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100章 从海边找发展方向

第100章 从海边找发展方向

1982年5月10号,这一天是物美箱包厂奠基的日子,王建昆也应邀去了奠基典礼现场。

箱包厂的厂址在文博路四十八家附近的一片茶地,那里靠近西门桥,纺织厂也在那附近,到时候产品生产出来从附近的省道运输到饶州,再从饶州通过火车运输到全国各地和出口都很方便。

原材料从饶州采购也很方便,卡车可以一路都走省道。

王建昆骑着摩托车赶过去时,只见从西门桥开始两边的路上都挂着彩旗,走过一个上坡后,看见不远处的省道边上搭起了一个临时的高台,上方挂着横幅,上面写着《婺美箱包厂奠基典礼》几个大字。

王建昆在附近找了个地方把摩托车停好,随着人流来到高台边。

从高台的缝隙可以看到台子后面的茶地已经被平整了,在边上可以看到堆着许多挖出来的茶树和一些灌木。

在高台后方不远处还立了一块小石碑,上面写着婺美箱包厂,竖立在一个挖了有30多公分深的凹陷处,想必这就是等下要进行挖土奠基的仪式地点了。

王建昆往后方平整出来的地走了一段,发现地里已经撒上了一些用于标记的石灰,跟脑海中的设计图对照着看了下,发现石灰标记的地方是即将挖地基的位置。

王建昆沿着平整的地盘边缘走了半圈,发现大概是有100亩左右,这应该就是一期厂房和生活区的位置,边上还有连片的茶地和低矮的茶山,王建昆目测了下大概还有8百多亩左右,今后如果想再设立工厂,这片地方就很不错。

目前的茶叶卖不上价格,这地方改种其他作物也不合适,那么今后征地建设工厂想必不会太麻烦。

看完地盘后王建昆回到高台处,碰到了班长吴萧义和副班长俞子润。

“建昆,你到哪去了,刚才看你摩托车停在那,就是没找到你人。”吴萧义道。

“我去看了下平整出来的地盘,没想到县里动作挺快啊,才几天就把这地方平整出来了。”

“建昆啊,这选址其实去年就开始了,当时要不是某些人强烈反对搞合资工厂,现在说不定这里已经在生产拉杆箱了,所以这次项目合同一签定,县里就派人来把茶树挖掉,稍微整理了下,本来这块地就是比较平整的,所以你才觉得很快。”

“难怪了,我想着县里也没有挖掘机什么的大型机器,想平整出一块100多亩的土地可不容易。”

“那也是星耀集团有实力啊,肯付2万的美金用于前期的建设,所以县里也是竭尽所能,前几天可是两个公社的壮劳力都来上工挖茶树搬茶树的,不然只靠这片地的所属大队自己干可来不及。”

“俞子润你怎么也来了,之前怎么都听你说。”

“你不也没跟我说嘛!我爸说让我来见见世面,我本来不想来的。”

王建昆一想也对,她爸年后也升了半级,现在是常务副县长了,这次难得还有饶州的领导来,所以带上自己的宝贝女儿来见见也是应该的,没看班长吴萧义都穿得非常正式,想必等下也是要随他父亲见见上面的领导的。

三人在高台附近闲聊着,大概9点钟左右,主持人上台讲话,介绍了下婺美箱包厂的来历,今后要做什么等等,然后就是饶州来的领导先上台讲话。

接着就是吴书记,刘县长,俞副县长还有县里选派的厂长,四人陆续上台讲话,话中都是对婺美箱包厂的美好祝愿,当然改革开放的大旗是每个人的讲话中都经常提起的。

后来陈兴东也上台讲话了,他主要就讲婺美箱包厂今后要做什么,还要把箱包出口海外挣外汇等等。

在一旁观礼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机关的领导干部,听到他的发言后都很高兴,不管怎么样,星耀集团已经先实打实的给了2万美金,然后还要出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后续如果真能够出口创汇,那么县里的财政状况将大大好转,他们的工资也能按时发放,福利待遇相应的也会提高了。

目前的公务员工资虽然不低,但是也谈不上很高,可是近些年的物价涨的挺快,虽然基本的食品没怎么涨价,但其他改善生活的商品涨价厉害,导致他们也开始节衣缩食,给家里买些市面上新出的好东西。

