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星空只为你,我在古代做锦鲤 > 第37章 文妖

王瑾仪如梦初醒缓缓回神,

“朱玉,你回来了,还顺利吗?”

“小姐,你哪里不舒服,咋哭了?”

王瑾仪抬手,擦去腮边的泪水,笑了。

“这里太晃眼了。”

朱玉看了看,小姐坐在树荫里都把眼睛晃的直流泪,以后可得顾好自家小姐,这也太费眼睛了!

“我都跟我哥说了……”

俩主仆偷偷交流,见有人走过就闲话几句。

随后的几天,王家宅院里,似乎所有人都在忙。

大房所有人都忙着,要搬去浔南县城,自从在上房王玥仪生了王瑾仪的气,说过,梦都留给玥儿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王瑾仪。

二房也在忙,忙着搬到永兴巷玖号,院子里上下一片忙碌。

永兴巷9号,这几天收拾的已经差不多了。

王瑾仪暗想:这是都让搬走的意思吗?这个三叔的朋友,究竟是谁呀?反正无论是谁,也改变不了王瑾仪的计划。

现在,不仅二房的母亲辛苦,王瑾仪一样不轻松。

因为每天早食过后,母亲就得去永兴巷,所以晨起背诵的时间又提前了!提前到卯时整。

王瑾仪需要再提前半个时辰起床,然后开始例行的每日背诵。之后无缝连接每日的学习,但学习时间被压缩成了半个多时辰。

母亲发现,无论时间长短,不影响女儿学习知识的热情。

又是一个旭日初升的早晨,王瑾仪出了西厢房,便看到春日太阳正带着诱人的粉红色,缓缓升起,把天边的朝霞都映红了,让半边天幕,形成温暖而瑰丽的色彩。

空气里弥散着花草与泥土的气息。

王瑾仪舒服地伸着舒畅的懒腰,高举双臂……就见东厢房廊下,自己刻意想忽略的人。欧阳文澈正从东厢廊下望过来。

王瑾仪想起,自己张着嘴伸着拳的这个姿态,在这个时代,是失礼的行为,没有规矩的表现,只好悻悻地,把高举的两个小手垂了下来,并微微颔首,心想敬而远之。

咦?刚要转身,却见欧阳文澈从东厢廊下走了出来,向自己走近。

是走?是留?王瑾仪站定了想着。

.欧阳文澈听护卫们讲,二房的人要搬走了,大房也会在一个月之内动身。

从心里讲,欧阳文澈是很有些过意不去的,这些都是因为自己的到来。但这份歉意又无法表示。

自从陆子由走后,自己身边的护卫更多了,尤其到了夜里,房间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被护的像铁桶一般。

现在,包括整个王家二房和整个王家宅院,都被保护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自己被人墙包围了。

也许王家人搬走,对他们来说会更安全些吧。

这也让欧阳文澈,开始怀疑自己的出身,如果只是欧阳家的嫡孙,东宫不会倾尽全力地派人保护自己。

只有是有价值的存在才会如此。当然,自己对刺杀自己的人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否则没有必要那样大动干戈。

每次不经意间想起凌云寺死里逃生,如果从受到连累的王家母女算起,那次刺杀可算是计划周密,毫无破绽。

可以肯定的是,欧阳家内部必有内应,否则凌云寺的布置不会如此缜密,更不会安排得如此紧凑。

多亏当时自己听了初一的话,没再出现在欧阳家人的视线里,否则,还会有连环的追杀!

王家的院子里,银杏树叶像一把小小的扇子,在微风中招摇着,把欧阳文澈飘远的思绪又召了回来。

有时,自己真的希望自己就是欧阳家的嫡孙,那该多好哇!

那严谨又严格的祖父,那博学而又总是谦和的父亲,那个永远与自己保持着距离和官方笑容的母亲。

还有,欧阳文澈永远觉得愧对的弟弟欧阳文锦。

据说两人是同年,其实在欧阳文澈心里一直不是很清楚,究竟两人谁更年长一些,因为从有记忆开始,那个弟弟看着比自己就要高大。

他明明也是异常聪慧,却得不到祖父的亲自栽培。每次见到父亲过问两人学业之后,把自己一个人留下。

那个少年眼里总是带着不甘、失落和委屈。欧阳文策都能感受得到。

还记得,祖父欧阳鸿明不知为何,非要与宗族断绝关系,自立一族,而且绝不与宗族有任何来往。尽管族中有人前来说和,但祖父的态度极为坚决。

现在想起这些,欧阳文澈隐隐能猜出祖父的想法。

欧阳文澈正想着过往,就见对面西厢房那个花苞头的女孩,举着两个小拳头张着嘴巴走了出来。

欧阳文澈站在晨曦里,注视着王瑾仪,微微笑了笑算是给王瑾仪回礼。

王瑾仪此时心里蹦跳出一个小人,反复地指着欧阳文澈喊:讨厌鬼!讨厌鬼!讨厌鬼!讨厌的人指三遍,哼!

王瑾仪头也不回地跑去了上房。

快乐的背诵时间开始了。

“早晨起,出闺门,烧茶汤,……父母唤,应勿缓……。”

王瑾仪一直觉得《女儿经》就是严格规范着女人的所有行为,虽是围绕着德、言、功、行,可太过具体!

