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57章 基地建设 完(求推荐票,月票)

第57章 基地建设 完(求推荐票,月票)

周五下午考最后一门地理,王建昆早早去了考场,郑倩也来得很早。

看到王建昆来了,郑倩从包里拿出数学测试题给他。

A4纸上除了打印的题目,空白处已经写上了一行行娟秀整齐的字。

王建昆看离考试开始还有一段时间,于是也不用超能力检查了,先自己看一遍。

确实如郑倩自己说的那样,立体几何和抛物线的试题做错的有几个,做不出来的也有几个,其他知识点的题目倒是错得少,而且都做出来了。

王建昆挑了一个郑倩没做出来的跟她讲解了下,看着郑倩在想象着立体几何图里做完辅助线,再转换坐标计算时就彻底迷糊的样子,王建昆觉得她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

问她平常是不是认路非常困难。

听王建昆这么问,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郑倩突然脸红了,嗫喏的说道:“你怎么知道,我从小就认路困难,分不清东南西北,刚开学来学校还走错好几次教室和宿舍。”

“那就麻烦了,你这是小时候爬得少,对空间感知能力比较低造成的,那只能靠后边补了。”

“那要怎么办,认路我多问问路人可以克服,可是我一遇到立体几何,脑海里就范迷糊,想到了这里忘记了那里。”

“我先回去想想,然后我每周给你出一套数学题目,你抽时间做完交给我,我再按照你的作答情况给你一个复习大纲和重难点还有测试卷,你边学边作答。”

“好啊,谢谢你,你真好。”

“我乐于助人,看你是清北的苗子,被数学拖后腿太可惜了,如果你能把数学补上,到时候咱们还能做大学同学。”

“嗯,我努力。”

下午地理考完后王建昆回教室转了转,问了下方贵华考得怎么样。

“我感觉挺好,跟人对了下答案,理科部分有标准答案的几乎都对,建昆,你那学习方法挺好啊!”

“好用就行,你们按照我的指导进度学习,高二肯定能考个全国前几的大学,对了,胡春明和程明他们两个考得怎么样?”

“我们一起对了答案的,他们也感觉考得挺好,虽然错的比我多几个,但是跟其他之前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对比了下,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考得好就行,等成绩出来咱们再复盘下,看下你们的薄弱点在哪,我再就行调整指导资料。”

“好,建昆,你什么时候回家啊?”

“我不确定的,可能是明天一早,你们怎么回去?”

“我们等下和清华镇的同学一起坐货车回去,到清华再走路回家。”

“好吧,早点回去也挺好,回家看看,你们几家这个月应该挣了一些了,回去让家人给你们补补。”

“那也是你照顾,不然我们家也找不到这好工作。”

“那个让你设计的做棉芯的机器有做吗?”

“我倒是画了一些图,但是做出来很难啊,没有工具和材料,平常学习也没时间。”

“嗯,这样,等下个月我在废品回收站搞个手工棚,你们有兴趣用学到的知识做些东西可以去那做,我会准备一些材料和工具的。”

“好啊,建昆,那下个月周日的时候我肯定去,他们几个我等下也问问。”

“好,去不去不强求,不做手工,去玩电脑也是可以的。”

“好,建昆,我要去赶车了,下周再见。”

“好,慢走,我也有事去忙了。”

