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97章 所见略同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97章 所见略同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97章 所见略同

第97章 所见略同

不久之后,推迟了一天的月初例会上,金尚说了点上个月的总结,以及这个月的工作重点,然后让赵荣珍考虑一下如何借助《京西都市报》这个载体,在本地举办一次作文竞赛,试试反响,顺便积累一点相关领域的经验。

七月份工作的重点,都不用刻意提醒,大家都明白是为什么。

老板亲自上阵,制造新闻,蹭上了高考热度的边,员工们自然要将事情做好。

这个月开始,不管是报刊杂志还是线上新闻,明显都以高考学习,估分志愿,城市学校,专业选取等相关内容为主。

临时开辟的副刊,以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考试要领,注意事项,交通安排,往届参考最为受欢迎,其次是京畿地区高校和重点专业就业情况统计,十分受人关注,甚至还有在读大学生来信询问毕业后的方向。

“说点我个人感受吧,《京西都市报》最大的优点,就是聚焦本地,紧跟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小报也有小报的好处,那就是灵活,调整起来比较方便……”

曾经在国有大报社当做中层干部的赵荣珍主编,十分清楚条条框框比较严格的大传媒单位的做事风格,相比之下,今夕文化从上到下,从管理到产品都充斥着金尚这个老板的个人色彩,

“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在传统报刊领域,我们公司可能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所以,只有深耕本地,发挥《京西都市报》的优势,挖掘相关领域的市场价值。比如小金总提的各类竞技比赛,评奖活动,都是不错的方向。死抱着销量和份额占比,当个三流广告纸媒,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压根就竞争不过那些有背景的传媒巨头……”

听了赵荣珍的话,金尚倒是有点意外,就见识和敏锐程度上来说,这位三十多岁的职场女性,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能兼顾家庭,没听说有什么矛盾,确实有几分过人之处。

“赵主编的意思,是错位竞争?”

“对!”

赵荣珍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小也有小的优点!大传媒集团的重心是不会偏离主业的,它们所处的位置太高,没法像我们一样,真正深入市井之中,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去为本地居民排忧解难。”

“确实如此,这也是我们这样的小型纸媒能够生存下来的关键!赵主编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可以试试幼托,学前教育,中小学补习,艺术培训班等……”

“这样啊!”

金尚脸色平淡,心里却泛起了一丝波澜,自己能想到的问题,其他人也不是意识不到。

与此同时,金尚对于“金手指”给员工的评价,有了更深的了解。表面上看,赵荣珍中等偏上的合格表现,是指她现在发挥出来的能力和工作效能,并不是指她的上限就是如此。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换个位置,换个时间,换个地点,表现和评价会截然不同。

今天这番话,让金尚意识到,赵荣珍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智慧,并没有在平日的工作中完全发挥出来。

如何发挥高管的能力,需要金尚这个老板的眼光和管理艺术来推动,挖掘更多人力资源的价值,就需要魏双萍这个专家来提供助力了。

暂且将诸多思绪放下,金尚试探着问道:

“现在就开始铺开吗,人才储备是否严重不足?一旦真的展开业务,需要大量的教师和辅助人员,场地和硬件投入很大,和我们现在的轻资产运营不是一回事……”

“现在还太早,但是可以准备起来了!老百姓对孩子,对教育的慎重态度,不可能轻易相信一家初创的教育培训结构,想要打响知名度,必须靠长久的良好口碑来吸引客户。”

“暂时不做大,以小而精的体量试水,积累经验么,这倒是可以!不过,切入点不好找啊!不知道赵主编打算从哪个领域着手?”

“外来务工家庭的幼托或者中小学外语补习……”

“似乎……还行!”

并没有说些什么“英雄所见略同”之类显示老板英明神武的话,金尚沉吟了一会后说到,

“外语补习是个很好的方向,但是,不容易做,竞争十分激烈,优秀的教师不好找。倒是幼托这个方向,有点意思,做好了是个不错的业务,不过……很难!本质上这是个要求很高,容错率很低的服务业,服务的对象还是不懂事的孩子和出了事很可能会激动,不好讲道理的家长,我们经得起折腾吗?”

现在的政策虽然对幼托幼教没什么太高的要求,但是,以后的管理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粗放。

政策收紧的风险,不可忽视。

“小金总,我觉得,您可能有个误解,幼托幼教,京西本地土著要求很高,但是,这里的发展形势,您也看在眼里,来京城打工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孩子大一点还好,有学校可去,要是太小,或者寒暑假,家长都要上班干活,孩子就没人管了。对这样的家庭来说,学什么东西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找个地方看孩子就行……”

“听起来……似乎有戏。但是,再等等,现在不行。重资产运营,会耗尽公司的现金流……”

就在此时,一直旁听默不作声的阎小红举手说道:

“小金总,关于这件事,我有几句话,想要提一提……”

“关于幼托幼教的?”

“对!不知道小金总知不知道,咱们京城北方联合足球俱乐部,是有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在内的关联业务的……”

“什么?”

金尚脑袋一懵,

“我这个少东家都不知道,你倒是先知道了?”

