,争取周六做完一起给方贵华,周日会根据答题情况给一份学习指导,并附带上测试题。

他俩欣然答应,表示今后都听王建昆的。

就这样,公社里考出来的这批尖子都被王建昆拉拢到一起了,王建昆准备给他组建的这个小团体称为传习社,借用了王阳明《传习录》里的两个字,准备效仿王阳明,将他的理想传播出去。

回到教室时看到郑倩已经在等他了,也不废话,去抽屉里拿了准备好的资料给了她。

临走前她还问王建昆其他科目能不能也指导下他,帮人帮到底的王建昆让她周六来送测试卷后来拿其他科目的。

就这样,王建昆凭借成绩又一次的碾压一众同学,收下了4位新弟子,让他的人才队伍又扩大了不少。

就是班长吴萧义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点躲着他,这次都没来跟他聊聊。

上午王建昆把6位弟子的学习资料和测试题都让智子帮忙准备好,然后就是把电子表生产线和相应的配套设备,水电要求,生产布局等等图纸都准备好。

还让智子帮忙制作了SOP,画出了物料流转图,准备等中午去基地把这一整套资料都图纸化并寄给大舅,好方便他去寻找厂房。

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就骑摩托车去了地下基地,先用超能力把第3层最后一点挖空,然后就是把给大舅的图纸资料,给7位弟子的学习资料都制作出来。

接着把用于改造电台的配件也用超能力制造出来,用防水防撞的材料包装好。

然后造了3个不同尺寸的铝合金拉杆箱,把图纸和电台改装配件放到其中一个箱子。

把这些都带到废品回收站,等明天父亲送货去饶州时托他带给程兴,再由程兴通过铁路运到广市。

王建昆原本是想着用邮政寄包裹去广市的,又怕时间太长。

于是用文本机联系了下程兴,他刚好明天晚上要发一批打火机去广市给他哥程勇。于是就托他带些东西去,他欣然同意,表示一定会让押运的人保管好,安全送到他舅舅手中。

下午回到学校,先把同桌俞子润的学习资料和测试题给了她。

因为是专门按照她的学习情况出的资料,让她保管好不要给别人。

然后让方贵华把5份资料都拿走让他去分发。

这次的资料每张纸上都有个抬头名称《传习社》,告诉他们已经是传习社的成员了,今后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成绩。

忙完了这些弟子的事情,王建昆开始跟智子讨论制造运输船。

之前跟杜维桥和扬州商人聊天时大概了解了下现在内河运输的船只情况。

主要是分成3类10几种大小,分别是客轮,专门运人的,拖轮专门运货的,还有就是无动力的划桨或者用帆的木船。

客轮有能一次性装2,3百人的大型江轮,从上海一直上溯到重庆来回运客。

也有较小的只能运30多人的,主要是用于过江或者沿江两个相邻城市之间运客。

拖轮也是有大的拖3到5个40多米的大船仓,也有小的拖10几米的,看拖轮的柴油机马力是多少。

以上两种机动船中客轮速度较快能有个8到10节的航速,拖轮较慢只有4~6节的航速。

不过航速虽然慢,但是在大部分江段都可以日夜不停的航行,所以速度还是可以的。

综合以上打听到的消息,还有让智子在脑海里找的一些资料,王建昆决定制造一款200吨级的客货两用高速运输船K200型,船长25米,宽6.8米,吃水2米,空载航速30节,满载120吨货后航速25节。