因为明天要回家,趁还没天黑,去集市买些东西带回去,虽然现在家里挣了挺多钱,但还是挺节省的。

前几天母亲还专门用文本机发信息让王建昆赶紧搞个保险柜,家里用木头柜子装着1百多万的现金太让人提心吊胆了。

在集市上买了好几种吃的,酒也在二道贩子手里买了几瓶,王建昆不放心还用超能力检查了下,发现是未开封的,里面的酒的成分也正常才敢买。

把买完的东西提到学校车棚,放到摩托车后面绑着的箱子里。

最近班长吴萧义都没来找他要骑摩托车了,那个拉杆箱项目也让王建昆等等。

可能也是因为他们只能收到一些宣传出来的消息吧,不知道苏联是在透支国家和国民的生命。

按照王建昆的推测,苏联最后不是发动侵略战争就是国家自爆。

县里的合资没希望了也不打紧,等下周和小舅直接联系上,再去广市把电子表工厂开起来。

如果小舅能打通海外铝材和橡胶的进口渠道,再开一些工厂也是可以的,广市那边可开放多了。

买完东西后王建昆骑车先去了废品回收站,给叶伟夫妻俩结算了10月份工资,让他俩今晚回家休息,明天早上再来。

两人拿着总共75块钱的工资,欢喜的回家了。

王建昆待他俩走后,把堆积的200多箱稀土都提炼出来,分开装入不同的箱子,把要拉走的箱子做好标记,等明天队里的车过来拉走。

看着快天黑了,把门窗检查了下,关上铁门,骑上摩托车往玉宇花园去了。

到了玉宇花园,王建昆先用运回来的铁,铝,铜,锌等元素做了两个大保险柜。

因为要放现金,王家昆做的比较用心,外面是一层2毫米厚的合金钢,中间是一层5毫米厚的黄铜,内里是铝镁合金。

里面分了上下5层用铝合金板隔开,这样存取也比较方便,一层大概可以放60万,这么一个保险柜应该可以放300万,两个保险柜一起可以放600万。

而且等下个月开始要找杜维桥多买些金属,这样现金就不会增加那么快了。

忙完这个母亲催了很久的任务后,例行挖第3层地下基地150立方。

然后就是制造微型反应堆的氦气循环装置,还有汽轮机和发电机的制造。

氦气循环装置有点类似于空调的压缩机系统,有一个压缩机是主要部件,还有弯曲盘旋的热交换管道。

压缩机要接两个电源,启动电源(保险)外接铅酸储能系统。

工作电源从发电机上接过来。

制造压缩机还是很快的,按照脑海里的图纸,花了半小时精细控制元素到相应的位置。

这种实验装置王建昆都是按照尽可能高的精度制造的,不考虑量产和给他人研究,有些连接和活动有磨损的部件都是纳米级精度。

压缩机制造出来先接上启动电源测试了一番,运行时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摩擦力很小,部件的耐久度应该会非常高。

接着是制造汽轮机。

汽轮机有两个,一个是高压汽轮机,氦气从堆芯出来后的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需要经过高压汽轮机降压降温,再导入到低压汽轮机用于工作发电。

高压汽轮机也会发电,不过发出来的电频率多变,需要变频器变频然后接到压缩机上给压缩机供电。

两台汽轮机花了大概1个小时制作完成,安装在已经准备好的底座上,外面还有一个防辐射的铅壳。

接着制造发电机也很简单,按照智子图纸制造的发电机能量转换率是超级高的,配合上纳米级的精度控制,整个发电机的能量转换效率几乎可以达到95%。

此时已经是10点多,睡不着的王建昆准备联调联试后再休息。

各个部件都制造出来了,虽然没有氦气和核燃料,但是用电加热氮气也是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的。

把各个部件都按照设计图连接好,各种阀门和检测表都检查一番,确保没有遗漏,这算是为后续真正的核反应堆实验做预演。

王建昆还让智子帮忙做了个项目检查确认表,一项项检查确认过去。

接着就是进入实验流程了,首先打开加热开关,堆芯的石墨被加热,储存罐里的液化氮气也被慢慢加热。

温度越来越高,达到设定温度后打开液氮存储罐的阀门,氮气从管道里冲出来到达堆芯。被高温石墨继续加热,从堆芯出来还是液体氮,然后经过一个喷嘴一样的装置后压力增大,体积膨胀数十倍,被导气管带到高压汽轮机。

汽轮机被高压氮气冲击转动,带动一个小的发电机发电,发出的电传到压缩机。

高压氮气经过高压汽轮机后压力降低了一些,达到设定压力的氮气被导入低压汽轮机,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这个发电机发出来的电经过变压器变压后给铅酸储能系统充电。

