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 第233章 民国瓷器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第233章 民国瓷器

作者:易宿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01 21:59:20

张震在她侧面坐下,大胆地欣赏着睡衣下修长美腿。

林诗瑶羞赧地裹紧了睡衣下摆,轻咬贝齿道,“美刀总共两百四十八万,其中一百三十万是卖翡翠所得,另外一百万是我私房钱,还有十八万是郭老板帮忙凑的,全在这里了,你过过目。”

张震扫了一眼茶几上小山般的墨绿色钞票,表情十分淡然,微微点头说了句多谢。

这些钱如果按照高汇率兑换出去,就是三千九百多万。

再加上前段时间兑换出去的一千四百多万,自己手里就有了超过半个亿的资金。

这下短时间内再也不会为了资金发愁了。

而且老家那边货物轮转,带来的利润也非常可观,完全可以应付正常开销。

等到珠宝行业开始盈利,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另外有了这些美刀的投入,京城这边的高汇率的市场估计暂时饱和了,所以短时间内也没必要再这样兑换。

林诗瑶道,“另外一件事就是,我和父亲打了一个多钟头电话,他对这件事非常有兴趣,希望能够促成,但家里短时间内真拿不出五六亿资金。

现在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等事情有眉目了再商量筹集资金的事,他说希望阿震你能从中斡旋,并且拿出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作为运作成本。”

总投资六亿,百分之三十就是一点八亿,八零末这可是一笔天文巨款,而且还没算后期受益。

张震都恨不得一口吞下,可惜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胃口。

林诗瑶继续道,“我知道这件事非常复杂,你可以先着手联系一下,我父亲说再给你送一百万美刀过来,当作活动资金,你看呢?”

张震记得,建设批文是明年的下半年才下来的。

自己虽说没有大能量办成这事,但是现在手头的人脉,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另外可以趁着那幅古画合作展出的时候做做文章。

如果现在开始运作,在今年年底之前肯定能有确切消息。

于是说道,“那我就勉为其难试试,这毕竟属于双赢互利的好事,我想问题不大,那一百万美刀就没必要送来了,你替我收了,当还你的一百万。”

林诗瑶点头道,“没事,我就当替你存着,你需要随时送来,可以可用在珠宝公司那边,合作愉快!”

说着伸出了小嫩手,和张震握了握。

张震用房间里电话,给杨继友打了一个传呼,让他明天开始继续兑换美刀。

吃完饭的时候,林诗瑶道,“既然这样,我就没必要在这里继续考察了,我打算去你家看看,嗯,看看那些翡翠原石,你觉得呢?”

张震算了算时间,离着姜晓琀说的一周还有三、四天,家里还有一堆事需要处理呢,也是时候该回去了。

于是点头答应下来,等熊战一回来,就起程回家。

回到房间,先给槐婷婷打了个电话,询问了今天店里情况。

槐婷婷一通抱怨,“快累死了,卖的东西倒是不多,可是来卖东西的快踩破了门槛,我看了一天的货,眼睛都花了,你也不说来看看人家,哼,坏师弟。”

竟然这么多来卖东西的?

张震仔细一问,今天收了三十多件东西,其中近代名人字画居多。

槐婷婷专攻的就是字画,这些东西她绝对不会打眼。

另外的就是一些晚清、民国瓷器,其中只有两间官窑,剩下的都是民窑。

槐婷婷道,“今天一个人还拿来三十多件瓷板画呢,我看都是民国的,就不想要,这些东西估计别人也不会要,那人死乞白赖的,我只好应付着留了他地址,说等老板回来再说。”

听到瓷板画,张震眼睛一亮,“瓷板画,你说说什么画风?”

槐婷婷沉吟道,“这些东西和传统的瓷器绘画不一样,带着水墨国画的味道,里面有写意,也有写工笔肖像,能看出来功力都很不错,有点扬州八怪的风格,怎么你觉得很有价值?”

近代瓷板画,创于民国初期,将传统国画融入了制瓷工艺之中,算是开创了一派先河。

张震道,“这些东西很可能是月圆会的!”

槐婷婷惊呼道,“月圆会,珠山八友么?”

辛亥之后御窑厂停烧,许多高手流落到民间。

其中有十几位凑在一起组成了名叫月圆会的瓷艺社。

他们致力于陶瓷艺术的发展,兼容并蓄一些画派,以瓷为纸以釉为墨,在瓷器上做到了国画墨分八彩的效果,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这些艺术家,后来被尊称为珠山八友。

张震笑着说道,“如果你说的没错,应该是珠山八友的真迹,你把那人地址给我,我去拜访一下。”

槐婷婷慵懒说道,“你来接我吧,我还没吃饭呢,给你个机会晚上请我吃宵夜。”

......

车停在了一座胡同外面,槐婷婷打开车门,看着黝黑深邃狭窄的小胡同,一阵心头发麻,汗毛都竖起了。

她摸着手里的工字佩,她心里念叨半天我佛如来、观音菩萨、玉皇大帝、三清道尊、太上老君,这才拉着张震衣襟走了进去。

看着门牌号,张震敲响了一扇黑漆随墙门。

这种门是四合院最低级的门,连个门楼子都没有,可见这是个小门小户。

不一会儿里面传来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谁呀?”

张震轻咳一声道,“我是玻璃厂精诚斋的......”

道明来意之后,大门打开,一位面容随和的中年妇女请他们进门,转头对正房里喊了一声——哎,孩他爸,有人找。

张震打量了一下,这是最小的一种四合院,只有东西厢房和正房,连倒座和后罩房都没有。

院子里种着象征多子多孙的石榴树,还有小小的葡萄架和养鱼缸,倒是显得非常娴静雅致。

只是院子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中药味道,刺鼻难闻。

正房门打开出来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他推着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看到了槐婷婷。

当即惊讶道,“这,这不是槐经理么,怎么来家里了,快屋里坐。”

进了正房,槐婷婷给二人做了介绍,张震这才知道这人叫王学峰。

王学峰大喜道,“没想到啊,那些东西竟然还有人想看,你们先坐,先坐,老婆倒茶,我这就拿东西去。”

茶水刚刚倒进杯里,王学峰从东厢房里出来,捧着一只大瓦楞纸箱子进门。

“一部分东西在这里呢,两位请先看这些吧。”

张震按照习惯,没动东西,先问了一句,“王师傅,这些东西的来历,你方便说说么?”

王学峰仿佛陷入了记忆的深处,思忖了半晌才娓娓道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