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从庶子开始 > 第303章 围追堵截(下):久别重逢

第303章 围追堵截(下):久别重逢

第303章 围追堵截(下):久别重逢

大晋乾盛七年六月二十,距离八月初五的乡试还有一个半月左右,孙承宗和梅玉成二人作为这次南直隶地区的正副主考官,本月初便离京,在通州码头坐公船沿运河一路南下。

公船是免费的,然而免费的服务,往往都质量很一般,大晋的公船便是如此,其特点就是特别慢,就像公交车一样,沿途有很多驿站需要停靠,所以从通州到金陵,公船要比一般的客船慢一倍,需要花费近个月时间,因此孙承宗和梅成玉二人提前两个月就出发了。

六月盛夏,扬州一带的春花早已落尽,夹河两岸绿柳成荫,公船在运河上顺流而下,偶遇有大片浮莲盛放,红胜焰火,甚是养眼。

梅家祖上本是南直隶宣城人,后来在朝为官才定居京城,而梅玉成每隔两三年都会回家乡祭祖,此时眼见久违的江南景致,便禁不住低吟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吟得好!”一声喝彩从身后突兀地响起。

梅玉成吓了一跳,回首望去,见是同行的詹事府少詹事孙承宗,顿时面色胀红,局促地道:“下官一时忘形,借用前人诗句,让孙大人见笑了。”

梅玉成是个书呆子,为人木讷,并不擅长交际,换句时髦的话讲就是“社恐”,所以就连他的老丈人王子腾也颇瞧不起他。

孙承宗显然也知晓这位的性情,捋须微笑道:“梅翰林不必过于拘谨,吾辈读书人自当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又有何不好意思的呢!”

梅玉成闻言反倒更加脸红耳赤了,神色讪讪,也不知该如何接话。

艄公摇了摇头叹道:“那贼首叫亢大勇,原是扬州大盐商亢令城的次子,早年有传言称其出海遇到风浪翻船淹死了,岂料竟是在大盐枭顾三麻子手下当了海盗。

孙承宗闻言心情莫名的沉重,江南乃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地,而盐税更是重中之重,若是出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影响都是极大的,尤其是这几年女真人的崛起,逼得大晋不得不在东北派驻重兵防范,其耗费之巨大,甚是惊人,若江南再出大乱子,势必动摇国本啊!

梅玉成显然没孙承宗想得那么远,他好奇地问:“即便运河上的行船少了三成,也至于冷清成现在这样子吧?”

梅玉成忙点头道:“是的,下官祖籍宣城,这是下官第一次奉旨出京主持乡试,才疏学浅,经验不足,还望孙大人多多提点才是。”

这就有点无话找话了,因为自从两人结伴离京后,梅玉成已经向孙承宗说过好几次相似的话,所以孙承宗此刻颇有点啼笑皆非,同时也相当无趣,只好道:“梅翰林客气了,乡试自有严格的章程,梅翰林按照章程执行即可。朝廷开科取士,目的是要选拔有用之才,事关我大晋社稷兴衰,你我肩负如此重任,自当竭尽全力,始不负皇恩重托也!”

艄公心有余悸地道:“就在前日,一伙海盗受官兵驱赶,慌不择路之下,竟没头没脑地逃到扬州城附近了,知府大人急急下令关闭城门,老百姓都吓个半死的,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咦,此话怎讲?”梅玉成奇道。

艄公苦笑道:“确实不至于如此,其实前两天的运河上还是船来船往的,但是前天发生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把大伙都吓怕了,所以都暂时不敢出来行船了,恐怕得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啧啧,这分明就是杀人灭口啊,背后不知牵连多少人的利益呢,咱们老百就看个热闹,哪里说得清楚其背后的厉害关系?

可是不久之后,那亢大勇又卷土重来,这次倒是学精了,没有攻城掠地,只是四处掠劫破坏,搞得沿海一带乌烟瘴气,人人自危,老百姓苦不堪言呐,唉,归根究底,还不是一个贪字惹的祸!”

