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68章 隔空邀约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68章 隔空邀约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68章 隔空邀约

第68章 隔空邀约

最开始,金尚打算是从学霸和学渣的内涵段子开始,一步步将“北金南吕”的形象推到公众面前。

如果没有看到今天的这篇新闻报道,这么干,当然没问题,只要吕辽不傻,他背后有聪明的推手运营,默契地配合,逐渐将话题炒热,最终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彻底让这件事“破圈”。

但是现在不行了。

如果金尚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和那些专家教授一样,大势批驳吕辽,那就从“内部学术之争”,变成了打压青年人彰显个性的帮凶了。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都是曾经被誉为才子的年轻人,互相之间看不顺眼,很正常。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金尚和吕辽吵吵嚷嚷,大家看个热闹也就罢了。

真将自己推向了年轻人的对立面,那就太蠢了。

为了区区吕辽,不值得。

而且,从本心上讲,金尚本人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对吕辽落井下石。

介入这种麻烦事,摊上有可能败坏名誉的风险,总要图点什么吧?

被那些所谓的传统教育学家当做天才的典范立起来,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的榜样?

别傻了!

那不是榜样,那是靶子!

金尚并不想让自己的公众形象显得太过完美,那样会拉开和普通年轻人的距离,显得不够真实,进而被排斥。

稍微犯一点“年轻气盛”的小错误,反而更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就好比吕辽,虽然看似被骂得很惨,其实也就是一小撮人造起了声势,更多的莘莘学子们都没有发声渠道,以至于他的支持者们没法站出来为他说话。

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的主流媒体,还没有给这件事定性。《新世纪教育报》也是颇有影响力的纸媒,但其影响力到底还是局限于某一个领域,受众远不如央广、中视和文宣等旗下的报刊杂志广泛。

这就让金尚有了横插一手的想法。

将近十点多左右,将周末积累的庶务,以及比较急的公文批示后,金尚将公司几个管理人员和顾问秘书团体召集在一起,商量这件事该如何应对,才能让公司利益最大化。

将关于吕辽的事大致的情况说了一遍后,金尚继续补充道:

“因为更高层面的压力,线上传媒的宣传攻势,要稍微做一点调整,对综合门户网站的推广,影响不是很大,但是短期内是不适合太过激进了……”

在座的大部分在这一行干了许多年,对金尚话里的暗示,基本都能理解。

所以金尚也没有做更多的解释,而是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肆给网站打广告的事,虽然可以做,但是阻力会比较大。迎难而上固然显得很英勇,但也不必头铁到四处树敌。于是,我决定将宣传的重点,从公司和网站本身,转移到我这个老板身上来,靠个人热度,带动网站知名度上涨,既没有驳了主管部门的面子,也让虎视眈眈的竞争者们抓不到把柄……”

除此之外,金尚对烧钱打广告的做法,也不是很认同。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今这个大环境,真没有太过激进地急着推广的必要。

从宣传公司,宣传产品,宣传服务,变成宣传创始人,在以往的商业案例中,倒是有过,但那些与金尚设想中的有极大区别。

“老板的正面形象和名气,对创业公司的帮助还是挺大的,只要操作得好,这就是天然的优质代言人,即便我不主动为公司打广告,自然也有人从老板身上挖掘到有价值的消息。”

吕辽能凭借特立独行的举止和形象宣传自己的作品,金尚也可以变相地为需要巨大流量才能撑起来的互联网公司代言。

接下来,金尚将诸多打算,直接告诉了在场的员工,并询问这些专业人士的看法。

提前被告知了打算的杂志主编王燕,周末收集了一些资料,对老板的想法,还是比较认同的。

“不确定因素太多,但……确实值得一试。吕辽这个人,我以前也听说过,从社会主流观点来看,对这个叛逆的青年不太满意,但是主张对其进行必要的劝诫和疏导是主流,喊打喊杀的倒是不多。”

