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蜀汉 > 第876章 东西二都,皇后归位!

蜀汉 第876章 东西二都,皇后归位!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8:04

第876章 东西二都,皇后归位!

大汉,自先帝刘备创业以来,历经风雨,至刘禅登基,已过数十载。

天下初定,科举制推行之后,洛阳百姓终得安稳,市井之间重现繁华,孩童嬉笑,商贾往来,一派太平景象。

然而,朝堂之上却波谲云诡,一场定都风波正激烈上演。

长安与洛阳,两座古都,犹如天平两端,承载着群臣不同的期望与考量,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这日早朝,大殿之内气氛凝重。有臣僚出列,神色恭谨,却又难掩急切:“陛下,长安乃高祖龙兴之地,历经数朝,根基深厚。其地势险要,四面环山,关隘林立,易守难攻。若定都长安,退可据守山河,保我大汉社稷无虞;进可挥师东向,图谋中原,复兴汉室,此乃千秋大业之基也。”费祎言辞恳切,掷地有声,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阵附和之声。

关东人见此情形,自然不悦,钟会微微皱眉,向前一步,朗声道:“丞相所言虽有道理,但洛阳亦不可忽视。洛阳居天下之中,交通便利,漕运发达,四方贡赋,皆可汇聚于此。且洛阳自周、汉以来,即为文化昌盛之地,礼仪之邦,定都洛阳,可彰显我大汉承继正统,以德化民,凝聚天下人心。再者,此地百姓对我大汉感情深厚,定都于此,亦能抚慰民心。”

此言一出,另一派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武将姜维亦出班奏道:“陛下,长安周边毗邻西域,利于出兵西征。我等将士多年来厉兵秣马,志在恢复前汉荣光,定都长安,可使我军行动更为便捷,迅速出击,直捣敌巢。洛阳虽好,然距离前线较远,不利于军事调度。”

这时,一位老臣缓缓站出,乃是太傅许靖。

他白发苍苍,声音却沉稳有力:“诸位所言,皆为国家大计。然长安历经战乱,昔日繁华已不复存在,宫殿损毁严重,若定都长安,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修复,这对我大汉百姓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而洛阳城郭尚在,稍加修缮即可使用,可节省民力,休养生息。”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说纷纭,支持长安者强调其军事战略意义与历史地位,拥护洛阳者则看重其交通、文化与民心所向。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之声越来越激烈。

刘禅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心中亦是纠结万分。

他深知这定都之事关乎大汉国运,不可不慎。

定都长安,固然有险可守,利于军事扩张,但重建长安的巨大耗费,以及对百姓的负担,让他不得不顾虑重重。

而洛阳,虽有诸多便利之处,可其防御相对薄弱,也是他心中的隐忧。

退朝之后,刘禅独自一人在御花园中踱步,试图理清思绪。

微风拂过,花香阵阵,却难以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他想起先帝创业的艰辛,想起大汉一路走来的坎坷,如今这定都的抉择,仿佛是命运的十字路口,一步走错,便可能万劫不复。

此时,太监悄然跟在身后,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依奴才看,洛阳甚好。这洛阳离咱们现在住的地方近,也不用大费周章地折腾。而且洛阳热闹,陛下也能享享清福。”

刘禅瞪了他一眼,喝道:“住口!此乃国家大事,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大内官吓得连忙跪地,不敢再出声。

几日后,刘禅召集几位心腹大臣,在偏殿再次商议此事。

诸葛亮说道:“陛下,此事关乎社稷安危,民心向背。臣早先已派遣使者前往长安与洛阳,实地考察两地的情况,包括民生、经济、军事防御等,再结合群臣的意见,做出决断。”

刘禅微微点头,当即知晓诸葛亮高瞻远瞩。

这些使者深入市井,与百姓交谈,了解民生疾苦;勘察地形,评估军事防御的优劣;查看宫殿建筑,估算修复的成本。

“让他们来见朕。”