所以这个箱包厂的成立,大部分的机关干部都是支持的,毕竟他们也知道,要想富裕起来,引进工业项目才是最快的选择。

领导们讲完话并上台合影后,饶州来的主管工商的副市长跟县里的三个领导,还有厂长,港资代表陈东兴一起来到奠基的地方。

众人拿着绑着大红花的铲子,象征性的铲土给石碑下部盖上,把准备好的凹陷处填平,当然旁边少不了宣传部的摄影师拍照。

仪式完成后,王建昆三人才凑上前去,县高官把吴萧义叫到身边跟旁边的副市长介绍着,俞子润也被他老爸带到身边跟旁人介绍,王建昆则跟陈东兴用粤语交谈着,倒也不显得尴尬。

没想到吴书记在介绍完他儿子后,把王建昆也叫过去,把他在副市长前一顿夸,还提了是他开始介绍的这个项目,而且这个项目的投资方还是他的舅舅开的公司。

那副市长听吴书记这么说,也顺势夸奖王建昆,说他少年英才什么的。

王建昆对跟领导相处也没什么经验,他们夸奖什么的就笑着接下,领导们见他很沉稳的样子,还觉得他很稳重,不愧是成绩拔尖,能够心系家乡为县里引来这么好的投资方的好孩子。

参加完箱包厂的奠基典礼后,王建昆让班长吴萧义带着他去了附近的纺织厂看。

这次过来主要是想在确认下这个纺织厂织造出来的帆布能够达到王建昆的要求,毕竟帆布是这款箱包使用最多的一种原料了,如果不行那就要让陈东兴赶紧去饶州找原料了。

吴萧义跟厂长是认识的,所以王建昆才叫上他过来,在生产车间看了下织造出来的帆布,用超能力检查了下,发现是可以满足箱包的使用要求的,就是幅宽比较窄,今后生产时会影响生产效率,然后浪费也会比较多。

王建昆问了下厂长能否改下幅宽,要么增大一些让其可以横向裁两块,或者减小一点幅宽减小浪费,厂长表示是可以减小一点幅宽来减少浪费的,但是增加幅宽只能增加一点,做不到王建昆说的那种幅宽,毕竟机器的框架限制了。

对此回答王建昆也理解,所以确认能用能减小幅宽后就好办了,后续如果产能起来了,纺织厂也挣到钱了,可以让他们再升级下织机。回到学校后王建昆让智子根据帆布的宽度设计出橡胶涂覆设备,然后再模拟下生产情况。

之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王建昆在智子的辅助下,设计出了一款5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将车,铣,磨等功能都集成到一起。

控制芯片是一款计算能力更加强大的32位处理器,每秒的计算速度达到了2千万次,比现在的一些工作站和中型计算机还要强。

3D画图软件和刀路程序用的配套的电脑也是这款32位处理器,在电脑上可以画出许多复杂曲面的形状,画出来零件结构后,再用刀路设计软件,写出相应的加工程序。

王建昆准备在合适的时间,把这款机床通过星耀机械推向市场,当然性能会做些阉割,芯片就用16位的处理器,目前欧美的许多实验室已经制造成功了16位的芯片,所以推出这款加工中心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可以主攻国内市场,跟国内合作建设机床生产厂。

香港总公司用精度和性能更强的加工中心制造精密零部件,国内合资公司制造一般配件,星耀电子提供芯片和电路板。

等国内普及了这款加工中心后,说不定还能出口到欧美国家,毕竟现在欧洲的机床公司也才刚刚开始研制5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性能还没有阉割版的好。

5月23号星期天,王建昆和7大弟子还有吴萧义一起吃中饭,吴萧义已经知道了王建昆帮方贵华和俞子润他们提高成绩的事情了,所以从上周开始就让王建昆也帮帮他。

他的成绩虽然没有往下掉,但是相比刚入学也没有提升,当了解到王建昆帮忙指导的几人的成绩都突飞猛进,还有4人都进入前十名,2人进入前15名,高二的郑倩已经遥遥领先第二名60多分后,强烈要求王建昆帮帮他。

他虽然有个当书记的父亲,但是他也是很要强的,所以学习是非常认真的,可是自从到高中后,大部分都很认真,特别是一些乡下来的同学更是拼命学,所以他成绩还是原地踏步。

现在知道王建昆这么厉害,辅导的几人的成绩都大幅度提高,当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王建昆在让他保密后,就答应他今后也给他进行辅导,不过也向他说明,因为他的开始的晚,所以要想看到进步,至少也得期末考试的时候,或者是高二的时候,毕竟他能否适应他的学习方法也是不一定的。

