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大宁卫和彰武的犄角之势已成,土蛮汗仍然试探的进攻了几次,发现打头尾不顾,打尾首不顾,开始逐渐放弃攻伐,而是再次寻求互市,不封王,只互市,这朝廷肯定不能答应,土蛮汗就是又当又要,大明为了止血连脸面都不要了,名为贡市实为岁币,土蛮汗还硬撑着讲祖宗荣光,黄金家族。

而辽东方向安静了下来,极南方向又开了剿匪,这次是罗旁山的民乱,大明一共派遣了三次官吏前去招安,一次未能成行,一次谈崩了,一次大明派遣的官吏被斩首示众,凌云翼直接点齐了十万军兵,还把张元勋从吕宋请回了两广,打算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这一次的瑶乱,是大明改土归流之中的一个剪影,也是大明闹腾了将近百年的瑶乱。

比如明宪宗时期,有名的、很有军事天赋的大太监汪直,就是在大藤峡瑶乱中,被大明官军俘虏,瑶乱,自从成化年间开始,一直闹到了嘉靖年间,朝廷是多次剿抚,嘉靖年间更是在四年、十年、十二年多次进剿。

而这一次凌云翼直接点了十万的兵马,要对罗旁山进行荡寇,而后设立三罗,对当地彻底郡县化管理,而不是之前的世袭土官。

这次杀大明招安使,彻底激怒了凌云翼,招安反复了百余年,终于消耗掉了大明朝廷最后的一点耐心。

而在吕宋,和红毛番的冲突也在愈演愈烈,大明想要将对手逼走,但是棉兰老岛的地形水文,大明都不熟悉,攻岛夺城,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过于困难了,这一战你来我往,打的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其实大明的客兵,全都没有出动,而是林阿凤带着当初的那群海寇,在跟红毛番你来我往。

热闹是真的热闹,斩获也是真的少。

朱翊钧准备前往北土城,这一次不是春秋大阅,是皇帝操阅军马祖宗之法的典礼。

这一次,不仅仅要犒赏得胜归来的京营,还要阅视武威,还要展示新的技术和装备,在这次检阅军马之后,就会再次扩军,从之前的一万人,直接扩大到三万人。

这是一个月前廷议的结果。

张居正对陛下首次操阅军马十分重视,一应礼制都是按照春秋大阅的标准,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这也是张居正新政,富国强兵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之后,当时的大明京营有四五万人,老弱病残占了一半,不敢出战是另一半,成国公朱希忠驱京营出城门,将士皆流涕不敢前,至城外而返京,隆庆元年京营有九万人,土蛮汗破喜峰口入寇,京营不敢出战,徒其表也,这种情况到了隆庆二年戚继光和谭纶相继回京之中,终于得到了改变。

戚继光练兵十万,盘踞在蓟镇。

振武强兵,用张居正的话说,就是诚修内攘外之鸿猷,致治保邦之长策也。

无论是攘外还是安内,你得有强兵在手,否则谁听你的话?

张居正之所以敢在隆庆六年就开始追究王崇古弛防徇敌、张四维贿政姑息输送贿赂,全都是戚继光在侧。

朱翊钧人还在文华殿,司礼监早就前往了北土城搭建了御幄,运筹帷幄的幄,用黄幔,是朱翊钧日后操阅大军的主要场所。

协理京营军务、兵部尚书谭纶已经和兵部所有官吏一起前往,督率将领军兵整肃场内场外,当然为了防止有狂徒拉弓刺王杀驾,兵部诸官和京营庶弁将们,一直在不断的反复检查。

在昨天,朱翊钧也派遣了大明的大祭司,定国公徐文壁到教场祭祀旗纛[dà]之神,出征、班师、凯旋等军事活动中多祭旗纛,皇帝御用的为龙旗大纛。

朱翊钧的车驾刚到午门,还没走出门洞,就看到了午门外旗帜鲜明的一个三千人的步营,这个步营由参将李如松率领,披戴鲜明盔甲,盛陈旌旗器械,完全是战斗姿态。

朱翊钧已经换上了铁浑甲,站在自己的马匹之前。

戚继光从门外走了进来,俯首说道“臣迁安伯戚继光,恳请陛下前往京营操阅军马!”