数日后,使者陆续归来,向刘禅详细汇报。

长安的使者称,长安周边百姓生活困苦,多年战乱使得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修复宫殿所需的木材、石料等物资,需从远方运来,耗费巨大。而洛阳的使者则说,洛阳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且洛阳周边的水利设施完善,农业生产稳定。但洛阳的军事防御确实存在隐患,北方一旦有敌军南下,洛阳平原无险可守。

刘禅听后,越发难以抉择。

他又接连几日召集大臣商议,可争论依旧没有结果。

朝堂之上,气氛愈发紧张,大臣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支持长安的大臣和拥护洛阳的大臣,私下里也在互相较劲,各自拉拢盟友,试图在这场定都之争中占据上风。

……

翌日。

在那雕梁画栋、庄严肃穆的大汉皇宫朝堂之上,空气仿佛都被紧张与凝重所凝滞。

阳光艰难地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道道班驳的光影,却难以驱散这大殿内剑拔弩张的氛围。

刘禅高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直,目光沉稳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往日里,他给人的印象或是宽厚仁和,可此刻,他的眼神中透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果决,那是一种历经深思熟虑后、扛起江山社稷重担的决然。

费祎向前迈出一步,袍袖随着动作轻轻摆动,他微微躬身,语气带着几分恳切与忧虑:“陛下,长安虽为高祖龙兴之地,地势险要,可洛阳居天下之中,如今贸然将两城并立为都,臣恐资源分散,难以兼顾,于社稷发展不利啊。”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引得一些支持他观点的大臣们纷纷点头,低声附和。

董允紧接着出列,他神色恭谨,言辞却掷地有声:“陛下,定都乃国之大事,关乎千秋万代。长安与洛阳,择其一而都,方才便于集中力量治理,如今二都并立,行政事务恐会繁杂混乱,还望陛下三思。”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犹如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

刘禅静静地听着群臣的谏言,面色平静如水,内心却如翻江倒海。

他深知,这定都之策干系重大,每一种意见都关乎大汉的兴衰荣辱。

但他也清楚,自己的决定并非草率为之,而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权衡、斟酌,是站在整个大汉江山的高度所做出的考量。

待群臣的声音渐渐平息,刘禅缓缓站起身来,他的身形在龙袍的衬托下显得愈发高大威严。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的担忧,也深知定都之事的重大。长安,承载着我大汉的荣耀与根基,其险要地势是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洛阳,地处天下之中,交通便利、文化昌盛,乃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二者对于我大汉而言,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他目光炯炯,扫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继续说道:“朕已深思熟虑,此决定并非一时冲动。以长安洛阳为东西二都,既能稳固西北边防,又能繁荣中原经济,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我大汉的复兴大业。朕意已决,望诸位爱卿能够齐心协力,共襄盛举。”刘禅的话语坚定而有力,回荡在整个朝堂,犹如洪钟般震人心魄。

群臣见状,虽仍有不甘,但看着龙椅上刘禅那坚毅的神情,也明白圣意难违。

于是,纷纷跪地叩首,齐声道:“臣等遵旨。”声音整齐而洪亮,在大殿内久久回响。

不久之后,诏书昭告天下。

那诏书以汉隶书写,字迹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大汉的威严与决心。

诏书被张贴在洛阳与长安的大街小巷,百姓们纷纷围拢观看。

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为新的定都之策感到振奋,期待着大汉在双都的引领下走向繁荣;也有人心存疑虑,但无论如何,这诏书的颁布,都标志着大汉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暮春时节,洛水河畔垂柳依依,嫩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挥动的轻柔手臂,为这古老的都城增添了几分温婉与灵动。

洛阳城的朱雀门外,早已是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

大汉天子刘禅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那冕旒上的玉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更衬出他身份的尊贵与庄重。他身旁,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神色恭敬而肃穆,静静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刘禅的目光望向远方,那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几分焦急。

他微微皱眉,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口中喃喃自语:“算算日子,皇后也该到了。”

身旁的太监黄皓连忙赔笑道:“陛下莫急,皇后娘娘一路舟车劳顿,想必是快到了。”

