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相爷,陛下驾崩啦!
第95章 相爷,陛下驾崩啦!
官位低的时候重权势和钱财,官位高的时候重理想。
大周朝历代宰辅大相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治政理念。
也即是,他想要的国家是什么样的?有的趋向于保守,有的趋向于改革,有的趋向于内斗,有的趋向于收复疆土.楚鸿早早就有治国理政的理念,改革天下,收复边疆!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权倾天下。
如今,楚鸿成了!宰辅大相公,百官之首。
相比于宰执天下九年的韩章,楚鸿资历和威望无疑要轻一点。
但是,轻归轻,权势却是丝毫不差。
他年纪小,资历浅,威望低,也仅仅是相比于宰执天下九年的韩章。
从龙潜邸、巡查天下,单单就这两条,就足以使得楚鸿的资历和威望在文官集团遥遥领先。
在韩系,楚鸿的话也是向来说一不二,无人敢于质疑。
韩章致仕,曾经的韩系消失,楚系横空降世。
楚鸿一直都是韩系的唯一继承人,楚系的官员班底和韩系官员班底自然是几乎一模一样。
楚鸿,自然也就相当于翻版的韩章治政。
相比于老师韩章,楚鸿涉猎的官职更多,掌握的关键职位也更多。
当初,韩章治政的时候,仅仅是有礼部、工部,涉及部分户部职权。
等楚鸿担任吏部尚书,韩章也快要致仕,他实际上并没有怎么享受吏部的影响。
楚鸿不一样,他曾担任吏部尚书、户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太常寺卿。
等他宰执天下,这几个部门自然是有他安顿的人,且都为主要官吏。
这也就使得楚鸿治政,有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太常寺、鸿胪寺、御史台等诸多部门协助。
天下六部,兵部为勋爵掌握,仅剩余五部。
除了刑部,楚鸿都有!而刑部责权并不大,有没有都一样。
五部得其四,楚鸿的权势比起老师强的多。
权势高,说起话来自然管用。
有了权,治政理念便可以施行,将诺大的天下揉捏成想要的形状。
当初,内阁推选新任宰辅大相公,东阁大学士曾公亮的态度引起了楚鸿的注意。
在安排了一次“偶然”的相遇后,楚鸿和曾公亮相谈许久。
两人如逢知己,立志改革。
如此,楚鸿的改革措施便再无人敢拦。
内阁五位大学士和一位宰辅大相公,文华殿大学士刘世安是楚系核心。
如今,又有了曾公亮的支持,内阁其余三位内阁大学士的态度已然不那么重要。
就这样,治平二年春,新政正式施行。
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巡查台,每年彻查一次两京一十三省官吏情况。
巡查台的意义就两个,维持治政清明和打击异党。
巡查台新近设立,并无明确行政等级。
没有等级,就是最好的等级。
经楚鸿设立,文华殿大学士刘世安任巡查使,准许任意抽调六位三省六部的三品以上官员兼任巡查副使,规格基本上拉满。
巡查期间,巡查使、巡查副使常驻地方。
巡查台查出的贪官污吏将依据官员品级、职务含权量、罪状程度予以分别记载,录入官员考绩考核。
查得多,升得就快!
为免巡查台有人徇私舞弊,又设御史督查台,桓王赵策英任主官,有问题、有证据,直达天听。
其二,施行考成法,规定六部、御史台、谏院、地方各衙门根据内阁政令设立缓急定期处理规则,设置文薄登记存照,依照限期办完方可注销。
内阁下达地方上的政令,需有效率的达成,每年巡查官员巡查时重点查验。
优者升,劣者贬!