此时的氮气能量被带走很大一部分,压力和温度都降低很多,再被导入到压缩机压缩成液态,再被送入堆芯进行下一个循环。

描述的过程是氮气一段一段的运动,其实整个系统是连续运转的,氮气在其中起能量传导的作用。

试验稳定后王建昆查看了下发电效率,整个系统能够达到80%的能量转换效率。

那20%的能量目前是变成废热和红外辐射损失了,所以试验一个多小时后,第4层温度都有点升高的感觉。

考虑到今后如果建造完全体的微型核反应堆,那么每小时释放的废热和红外辐射能量差不多等于600度电的能量。

得想个办法把这部分导出到外部环境且不被发现,不然只要反应堆开始工作,地下基地将无比的热。

直接用换气系统换气是来不及的而且会导致换气口和整个这片山的温度特别高,所以得往地下想办法。

王建昆决定再往地下打些小洞,查看能否打通到地下水层。

如果不行就想办法在地下制造个能储水5千吨的储水罐,将废热用热交货管道导入到储水罐里。

水的比热容还是比较高的,5千吨水温度升高1度大概可以吸收5.8万度电能转换的热能。

所以最后还是要用水降温,每个月会让储水罐里的水温度升高7度左右。

到时再打通管道到乐安江,每过一段时间就换下水,将废热缓慢释放到乐安江里,这样影响就非常小了。

现实世界总是跟模拟场景有差别的,在建设基地过程中王建昆已经遇到过好几次考虑不周的情况,幸亏他有超能力弥补,不然一个设计失误,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接着断开加热电源,测试了下停堆流程,反应堆在外接电源的作用下各系统缓慢降温,没有发生异常情况。

已经半夜12点多了,今天就先试验到这,今后还要进行多次试验,一些预设故障情况也要精细测试,确保将来用真正的核燃料球试验时不会发生不可控的意外情况。

周六早上王建昆又起晚了,不过晚一点也好,雾气已经被太阳驱散了很多,不然骑车还挺危险的,路上会不时有人和动物,雾气太大看不清容易出事故。

骑着摩托车去废品回收站转了一圈,发现没有异常后去东门桥集市吃了一份白菜猪肉水饺,又买了一屉15个大肉包子带回家。

路边的田野已经一片萧瑟,不时可以看到有人牵牛到田里吃从稻茬里新发出的嫩芽。

到家后跟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姑姑姑父都招呼一遍,然后捡一些学校里的趣事,学习成绩等等跟他们汇报。