王燕的看法,也符合金尚的判断。

都快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吕辽这样的人,固然不讨喜,可退一万步说,他也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志青年,既没有违法乱纪,也没有扰乱社会治安,言行举止再怎么让为子女前程发愁的家长们反感,也没到穷追猛打的地步。

这年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这样的熊孩子多了,只是惹人嫌的方式各有不同。

有传媒业界的资深者支持,金尚想要搞事的念头越发坚定了。

见下方小声讨论着,金尚开口问道:

“谁读过吕辽的小说和散文集?说说是什么情况……”

充当记录员的黄漪漪举起手,清了清嗓子,后开口答道:

“小说的名字叫《那月的风》,讲的故事,基本围绕着初中生主角的视角来展开,无非是男女学生之间朦胧的好感,关于中考,关于未来梦想那点事。总体来看,创作者稍微有点文采,但比较稚嫩。散文集的内容,也就身边的见闻和感悟,没啥特别的。我猜测,吕辽是个有点想法的年轻人,背后也有一个人或者团队在支持他……”

“文章……可堪一读?”

“马马虎虎吧,以通俗小说的标准来衡量,勉强合格,散文集也可圈可点,在同龄人中,很厉害了。所以,在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也不是不能理解……”

如此,金尚就明白了。

这就是个受过家庭或者周围环境熏陶,有点文学修养的孩子,不擅长理科或者不喜欢上学,将来多半也考不上好大学,于是干脆退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

这样的高中生,并非一个两个,只是都不如吕辽名气大而已。

用专业标准,甚至是艺术品鉴方法来衡量吕辽尚且不成熟的作品,这不仅仅是过分的问题,简直是在开玩笑。

用高考标准来给小学生作文打分,合格的都找不出几篇;同样的道理,青春期的孩子用幻想与热情写出的小说和散文,闪光点是年轻的梦想与懵懂的情怀,煞有介事地研究写作技巧,寻找艺术价值,鸡蛋里面挑骨头也不是这么挑的。

否定作品,否定价值,否定形象,进而全面否定这个人,实无必要。

批驳一下其“素质至上”主张和观点就够了。

“我……也抽时间看看他的大作,一点都不了解,就随意评价,似乎也不太好。”

听了黄漪漪的评价,金尚也坦然地说着,然后继续问道:

“我打算公开为吕辽鸣不平的事,你们有什么意见?”

魏双萍和李萱只是被叫来旁听而已,了解一下公司内部的工作重心。

郑良知默默端着保温杯喝茶,年轻人的事,他也不是太懂,就不多说什么了。

被叫过来开会的刘燕青只懂技术,人情世故也不甚了解。

明了新时代女性想法的王燕赞同道: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别说吕辽没什么大错,即便真犯了‘天条’,也自有‘天兵天将’来捉拿,哪里轮得到一小撮人组团欺负一个小年轻?以女性的视角来看,多半也是同情吕辽居多……”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金尚不失时机地补充着,王燕反应也很快,了然地点点头:

“看不惯,但不会视其为敌寇,而是心存怜悯与惋惜,并想要纠正其错误。所以,小金总为他说几句好话,并无不妥。”

对此类操作最为熟稔的赵荣珍琢磨了片刻后,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只是在遭受不公对待方面,说几句公道话,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小金总最好还是和他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反对他宣扬的‘读书无用’的观点,这一点很重要,否则,您可能会陷入比较麻烦的舆论漩涡中,处境比吕辽也好不了多好。”

“这个自然!”

