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三十五章 戚继光胆小如鼠,李如松贪生怕死

战争开始了,在京营还没有抵达宣府的时候,战争的阴霾已经笼罩了宣府、大同、板升、开平之间的坝上草原,关内已经晚春连桃花都谢了,但关外还是万物更新的早春,草原的春天总是来的晚一些。

阳光不算明媚,洒在了带着露珠的草叶之上,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铁蹄踏碎了露珠和草叶,留下些许青草的芬芳,土地上,扬起了一阵阵的尘土。

嗖!

一支箭矢反射清晨朝阳的光芒,向着骑士而来,在春风之下,似乎能听到箭矢的尖啸破空之声,但箭矢没能射中骑士,狠狠地扎在了土地之中,掀出了些许的泥土。

追逐还在继续,墩台远侯探听到了大帐议事的结果,而后准备带回开平卫,但在离开时被胡虏得知,一场追杀在茫茫草原上开始了。

口哨声忽然响起,被追杀的墩台远侯,有几分轻松写意,反而是追逐的北虏,无论是马匹还是人,气力都在漫长的追逐之中,快速下降着,粗重的呼吸遇到了仍然寒冷的空气,变成了两条气龙,北虏虽然人多,但人马俱疲。

堂堂草原人,跑不过墩台远侯,简直是耻辱,但这就是事实。

北虏大小长在马背上,骑马的技术远比中原人要高得多,但,刚刚经历了一场严冬的草原,正在恢复之中,没有任何草原人会把珍贵的粮食喂给马匹,因为人在饿死、冻死。

三娘子对皇帝说:大雪之后不缺粮食,因为四处都是冻毙的牲畜,人还活不了的时候,牲畜只能依靠夏秋堆积的脂肪和一些些草料过冬。

饿,是人和马的共同感受。

草原上过了一个严冬,再俊俏的马匹,都会和人一样消瘦,终于挺过了严寒,又迎来了战祸,这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个不幸的消息。

墩台远侯的身影越来越远,隶属于板升怯薛军的草原人,终于放缓了脚步,停止了追逐。

战争因为皇帝的圣旨而开启,而第一次接触,就是情报战,大明的墩台远侯和北虏的斥候,在草原上展开了厮杀和争夺,朱翊钧在没有接触兵务之前,一直以为,大明和俺答汗搜集对方的信息,都是由过往的商队探听,情报战在这个年代,并不成熟。

但朱翊钧错了,大明的墩台远侯深入虏营,有着极其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上下沟通的渠道,而草原也不遑多让,许多投奔北虏的汉儿,借着探亲、买卖、同乡等等名义,深入了大明,搜寻着一切可以得到的消息,而且让朱翊钧非常意外的是,胡虏往往对大明的情报非常了解,因为有‘中国某人’为他们传递消息。

朱翊钧询问了张居正、戚继光后,才清楚的知道,这个中国某人,可不是穷民苦力,最少也是名门望族,甚至是位高权重,只有这样得到的消息才足够的准确和及时。

这是不可避免发生的事儿,某些情况下,朱翊钧接见三娘子、王崇古和北虏谈生意、鸿胪寺卿陈学会的妾室是三娘子的妹妹如此种种,都算是中国某人。

间谍竟是朕自己。

这种正常往来都无可厚非,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打仗的时候,沟通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张居正口中得知,俺答汗在前些年,连大明京营额员、武库军备、边方调动、长城防务的情报,都一清二楚,那才是要命的事儿。

所以,王崇古在大明对北虏征战之事上,不能表态,支持和不支持,都只能沉默的配合陛下行动,因为王崇古也不清楚,晋党里面,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存在,为了钱、为了利、甚至蠢到为了女人、为了所谓的政治主张,向外传递消息。

王崇古无论怎么表态,都有可能形成回旋镖引来杀身之祸。

胡汉杂居,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明这国事,坏就坏在了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明火执仗的拉开了架势,摆明了立场打的你死我活,很多时候,都是你侬我侬、掏心掏肺。