爷爷从王建昆嘴里听到的是他变成熟稳重了很多,奶奶则觉得王建昆又长高了一些,也瘦了一些,要把刚买的布和自留地里种的棉花拿出来给他做棉衣棉裤,去年的肯定短了。

父母亲倒是几乎每天都会用文本机和他交流,父亲还时不时去县城看他,所以不觉得什么。

姑姑姑父则夸奖王建昆,说得他都不好意思了。

两个妹妹在他刚进门就一左一右牵着他,看他忙着和大人聊天倒也不好打扰。

等寒暄完,等不及的两个妹妹拉扯着他往门口的摩托车那走,因为车后面绑着的箱子里肯定有好东西。

两个妹妹最近伙食应该都挺不错,脸蛋都有点嘟嘟起来了。

春香的头发也不黄了,黑亮黑亮的梳得很好,用彩色的头绳扎起了马尾辫,表妹悦悦则是短发,不过有好看的塑料发夹夹着,应该是当时从广市买回来的。

打开摩托车后面的箱子,把零食,小吃,包子,还有猪肉都拿出来,让两个妹妹帮忙拿了两样,三人一起放到了堂前的四方桌上,让奶奶分配。

猪肉和包子奶奶让姑姑和母亲先拿去厨屋,等下做饭把包子蒸了,肉也先炖起来。

零食小吃则每样都拿出来一部分放盘子里,大人随便拿,但是特别交代两个妹妹少吃点,不然中午吃肉包子和炖猪肉,到时吃不下就不要吵嘴。

两个妹妹拿着零食慢慢吃着,一边想着零食好吃多吃点,一边想着中午吃肉包子和炖肉,脸上慢慢纠结起来,搞笑极了。

王建昆让她俩不要急,下午还可以吃零食啊,大人也就尝了尝就去忙了,没有嘴馋到吃个不停。

听到王建昆这么说,她俩才又高兴起来,边吃边咪咪笑。

中午吃饭一家人其热融融,王建昆带来的酒也打开了一瓶,爷爷,父亲和姑父三人分了。

饭桌上姑父说他已经拉起一个12个人的建筑队了,挂靠的王家生产队。

自家的房子再过半个月就能盖瓦了,现在分了四个人去帮队里另外一家打地基。

那家把建房的事情包给了姑父的建筑队,因为他家3个男劳力和2个女的都去工厂干活了,只有半大孩子上学和打杂,放弃队里工作自己建房是划不来的,所以请了姑父的建筑队,包工包料建好。

王建昆觉得这家人还是挺有经济头脑的,知道分工合作更有效率,能达到双赢甚至多赢。

因为王建昆给自家设计的房子只有门窗是用木头,其他都是砖和钢筋水泥,所以用的木工不多,砌墙打灰倒是比别家多耗费些人工。

聊完房子接着说了下凤山公社的弹簧工厂。

爷爷是隔几天去看一看的,怕公社不按王建昆的设计乱来,幸亏这厂房简单,不然爷爷都要提议让姑父去主持建设了。

王建昆打算下午去看一看,跟公社拟定的厂长见一见。

下午2点半左右,王建昆带着爷爷骑摩托车赶到弹簧工厂的工地。

此时厂房主体已经快要建好了,砌墙的再过几天就可以完工,跟之前父亲讲的情况差不多。

用超能力检查了下地基,厂房各个部位的尺寸,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放设备的工位夯得没有那么实,时间长了可能会有可能下陷。

考虑到公社里也没有机器打夯机,都是靠人拉起大石头夯地的,也不是他们不用谢心建。

于是王建昆悄悄的用超能力将地下压实了一遍,空出来的空间也从边上预留的二三期地下转移了些元素过来填充。

来了没一会公社程书记和厂长就来了,见面就夸爷爷有个好孙子,夸王建昆有能力,懂得为家乡考虑,从华侨亲戚那搞来致富项目。

王建昆谦虚了几句,然后和查建亮厂长聊了下。

得知查厂长是中专毕业两年,学的就是机械专业,之前是在县里的农机维修站当小组长,程书记找到他邀请他来当这个弹簧厂的厂长。

虽然公社的社办企业比不上县里的农机站级别高,但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能当厂长也是不亏的。

更何况工资待遇比在县里高,还离家近,厂子按照设计产值来算,在整个县也算得上是中型企业了。

知道程书记请来的是专业的人来当这个厂长,王建昆就放心了。

他制造的设备都是操作简单的,到时把查厂长和招来的几个高中生培训会了,正常生产就没问题了。

回家后王建昆去了队里的打火机工厂看了看,整个生产已经很流畅了。

除了两台冲压机在分别做黄铜和镀锌打火机的零件,其他机器都是在用铁条冲压,连续性非常好,每台设备做一款零件也不用换模具,只有换铁条时才会停机一会。

据母亲讲现在每天可以做出2万个打火机了,黄铜的和镀锌的各500个,喷漆的1万9千个。

队里的仓库已经建好,存放了5万多个了,每个礼拜大概还会增加1万个库存。

这种情况出现应该是程家兄弟俩的销售极限到了,自己得快点打通前往苏省的渠道了。

明天去德兴就找杜维桥帮忙介绍下苏省的老板和那条送货线路,争取11月底去一趟苏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