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60章 暗手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60章 暗手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60章 暗手

第360章 暗手

企业家有情怀不是坏事,可跟随拼搏的员工未必有那么多想法,打一份工,挣钱养家,这就是大部分人的态度。

虽然今夕文化、北船机电等一众公司的股份在手,金尚掌握实际控制权,但它们并非完全归于老板,大小股东,董监高,掌握核心技术以及关键岗位的员工等,都享有一部分权益。

老板在其中的影响力最强,但也不代表绝对一言九鼎。

公司的状况初步稳定下来后,离职率也变高了,年底接近百分之三,和业界同行相比,明显偏低,但也比原来的百分之一要高很多。

人力资源给的建议是最终稳定在百分之五左右,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即可。

一般IT企业的人员变动相对传统行业,要更加频繁,尤其是今夕文化这种创立时间不太长,没什么历史的民营企业,较难让人才归心,即便开出了较高的待遇,也好不了多少。

如果不是有“金手指”加持,离职率翻倍都不奇怪。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人来人往,想要让大家完全和金尚这个老板一条心,几乎是不可能的。

待遇留人,情谊留人,更要前程留人。

平台没有晋升的空间,看不到发展的希望,让人没有期待感,有能力,有冲劲的人才肯定会跳槽离开。

老金听了儿子简短的自我反省,还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后脑勺。

“你想得这么深,我也没什么多说的。这段时间,我的事情也不少,制衣厂要增产,生鲜超市,火锅城和优衣库都有迫切的扩张需求,错过这个快速发展期,以后再想改变固有的行业格局就难了。”

“注意品牌声誉,这才是根本。”

“我知道,过去一年盈余不少,不至于为了利润而涸泽而渔。”

在国际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的第三个自然年,全球一体化市场分工的威力开始显现,原本不温不火的国内纺织业的需求陡然旺盛起来,并带动一系列日化,轻工以及零售市场发展壮大。

都不用考虑供需关系,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得掉。

成衣市场,动不动就以亿件为单位发往国际市场,老金的制衣厂,在京西地区算是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放在全国波澜壮阔的出口浪潮里,也就是不太显眼的一片小浪花。

受益于此,中西部地区的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快速扩张,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不用十年,全球半壁江山都要被抢占了。

和普罗大众的常识不相符的是,油料,糖,棉花等司空见惯的常用品,是妥妥的战略物资,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旦国际局势开始动荡,它们就是当之无愧的定心丸和压舱石。

这是千禧年前后的历史机遇,老金时不时去参加一些外经贸会议,和同行聊了很多,多多少少知道一点大势,眼光和大局观也拔高了许多。

“成衣制造的成本大头就是人工,我打算引进一批自动化设备,辅助生产,并加大招工力度……”

“可以引进高科技设备,但不要盲目,许许多多的中小厂家就是因为太过激进,没有玩转无人化工厂的建设,导致倒闭的。”

金尚不由得告诫着,扩产要科学规范,不能拍脑袋上马,更不能众多所谓的噱头给忽悠了。

一个反常识的真相,往往不为人所知。

机械自动化工厂比较省钱,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而大部分中小传统行业里,压根用不到所谓的高科技,只要拥有一大批勤劳的熟练工,辅以部分定制电动工具,效率比一窝蜂上大型机器还要高。

像成衣制造,皮革,手工业等大部分无法做到完全机械自动化的行业都是如此。

不仅是成衣制造,上游的圆机织布,电脑绣花,毛巾窗帘等,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依然离不开人工,相反,对挡车工和机修工的素质要求更高,待遇不低,车间工作环境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综合来看,确实比以前要强,但也没到天差地远的程度。

正是因为家里从事这一行,金尚才了解得更多。

“我比你谨慎,不会见钱眼开,没来由地做不合时宜的事。国产机械的故障率还没降到让人满意的程度,可以试行一部分自动化生产,顺便培养合格的熟练工,但离大范围替代手工……还比较远。”

老金十分坦诚地述说着,没有因为儿子的话而有多余的想法,

“京西的土地和人工的成本也涨起来了,我打算去京畿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建厂,或者承包经营不善的厂子搞代工。”

“赚钱,顺便拿地?”

金时笑而不语,微微点头,默认了金尚的判断。

实话实说,出了京城,就像是从国际大都市进入三线小县城,差距相当大,地价便宜,人工成本低廉,基本没有成套的工业园区,有限的大型工厂,基本也是给京津本地的头部企业做配套。

产业转移这种事,不止发生在国与国之间,一线城市淘汰的产能往二三线转移,是很正常的事。

纺织业这种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传统行业,在京西地区不是不行,可大规模增资扩产,还是往周边转移比较好。

当然了,土地资源这种东西,什么时候都不嫌少,趁此机会,多弄一批在手里,将来也能多一点操作的空间,哪怕现在看起来没啥大用,不代表将来就没有开发的价值。

从老金的话里,金尚了解到去年的出口贸易生意肯定相当火爆,不少人都赚了钱。

拮据了半辈子的老金,感觉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手里有钱,想法自然也多了。

再三叮嘱不要太激进后,父子两人说起了今夕文化如今的问题。

架在火上,进退不得,是金尚的自我认知。

更进一步的难度太大了,以今夕文化的体量,再强行扩张,势必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反弹,可退又退不得,一旦战线松动,就是一溃千里,大败亏输的下场。

“服软是不可能服软的,但全线出击的战略要稍微改一改,现如今,公司的主要‘生态链’差不多完备,能够形成起码的自给循环,增强韧性,和对手相持的能力极强,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获胜,但是,不能这么被动等待,必须找一两个领域重点突击,不求一击致命,但求扰乱局势,本方众志成城,对手却是一群乌合之众的默契联盟,一旦外力减弱,自己就会斗得不可开交。”

“乱而取之,曹操明智灭袁氏?”