若是政令不达,则先贬当地主官,其次才是责罚小官。
宰辅大相公和内阁大学士实在是高处不胜寒,有些政令的施行相当必要,但要是地方上没有效率,那再好的政令也得废。
政令效率,应当是从上往下。
政事,逼一逼主官就好,主官会自发往下逼小官加快效率。
其三,推行真宗皇帝时就存在的占城稻,鼓励种植占城稻。
以占城稻缴税,多免税三分,鼓励以占城稻缴税。
这个占城稻楚鸿亲自看过,也找了专业的人才看过,历史上的宋王朝也搞过。
一个字,相当有搞头。
除了吃起来口感不怎么行,其他都是优点,特别是产量方面相当优秀。
相比于大周朝如今流行的稻子,占城稻的产粮约莫可以高一到两成。单单就这两成多的产粮,便可以多养活千万人。
其四,推行一条鞭法。
大周朝的赋税有点杂,大致可分为田赋、人丁税、徭役、杂税.各种赋税交的时间不一样,交的量也不一样。
可百姓一般都是根据余粮算如何吃粮,这一会儿收一点的,让人有些不太好算。
这中间,也就滋生了大量的贪腐。
而一条鞭法,则是将这些多而杂,且有争议的东西合在了一起。
依据土地面积征收丁税,丁税交作白银,简化缴税流程和项目。
其五,开通互市,富国强兵。
新政的施行,总有那么些人不希望看到,选择阻止。
唯有,杀!
新政的一路施行,有着大量得利者的拥护,也有着大量人的破坏。
楚鸿慢慢的大力简拔志同道合的人,小舅子盛长柏一年小拔,三年一大拔,鸿胪寺卿郑斌、杭州知州韩嘉彦、常州知州陈奇,这些门生故吏,一个个飞快的升迁,江南等地的官员也一个个升迁,楚系官员要么外放,要是位居要职。
如此,三年匆匆。
文华殿
楚鸿细细的查阅了这三年以来赋税和粮食总量的情况,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的那些政策,有利有弊。
这一点,他也非常清楚,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政策。
但是,不可能单单顾忌政策的弊病就不施行政令。
政令这种东西,从来没有正不正确,唯有适不适合。
事实证明,这些改革是适合的。
这政策适合如今的大周朝,利大于弊,那就够了!
仔细的看了内阁大学士刘世安和诸多布政使呈递的奏本,楚鸿又处理起了三品以上官吏擢升的事情。
三年,有着改革这个挡箭牌,楚系飞快的扩张着影响力。
其余派系一开始的时候尚有余力弹劾,慢慢的甚至连弹劾的勇气都没有。
到处都有楚系的人,到处都是楚系的人。
楚鸿,权倾天下!说实话,楚鸿有一点点慌。
楚系影响力实在太大,等他表哥登基,事情怕是会有点难看。
但他也没办法,改革开始,那些获利者会自发的将他往上推,以维护来之不易的利益。
他就算是什么也不干,都有人自发的为他拉拢贤才,势力也会自发增强。
难,唯有向上!
“咚咚!”
“谁?”
楚鸿慢慢翻着纸张,漫不经心的问话。
“相爷,陛下一早大量咳血,这会儿清醒了一点,请您过去一趟。”
秉笔太监王力小步跑上前,神色间有些焦急。
“舅舅.”
楚鸿目光微微一凝,挥了挥手,神色有些凝重,“舅舅.是不是?”
舅舅赵宗全早年可没少遭受刺杀,登基的那一段时间也有遭受刺杀,有的伤口也不重,也就没人在意。
等赵宗全登基,又是劳心劳力的政斗,高强度的精神状态,隐隐有将这些东西牵扯出来的意思。
直到去年,赵宗全的身体越来越差,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不理朝政。
上个月,赵宗全更是吐出大量黑血,昏厥三天。
赵宗全,不行了!王力一看四周无人,也不掩饰,连忙悄声说道:“相爷,宁远侯顾廷烨、英国公张辅也有召见!此外,其余几位内阁大学士也有得到召见,时间是在相爷、英国公和宁远侯往后半个时辰。”
“这样吗?”楚鸿微微叹息,旋即放下纸张,“走吧!”
楚鸿已经猜到这次去估计是托孤的事情。
嗯.也不能说是托孤,反正就是留后事。
表哥,要登基了啊!
好消息,表哥也是个改革的坚定支持者,改革事宜将坚定的施行。
坏消息,楚系已经相当牛逼,不能再牛逼了啊!宰辅大相公一直都是制衡皇权,要是楚系猛一点.皇权制衡相权?
楚鸿无声叹息,难整哦!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