大明和北虏情报,流通速度虽然不像奔腾的大江畅通无阻,可但凡是大动作,都瞒不住彼此。

大明和北虏的情报战,有多种形式,并不是单一的斥候们的侦查与反侦察,刺探、阻拦、破坏、离间、刺杀、情报传递、欺骗、情报威慑、内部检查和清算等等。

大同、宣府、陕甘三边、开平、应昌在皇帝圣旨下达之前,就已经逐渐关闭了边关,并且对境内进行了三次的人员筛查,对深度参与到北虏贸易的商贾之家、鞑官、归附大明的胡人进行了闭门处置,对他们的人际往来进行了数次的甄别。

这年头,十里不同音,要想在人群找出这些个间谍,轻而易举,只需要询问村头军情六处的老大爷,就能把村里的情况摸得明明白白,连谁家娘子偷人都一清二楚,遑论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间谍了。

情报工作不仅仅是专业人专业的事儿,槐树下谈天说地的老大爷,牌坊下家长里短的老婆婆、走街串巷的三姑六婆、青楼里耳听八方的娼妓、行当里耳目聪慧的店小二等等等等,细心探闻,总是有许多的意外收获。

这只是内部检查和清算,比如情报威慑,就是戚继光告诉朱翊钧的,在战争开始前,大明军调动丝毫不避人耳目,就是一种威慑,大明军二十万军兵,按照一般惯例号称五十万并不过分,但就是实打实的告诉了北虏,就是二十万人。

二十万比五十万更有威慑力,因为说五十万,敌人只会讪笑一下,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你可能比较弱小,在虚张声势,在这个年代,调动五十万大军,雄如大明,也要掏空家底。

但要说二十万,那便是实打实的二十万。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真相,往往是杀人诛心的快刀。

墩台远侯深入虏营,得到了大帐议事的结果,是刺探,而怯薛军追杀,是阻拦,墩台远侯将情报带回墩台,而后通过官道驿路送往大将军和陛下手中,是情报传递。

这是大明最频繁和最普通的情报工作了。

朱翊钧对情报工作是有一些天赋的,天赋主要体现在情报筛选上,朱翊钧总是能够判断出情报的真假,得益于大明官僚习惯性的欺上瞒下,朱翊钧总是能找到一些细节来推断情报之外的信息,互相去验证。

但他从来不会直接下达命令,指挥前方的军兵作战。

大明和北虏的情报战,大明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这取决于大明远高于北虏的组织度,也得益于春天的天时,北虏此时是最虚弱的时候,无论是人还是马,熬过了漫长的冬季,又遇到了战祸,可谓是雪上加霜。

而且今年即便是没有一战定胜,战祸笼罩之下,草原明年会更加虚弱。

汉唐和明初,总是喜欢在春天出塞作战,也是这个原因,这也是减丁的一部分。

随着大明京营抵达宣府开始,战争的大幕正式拉开,京营作为主力,仍然是前中后三军,李如松脱离了中军大营,带领骑营开始了草原上的机动。

嘉靖二十三年,还是千总的马芳,上过一道奏疏,将自己对草原人的认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草原上的三大依仗,第一,草原人因为生存,都是天生的骑士,这是中原所无法比拟的;第二,则是北虏仰仗兵疾马快,来去如风,打了就走,甚至南下没有明确目标,防不胜防;第三,则是游牧居无定所,逐水而栖,大军难以进剿。

当时马芳就提议了一个对北虏的主张,以骑制骑,以快制快。

唯有骑兵以机动力应对机动力,以快速作战应对快速作战,墩台远侯搜集到情报,等到大明步营抵达的时候,北虏的部落早就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唯有骑兵,才能发挥这些情报带来的价值。

嘉靖皇帝觉得这个小小千总的马芳,说的很有道理!

但还是那句话,没钱。

道爷他有钱焚修,没钱组建骑兵?是的,道爷二十多年焚修,算上修永寿宫都没花到两百万银,朱翊钧组建骑营,还是有蒙兀儿国连卖带送提供战马的情况下,两年就烧掉了两百万银。

大明的骑兵和草原的骑兵,单价是完全不同的,大明获得战马、骑士的价格过于昂贵,而训练成本也极为高昂。

现在,大明终于有了骑兵。

李如松并没有披甲,甲胄在另外一匹马上挂着,他背着一个大黄弓,带着十个人,二十骑,在草原上飞快的奔驰着,而后勒马,翻身下马,蹲在地上,从怀中摸出了堪舆图。

“我们在大青山,山势由北向南,南边逐渐平缓,三里为东阳河,上游是兴和旧所,复行二十七里,是集宁海子,察罕脑驻防。”李如松一边看堪舆图,一边用千里镜,看着山势水文走向,确定着哨所、营地、角门的位置。