“对!”

汉末三国,官渡之战落败的袁绍忧惧而死,曹操放松攻势,放任袁绍的儿子们内斗,自取灭亡,然后兵不血刃地全取青冀幽并四州,大获全胜。

有外力压迫,弱势者必然会抱团抵抗,可一旦威胁消失,内部矛盾就压制不住了。

而金尚的策略,并不是那么消极,而是在漫长的战线上,总体僵持,只在个别关键点突击。

“待汽车交易市场租赁权拍卖,资金回笼后,我就会直接发起对飞信的收购……”

“咦!买得到?”

“多半是不行的,但……清风吹皱一池秋水,泛起的涟漪,扰乱人心,足够了。说不得,有聪明人和我竞价,将其拿下,那就更妙了。”

和有国资背景的飞信做正面商业竞争,不是不行,可有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就不能用了。

哪怕不卖给今夕文化,被别人高价买走,意味着公司和电信就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了,这是大好事啊!

“以前是没人意识到飞信值多少钱,有多重要,或者没有下定决心出手整合。可一旦有人抢跑,大家就都忍不住了。”

金尚侃侃而谈道,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增量市场,有竞争对手不是坏事,可以帮我炒热市场,过程无关紧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自然就通吃一切。”

即时通讯领域,就只有两个上的了台面的玩家。

万一没人跟着报价,真的被金尚把飞信给收购了,整合之后,在这个细分赛道就真的没有对手了。

至于电信那边的态度,不管怎样,影响都不是特别大。

愿意卖最好,不卖也无关紧要,让有心在这一行掘金的人,认识到它有多么值钱就行了。

不能变现,营利困难?

那是下一步的问题,先霸占了市场再说,大不了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收购价加个零,再翻倍卖出去套现就是了。

“你准备出多少钱?”

“首次报价,一点五个亿……不,两个亿吧,投石问路,探探情况。”

“你还真舍得!”

“五个亿以内买到,血赚,十个亿,短期有点亏,长远来看,还是很划算的。”

促狭地笑着的小金揶揄道,

“清风拂面,波澜不兴,要是没点状况,大家老是盯着我,压力也挺大的,给同行上上强度,卷起来,不要整天闲着没事干,时刻想着给我找茬。”

“如果是这个量级,差不多到了中型资本下场整合的时候了。”

摸索着下巴,慢慢思索的金时说道,

“是时候搞个大新闻了,自今夕商城融资三个亿后,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什么爆炸性的消息了。搞得大家以为互联网就是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确实太狭隘了。”

至于如何搭台唱戏,细节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春节之前的消息要炒起来。

“不提这些,你刚刚说的,开发电厂的事,没那么简单吧?她老人家可能不明白,我倒是略知一二……”

“喔?”

“天然气不止能用来发电,还是制造化肥重要的原材料。你旗下的北船机电,有化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主业是油漆和海洋化工,但也包含了氯化工和氟化工项目。”

顿了顿后,老金压低了声音说道,

“天然气,能源,煤炭,石油,可以很轻松地转到基础化工领域,甚至……现代化工。”

“看来真懂。”

金尚矜持地一笑。

具体的工艺流程就不提了,金时提及的路线,确实是通的,只不过有待研发投入,有了基础,总比无中生有要强。

而老金说的现代化工,直接指向硅料,也就是单晶硅多晶硅之类的工业原材料,质量差一点的,可以用来做光伏,上乘的,就是直接指向晶圆厂,芯片制造。

而这,和金尚IT行业软硬件齐头并进的策略是相符的。

现如今,国际社会对低碳环保的讨论越来越多,对光伏这种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前世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北美兴起了光伏热,什么热电站,风电,屋顶光伏等发展得如火如荼,和二十年后国内的声势一般无二。

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新鲜事,仅仅是光伏一项,十几年的时间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大富翁,甚至登上首富之位的都不是一个两个。

“你心还真大,建几个燃气电厂,长远来看肯定有得赚,可押注光伏和半导体,生死难料,你二姑夫好歹有化肥这个硬需求兜底,赚钱是大概率事件,亏也亏不到哪里去,你承担的风险就大了。”

“还好吧,又不是一股脑地全投进去,我还年轻,以十年为单位,看待这一行业,其实压力也不是特别大。总之发电站和数据中心我肯定是要建的,有二姑夫分担压力,且为我的硬件战略打掩护,何乐而不为?”——

周五,送女朋友李萱去上班后,金尚马不停蹄地赶往北船机电总部,在召开董事会之前,顺便参观了一下海事展的样品。

模型荣誉室内,洪仁全和几名高管,带领董事长视察,董事会秘书唐瑜热心地给金尚做科普。

什么VLCC,ULCC,大概是大型油船,FPSO是什么鬼,没有动力的海上储油驳,为什么做成船形,而不是更加方便的罐子?

还有AHTS,挖泥船,起重船,打桩船,搅拌船之类的,一知半解,穿梭游轮,到底是在哪里穿梭,完全不知道。

倒是一看就十分现代化的穿浪双体船,颇有美感,让金尚不由得多看几眼,暗搓搓想着,做成豪华游艇倒是挺有意思。

成立好多年的北船机电,曾经造过的船型挺多的,如今很多技术图纸还在,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的流失,倒是洪仁全也不敢保证所有船型都还能造得出来。

不过,明年计划重启十万吨以下干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的事,已经定下了。

造船业是强周期行业,连续好多年利润在亿元以下甚至亏很正常,一到爆发的年景,单季度净利润超十亿都是可能的。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十三年。

如今,又到了扩张周期,大肆赚钱的时候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