“因为,这些产业并不在名下……”

“说说看?咱老金家居然还有秘密瞒着我……”

“没有这个意思,而是属于外包性质!就这么说吧……”

阎小红这浓眉大眼的糙汉子还扭捏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

“俱乐部旗下的资产,并不仅仅是球场和俱乐部,以及几块不大的商业用地,其实还有大量不好开发的公益用地,咱们是用不上,卖不掉,甩不脱,只能干瞪眼,于是,一部分就廉价租用给其它单位,开办了学校,赚钱都是次要的,主要是挂上了体育足球特色学校的牌子,每年给俱乐部提供一批青训球员而已。”

“是嘛!”

金尚从夹带里翻出一张本地地图,递给阎小红,

“你圈一下,哪些是租用了所有权是咱家的公益用地建的学校。”

不到一分钟,地图返回来,金尚看着地图里七个红笔勾勒的地方,位置比较偏远,大多是城乡结合部的旮旯里,不是乱糟糟的菜市场附近就是农民工聚居地。

一家中学,两家小学,两家幼儿园,两家幼托机构。

总的来说,规模都不大,比如中学,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个小足球场还带两个篮球场的操场,一个年级两个班,一个班四五十人。

小学的规模要大一点,但是也很有限,倒是幼儿园和幼托机构有点规模,不是占地面积大,而是学生特别多。

“这些,都是和咱们签了长租协议的?”

阎小红的说法不准确,这些都不是老金的产业,最多只是合作方,作为土地出租方的足球俱乐部,选择不续租,将它们赶走或者吃掉也不容易,其它领域还好,公益性质的事业,尤其是涉及到孩子和教育,还真不好摆甲方的架子拿捏它们。

“每个暑假,咱们俱乐部都要举办‘校园足球明星’选拔活动,我是青训教练,所以经常去看看,有哪些好苗子可以期待……”

“我就说嘛,咱家的破俱乐部,在职业级和业余级徘徊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除了历史底蕴,原来在本地扎根这么深。”

虽然那些公益用地和居民服务用地,根本没法变现,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所谓出租也只是避免荒废,赚个人缘而已。

但是,所有权到底还是挂在足球俱乐部名下的,这大概也是当年没人愿意接手,被老黄家的其它继承人嫌弃,强塞给金时的缘故。

很多所谓的资产,其实已经和“死了”差不多,空有名头,都是别人家在使用,什么好处都捞不着。

“这些幼托教学机构,和咱们关系好吗?”

“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需要给咱们俱乐部面子,我们不会为难它们,其实也拿捏不住,但是,真要撕破了脸皮,不管不顾,弄死一两个杀鸡儆猴还是办得到的。”

“懂了!”

本来就是个不争不抢,只要给点面子就相安无事的咸鱼甲方爸爸,自然不会轻易闹翻,不是太为难的事情,基本都会配合。

都是为了讨生活,京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打个招呼,吃顿饭,事情就办成了。

“这其中,有经营不善,要出售的吗?”

“这年头,只要能招到生源,就稳赚不赔。”

阎小红摊了摊手。

尤其是京西这块土地,论繁华程度,可能远比不上中心城区,但是,体量规模确实上去了,北方的电子通讯一条街,正在搞电脑城,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东南面是京畿最大的铁路枢纽,南来北往的旅客抵达京城,绝大部分从此地过,更南面还有建设中的超大型国际机场,设计的旅客和货物吞吐量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

还有遍布全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小商品集散地,供应了京城大部分居民所需。

这里,就是“菜篮子工程”的中心,以及生活必需品供应基地。

理所当然,京西也充斥着大量的“京漂”,在京城的外地打工人的第一站,或者失意者的最后自留地。

如果京西都混不下去,那就只能卷铺盖回老家了。

这里就是京城的窗口与门户,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搞幼托幼教,办学培训,赚不赚钱?

不止金尚看到了其中的前景,业内人士更是体会颇深。

说到此处,有些事其实已经差不多明了了。

听了半天的赵荣珍说道:

“小金总,既然有这样的条件,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冒险自己跨界了,先利用现有资源,将咱们打造成教育培训与传媒资讯领域的权威再说,以这几所教育机构为中心,辐射周边,动员学生们参与……”

自己招生多辛苦啊,有现成的孩子,省了许多功夫,稳妥一点,不要跨界太远。

“那……就先干起来吧!”

预备辐射北方地区的《知音杂谈》,目标客户是时代女性,而《京西都市报》未来针对的群体是学生和孩子。

这是今夕文化麾下两大纸媒的根基,这也是今夕文化的主管部门——京城妇联乐意看到的。

主业不偏离宗旨,上级的监管压力也会小很多。

战略方向就这样定了下来,正当金尚以为传媒业务已经谈得差不多了,王燕倒是有点为难之处想要妥善处置。

“现在,随着《知音杂谈》的知名度提升,收到的稿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很多惊悚故事,名人轶事,风雨人生等,纪实小说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改改,就有发表的价值。但是,杂志篇幅有限,很多只能束之高阁……”

“这些来稿,都是付了钱的?”

“对!”

报刊主编赵荣珍也附和着说道:

“咱们《京西都市报》也有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小说杂文,看都看不过来。版面有限,也不可能一直扩充副刊。既然不能在新闻采编领域发展,周边就要做起来。总之,不能没有亮点……”

以前,这些质量其实还可以,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法发表在《京西都市报》和《知音杂谈》上的杂文小说,最后都上传在综合门户网站的教育文化专区,免费供人浏览。

现如今的网民,还不怎么习惯在网上看太长的文章,所以,浏览点击很有限。

花了钱买文,以各种方式吃灰蒙尘,实在是太亏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