哨所一共七处,都在高处,扎营是六十步外共计三层的陷马坑,每层二十步,每层之间摆放一层拒马,而在最后一层的拒马上,挂着虎蹲炮,虎蹲炮长不过两尺,一共七层的铁箍,炮身有两个虎爪架起,炮重三十六斤,这两个虎爪、七层铁箍、用于筑药的木马,都是戚继光的‘加以新法’。

虎蹲炮用火药七两,每次发射五钱重的铅子或石子,共计一百枚,铅子过多、火药数量太少,导致铅子出膛后,散出无力,作为大明后勤总师朱翊钧曾经对这玩意儿不是很喜欢,这东西没钱的时候,甚至用石子当炮弹,有效杀伤距离太近,不到三十步的样子。

可是军兵们对这玩意儿非常非常的喜欢,虎蹲炮装在最后一层拒马上,就是在敌人靠近的时候击发,效果极佳,一排的虎蹲炮同时激发,那就是血肉横飞的场面。

李如松作为副总兵本不用亲自来探勘营地,可是他多少有点不放心,主要是大明的水文探查是在去年秋天,尤其是水源的消息,还是实地探查才能安心,土木堡之战可是大明国殇。

他来了,还真的发现了一些变化。

本来大青山有一片密林,适合隐藏,当大明骑营左右司工兵局工兵扎营的时候,敌人可以从密林里出来偷袭,可一场山火,把山脚下的密林烧光了,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李如松带着一千五百人,散在周围探查,而另外一千五百人在大青山下,东阳河边开始扎营。

一个骑营共有2700名战斗人员,300名杂流,共计三千人,一个骑营有一名营将,四名千总,分别为左右两部千总、中部千总、和火器千总,火器千总不领兵专管火器,剩下两名千总之下,各有两名把总,工兵局把总一人,专事工事。

每个把总管两个百总,共计二十四个百总,每个百总管三个旗,每旗总管三个队,每个队总管十一名军士。

2376名军兵,216名队总,72个旗总,24个局总,6个把总,4名千总,1名营将,这构成了战斗部。

书记、家丁、伴当、军牢、厨役、工兵等等,一个骑营有三百余人。

大明骑营精锐就精锐在这里,这三百隶属于工兵局的杂流,其实也是军兵,上得了马、轮的动锤,只是分工不同,被分为到了杂流,杂流是干的事儿杂,不是他们弱被打为了杂流,相反,能进杂流都是悍勇全能之人,是锐卒中的锐卒。

日暮西斜的时候,作为先锋的李如松指挥各个千总,完成了扎营的布置,李如松早已经褪去了自己过去的傲慢,每事都会和营将、千总一起商量行事,而不是独断专行,除非是紧急军情。

这是李如松从戚继光身上学来的指挥艺术,一人智短,三人智长,总归李如松想不到的地方,会有千总补充。

“北虏必然会趁我方立足青山未稳时偷袭我军,尤其我们所在的前哨,下令下去,今夜不卸甲、枕戈待旦,防备敌人夜袭。”李如松汇集了各方意见,最终下达了今夜的命令:“巡夜号令为:不吃饺子。”

巡夜号令,就是巡夜军兵之间遇到会对的暗号,能快速说出不吃饺子,就是最快反应对方身份的办法。

除了巡夜军兵外,夜里军兵是不能出营帐的,军队是人类最精密的杀人机器,这里军令如山,尤其是战争期间,所以不怕误伤,不遵军令,死了也是白死,闹到陛下面前,也是占理的那一方。

四名千总都很佩服李如松,已经是副总兵的他,其实没必要亲自到前哨来,坐镇中军骑营便是,可李如松做先锋总是如此,亲履兵锋,在冲突的第一线,而且还喜欢披坚执锐,冲锋在前。

“都督先歇息吧,我等巡夜。”一名千总开口说道。

李如松却摇头说道:“尔等休息,我来巡夜就是。”

