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335章 交易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335章 交易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335章 交易

第335章 交易

很早的时候,金尚就明白,自己拥有的“金扫帚”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它会根据现实情况和持有人的状态产生改变。

到目前为止,“金手指”已经帮了大忙,对金家父子的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加持效果,保护金尚在生意起步阶段顺利度过许多难关。

即便如此,要如何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金尚依然没有太多的办法,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商量,帮忙出出主意。

被动起效,到底还是不够完美,要是能时时刻刻起到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就再好不过了。

『大概是父母重归于好,还多了个弟弟,两名佣人和两条狗的缘故吧!』

不得要领的金尚,暂时也只能将这件事放下。

这段时间,老金和梅杏红为了照顾小金风,着实累着了,哪怕有阙胜和桂凤帮忙,也感到有些吃不消。

即便有个接近二十岁的孩子,以父母的标准来看,他们两人还真是没什么经验的新手,最初的热情消退了不少,人也乏了。所以,睡得着是肯定的,得多休息,养精蓄锐,随时要为小金风的哭闹做准备。

几天的出差,李萱也十分疲惫,预备早点睡觉,金尚则久违地待在客厅,与两只昏昏欲睡的牧羊犬看电视。

荧幕上,新鲜热播的《大宋奇案》已经播出了好几天,古装探案悬疑剧的噱头,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收视率一路长虹,纵然比现象级年度大剧要差点,热度也很让人满意了。

“难得去一趟,也就这点东西拿得出手了。”

“在这个季节,能将这些凑齐,也不容易,你有心了。”

从鄂北几个县市带过来的好东西,基本都是吃的,老黄什么都不缺,贵重不贵重什么的,不在考虑之列,关键是心意,

为了让这个颇有些争议的剧集上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金尚可是许了不少承诺,当然了,朱静筱的美言也不可或缺。

“南边暖和,冬天过去走走也好。”

到了这一步,金尚提起的心差不多放下了。

除此之外,其他业务多多少少也有些收获,让金尚对这一年的成果,尚算满意。

“说是家乡土特产,自先祖定居北方,已经六百多年了,早忘了乡音。我上次回去探亲祭祖,已经是……十年前,还是十一年前了吧。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太好了。”

这还是金尚并未完全追求利润的情况下得到的成绩,真要以压缩成本,提高单价,腾出更多广告版面,卖出更多为主导,利润还能大幅上升。

文创产业就是这样,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真要是火了,赚钱就跟捡钱一样。

而且,这个领域头部集中度特别高,《知音杂谈》的订阅量火爆,背后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不知名的竞品杂志消失。

择日不如撞日,过几天,说不得金尚就将这件事给忘了。

脸色稍微有些发白,应该是有一段时间没见阳光的病态,看来他生病是真的,不像是装病高乐,懒得和家里那些蠢货见面。

理所当然,《知音杂谈》现在是公司旗下利润率最高的业务,仅仅比金尚几乎“无成本”发唱片要稍微低一点。虽说它的潜力并不是特别高,不能像电子商务那样,提供海量的现金流,在这个阶段,依然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之一。

“梁子湖的螃蟹,孝感的米酒和麻糖,莲花湖里的莲藕,黄陂荸荠,还有翰林鸡……”

这个世界的《知音杂谈》,走得更顺,从去年底到今年十一月,单就这一份周刊,到底赚了多少钱?

毛利润总计约七千七百万,在一九九六年的当下,简直骇人听闻。

而女性杂志《知音》的崛起,确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甚至它还一度有望成为国内“杂志第一股”。

前世的大众读物订阅量的天花板,是九十年代末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被誉为“国内第一刊”大概算是《半月谈》了,各有各的特色。

即将迎来尾声的一九九六年,无疑是金尚事业大爆发的开端,尤其是文创领域,不仅产出了一大批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影视剧,流行音乐也不再是歌红人不红的小透明,小说漫画杂志订阅量止跌回升,已经成为国内现象级都市丽人刊物的《知音杂谈》,颇有成为国内第一周刊的架势,订阅量让一众老牌刊物瞠目结舌。

“架空历史宇宙”这个头开得不错,一系列后续宣传了衔接作品,都可以跟进了。——

第二天下午,金尚就来到曾经来过的宅邸,提着一些特产来探病。

电视里的剧情,差不多要到最经典的“狸猫换太子”的桥段了,势必会让收视率再次拔高一大截,老百姓喜闻乐见,才是反驳一切非议的致胜法宝。

“算了算了。”

黄正廓百无聊赖地摆摆手道,

“以前还能见着几个相熟的族亲,现在嘛,一个都不认识了,都是生面孔,回去也没什么意思。”

活得太久,就有这点不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老友寿终正寝,自己越来越孤独,着实不好受。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几乎是长寿老人难以避免的感触。

“京城里的这些不肖子孙,也不是省油的灯,你出去躲躲,眼不见心不烦。”

“你这是把你自己也骂了吧?”

“老头子,你姓黄,我姓金的,不是一家人。”

“不是就不是吧!你祖母……桂珍,还在怪我当年偏心,不来往已经四十年了吧,当真是个倔强的家伙,当年我看走眼了。”

过去的琐事,金尚懒得关心,尴尬地笑了两声,敷衍过去道:

“都是一大把年纪了,还老喜欢回忆过去。”

“正是因为老了,才喜欢缅怀过去啊!”