个中尺度,如何拿捏,金尚也是有考虑的。

过往的经历已经注定了金尚和吕辽就是对立的两面,真要和他沆瀣一气,十多年“学霸人设”就要崩塌了。

争夺年轻人意见领袖地位的时候,绝对不能放松警惕,但是,遇到“跨界”而来的不公对待,则很有必要一致对外。

只要入局,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吕辽这个“学渣”还在反抗,金尚这个“学霸”才立得稳。

既然大家勉强达成了一致,金尚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干,让部下们开始操作了。

“有关电视栏目中发生的事情,以及报纸上的点评,就是舆论关键。以我个人的名义,在线上线下投放署名文章,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条……”

会议室其他相关人员纷纷取出笔记本记录,金尚开始郑重地说道:

“首先,我对那么多专家教授组团上电视节目,就为了将一名有点小名气的年轻人骂得狗血淋头十分不解。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审判现场,正在举证质询,断案定罪呢!”

“其次,节目的主持人也有失分寸,不停打断吕辽争辩的话,以成年人的话术,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激怒吕辽,挑起嘉宾之间的对立,激化矛盾。我严重怀疑节目组是不是欺骗了吕辽,一个正常人,尤其是心高气傲的年轻人,压根不可能会接受上这么一档就是为了让自己丢人现眼的节目。”

这年头,真不能太过高估媒体人的节操,未来互联网时代的网红们为了博出位而挑战各种底线,如今的收视率直接关系到广告费的投放情况,这就与工资和奖金、补贴息息相关了。

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用一点小手段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组个专家“天团”,拉偏架,就为了欺负一个孩子,实在是太有**份了。

“文章里暗示一下,节目有涉嫌侮辱和诽谤的嫌疑,如果那些捕风捉影的所谓证据、证人、证言有不实情况,包括点评嘉宾和节目组在内,已经侵犯了吕辽的名誉权,实际上造成了经济利益损失。对当红作家来说,名就是利,因为声誉受损,小说和散文集销量下滑的损失,完全可以起诉要求赔偿……”

“再次,明确指出对吕辽作品的批评,完全超出了应有的范围。用刻板的文艺标准来评价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通俗文章,这已经不是评论,而是肆无忌惮地挥舞大棒扣帽子了,甚至近乎于无视法律,对他人进行近乎于诽谤的人身攻击,强烈呼吁有关部分彻查此事。”

“最后,说一下近况,因为我本人忙于学习、工作与享受生活,很少关注外界的事,近期才注意到和自己有过些许瓜葛的吕辽,有关我们之间的骂战和争议,公开邀请吕辽来京城一趟,当面聊聊。道理不辨不明,和那些大了好几轮的专家教授聊不到一块去,和我这个同龄人总该有共同话题了吧?”

……

断断续续说了好多,一一记下的赵荣珍见差不多了,才郑重问道:

“既然是小金总的署名文章,那我们起草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态度和立场来撰写?”

金尚早有打算地答道:

“对吕辽的作品,不置可否;对吕辽本人的选择、作风和坚持对教育持有的片面态度,略加质疑;至于社会上那些居心叵测的偏激言论,严加批驳。”

“争议归争议,不要随意给人贴标签,上纲上线?”

“差不多!麻烦赵主编把把关,样稿下午给我看看,确定没问题后,网上先公开,然后争取上今天的晚报,最迟让明天京城的几大报刊都转载。”

“我尽力!”

赵荣珍笑着应诺。

在京城业界打拼这么多年,还是有点人脉的,小老板的这点要求,并不难做。

见事情告一段落,王燕有点疑惑地问道:

“这就够了?要是没人关注怎么办?”

“小王,你得知道,这里是京城……”

赵荣珍笑着回应道,

“换个地方可能说不好,京畿重地,不可不察,可不是一般地方舆论可以相提并论的。”

远的就不说了,本公司内部,或许一名普通的保洁阿姨,都有几个有点能量的亲戚。

坐看年轻老板和下属商量工作的郑良知,周末小聚的朋友,也许都不是一般人。

闻言的王燕一愣,旋即反应过来。

“难怪有本事,有心气的人都喜欢往京城跑。”

这里的机遇更多,虽然难以立足,出头更难,但是成功的上限也更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