戚继光把李如松视为弟子倾囊相授,李如松和皇帝是同门师兄弟关系,只不过学的不一样,李如松学的是战阵,而朱翊钧学的是个人武力。

戚继光告诉李如松,这打仗,进攻之时,先锋打得好,这仗就赢了七成,先锋打得不好,这仗就必输无疑。

先锋打好了七成胜算,先锋打得不好,就是满盘皆输,这个道理李如松深以为然,这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兵法有云,兵败如山倒,一旦先锋打输了,就是连徐达这种不世出的悍将,也会折戟沉沙。

洪武五年,岭北之战,大明三路北伐,二月二十九日,徐达中路军先锋都督佥事蓝玉,在野马川大胜王保保,三月二十日,先锋蓝玉在土剌河摁着王保保又是一顿胖揍,两次大胜之后,中路军孤军深入。

两次大败的王保保狼狈的回到了和林,元昭宗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又给了王保保数万兵马,王保保和部将贺宗哲会合,击败了蓝玉,击败了中路军的徐达,而后王保保、贺宗哲又在在拉鲁浑河,包围了李文忠所部,李文忠稳扎稳打,倒是打了个旗鼓相当,可朱元璋灭元的大战略破灭。

蓝玉中了敌人的诱敌深入,也没想到王保保两场大败,还能被元昭宗器重,先锋没打好,孤军深入的后果,大明只能生生的咽了下去。

一直到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彻底消灭了北元朝廷。

李如松在京营九年,仍然悍勇,常常冲锋在前,但这悍勇之中,多了许多的小心谨慎。

月朗星稀,月光洒在了草原之上,夜晚的草原并不静谧,常常能够听到豺狼虎豹的叫声,还有各种虫鸣,李如松亲自守夜,到了黎明时分,整个草原漆黑一片,除了营地巡夜军兵火把的火光明灭,再无任何光明可言。

如此时刻,李如松也有些疲惫,打着哈欠,告诉自己还不能睡,但从宣府至大青山,长途跋涉,两日未曾休息的他,终究是个人,不是铁打的,靠在辕门,眯上了眼。

他忽然猛地睁开眼,眼中精光乍现,疲惫一扫而空,浑身上下写满了兴奋!

他猛地趴在了地上,嘴角勾出一个残忍的笑容,他站直了身子,扣上了面甲,从七个哨所处升起了响箭,尖锐的哨声划破了长夜,响箭的烟花在空中炸裂开来!

“敌袭!”巡夜军兵看到了响箭,立刻知道敌人来夜袭了,敲着手中的锣,高声呼喊着,黎明这个最让人放松警惕的时刻,敌人如期而至。

烟花、哨声、呼和声、锣鼓声、号角声响成一团,大青山的营地似乎从睡梦中一下子惊醒了起来,火把的火光从星星点点,很快变成了一道道的长龙,汇集到了一起。

按照戚继光的要求,前哨在响箭升起后的一刻钟内,要集结完毕准备应敌,大明的骑营是精锐中的精锐,只用了半刻钟就集结完毕。

而后在一道道的军令之下,各百总进入了自己需要防守的方向。

四个角门有八个缸,缸里有八个地听,他们从缸里探出头,告诉了掌令官,敌人已经到了一千步之内。

夜袭主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当敌人有所防备的时候,就不是偷袭,而是强攻了。

一道道的烟花开始升空,在空中炸裂之后,这是大明的照明火弹,名叫火弹筒,凡乘夜袭人,并敌人偷营之时,先将火球(照明弹用火弹筒)放去,必然看见踪迹,火弹在空中炸裂后,会缓缓落下,能看到敌人的踪迹。

李如松带领一千人翻身上马,准备随时支援失守方向。

随着火弹不断升空,火铳的声音开始响起,但凡是反光明亮则是披甲之士,平夷铳负责解决,硝烟在战场上弥漫开来,铅子带着尖啸,引起了一阵阵的惨叫之声,喊杀声不断的传来,令人血液翻涌。

李如松一直在等,等求援的响箭,等掌令官的通报,他身后的精兵,扣着面甲一言不发,火药如此爆鸣之下,马匹也是一动不动,马匹的耳朵里塞着棉花,眼睛上蒙着眼罩,只有作战时,才会摘掉眼罩。

左等右等,等到火铳声都不那么密集之后,李如松还没等到求援。

一直到朝阳划破了黑暗,将金光洒在了地面之上,李如松率领的精骑,仍未出动,再无火铳之声后,麻贵出现在李如松面前。

麻贵是本骑营的营将,在前指挥作战,他大声说道:“李都督!敌人已经退去!”

