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86章 全新思路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86章 全新思路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86章 全新思路

第386章 全新思路

不管是唯利是图的商人,还是抱有情怀的企业家,都应该知道,要顺势而为。

电气时代死磕煤油灯,钢铁巨舰大炮时代抱着风帆战列舰不放,航空母舰逞威还死拼战列舰等等,都是取死之道。

在全球化分工趋势一浪高过一浪的趋势下,采取保守策略,就意味着赚钱速度慢,浮财被通胀稀释,和亏钱落后是一样的。

当下国内的主要问题,是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建立金融蓄水池势在必行,房地产和金融这两大行业将会迎来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可有一点需要注意,水蓄起来,不代表永远就在那空转,炒作吹泡泡,它迟早要被消耗掉的,只进不出,再大的“蓄水池”迟早也要崩溃,膨胀得太夸张,就会蜕变成悬在头顶,随时会落下的利剑。

既要用,还要用对地方,合情合理合规高效地发挥出它的作用,让所有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站在国家治理的层面来考量,炒作房地产和繁荣金融业只是权宜之计,是细枝末节,如何切实地将充盈的货币化作实物落地,更能惠及同胞。

都不需要多做考虑,金尚就得出了唯一的答案。

『大基建,只能是它了,既能最大限度让老百姓受益,也能实现财富再分配,通过“涓滴效应”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得到好处。』

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分配的重要性,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了解。

在一九九七年的当下,人们是无法想象出动辄几千亿上万亿的超级工程是何等壮观,前世同时期,三峡大坝的顺利合拢,就是一次极大的成功,总投资两千多亿,几乎是不计成本,还有其它象征意义,从设计,建造,工程车辆,施工等等,全都是自主完成,这就很了不起了。

这一世的水利设施枢纽,还停留在纸面上,争议还是存在的,比如生态,环保以及对上游川蜀的地质影响等。

但在金尚看来,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两世的经济基础不一样。

毋庸置疑,这一世的条件,国力和综合潜力,明显更胜一筹,人口少了三亿出头,但经济基础,学术条件和基建能力更佳。

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国内水利设施一直在做有效的改善,少有破坏。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和水旱争命的历史,由于各地小基建比较到位,地方乡镇的经济粘性和实力,还是很强的,如女朋友李萱家里和二姑夫张华家里,还能有这样的“土豪”出现,就证明当地经济活力其实不差的。

地方自持能力强大,发展较为均衡,城市化集中的趋势就不明显。

放在更高角度来衡量,就是在大的区块上,没有绝对的经济文化中心,用不着牺牲某个地方来保护省会以及重点城市,唯一中心,强省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需求不迫切。

在李萱老家做客的时候,金尚去附近转了转,发现当地的机井比较密集,灌溉水渠保养得力,抗灾备荒能力极强,且乡镇小作坊工厂里,基本都备有老式锅驼机,柴油发电机等设备。

自建中小型水电站很多,大型水电站十分稀少。

可以想象,在数百年的完善下,“小基建”在过去的模式下,已经完全够用了,煤炭天然气供应充足,也就意味着能源自给率极高,对建造超大型水电站的需求没那么紧迫。

至于基础民生,不平衡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可除了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里,基本能保证吃饱穿暖,接受基础教育,条件好的还能买点家用电器,也算不错了。

问题是以后,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活跃,以国内的条件,成为新时代的“世界工厂”是迟早的事,交通便利的大城市“虹吸效应”会越来越强,一线城市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会不断拉大,逐渐演变成一系列的超级都市。

这样一来,情况就变了。

大工业,大基建,大发展,跑都不足以形容,那可是飞一般的跨越式进步。

相应地,对基础材料,能源,工业用水,熟练技工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效率极高的超级工厂会接一座出现。

理所当然,“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将会成为主流。

众所周知的是,南方不缺水,工业发达,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十分稀少,也就中南半岛上有个鸿基煤矿稍微有点规模,江夏附近的油田和煤炭钢铁勉强有点开发价值,其他的不提也罢。

至于传说中的北电南输,西电东输之类的,这年头,特高压技术还在襁褓中,不是前世二十年后,全世界特高压技术专利和标准都在国内公司手里的状况,长途输电的损耗大得惊人;传说中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成本太高了。

算来算去,也就大型水电站稍微有点搞头。

所以,在长江,珠江等水量充沛,落差大的河段建立水电站的需求就越来越迫切了。

现在看着争议不小,但金尚觉得,最早两年内就要动工,最迟五年内,不会再推了。

从主流媒体上来看,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对电力的消耗越来越大了,夏季高峰期偶尔会有拉闸限电的情况,搁在以往,极少有类似的新闻。

电力,只是时代发展中的一个缩影,还有交通,运输,道桥,物流,造船,矿藏,冶金以及水利设施等。

现在是没钱,实力不够,也没那个需求,可是,谁能够保证将来“藏水入疆”,“北海南流”甚至是炸开喜马拉雅山的超级工程不会真的开干?搁在两百年前,谁想得到能在苏伊士和巴拿马开挖运河这种夸张的事?一次“陆地行舟”的故事都能吹无数年。

科技在不断发展,工业的力量带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改造星球的能力。疯狂的想象力什么时候都有,七十多年前,国内有一部早期的幻想小说,里面就有建造大坝横贯白令海峡,将北亚和北美连接起来,阻拦北冰洋寒流南下,彻底改善北太平洋太过寒冷的气候,据说二十多年前媒体上还煞有介事地讨论过,可惜金尚出生太晚了,没赶上那个疯狂的年代。