朱翊钧从缇帅赵梦佑手中拿过了龙旗大纛开口说道“大将军上前来。”

戚继光龙行虎步的走到了皇帝面前,万历元年的时候,小皇帝给戚继光天子剑的时候,才刚刚到戚继光腰的位置,现在已经长到了和戚继光肩膀平齐的地方。

那时候朱翊钧才开始习武,还是个小胖墩,现在已经是英姿挺拔,英气勃发了。

皇帝今非昔比,京营也今非昔比,大明也今非昔比了。

缇帅朱希孝当年有个不敢有的奢望,希望大明能有个重视留心武备的马上皇帝,如果皇帝的武道老师朱希孝还活着,一定会非常欣慰。

朱翊钧将龙旗大纛递给了戚继光笑着说道“日后,戚帅为朕扛旗。”

“臣遵旨!”戚继光扛起了龙旗大纛,大踏步的走出了午门之外。

朱翊钧正打算翻身上马,张居正走进了皇帝三丈之内,俯首说道“臣扶陛下上马。”

“朕马术已经极好了,可以自己上马。”朱翊钧表示,以自己少年组第一高手的身份,不用人扶。

“臣扶陛下上马吧。”张居正却非常坚持的说道。

朱翊钧看向了身后的群臣,明白了这其实是一个仪式,皇帝在慢慢长大,张居正也有打算慢慢归政,扶皇帝上马,就是匡扶皇帝的皇图霸业,就这一个美好的寓意。

“有劳先生。”朱翊钧说的很大声,这话就是给朝中野心家们说的。

你们皇爷爷现在有人罩着,武有戚继光,文有张居正,少特么的打皇爷爷的歪主意!

别的皇帝皇宫被烧了,只能上告皇上帝,反省自己的过错,他不用,他可以想追究谁就追究谁!

朱翊钧虚扶一下,稳稳当当的上到了马上。

“天子出行!”冯保一甩拂尘,吊着嗓子高声喊道,两两一对的小黄门将天语纶音传到了午门之外。

鼓声震天、号角声深远。

李如松带着的步营名叫扈驾京军,披甲带刃,开始推着战车一步步的向着德胜门而去,德胜门大街是兵道,出了德胜门,就是北土城。

如同一股流水一样,扈驾京军开拔了,而后戚继光扛着龙旗大纛,为陛下先驱开路,在戚继光的身后是大祭司徐文壁扛着皇帝的节钺。

龙旗大纛,大明天下就这一面,除了在明堡宗作为瓦剌太师也先先锋,攻打大明京师德胜门之时,大明的龙旗大纛一直只有一面。

朱翊钧穿着戎装,兜鍪并没有扣面甲,驱动着马匹缓缓的走出了午门的门洞,四周是缇帅率领的锦衣卫的宫廷戍卫大汉将军,在大汉将军内的最里层是披甲的二十个陪练,有勋卫有太监,离朱翊钧最近的是缇帅赵梦佑、红盔勋卫骆思恭,宫里的老祖宗冯保在前面,二祖宗张宏跟在皇帝的身后。

冯保要牵马,张宏要护着陛下,陛下摔下来了,他要做肉垫。

冯保和张宏都非常清楚小皇帝的马术真的已经很好了。

朱翊钧驱马向前,钲鼓响器齐鸣,这是出征的军乐,庄严肃穆,他的身后是文官的队伍,唯独谭纶不在,谭纶已经先行一步,去了北土城安排操阅军马诸事。

在队伍的最后,则是另外一千五百人的扈驾后军,负责殿后。

朱翊钧的仪仗终于来到了北土城,鼓声号角声再次奏鸣,站在北土城前和城墙上的大明京营,甲胄鲜明,旌旗招展。

戚继光举起了手中的龙旗大纛。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

万余人的齐声高呼,其和声震天,直冲云霄,整个京畿莫不振聋发聩,在山呼海喝之后,火炮开始奏鸣,轰隆隆的炮声如同天雷滚滚一般,响彻整个京师。

朱翊钧勒住了马匹,大声喊道“大明军威武!”

又是一阵山呼海喝之声。

此时的朱翊钧豪情万丈,一如当初刚刚在大礼仪之争大获全胜的嘉靖皇帝那样的意气风发。

朱翊钧看向了身后,大明百官的神情各异,张居正、吕调阳、王国光、海瑞等人都是面露欣喜,看到了大明军容有振奋之意,自然是欣喜的,也有些比如王崇古、万士和、葛守礼等人,面色五味杂陈,他们其实在想,嘉靖二十九年,若是有这等强军,给俺答汗熊心豹子胆,俺答汗也不敢入寇京畿。

有些朝臣则是面露担忧,甚至是有些惊惧,若是心里没鬼,为何要怕?