就在这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艘高大的楼船,船身装饰精美,旗帜飘扬。

随着楼船缓缓靠近,刘禅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不由自主地向前迈出一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百官们也纷纷挺直了身子,目光聚焦在那艘渐渐靠岸的船上。

楼船终于稳稳地停靠在岸边,舱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凤袍的女子缓缓走出。

她身姿婀娜,仪态万方,正是大汉皇后张氏。

她的面容依旧美丽动人,只是历经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略显疲惫,但这丝毫掩盖不住她眼中的光芒。

刘禅快步迎上前去,皇后也加快了脚步,两人在众人的注视下,紧紧相拥。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他们眼中只有彼此。

刘禅轻声说道:“皇后,你可算来了,朕日夜盼着与你相见。”张氏眼中含泪,微微点头:“陛下,臣妾也甚是想念陛下。”

随后,刘禅牵着皇后的手,缓缓走向朱雀门。

道路两旁,百姓们纷纷跪地参拜,口中高呼:“陛下万岁,皇后千岁。”呼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洛阳城。

刘禅与皇后面带微笑,向百姓们微微点头示意,尽显皇家的威严与亲和。

回到宫中,早已准备好的盛大宴会拉开帷幕。

华丽的宫殿内,灯火辉煌,雕梁画栋间弥漫着喜庆的氛围。

刘禅与皇后并肩坐在主位上,下方群臣依次而坐。

宴会上,美酒佳肴摆满了桌案,珍馐美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舞女们身着绚丽的服饰,在大殿中央翩翩起舞,轻盈的舞姿如行云流水,令人陶醉。

乐师们则在一旁演奏着悠扬的乐曲,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为宴会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

刘禅端起酒杯,站起身来,高声说道:“今日皇后平安抵达洛阳,实乃我大汉之喜。朕与众爱卿一同举杯,为皇后接风洗尘。”

群臣纷纷起身,举杯高呼:“恭祝皇后娘娘凤驾安抵,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罢,众人一饮而尽。

宴会进行得十分热闹,群臣们纷纷向皇后敬酒,表达着自己的敬意与祝福。

皇后微笑着一一回应,尽显母仪天下的风范。

期间,大臣们也纷纷献上自己准备的礼物,有精美的珠宝首饰,也有珍贵的书画古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宴会持续到深夜,刘禅与皇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回到了寝殿。

寝殿内,红烛摇曳,温暖的烛光映照在两人的脸上,勾勒出他们幸福的轮廓。

待众人退下后,寝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所谓小别胜新婚,此刻两人就是干柴热火。

刘禅轻轻拥住皇后,手指温柔地抚过她的发丝,说道:“皇后,这一个月来,你舟车劳顿,辛苦了。”

张氏靠在刘禅的怀中,轻声说道:“只要能与陛下相聚,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两人的目光交汇,深情地凝视着彼此。

在这温馨而宁静的氛围中,爱意在他们心间缓缓流淌。

刘禅缓缓低下头,轻轻地吻住了皇后的双唇。

皇后微微闭上眼睛,回应着他的吻。

一时间,寝殿内弥漫着浓郁的爱意,两人沉浸在这久别重逢的喜悦之中,仿佛世间万物都已不复存在,只有彼此的心跳声在寂静的夜里清晰可闻。

随着爱意的升温,他们的动作变得愈发急切。

刘禅的手轻轻解开皇后凤袍的衣带,凤袍缓缓滑落,露出皇后如雪般洁白的肌肤。

皇后的脸颊泛起红晕,眼神中满是羞涩与爱意。

刘禅将皇后轻轻抱起,走向那张柔软的床铺。

两人相拥在床上,尽情地享受着彼此的温暖与爱意。

他们的身体紧密贴合,仿佛要将对方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

夜已深,窗外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仿佛在为这对久别重逢的帝后奏响一曲爱的乐章。

他们在这寂静的夜里,抵死缠绵,欢爱至深夜方止。

直到最后,两人相拥而眠,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

这一刻,他们忘却了朝堂上的纷争,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只沉浸在这属于他们的甜蜜世界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