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蜀汉 > 第849章 洛阳之战:瓮中之鳖!

蜀汉 第849章 洛阳之战:瓮中之鳖!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8:04

第849章 洛阳之战:瓮中之鳖!

郭淮带着残部,一路跋涉,终于逃至轩辕关。

然而,当他抬头望向那熟悉的关隘时,心中却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只见轩辕关上的魏国旗帜,不知何时已经悄然换下,取而代之的是汉国那飘扬的龙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嘲笑着他的迟来与无奈。

郭淮的心瞬间沉入谷底,他这才恍然大悟,为何汉军在十日的时间里,没有加强北面的防守,原来他们早就料到自己会突围至此,设下了这个天罗地网。

“呵哈哈哈~“

他苦笑不已,那笑容中充满了苦涩与自嘲。

他环顾四周,看着自己的残部,数百人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满是疲惫与绝望。

他们,是魏国最后的勇士,却也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轩辕关的城门大开,汉军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出,他们的战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士气高昂,与魏军的残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郭淮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他深知,自己已经无路可走,魏国的江山,或许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追击而来的汉军在关平的率领下,已经赶到了轩辕关外。

关平,这位汉国的名将,身骑汗血马,手持青龙偃月刀,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决绝,仿佛已经注定了郭淮的命运。

关平勒住马缰,青龙偃月刀一横,指着郭淮,声音宏亮如钟:“郭将军,你已无路可逃,对魏国也算是尽忠了,投降吧!”

他的语气中虽然带着一丝惋惜,但更多的是对郭淮的尊重。

在关平的心中,郭淮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对手,他的忠诚与勇敢,即使身为敌人,也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郭淮闻言,长叹一口气。

他的目光深邃而复杂,既有对现状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绝望。

他的面容憔悴,胡须杂乱无章,战袍上布满了战斗的痕迹,显得格外沧桑。

他深知,自己深受曹魏之恩,从一名普通的将士一步步走到今天,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心血。

然而,如今的魏国,却已经风雨飘摇,无力回天。

郭淮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他仿佛看到了魏国的未来,一片漆黑,没有了希望。

他想起自己曾经的誓言,要为魏国守土开疆,要为魏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然而,现在,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魏国的江山一点点落入汉军的手中。

关平见状,再次劝道:“郭将军,你何必如此固执?魏国已经大势已去,你投降汉国,或许还能保住一命,何必为了一个已经灭亡的国度而牺牲自己呢?”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诚意,希望郭淮能够回心转意。

然而,郭淮却只是摇了摇头,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无论投降与否,都无法改变魏国的命运。

他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成为汉国的俘虏,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战友和同胞在汉军的铁蹄下受辱。

郭淮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梁,他的声音虽然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吾乃魏将,焉能偷生?吾之生死,早已与魏国绑定在一起。魏国亡,吾亦亡!”

说罢,他猛地拔出腰间的长剑,剑光一闪,向着自己的脖颈抹去。

关平见状,大惊失色,他想要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

只见郭淮的身躯猛地一颤,鲜血如喷泉般涌出,染红了他的战袍,也染红了轩辕关前的土地。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解脱与释然,仿佛终于摆脱了世间的纷扰与束缚。

魏军的残部们见状,纷纷发出悲痛的呼喊声,他们的眼泪夺眶而出,为郭淮的英勇与忠诚而感动。

他们知道,郭淮的死亡,意味着魏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已经破灭,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军踏过他们的土地,夺走他们的家园。

关平默默地收起了青龙偃月刀,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惋惜。

他深知,郭淮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忠诚。

他对着郭淮的尸体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命令汉军继续前进,去迎接属于他们的胜利。

轩辕关前,风依旧在吹,旗依旧在飘。

然而,却已经物是人非,魏国的辉煌已经成为了过去,汉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随着郭淮的败亡,洛阳八关,那曾经坚不可摧的防线,如今已全在汉国的手上了。

洛阳,这座昔日的繁华都城,此刻成了彻彻底底的一座孤城,宛如瓮中之鳖,四面楚歌。

汉军得胜归来,将士们昂首挺胸,骑着高头大马,将郭淮的人头高高举起,那血淋淋的首级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当这颗首级被带入洛阳城时,城中的气氛瞬间凝固。

原本就低迷的士气,更是如同跌入谷底,士兵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洛阳城内,街道两旁,百姓们纷纷紧闭门窗,不敢出声。

曾经热闹非凡的市集,如今只剩下寥寥几人,匆匆而过,生怕被这场战争的阴霾所吞噬。

城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魏国皇帝曹叡坐在太极殿中,当郭淮的首级被呈上来时,他猛地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悲痛。

他颤抖着双手接过首级,仔细端详着那曾经忠勇无比的将领,如今却只剩下这颗孤零零的头颅。

曹叡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他在殿中痛哭不已,那声音中带着无尽的哀伤与不甘。

然而,哭归哭,但要让曹叡放弃抵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他肩负着魏国的未来和百姓的安危。

他不能倒下,更不能投降。

曹叡红着眼,擦干泪水,目光坚定地看向陈群,声音沙哑地问道:“汉军可有粮尽之像?”

陈群站在殿下,心中五味杂陈。

此刻的魏国已经处于绝境,但为了让皇上保持信心,也为了稳定军心,他不得不撒谎。

陈群深吸一口气,故作镇定地说道:“已经一个月了,汉军后勤补给开始断断续续了。他们的粮草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

曹叡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他站起身来,双手背负身后,在殿中来回踱步,仿佛已经看到了汉军退兵的那一天。

他转过身,对着群臣大声说道:“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下去,汉军必退。届时,你们都是大魏的功臣,朕定当重重赏赐!”

