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蜀汉 > 第863章 世家垄断,功德林中!

蜀汉 第863章 世家垄断,功德林中!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8:04

第863章 世家垄断,功德林中!

夜幕降临,洛阳宫内的灯火通明,刘禅坐在御书房内,手中紧握着那份沉甸甸的乡试名单。

他缓缓展开名单,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心中五味杂陈。

文举的名单上,近九成的名字后面都标注着世家出身,这些世家子弟,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彩飞扬,自然在考试中占据优势。

而那一成不到的寒素出身者,虽然数量寥寥,但他们的名字却如同璀璨星辰,在刘禅的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刘禅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感慨:“这个时代,世家垄断教育,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何其艰难。我虽然在基层开设了学堂,但这种改变,绝非几年之功就能奏效。但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放弃,我要为那些有才华的寒门子弟,打开一扇通往仕途的大门。”

他转而看向武举的名单,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武举之中,竟有四成是平民百姓出身,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与武艺,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刘禅心中明白,这些武举出身的将士,将是他未来改革军队、稳固政权的重要力量。

他细细端详着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仿佛能看到那些英勇的将士,在沙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有了这四成武举出身的将士,我便可以慢慢地替换掉军中中层基层的将官,将军队变成我绝对的稳定盘。如此一来,即便是在处理世家问题的时候,我也无需再担心军队会哗变。”

想到这里,刘禅站起身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未来的征途上。

他停下脚步,凝视着窗外的夜空,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我刘禅,定要打破世家的垄断,让天下有才之人,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我要让这大汉的江山,更加稳固,更加繁荣!”

次日清晨,刘禅召集了文武百官,在朝堂之上,他手持乡试名单,神色庄重地宣布了考试的结果。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穿透朝堂的每一个角落:“诸位爱卿,本次乡试,我朝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学子。文举之中,世家子弟固然占据多数,但寒门子弟亦有不俗表现。武举之中,更是平民百姓与世家子弟各展所长。此乃我大汉之福,亦是朕之幸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位官员,继续说道:“朕深知,世家垄断教育,已非一日之寒。但朕决心改革,为寒门子弟开辟一条通往仕途的道路。同时,朕亦将重用武举出身的将士,以强化我军之实力。望诸位爱卿,能齐心协力,共襄盛举。”

朝堂上的官员们,听着刘禅的慷慨陈词,心中各有思量。

世家大族的官员们,虽然面上不显,但心中却暗自嘀咕:“这刘禅,竟想打破世家的垄断,真是痴心妄想。”

而那些出身寒门的官员,则是面露喜色,心中暗自庆幸:“陛下英明,我等寒门子弟,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刘禅看着朝堂上的反应,心中明了各人的心思。

他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一往无前。

洛阳,在夏日的余晖下显得愈发庄重。乡试的结果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整个洛阳城上下议论纷纷,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高门大户,无不对此次考试的结果充满了好奇与揣测。

洛水河畔,秋风轻拂,波光粼粼,仿佛也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喧嚣与变迁。

河畔的一座庄园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这里是洛阳士族子弟们常聚之地,今夜更是热闹非凡,因为乡试的结果刚刚揭晓,无论是得意者还是失意者,都汇聚于此,赋诗饮酒,以消胸中块垒。

庄园的大厅内,华灯初上,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的脸庞。

颍川士族子弟、冀州士族子弟、洛阳本地的士族子弟,他们身着华服,头戴玉冠,腰间佩带着精美的玉佩,一个个谈笑风生,却也难掩心中的波澜。

“唉,陛下真是愈发不信任我们了世家大族,竟要用那些泥腿子来分润我们的权利。”一位颍川士族子弟摇着头,满脸的不甘与无奈。

“可不是嘛,那些泥腿子懂什么治国之道,不过是些粗鄙之人罢了。”另一位冀州士族子弟附和道,手中把玩着酒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

洛阳士族子弟们也纷纷点头,他们心中都憋着一股气,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世家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在这群人中,陈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身材魁梧,面容俊朗,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但此刻他的眼神却有些忧郁。

陈泰的父亲陈群曾是曹魏的重臣,但因未能及时归降汉国,如今还在功德林进行思想教育。

陈泰自己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虽然才华横溢,却无从施展。

眼见着那些寒素泥腿子即将上位,陈泰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水顺着嘴角流下,打湿了他的衣襟。

他仿佛感受到了世家的衰落,感受到了自己命运的坎坷。

“陈兄,何必如此沮丧?”一位士族子弟拍了拍陈泰的肩膀,试图安慰他。

陈泰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你们不懂,我父亲一生为曹魏尽忠,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而那些泥腿子,凭什么能够上位?这世道,真是变了。”

众人闻言,皆沉默不语。他们虽然也对现状不满,但却无力改变。

只能借酒消愁,以诗会友,暂时忘却心中的烦恼。

诗会进行得如火如荼,士族子弟们纷纷吟诗作画,展示自己的才华。

然而,陈泰却心不在焉,他的眼神不时地飘向窗外,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

终于,诗会渐渐散去,士族子弟们或醉或醒,纷纷离去。

陈泰也起身,走进了庄园内的一间密室。

密室布置得极为简朴,只有一张书桌和几把椅子。

陈泰坐在书桌前,沉思片刻,然后唤来了侍从,吩咐道:“去,把钟会请来。”

不一会儿,钟会便来到了密室。

他身材瘦削,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睿智。

他走进密室,见陈泰一脸严肃,心中不禁有些诧异。

“陈兄,何事如此紧急,竟要在密室相见?”钟会问道,一边在椅子上坐下。

陈泰看了钟会一眼,深吸一口气,说道:“钟兄,你可知此次乡试的结果,对世家意味着什么?”