朱翊钧看向了北土城方向,谭纶披甲站在桥头。

小皇帝面色一黑,他就知道@谭纶就是个披着文官皮的武夫,这操阅军马的一个小仪仗,谭纶都要带甲,就不能让谭纶总督京营军务出战,他那是去总督军务,绝对会上阵厮杀!

朱翊钧来到了御幄前下马。

操阅军马正式开始了,朱翊钧开始热身,大夏天的披甲,走了这么远的路,真的已经很累了,汗流浃背,他拿出了自己的七十斤下力弓,等待着操阅军马的开始。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

戚继光、谭纶、马芳三人,开始放飞带着响哨的信鸽,这是取旗开得胜之意,戚继光已经做出了周全的安排,无论小皇帝是否在书信里骗了他,并没有勤勉练习武艺,那皇帝的面子也不能丢。

而负责给小皇帝找补面子的是李如松,他已经藏在了人群之中,如果皇帝的箭矢不能射中,李如松就会悄悄补射。

戚继光放飞了信鸽。

而朱翊钧大架拉弓射箭,瞄准之后,立刻松开了弓弦,箭矢反射着正午的灿烂的阳光,划过了一道弧线,击中了那只信鸽。

李如松呆愣下,他已经准备补救了,结果陛下根本不用他找补!

戚继光嘴角勾出了一抹笑意,这一抹笑容很快扩散到阳光灿烂。

小皇帝真的没糊弄他,真的在勤加训练,勤能补拙是建立在踏实用心做事的基础上,任何松懈,都会不断的累积,武道、读书、天下大事,大抵都是如此,不进则退。

显然,戚继光这个老师离朝一年的时间里,小皇帝的骑术和射术都在进步。

谭纶和马芳放飞了第二只和第三只信鸽,小皇帝搭弓射箭,一一击落,京营万余军士见此,不由自主的握紧了手中的钩镰枪,不断的下顿,齐声高喝道“彩!彩!彩!”

掌令官很快将三只信鸽呈送御前,朱翊钧看到了箭矢上的刻痕,那是他留下的记号,如果没射中被找补了,别人不知道,朱翊钧自己一定要清楚,但三支箭都是他临时刻好的记号,信鸽上也只有一个伤口。

“先生教得好。”万士和对着张居正颇为佩服的说道。

天生贵人大抵都是深宫废物,这一点上已经在历史上无数次的证明过了,其实朝臣们也不期许皇帝有多大的出息,应该批阅的奏疏,能批阅就是了。

但是皇帝一次次的表现,都超过了所有人的期待,当初王之诰离朝的时候,皇帝给过万士和逃跑的机会,万士和没有逃跑,这个选择现在看来,万士和并不后悔。

皇帝有出息,朝中的党争会更加酷烈,王之诰的选择也说不上错。

人各有志。

朱翊钧走下了校场,来到了步射靶之前,开始准备步射,五十步,人行靶,百步穿杨朱翊钧还做不到,但是五十步能射中已经是个合格的军卒了。

他不断的拉弓射箭,射出了五箭之后,左手换到了右手,左右开弓,再次射出了五箭。

两个掌令官直接抬着靶来到了皇帝的面前,大声的喊道“十矢全中!十矢全中!”

掌令官十分激动,给皇帝检查过之后,抬着步射靶就开始四处展示,每走过一队就引发一阵阵的欢呼之声。

王崇古瞪着眼睛看着那个靶子,心中翻江倒海,日后这歹人行刺,指不定是谁杀谁,王崇古其实犹豫过许多次,到底是选皇帝还是选族党,现在看来,选皇帝,完全没错。

大司寇一直以为小皇帝习武是吹嘘,就是宫里凹出来的人设罢了,表达了一种对于振武强兵的支持,天生贵人哪里能受得住习武的苦。

朱翊钧解开了箭袋,放好了自己的弓,拿着腰刀来了两根立木之前,朱翊钧屏气凝神,打出了丁字回杀。这一套动作名叫试斩,朱翊钧以丁字步和转身再砍的动作特点,将其命名为了丁字回杀。

就是北方步兵对骑兵时候,一种常见的砍马腿斩马首杀敌的标准动作。

就这个动作,也就是今年,朱翊钧才能砍断两根立木。

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两根立木被砍断在地,朱翊钧收起了刀,露出了笑容,在旗开得胜、步射靶、试斩中,他都拿下了合格的成绩,年龄还没到,力量还不足以开更强的弓而已。

他现在已经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兵了。

骆思恭拿着木刀上台,和皇帝见礼之后,捉对厮杀开始了,这也是文武朝臣除戚继光外,第一个见到皇帝对练的场景。

朱翊钧的胳膊上绑着黄色的方巾,骆思恭绑着红色的方巾,捉对厮杀的你来我往,招招凶狠,斗的很凶,木刀砍在铁浑甲上的声音铿锵有力,可见这力气用的有多大!