“额…”李如松打开了面甲,看着麻贵眉头一皱,他在马上坐了快小半个时辰了,现在麻贵告诉自己,敌人退去了?!

“李都督,是否追击?”一名千总跃跃欲试的问道。

“下马,休息。”李如松翻身下马下了将领,他是先锋都督,即便是已经可以出击,但他还是选择了休整,换成以前,他早冲出去衔尾追杀而去了,杀一个不亏,杀两个血赚。

现在,他选择谨慎。

近来,京营总是有声音,说戚帅少了当年的血勇,变得谨慎了起来,很多人都说,戚帅老了,功成名就了,出塞作战,都是结硬寨打呆仗,一点点的徐徐推进,没有了当初转战千里的意气风发,大家都说戚帅当了侯爷,有些失去了进取之心。

现在李如松也这样,明明有极好的扩大战果的机会,却越来越谨慎,哪还有天下第一悍将的样子。

有些人将这些声音总结为:戚继光胆小如鼠,李如松贪生怕死。

戚继光、李如松之流,从来不反驳这些话,这些个读书的这话说的,命是自己的,何人不贪生怕死?!

以前是没办法,不拼命就会输,自己死,自己防区的百姓会死,自己的家人也会死,只能拼命,现在能用实力碾压,为何要逞匹夫之勇?堂堂正正,横拉硬碾,能平推对手,为何要冒险?

况且还有个要求不高的陛下,每次出征,陛下都会说,许败,来年我们再来,大明可以输很多次,但敌人只能输一次。

以前,真的没有再来的机会。

嘉靖三十四年,俺答汗土蛮汗左右两翼合兵一处,总督王杼指挥无方,导致明军全线崩溃,喜峰口、遵化、玉田相继失守,蓟辽总督王杼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若非时任副总兵的马芳,在金山寺击退俺答,又是一场入寇劫掠京畿,甚至大明京师都有危险。

事后,王杼作为总督,屁事没有,反倒是马芳被褫夺了副总兵一职,贬为指挥佥事。

没有振武的时候,大明军将哪有徐徐图之,横拉硬碾机会?戚继光练兵有成之后,百战百胜,还数次戴罪立功,带着罪名冲杀。

能让你带兵打仗,已经是老爷们宅心仁厚。

李如松脱了甲,休息之前,写好了塘报,整个塘报就是把战争的经过告诉朝廷,他写完之后,又加了一句:火器之强悍,远超预期之外。

这次对敌,只有鸟铳、燧发铳、平夷铳,子母炮、九斤炮甚至连虎蹲炮都没舍得放,但仅仅是火铳就足够了,这让李如松看着自己硕大的肱二头肌,有些怅然若失,随着火器的不断进步,恐怕个人的勇武会越来越不重要。

这是个好事,对于组织度更高的大明而言,是大好事儿。

大明水师一直是俞大猷的指导意见,大船大炮,而大明对北虏的战略和作战方式,现在开始贯彻马芳的指导意见。

马芳主张:克虏之道,重在料敌先发,敌欲动我先动,以我火器骑射之长,克敌弓弩骑射之短,重创敌于塞上,方为制胜之法。

大明有一定的机动力后,每年冬春之季,派遣精锐骑兵组成小分队对草原进行反突击,以劫掠马匹和焚烧草场为作战目标,最大限度摧毁北虏的作战资源,并且大量增加火器的比重。

按照马芳的设想,大明北伐,现在火器的数量激增,结果火器太多太强,导致精心筹建的骑营骑兵,不是主攻,而是策应和驰援。

这让李如松有些出乎预料,精密的战术,终究是没比过排队枪毙。

“陛下,陛下,捷报捷报,大青山捷报,先锋都督、副总兵李如松,在大青山以三千拒敌一万两千众,阵斩一千二百五十余级,拿下大青山!大明战线从长城突出至大青山!”一个小黄门在通和宫御书房门前滚了一圈。

朱翊钧放下朱笔,猛地站了起来,走到了小黄门面前,拿起了塘报,打开一看,喜上眉梢的说道:“好好好!”

朱翊钧不知兵,他只知道,先锋打赢了。

按照朱翊钧的设想,这一仗,要再打个二十五年的,每年冬春之季,就反突袭入草原。

大明皇帝,多少有些量敌从宽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