钟会皱了皱眉头,说道:“我自然知晓,世家子弟未能占据主导,陛下有意扶持寒素,此乃世家之危。”

陈泰闻言,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正是如此!陛下如此行事,世家必定衰弱。我等世家子弟,岂能坐视不管?”

钟会闻言,神色微变,他站起身来,走到陈泰身边,低声说道:“陈兄慎言,妄言君父,乃死罪!”

陈泰呵呵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屑:“我颍川陈氏多俊才,而陛下不用,反而用那些泥腿子,何解?钟兄,你若是甘心为汉帝卖命,那便当我此话没说。”

钟会闻言,眉头紧皱,他盯着陈泰的眼睛,试图从中看出他的真实意图。

然而,陈泰的眼神却坚定无比,仿佛已经下定了决心。

钟会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陈兄,你可知你此言一出,若是传扬出去,我等皆将死无葬身之地。”

陈泰冷笑一声:“哼,我岂会不知?但世家之危,迫在眉睫,我等若不挺身而出,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世家衰落吗?”

钟会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那陈兄有何打算?”

陈泰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夜色,冷冷地说道:“得让陛下知道,他离不开世家。离开世家的结果,他承担不起!”

钟会闻言,心中一震。

他盯着陈泰的背影,试图从他的语气中听出更多的信息。

然而,陈泰却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已经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中。

钟会眼睛一闪,他知道陈泰此言非同小可,其中必定隐藏着某种阴谋。

他走到陈泰身边,低声问道:“你欲如何做?”

陈泰转过身来,看着钟会的眼睛,冷冷地说道:“我自有计较。钟兄,你可愿与我共谋大事?”

钟会心中犹豫不定,他知道此事一旦涉足,便再无回头之路。

然而,看着陈泰那坚定的眼神,他仿佛也被感染了一般,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勇气。

“陈兄,你且说来听听。”钟会低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决绝。

陈泰见状,心中一喜。

他知道,钟会已经心动,只要再稍加劝说,便能拉他入伙。

于是,他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地图,开始详细地阐述自己的计划。

钟会听着陈泰的讲述,眼神中闪烁着光芒。

他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心中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与陈泰共谋大事。

然而,他也知道此事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因此,他提醒陈泰道:“陈兄,此事关系重大,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可有丝毫疏忽。”

陈泰闻言,点了点头:“钟兄放心,我自有分寸。此事若成,世家必将重振雄风;若败,我等亦无愧于心。”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都透露出一股坚定与决绝。

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为了世家的荣耀与未来,他们愿意豁出一切去拼搏。

夜色渐深,密室中的烛火依旧摇曳着。

陈泰与钟会还在密谋着他们的计划,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然而,他们也知道,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危险,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窗外的洛水河依旧静静地流淌着,仿佛也在见证着这场历史性的变革。

当然,是变革还是谋逆,就得看结果了!

洛阳城,古老而庄严,其西北一隅,辟雍静谧地坐落在那里,仿佛是历史长河中一颗被遗忘的明珠。

辟雍之内,松柏苍翠,掩映着一座座简朴的屋舍,这里便是魏国旧臣旧将们的栖身之所——功德林。

功德林内,一片肃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松柏的清新。

一群身着素服的魏国旧臣旧将,或站或坐,皆是一脸沉思之色。

他们虽已身陷囹圄,但那股从骨子里透出的傲气,却依旧难以掩饰。

为首之人,不是别人,正是魏国昔日的尚书令——陈群。

陈群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但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他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素袍,袍角随风轻轻摆动,显得格外飘逸。

他的面容清癯,额头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像是能洞察世间一切奥秘的深渊。

此刻,他正手持一卷书简,端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案前,聚精会神地阅读着。

那书简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大汉天子的言行录,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

陈群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曾是大魏的栋梁之材,辅佐曹丕登基,见证了魏国的辉煌与衰落。

如今,却身陷敌国之手,成为了阶下囚。

然而,他的傲骨并未因此而被磨灭,他坚信,只要心中有志,终有一日,定能重获自由,再展宏图。

在陈群身旁,坐着几位昔日的同僚,他们或低声交谈,或默默沉思。

其中一人,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深深的哀伤,他便是帝师郑称的挚友。

郑称在得知魏帝曹叡惨死之后,悲痛欲绝,毅然选择了自刎而死,以表忠心。

他的死,让功德林内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也让陈群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郑公啊郑公,你为何如此决绝?”陈群在心中暗自叹息。

“你我虽身陷囹圄,但只要心中有志,终有出头之日。你何苦如此轻生呢?”

然而,陈群也明白,郑称的死,是对魏国忠诚的极致表现。

他心中虽然惋惜,但也为郑称的忠勇所感动。

功德林内,虽然名为囚禁之地,但实际上,汉国对这些人并无太多约束。

他们每日除了学习大汉天子的言行录外,还可以自由交谈,讨论时局。

汉国似乎并不担心他们会逃走或反叛,因为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处境。

他们是大魏的旧臣旧将,是汉国的阶下囚,但更是有着傲骨和尊严的士人。

这一日,阳光透过松柏的枝叶,洒在了功德林内的空地上。

陈群正手持书简,沉浸在大汉天子的智慧之中。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陈群,你儿子陈泰来见你了!”一个宿卫的声音在门外响起,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

“一刻钟,不要超了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