骆思恭,不思恭。

骆思恭也在长大,力气在增加,若是不披甲,木刀砍到了要害处,绝对能杀人。

十七个回合,朱翊钧打赢了十次,披甲的原因是不要受伤,主要展示的是小皇帝短兵的技艺,朱翊钧也是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本事,才彻底打赢。

打完两个人都已经力竭,朱翊钧离得近能看到骆思恭腿在抖,这已经要脱力了,而朱翊钧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停的喘着粗气,全身上下,全都被汗浸透了。

这是第一次操阅军马,所以朱翊钧要展示下自己习武的结果,之后才是操阅的开始。

大明京营在校场上打了三个套路,拳、刀、枪,而后是大明军每十人一队的步射靶,这些演练,都是战场上很实用的功夫。

火铳射击,是朱翊钧没有演练,但京营必然展示的训练。

“一装枪,二捻线,三装药,四马子,五投至子,六打三槌,七插箭,八行枪,九听号头别别响,单摆开锣响,点火摔钹响,收队!”京营的军兵唱着歌,就把火铳射击演示了一遍。

而两个人配合使用的平夷铳也被拿了过来,四两火药的平夷铳,更加精准,而且打的是移动靶,十几头野猪被放了出来,平夷铳不断响起,十几头野猪在枪声不断响起之下,一个个倒下。

火铳射击之后,则是炮击。

十二门九斤火炮被拉到了校场之上,一百步炮靶,是钢混墩子,十二门火炮进行了四轮齐射,钢混墩子被打出了一个个大坑。

最后被拉出来的两门,是大明最新款的舰炮,重量大,适合在船上和守城使用,这玩意儿也被拉到了校场上,一百五十步靶,三放皆中,砸在了钢混墩子上,发出了一声声的闷哼。

一尺宽的钢混墩子虽然被砸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坑,但依旧坚如磐石的立在那里。

朱翊钧放下了千里镜,他让王崇古偷工减料是有依据的,主要是大明皇宫的建筑,最高的也高不过皇极殿,这个高度的建筑,王崇古的设计标准实在是太高了。

兵部尚书谭纶,出列中气十足朗声说道“奏闻陛下,大阅毕!”

“鸣金止鼓。”朱翊钧振声回答道。

“陛下圣旨!鸣金止鼓!”谭纶转身大声喊道。

太常寺官出班,大声喊道“奏乐!”

由大明首席音乐家皇叔朱载堉谱曲,张居正、吕调阳等人填词的《武成之曲》开始响起。

李如松起了个头,京营将士们不断的顿着手中的钩镰枪,齐声唱道“吾皇阅武成,简戎旅,壮帝京。龙旗照耀虎豹营,六师云拥甲胄明。威灵广播,蛮夷震惊,稽首颂升平,四海澄清。”

“仙仗移平乐,霓旌拥上兰。忽惊千骑并,旋讶六营团。作气陈金鼓,前驱建玉銮。轻云承翠盖,丽日表朱竿。”

曲谱的很好,词也填的很好,但就是缺了点味儿,太过于庄重了些。

朱翊钧让戚继光拉了歌,点名要红巾军歌,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大明军都会这首,但这是一首赫赫有名的反歌,按照大明的叙事体系,元末失纲,天下疲惫,所以导致了百姓揭竿而起,红巾军歌有着浓烈的时代背景,大明军就是唱着这歌,捣毁了胡元京师,驱逐胡虏的。

这歌的寓意是极好的,它唯一的问题就是反歌,有谶纬的忌讳。

最后戚继光折中,拉了个《凯歌》,这歌也应景,大明京营凯旋而归,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可是戚继光还是要顾忌影响的。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戚继光牵了个头,太常寺乐伎实在是束手无策,她们都不会这个曲。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虏兮,觅个封侯!”