『既然确定大基建时代即将开启,那么我的机会在哪里?二舅梅应年押注房地产和金融,辅以航运物流,旅游文化等,今夕文化该往哪个方向发力?』

互联网IT产业肯定不会错,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造船,家电,消费电子,似乎有搞头,但是太杂太乱,没个重点也不行。

『南方重工业城市离能源中心太远,北方则是离水源地太远,且拥有大量淡水的地方,基本都在高寒地区,人烟稀少,哪怕将工厂迁过去,也要面临至少小半年的冰雪封冻天气,且用工成本高昂的代价。』

这就十分难搞了。

估计只有数据中心,自动化工厂,发电站,化工厂等行业能坚持下去且有较高的利润。

你能想象,偌大的一个省,当地最大的城市总人口只有二十万出头的地方,怎么发展大型工业吗?估计只有开矿,或者办大型农牧场了,其他什么都干不了。

『难搞啊,尤其是对我来说,要打好基础,就必须立足当地,再伺机扩张,根本不可能抛下北方的一切,去发展更快,营商环境更好的南方掘金。可以去赚钱,但主次不能颠倒,京畿地区才是我的基本盘。』

抓了抓脑袋,金尚才有些恍然,为什么要定都脚下这片土地,要是没有京城立在这里,恐怕也只有环渤海地带的优良港口城市有点基础,其他都要坍塌了。

不平衡一下东西南北,恐怕差距和隔阂会越来越大。『附近有个类似北美的五大湖就好了。』

金尚忍不住叹息着。

上个月随着郝齐联去参加听证会,向有关单位说明了在京城建立大型数据中心的计划,过程不必赘述,难点就集中在能耗和水资源调配上。

工业用水的价格比较贵,一旦量太大,花钱都不一定买得到。

居民饮用水,还能用日趋成熟的海水淡化工厂应付,也能从外地调拨大量的纯净水,矿缺水和桶装水补充,廉价且大量的工业用水哪找?

难怪已经一度被放弃的“南水北调”又提上了日程。

预算耗资近一千二百亿,实际总投资可能过两千五百亿的超级工程,可是个巨大的蛋糕。

『原本的计划要技术实施,但要加两项,特高压技术的研发,成为重要的基础零部件供应商,这个应该挺赚钱;还有就是海水淡化技术,建厂要谨慎,因为可能不太赚钱,但技术很值钱,比如反渗透膜等。』

这玩意,今夕文化旗下的北船机电设备部门,其实是有基础的,很多小众的品类需求量很小,市场不大,且技术也不够新,但不代表没用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似乎都是很有前途的方向,那就……先试着在周边城市做一做吧。』

比如北船机电工厂集中地,胶澳南边的黄岛区,工厂一大堆,船厂非常多,配套工厂到处都是,可那里的学校用水都非常节约,可见那地方确实对水资源的需求缺口很大。

『怎么和现有的产业结合起来呢?也不知道二姑夫家的水厂产量多大,直接拉到港口,用货船拖到胶澳投放好了,试试水,再建个海水淡化厂,先自用,再组建往外售卖?』

看着似乎一时半会不赚钱,可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投个几千亿上万亿修运河,金尚是不敢想的,也轮不到自己做这种事,但其他的,哪怕少赚点,只要不亏,能弥补原来的短板,顺便赚钱零花钱,多养几个员工,就算成功。

『可以搞!』

一念至此,金尚直接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按下了洪仁全的号码。

“什么,公司有海水淡化和配套的化工厂,规模小?没事,只要有就行!”

因为太多太杂,金尚还真没有实际摸排过北船机电旗下到底有多少莫名其妙的小厂子,一些卫星作坊,基本就是为了服务母公司而存在的。

修造船行业不仅需要大量的人,耗能也重,且需要大量的水。尤其是修船,污染还重,没水玩不转。

“所以,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以自用,才建起来的,同时为了满足环保要求?”

条件可以不足,但事情不能不做。

淡化海水做饮用水还需要好多道工序,但工业用水的要求就相对低一点,尤其是修造船,没那么多穷讲究。

这……倒是个好消息。

只要不是从零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够了。

“能不在津沽靠近京城的地方,修一座规模较大的?”

“越大越好,我这边的数据中心已经卡了好久,都烦死了。”

再过些年,等互联网基建成熟了,去北方偏远地方建数据中心还行,现在过去,连光缆都没有通,大城市都没铺过来,北海那种冰天雪地里建再好的数据中心也是摆设。

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不能没有计划,但也不能过分超前。

“行吧,你先让人来考察一下,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给我,沟通一下再说。”

说了将近十几分钟,金尚挂断电话,才长舒一口气。

用水一分,双倍补偿,总行了吧?

建在京城,也是考虑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没想到难关这么多,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不慎。

做个资源交换,换取某些方面的通融,也是人之常情。

尽早将数据中心建起来,才好立下总部之基业,进而开拓外地市场。

『另外,要注意分寸,重大领域,只能作为重要补充,而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取而代之。』

了却一桩心事,金尚立刻和郝齐联取得沟通,看看能不能尽快将这件事落实。

顺应大势,应该是无碍的。

活跃网民每个月都在增加,对服务器的压力越来越大了,P2P分布式储存技术也不是万能的,今夕商城的浏览量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涉及到大量金钱的流动。

网络的不稳定,不通畅,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不待下班,郝齐联那边就传来了正向反馈,让金尚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下班后,金尚难得多买了几个菜,下厨也格外用心。

“今天心情格外好啊!”

女朋友李萱好奇地询问着,金尚很自然地答道,“订婚之前,能把数据中心的事情初步敲定就很好了。大方向定好了,剩下的就是沟通协调,对今夕视频的挂牌上市也是好消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