在制造完全体之前,王建昆准备先造一艘缩小版的试验1号。

一个是测试下各项性能和熟悉下船只驾驶,另一个是用试验1号运些制造大船的特殊金属如铜,铬,钼,锰等顺着乐安江去饶州的鄱阳县。

完全体的大船只能在那里建造,然后从那里出发经鄱阳湖水道进入长江。

从婺源县城到鄱阳县的这段乐安江冬季枯水期有的地方水深只有2米左右,要通过完全体的船是不行的,会搁浅。

试验1号预计是40吨级,载重24吨,船长15米,宽3.3米,吃水1.2米。

遇到浅滩缓慢通过还是没问题的,实在不行就用超能力挖一段河道,工程量也不会很大。

当天下午下课后,王建昆在校门口的集市上吃了一碗糯米汤圆。

是个老大娘摆的摊子,据她讲是自己家新分到的糯米还有芝麻做的。

可能是白糖不好买,汤圆的馅不是很甜,但糯米磨得很细,芝麻炒得也香,吃起来口感很好,又糯又香。

吃完后王建昆骑车往县城西门走去,出了西门后沿着河道骑了一段直到靠近新岗山镇才返回。

沿途王建昆不断用超能力把河道和边上的地势投射到脑海里,他在寻找一个建造实验1号的位置。

勘察完地形后,王建昆回了地下基地,照例测试了一番缩小版的核反应堆。

测试的同时王建昆让智子设计了好几款80厘米长的实验1号模型,然后放到第三层临时制造的一个水池里进行测试。

因为是测试船的抗风浪能力,航速等性能,所以是用的电动机和蓄电池做动力系统,等确定好船型后,再制造汽油机版本的实验1号。

一般的船舶都是柴油机的,一个是柴油更便宜,另一个是柴油扭矩大,提供的动力更大。

但是柴油机要想高速,要用到更大的齿轮系统,还有噪声会非常大,本来就不大的船,用柴油机没必要,王建昆也不差那点汽油的钱。

测试过程没什么好说的,智子根据测试的情况随时调整船的结构,渐渐的把不合适的地方都进行修改,王建昆根据修改的图纸直接用超能力改造船模,接着再放入水池测试。

到了10点左右,一款水线之下航线阻力最小,船身抗风浪能力最好的船模被定型下来。

王建昆让智子按这款定型下来的航模先放大,做出图纸,设计出动力系统和驾驶系统,等过几天去乐安江里进行测试。

如果NS方程的通解被证明出来,那么王建昆也就不用一个个船型,一款款不同尺寸的都要进行测试了。

因为是根据经验公式和模拟推导的,当放大尺寸,误差就会变大,有些关键位置如果不进行测试,可能就会出现设计失误,或者是超出经验值的情况出现,造成严重后果。

在睡觉之前,王建昆跟大舅和小舅都用电台联系了一次,告诉他们电台配件和厂房布局等资料明天会找人带到广市,预计后天到,让大舅记得接收并想办法转交给小舅一部分配件。

并且把自己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也告诉了他们。

两个舅舅看到外甥成绩这么好,动手能力和其他能力都这么强,都很欣慰。

接下去两天里,王建昆早上和中午都在花时间开挖地下基地2层,此时他的超能力范围又增大了一些,可以投射90米范围内的物体,每天调动元素的能力也达到了180立方了。

到了晚上,他就去梅林公社下游的一处回湾里建造临时码头。

这处回湾周边没有田地,四周都是竹林,冬天几乎没人来这里,所以建造临时码头是绝佳的地方。

为了掩蔽,王建昆还制造了很多以假乱真的竹子在码头周围,路也是随走随改,这样即使有人来了也发现不了。

因为下来很难,是一个很高的陡坡,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竹子。

码头建好后,王建昆又花了一个晚上运输了两吨多的金属和200公斤汽油过来,用于实验1号的制造和测试。

周五晚上是农历10月初十,月光照耀得大地雪白雪白的。

王建昆穿着自己特制的防寒骑行服,骑着摩托车来到临时码头。

把摩托车扶进用超能力临时挖掘的一个小山洞里藏起来,然后按照在脑海里演示了很多遍的方案,开始制造实验1号运输船。

首先是制造能浮在水面的船壳,用超能力将码头到乐安江这段水下的铁元素都提取出来,跟运来放在山洞里的锰,铬钼等元素按照一定的位置和比例组成实验1号的船壳。

只见月光照耀的水面上,一个非常薄的闪闪发亮的船底壳慢慢成型,然后慢慢变厚,缓缓的往水里沉。

等到船底壳不再变化后,吃水达到50厘米。

王建昆接着制造水下的螺旋桨,尾舵,传动轴。

然后制造底仓的变速齿轮箱,汽油机,油箱油管,水箱水管,底层电路等设施。

在制造底层甲板前,底仓用于放压仓重物的地方被王建昆填入了从河底调集的铁元素和硅元素。

然后把底层甲板铺上,接着制造货舱和中间层的客舱。

因为是实验1号,船只有15米多长,所以货舱和客舱都不大,王建昆也不准备给外人进来看,所以建造得很建单,很快速。

客舱就8个卧铺,左右各两个上下铺,人在床铺上只能坐着,过道也只有50公分,只能容纳1个人行走,两个人都得贴着错身过或者让到床铺上分开过。

底层货舱也不大就两个卡车斗的面积,高2.2米。

然后就是驾驶仓和前甲板制造,驾驶仓上层高出前甲板2米,下层做为厨房,卫生间和临时休息的场所。

为了减轻上层重量,王建昆在中层客舱和上层驾驶仓用了很多铝合金,此时在月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的。

考虑到之后在大江上航线有很多船,王建昆把整个船覆盖了一层灰色的船漆,还搞得非常不均匀,远处看来就像一艘普通的客货混装船,就是速度快一些,船型特殊一些。

为了夜晚航线,驾驶仓上面还做了几个探照灯,船尾也做了个航迹灯。

基本的结构造完后,王建昆加入了汽油,润滑油因为用量少王建昆就直接用超能力合成了。

本来汽油也是可以合成的,但是为了省事省精力,所以买了汽油来加。

毕竟汽油是消耗品,靠消耗自己的精力制造也划不来。

加完油,把水箱也加满,然后启动汽油机先在码头试了下。

因为是用超能力制造,控制的精度是纳米级的,所以汽油机的噪音非常低。

测试几分钟后没出现异常,接着连上齿轮系统,挂到怠速位置,螺旋桨非常缓慢的转动,船只在这股力量的带动下缓缓的一点点移出码头。

在回湾里怠速行驶了两圈,确定动力系统和转向系统都没问题后,王建昆慢慢增加档位。

输出功率慢慢增大,在回湾里速度慢慢加到了5节后,王建昆转动船舵,将船头对准乐安江主水道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