梅玉成不由失声道:“这伙海盗什么来头,竟然跑到扬州城附近作乱来了,我朝立国八十余载,似乎还没发生过如此骇人听闻的事。”

一名正在撑船的艄公忍不住搭讪道:“两位老爷从京城来,怕是有所不知了,现在正闹匪患呢,沿海一带频频遭到海寇袭击,两淮和两浙不少盐场被破坏,生产完全乱套了,不仅仅是扬州府,整个南直隶都萧条了许多,运河上的行船少了三成不止呢,许多靠码头吃饭的苦力,如今都揭不开锅了,再这样闹下去,准出乱子!”

梅玉成忙问:“什么骇人听闻的事,竟把大家吓成那样?”

幸好,后来听说由于官兵追得紧,这伙贼人并没有在扬州城附近停留,而是直奔下游的瓜洲渡口,抢了不少船只,本打算入长江,再顺流而下逃出大海的,结果却在镇江一带被金陵水师堵住了,不得不弃船逃入了仪真县境内。啧啧,你们说吓不吓人?”

那贼首亢大勇得知父兄被刺杀,就跟发疯似的,先是率领数千海盗攻陷了海门县,杀死当地不少官员和百姓,还声言要攻入扬州城为父报仇,不过很快就被官兵击退了。

孙承宗见状便只好岔开话题道:“梅翰林祖上好像是南直隶人氏吧?”

梅玉成此时却想起离京前,老丈人王子腾交给自己的特殊任务,顿时一阵心虚,口吃吃地道:“理……理当如此。”

梅玉成闻言往河面上望去,点头道:“确实如此,下官前年回乡祭祖,运河上船来船往,尤其是扬州一带,那个热闹劲儿啊,河道狭窄处甚至要排队通过,如今为何却如此冷清?”

孙承宗见梅玉成低着头,连说话也不利索,不由暗暗奇怪,但他也没往别处想,只以为此人不善交际,过于局促所至,便岔开话题道:“怪哉,运河上来往的船只似乎少了很多,远不如以往!”

那亢令城表面是个守法商人,谁知背地里却与顾三麻子勾结,暗中贩卖私盐牟利,呶,前段时间东窗事发,被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抄了家,本来是要押送南京刑部受审的,谁知囚车刚运出城门,还没来得及上船,亢令城及其长子亢大智就被当众刺杀了。

艄公冷笑道:“那亢令城家资千万,十辈子都花不完,偏偏却还贪得无厌,在暗地里勾结盐枭顾三麻子贩卖私盐,而且此人之所以能畅通无阻地行不法之事,只怕背地里也有一大批贪官给他撑腰,连锦衣卫都惊动了,背后的人不简单啊。

这不,亢令城一出事就被杀人灭口了,这才牵连出后面这许多祸事来。瞧瞧,难道不都是一个贪字惹的祸?”

梅玉成闻言沉默了,他虽然是个书呆子,但到底在朝为官,倒也听闻此案可能牵连到义忠亲王府,而自己的老丈人王子腾可是跟义忠亲府穿一条裤子的。

那艄公此时估计也意识到自己多言了,讪讪地道:“小的只是道听途说,权作茶余饭后解闷,两位老爷万勿当真,嘿嘿!”

虽然艄公的说法有仇官之嫌,但孙承宗似乎并不介意,问道:“听说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是个能吏,皇上已任命他为应天巡抚,节制直隶兵马,这么长时间竟然还没剿灭匪患,还闹到如今这田地,实在是大大失职了。”

艄公陪笑着道:“小的斗胆说一句,这位老大人,您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啊。”

孙承宗皱眉道:“难道老夫说错了?”

艄公笑道:“老大人从京城来,也许并不了解本地的情况,海盗打海上乘风浪而至,四处劫掠,海岸线又那么长,他们干一票就逃回大海,下次再换地方干一票,换谁都没辙啊。”

孙承宗摇头淡道:“这并不是失职的理由。”

艄公意外地打量了孙承宗一眼,心想,这老头儿这么拽,不知是何身份?