吴萧义表示理解,让王建昆一视同仁就行,他也是有判断能力的,适不适应,方法好不好学过一段时间就知道的。

吴萧义加入后,王建昆几人周日的聚餐就不用做很多菜了,只要焖点米饭或者煮点面条就好,吴萧义会从那家会做川菜的饭店带菜过来。

中午就是吃的吴萧义带来的回锅肉,辣子鸡,宫保鸡丁还有鱼香肉丝,分量都很足,当然郑倩和俞子润也炒了两个蔬菜,烧了一锅海带汤,王建昆则清蒸了一条4斤多重的大黄鱼。

海带还是最近开通去上海的航线后,王建昆让王华伟在那边采购一些海产品过来用于改善生活的。

王建昆知道多吃海带可以预防大脖子病,所以最近海带买了很多,也是海带刚上市,所以买很容易,之后可就难买了,毕竟现在的海带几乎都是野生的,还没有人去养殖。

大黄鱼则是王华伟吃过后觉得好吃,向王建昆推荐的,王建昆就让他选大的买了几条来,被他用超能力制造的保温箱用冰块镇着送送回王家生产队三条,留下了两条中午清蒸一条,等下会让吴萧义带走一条给家人尝尝。

其他的海产品也会不时的买一些,为了保鲜,王建昆还给那5艘C-200型运输船上加装了一个大冰柜,从上海海鲜市场采买的海鲜会一路分散到几个沿江的港口贩卖。

这也是王华伟的提议,他看到那边的鱼市有非常便宜的海鱼,所以就买了一些用冰块镇着然后往沿江的几个码头叫卖,没想到销量特别好,头几次价格就加了1倍,很快就被抢光,后面直到加价3倍后,才算是止住了抢购,但是销量还是很好,每天的都可以卖完。

他虽然利用职务便利挣了笔快钱,但他知道航运队管理是很严格的,也就没想一直独吞这份收益,卖了几次货之后就用文本机告诉了王建昆这个贩运沿海鲜鱼到内陆贩卖的生意。

王建昆思考一番后决定先临时改造下C-200型运输船,等把销售链条大致打通后,再考虑建造一款冷链运输船,专门运输冷鲜商品。

比如广市的应季水果,如果要运输到内陆或者北方,损耗非常大而且到地方后都不新鲜了,只有部分通过空运提供给特殊人员的,才可能保持新鲜。

如果有快速冷鲜运输船,从沿海出发,可以运输到长江两岸,黄河下游部分大城市,甚至BJ,天津还有大连等北方大城市都可以运输过去,沿海的鲜鱼和一些虾,螃蟹等都是内陆很难买到的,如果能够运到内陆,利润那是没得说。

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各大城市里都会有一批有钱人空有钱却买不到好东西,毕竟现在的道路交通很差劲,只有火车能够畅通东西南北,但是运能和速度都不行。

所以等长江航运队试着贩卖2个月的海产品,大致测算下个城市的消费水平还有高端商品的消费能力,王建昆再决定首批冷鲜运输船的大小。

这批冷鲜运输船今后将跑南方沿海的几个大城市,同时也是让招收的船长和船员们初步掌握海上航行,为之后准备建设远洋船队打下基础,培养出能够适应海上风浪的船长和船员。

在上周王建昆就让父亲还有大舅小舅开始招募会游泳,有初中学历的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先学习王建昆整理的船舶驾驶教材,然后再组织考试,考试成绩不同会分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和训练,然后再分批上C-200型运输船上实习。

这批新招的人在学习完后还会被派到叶耀华的船队上学习,等今后王建昆的船造好后会回来充当船长,大副,海员等等。

目前内陆的发展还是非常受交通和政策现限制,而沿海地区相对更开放一些,特别是长江以南的沿海。

而且海上只要有船,交通决不是问题,而王建昆造船不用太容易,所以王建昆决定趁着台风季节还没到,先去南方沿海找几个地方设些据点,为今后的海运打好前站。

白天孩子太闹,没时间码字,所以这章有点晚了,各位书友们玩得开心吗,麻烦投下票票,现在还是双倍月票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