朱翊钧会这首歌,操阅军马的主体是京营将士,而不是皇帝,朱载堉、张居正他们搞得《武成之曲》好归好,但是主体还是宣扬皇帝威严,他很喜欢这首,尤其是那句上报天子,下救黔首,杀尽倭虏(奴),觅个封侯。

这一句他最是喜欢,代表了大明军的使命,上报天子,下救黔首。

这不仅仅是戚继光练兵的意义,也是戚继光一生的写照。

自古以来,军队就是皇帝手中开疆拓土震慑四方的工具和不祥之器,但是戚继光首倡,要下救黔首,黔首就是平民;老百姓,军队,要做的是,其伟大而崇高的理想,是安邦定国。

就这一个目标,就足够朱翊钧珍视了,军队不光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

他跟着一起唱完了一首凯歌,才宣布大阅结束。

之后便是,皇帝升座,扈从所文武官员行一拜礼,皇帝传旨赏赐酒饭,各官谢恩,将台下分成东西两班,依序就坐,准备开饭。

皇帝的大宴赐席,要共饮九爵,朱翊钧一看这国窖烈酒,就让人换了小杯,三爵。

朱翊钧年纪小,不喝酒,他喝的是水,开饭之前,朱翊钧专门检查了谭纶的酒杯里,按照大医官的医嘱,谭纶不能喝酒。

正如朱翊钧预料的那样,谭纶的是酒不是水。

谭纶一把年纪,却跟小孩坐一桌了。

武英楼内三爵之后,将士们也开饭了,席面按着二两银子一桌置办,他带的五斤肉、十斤土豆,是给将士们带回家的礼物。

在开饭之前,中官忽然走出了武英楼,所有人饿的肚子咕咕叫,小皇帝还有话要说。

所有人将士行军礼听陛下训话。

“陛下口谕将士辛苦,按制每人恩赏二银,钦此。”冯保知道大家等着吃饭,也没摆架势,直接宣布了皇帝的决定赏赐。

去年大宁卫大捷之后,皇帝已经额外恩赏,今天皇帝从每五日阅视军马,到每日操阅军马,这也算是个礼,直接每人二两银子。

所以第一道菜,十人桌每一桌都是二十枚御制银币,人人有份。

这笔额外的恩赏出自内帑,所有人都喜笑颜开,有功,陛下真的赏,还有这种美事?!

都是从九边遴选来的军兵,大家之前在地方的时候,别说功赏了,朝廷能把军饷发了,军兵能领到半饷,那都是感恩戴德,现在有了军饷,有了功赏,还有额外的加赐。

朱翊钧很现实的一个人,他觉得培养军队军纪,当然、必然、一定要要严格军纪条例,同样他觉得军纪也需要用银子去维持,京营在大宁卫证明了自己不是吃干饭的,那该有的都要有,让违纪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朱翊钧这么想,也这么做,所以宫里最大的开销就是犒赏军卒。

武英楼里的文武每人是五两银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疑惑的说道“先生,这说好的三万人,一共十个步营,这怎么就变成了十二万人?这可是四十个步营了。”

“是步营、车营、骑营和炮营。”张居正纠正了小皇帝的说法,不是四十个步营,是十个团营,每个团营包含了步、车、骑、炮四营,一共十二万人。

张居正觉得不能再倡尚节俭了,既然要花钱,就扩军好了,京营总人数从三万变成十二万。

“朕是很赞同的,就怕朝士们又要唠叨了。”朱翊钧当然答应。

谭纶没喝到酒正在生闷气,听闻陛下如此说,立刻乐呵呵的说道“要是反对,就在这里反对好了。”

在京营的地头上,反对京营扩军,京营的将士不会拿这个言官如何,但这个言官要有这个胆子才行。

戚继光扶额,到底谁才是武夫。

“陛下,今年遴选三万,明年秋天之前,扩军到十二万,京营一万人,人数太少了,臣带兵攻伐,陛下无兵可遣,若是再有歹人,大火烧宫,臣实忧虑。”作为铁杆帝党戚继光,代表了京营,告诉了朝臣们,京营扩军就是给陛下扩的!

干坏事掂量掂量陛下手里的刀子多么锋利!

“陛下,十二万京营其实没有想的那么贵,自永乐到成化年间,除天顺年间之外,京营一直维持在二十多万人的规模,大明还是养得起的。”王国光知道小皇帝省钱的性子,告诉陛下,陛下,咱大明有钱了。

十二万人一年光粮饷就要216万白银。

万历九年三月春阅,张居正富国强兵已经十年,大明京营有十二万人,时人皆言军容之盛,近代罕见。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