原来大晋的公船每到一处驿站,都会换成当地的艄公来撑船,所以眼前这个艄公其实是扬州府江都县本地人,他只知道孙承宗和梅玉成是从京城来的官员,却不知道二人的具体职务,而孙梅二人自然也不会自降身份,在艄公面前自我介绍。

此时孙承宗又问:“你刚才说那伙贼人逃到了仪真县,那如今如何?可被消灭了?”

艄公猜不透孙承宗的来头,此时说话倒谨慎起来,摇头道:“那小的倒是不清楚……噢,前面不远就是瓜洲渡口,听说前天那伙海盗就是在此抢船的。”

孙承宗和梅玉成闻言手搭凉棚往下游望去,果然见到运河两边各有一处渡头,但是渡头上却是船只寥寥。

说来倒巧,这时东岸的官道突然烟尘滚滚,一支人马杀气腾腾地开了过来。艄公吓得打了个哆嗦,大叫道:“我的亲娘哟,果然白天不能讲人,晚上不能讲鬼,贼人来了,大家赶快往那边划!”

艄公显然吓得失了魂,一边划桨,一边大叫,让其他船工合力把船划往运河的西岸。孙承宗却十分镇定,手搭凉棚望去,发现那支人马穿着清一色的制式战袄,分明是卫所驻军,连忙喝道:“不必慌张,是官军!”

艄公定神一看,发现来者果然是一支军队,顿时松了口气,讪笑道:“老大人好眼力!”

不多时,数名骑兵已经率先奔到河边,其中一名军官对着河上扬声大喝道:“紧急军情,本人乃扬州卫下属的百户左大寿,现暂时征调伱们的船只用于大军过河,若有敢违抗军令着,格杀勿论!”

正所谓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说不清,天知道这些杀气腾腾的大头兵会不会真放箭,所以运河上路过的船只虽不情愿,但也只能乖乖把船往东岸的码头划去。

那艄公把公船靠岸,对着马背上的左大寿陪笑道:“这位军爷,小的这艏是公船,载着京城来的贵人,有公务在身,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左大寿双目一瞪,厉声喝道:“紧急军情,你耳聋了没听清,速让船上的所有人下船。”

左大寿满脸胡子,本来就生得粗犷,此时一瞪眼,更是凶神恶煞,那艄公哪里还敢犟,忙让船上的人下船。

这时,后面的步兵也陆续抵达了,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刀枪林立,竟有数千人之多。

“敢问这位左百户,此处领军的是何人?”孙承宗拱手问道。

左大寿瞥了一眼孙承宗,发现这小老头穿着便服,也不知是何级别,但观其举手投足的气质,似乎颇有些来头,便客气地反问道:“老先生怎么称呼?”

“老夫孙承宗!”

“孙承宗?”左大寿隐隐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一时却又想不起来,恰在此时,身边一名弟兄叫道:“环三爷来了!”

左大寿忙撇下孙承宗策马迎了上去。

孙承宗抬头望去,只见一名骑着黑色骏马的少年在众兵勇的簇拥之下往这边而来,看着十分年轻,而且没有披挂,只穿着一身玉色的秀才襕衫,不由暗暗奇怪:“此是何人?秀才领兵?”

孙承宗正要细细打量,马上的少年却往这边望来,接着眼前一亮,打马直奔至跟前,并翻身落马下拜道:“学生贾环,拜见孙大人!”

“你……是贾环?”孙承宗吃了一惊,上下仔细打量了贾环一遍,这才渐渐认了出来,忙伸手把贾环扶起,惊喜地道:“原来真是贾小友!”

孙承宗正是当年主持顺天府院试的主考官,而贾环则是那一届院试的案首,再加上当时正值鞑靼炒花部从古北口破关而入,众人被困在通州城北的一处别院中,贾环当时临危不惧的表现让孙承宗印象颇为深刻。

不过时隔三年,贾环个头长高了许多,容貌也产生了不少变化,所以孙承宗骤然间倒没认出来,只是觉得有点眼熟,直到贾环下拜自报姓名。

“一别数载,孙大人风采犹胜往昔了。”贾环惊喜地道。

孙承宗看着眼前丰神如玉,唇红齿白的英俊少年,同样欣喜莫名,微笑道:“贾小友别来无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