如果是现代人,不过了(liao)了(liao),对一个没见过天大地大的人来说,基本就是信条!……

对于背书小能手王瑾仪同学来说,这简直没有难度,背诵难度不如《百家姓》。

之后,是学习时间,《论语.子张》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母亲带着王瑾仪有节律的通读,小姑娘带着顽皮的调笑,软软的声音随着跟读。整个院子被学风笼罩,似乎连风里都带着文化的味道。

朗朗的书声传进了欧阳文澈的耳朵里。这个3岁的小花包头,似乎真有些聪明,欧阳文澈的思绪被打断了。

还记得自己是4岁时开蒙,6岁进学。而今,这个3岁孩子的嘴里,这些经典都能朗朗成诵,心里微微的有些不是很舒服。

曾记得好多人夸自己,天赋出众,可自从住进了这个院子,欧阳文澈才知道,什么算是天赋!

觉得过往的沾沾自喜,都是见识浅薄!这个院子里,每天辰时前的背诵,只要长了耳朵,就能听得真切。

要说一般的孩子读过之后,还需复读才能朗读通顺,至于想要背诵,那还需要费点时间。

而王家这个小豆丁什么都不用,几乎能够做到过耳成诵。

无论是开蒙知识还是《论语》,都极快地掌握,要说是长了个学文的脑袋,可这个小孩还学着管家,记账、行文、书信等等。

最可怕的是,这个孩子一个字还都不会写!听云五说,他还能指着石碑上的“虫虫”读出来。

用院子里护卫的说法是:这是一个文妖,不是一个孩子。

跟这个花苞头比,不,跟这个文妖比,自己真的只能算是很努力而已,真不算有天赋。

欧阳文澈淡淡地扯了扯嘴角,这才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欧阳文澈也产生了震撼。

王瑾仪仅凭一己之力,就灭了一个天赋少年自负的小火苗,从此,一个勤奋的皇家新人茁壮成长了!

王瑾仪对“文妖”这个称呼毫无知觉,只一心深陷在,对自己寻人大业的期盼中。

从朱玉交给赵六柱任务,已经过去5天了。

王瑾仪和青玉偷偷又立了一个新账本。做好投资生意的准备。甚至还让青玉特意去问了平儿,自己手里的金锞子,大概加一起能值多少银两?

所有金银饰品不动,只是金锞子和银元宝都加上,自己大概能有二百六十两。

看着这些钱,王瑾仪把小手举起来数了数,一不了解场地,二不了解市场,三不了解行情,四不了解进货渠道,五不了解销售量。5个手指都掰完了,没有一个了解的。

怎么办,怎么有一种准备把钱扔进水里听响的感觉,似乎自己就等着听一声“亏了”

想想,哎!还是有限投资吧!做好亏损的准备。

要不还是以文养商吧?还是得抓紧写故事。

这几天,娘亲在永兴巷越来越忙,回来的越来越晚,写书大业完全停滞了!

不行,看看哪类书在市场上流行,销售的比较好,或者说哪类书更赚钱,得大搞写书事业,毕竟眼前没有其他赚钱的办法。

前世,常听人说,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王瑾仪觉得自己命苦,一生要做两辈子的事,心累!

正当王瑾仪心焦地等待着赵六柱的消息时,永兴巷9号的门房,正把朱玉娘送来的包裹交给朱玉。

青儿看着捧着包裹小心翼翼的珠玉,只以为是小姑娘和娘分开的时间长了,才是这么个小心谨慎的样子,万没想到朱玉这么老实的孩子,居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还能这么胡来。

朱玉自打拿到家中包裹,就忐忑不安。甚至奶娘都觉出朱玉没心思干活。

在之后的时间里,朱玉反复问了好多遍回府的时间。待到一行人从永兴巷刚一回到王宅,进了二房大门,朱玉跑着找小姐。

把包裹往小姐怀里一放,就把奶娘和青玉带出去了,朱玉的反常让奶娘侧目,王瑾仪既担心又好笑。

打开包裹,里边有朱玉娘给女儿做好的布鞋,鞋子颠倒着合扣在一起,用布绳绑住。

王瑾仪猜想,赵六柱的信就在这鞋子里。

果然,解开布绳,打开鞋子,里面有几张纸,折的非常规整,展开以后让王瑾仪吃惊不小。

这不是回信写的小纸条,而是一份带图解标注清晰的工作报告!

第一张纸,明确地画了街市布局,他把自己所询问过的店铺都清晰标好,哪家出租、出卖,各是多少钱,在图纸的空白处规整写明。

每个店周围做什么,出租店前身做什么,了解的非常详尽,像写的店铺简介一样,都写在后面几页纸上。

即使身临现场,也不过如此。

更可贵的是,赵六柱把府城里所有的粮铺米行全都走了一遍,又单独画了图。

还用不同记号分别标注。一眼就能看清这些店的经营规模。

王瑾仪决定,就用这个赵六柱!不,赵春明,王瑾仪连名字都给他改好了。

这是自己用的第一个人,只要德行不亏,此人自己用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