然而,群臣的回应却不如何热烈。

他们有的低头沉默,有的面露苦色,有的眼神中闪烁着犹豫与不安。

人心啊,已经慢慢消散了。

这场战争持续太久,魏国的国力已经耗尽,百姓们疲惫不堪,士兵们士气低落。

大家都明白,继续抵抗下去,只怕是徒劳无功。

曹叡看着群臣的反应,心中不禁一沉。

他深知,此刻的魏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但他不能表现出来,他必须保持镇定,必须给群臣和士兵们树立信心。

曹叡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

他走到殿前,双手扶着栏杆,眺望着远方的天际。

那眼神中既有坚定,又有无奈。

他轻声说道:“朕知道,你们心中都有疑虑。但朕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魏国,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根。我们绝不能轻易放弃。”

说完,曹叡转过身,再次看向群臣。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与洛阳城共存亡的准备。

他大声说道:“朕意已决,继续抵抗汉军。谁若敢言降者,立斩不赦!”

群臣闻言,皆是一惊。

他们知道,皇上已经下了决心,再劝也无济于事。

于是,纷纷跪倒在地,齐声说道:“臣等遵旨。”

然而,尽管群臣表面上遵从了曹叡的命令,但心中却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曹叡看着群臣的反应,心中明白他们的担忧。

但他又能如何呢?

他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希望奇迹能够出现。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转身走回殿中。

那背影显得既孤独又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准备。

而此时的洛阳城,依旧被汉军围得水泄不通。

城中的百姓们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夜幕降临,洛阳城中一片寂静。

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和远处的马蹄声,才打破了这份宁静。

曹叡坐在殿中,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

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知道,他必须坚持下去,为了魏国,为了百姓,也为了自己。

就这样,洛阳城在汉军的围攻下,依旧顽强地坚守着。

翌日。

又是新的一天。

洛阳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

城中百姓被征发做民夫,日复一日地劳作在筑城、修缮、搬运物资的繁重任务中。

他们的身影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穿梭,汗水湿透了衣衫,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

严苛的刑罚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每一个民夫都胆战心惊。

稍有懈怠,鞭笞、杖责便如影随形。

城中监工们手持皮鞭,眼神凶悍,不时地呵斥着、抽打着那些动作稍慢的民夫。

民夫们身上伤痕累累,怨气在心中不断累积,仿佛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

与此同时,汉国的间军司在暗中搅动风云。

他们化装成普通百姓,散布谣言,煽动情绪,让洛阳城中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

一时间,城中生乱不断,小规模的骚乱此起彼伏。

虽然魏军每次都以血腥的手段进行镇压,但那股压抑在心中的怨气却如同野草般顽强,春风一吹便又生生不息。

洛阳城的街道上,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他们聚在一起低声议论,声音中透露出对现状的绝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一位年迈的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道:“这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我们何时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旁边的一位年轻妇人紧咬着嘴唇,眼中闪烁着泪光,却不敢出声,生怕引来监工的注意。

达官贵人们也未能幸免于这股慌乱之中。

他们虽然生活在相对优渥的环境中,但城中的动荡也让他们感到不安。

在府邸中,他们聚在一起商讨对策,脸上写满了忧虑。

一位身着华服的官员皱着眉头说道:“这汉军围城已久,城中人心惶惶,再这样下去,恐怕……”他话未说完,便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魏军士兵们同样心绪不宁。

他们守在城墙上,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城外的汉军营地。

虽然他们身为军人,职责所在,但城中的动荡和士气的低迷也让他们感到沮丧。

一位年轻的士兵靠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迷茫。

他低声对身旁的同僚说道:“这仗,我们还能打多久?城里的人都快撑不住了。”

同袍叹了口气,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

城外,汉军的攻城已经暂时停了下来。

然而,这短暂的平静却让洛阳城中的人想得更多。

他们开始猜测汉军的意图,是蓄势待发还是另有阴谋?

这种不确定感让城中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

在城中的一处茶馆里,几个百姓围坐在一起,低声议论着城外的局势。

一位中年汉子压低声音说道:“这汉军停下来,恐怕是诛心之策啊!他们想让我们自己乱起来,然后不战而胜。”

旁边的一位老者点了点头,担忧地说道:“是啊,这城中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可就真的完了。”

汉军的营地中,将领们正在密谋下一步的行动。

他们深知,洛阳城已经摇摇欲坠,只需再添一把火,就能让这座巨城彻底崩溃。

一位汉军将领冷笑着说道:“这洛阳城,已经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我们只需静待时机,看着他们自己乱起来。”

洛阳城的夜晚,显得格外寂静。

街道上几乎没有人影。

在城中的一处民宅里,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烛光摇曳,映照出他们担忧的脸庞。

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怯生生地问道:“娘,我们会不会死啊?”

母亲紧咬着嘴唇,强忍住泪水,轻声安慰道:“不会的,孩子。我们会没事的。”

但她的眼神中却透露出深深的不安。

魏军的将领们也在夜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

他们深知,洛阳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一位魏军将领沉声说道:“我们必须稳定城中的人心,否则,我们真的就完了。”

另一位将领点了点头,补充道:“对,我们要加强巡逻,防止汉军的间谍煽动骚乱。同时,也要对百姓们进行安抚,让他们知道,我们还在坚守。”

然而,尽管魏军将领们想尽了办法,但城中的动荡却依旧难以平息。

百姓们的怨气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达官贵人们也人心惶惶,魏军士兵们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洛阳城如今如同一只即将沉没的巨轮,在风雨中飘摇不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