“您还是多操心操心那些个惹是生非的叔叔伯伯吧,我在南边都听说了,与人合伙搞什么外汇掉期业务,被人当枪使,当了背锅侠,然后被堵门,真是脸都丢光了。”

堂堂“江夏黄”的门面担当,被骗子耍得团团转,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真是丢人现眼,

“没本事就不要瞎折腾,那种钱,也是他们能赚的?老头子,给人擦屁股,挺难堪吧?”

为什么金尚不愿意带老黄家的那些亲戚玩?

眼高手低都是轻的,关键还特别喜欢折腾,还自认为了不起,以为没人敢招惹。

听了金尚的话,黄正廓心若死灰地叹息道:

“所以,我才想着,是时候该放一放手,为身后事打算了。”

“怎么说,‘江夏黄’也是国内前三的大姓了吧,旁支里也挑不出一两个能看得过去的?”

“前三?你怕是太高估了……”

似乎和金尚还能聊得来,并不是特别精神的黄正廓倒是来了谈兴,

“咱们家,发迹太晚了。说是颛顼之后,古黄国苗裔,真正发迹的时候,还是春申君在楚国得到重用。只不过,楚国败得太快,族人压根没享受到太长时间的红利,就又当了亡国奴。两汉时期深耕江夏,很长时间里,名过于实,好不容易四百年积累,有了点起色,刘汉又亡了,更坑的是决策失误,在曹孙刘的博弈中被绞成渣了。”

顿了顿后,黄正廓才继续说道:

“桓灵二帝时期,黄家其实已经很强了,比不上袁家的四世三公,也是中原世家的翘楚,黄琬的曾祖父黄香是尚书令,祖父黄琼是太尉,如果不是黄琬少年丧父,也不会错过积蓄实力的黄金期。”

在“党锢之祸”前,黄琬就当过九卿,后来起复成为豫州牧,妥妥封疆大吏,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被挟持到长安,为司隶校尉。

演义里说王允献连环计,离间吕布杀了董卓,并不是事实,从家族记载以及史书上考据,身为司隶校尉的黄琬才是控制局面的关键,具体埋伏实施刺杀,都是黄琬主持,王允是串联定计的头子,吕布是杀手。

只可惜王司徒不能成事,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王允自杀,吕布率众跑路,黄琬这样的反董先锋们,自然被杀光了,兴复汉室的最后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先祖黄琬和袁绍的四世三公,差就差在没有一个健康的父亲,还多了一个坑死人不偿命的“猪队友”。

“魏晋隋唐,一直到两宋,其实都没咱们‘江夏黄’的事,汉末乱战,损失太大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河北世家耀武扬威,‘五姓七望’宰割天下,直到六百多年前,才抓住机会趁势崛起。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江夏黄’的策略都是南下,所以在闽南,两广,中南和南洋,黄氏的堂口特别多,在很多区域都是前三的大姓,但在全国范围内,也就前十吧,我估计在第八。”

“北上发展才六百年?难怪……南重北轻的局面,一直都改不了。”

黄正廓颇为忧虑地说道,

“我在的时候,还能维持表面和睦,我要是没了,分崩离析是必然的,南方那些分支,早就自行其是了。我也知道,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以抵抗,可是,身边这些废材,不管不行啊。”

真要是吃喝玩乐,败几个钱也就算了,就怕他们中有人要创业搞大事,证明自己并不存在的能力。

一念至此,黄正廓不由得冷笑道:

“上个月就有几个白痴,不知道被谁忽悠了,组团来说服我支持他们搞什么房地产,建别墅豪宅,赚大钱。”

“这是好生意啊。”

“我知道,生意好,不代表他们能做,这是随随便便就能出手的?你舅家的老二,风里来雨里去,二十年搏下的富贵,想要打入京城地产生意都那么难,他们凭什么,就凭我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蹬腿的老家伙?我要是死了,他们手里没什么东西,还能保个平安,真要是握着让人垂涎的资产,还不得被那些虎豹豺狼给撕成碎片啊?”

“所以,才要我给他们当挡箭牌?”

“给你那么多,不亏了!”

迎着黄正廓瞪过来的双眼,金尚毫不退缩地回应道:

“我未来会大赚,你现在绝对不亏。”

估值归估值,要卖得出去才算数。

那么多土地,商铺,物业,珍藏艺术品等,短时间内大量抛售,压根卖不上价,如果能以时价全部套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之,我的想法不会变,我看重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什么公司,什么平台,你个人认下债务,按照协议要求,在规定的年限内,为家族信托基金注资,并看好那些管理人,别让他们乱来,就行了。”

家族信托,自然是为了老黄家的“孝子贤孙”们准备的,这玩意说是能将家业传给后世,让他们衣食无忧,可那也有个前提,就是家族能够维持长盛不衰。

别以为那些信托基金管理人就是什么善男信女,钱给了别人支配,拿不拿得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前世和信托基金打官司的“二代”继承人不是一个两个,被债务纠纷“穿透”的更不是个例。

说白了,这种家族信托到底靠不靠谱,还是要看后世子孙有没有能支棱起来的人,要是全都是一群酒囊饭袋,被别人耍得团团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归根结底,外力是工具,能不能成事,还是要靠自己。

“我愿意当这个‘保险丝’,你甩给我的资产,也很诱人的,虽然暂时会给我带来很大的个人财务压力,但是……不要紧,问题不大。”

“我就知道,你生意虽然越做越大,但没有全力赚钱,而是在着眼长远,布局未来吧?”

“赚钱……不难,赚大钱,要稍微花点心思,费点力气,问题是,值不值得。我现在辛苦一点,将来就轻松一点,也不是不行。不过,不能就这么被你算计……”

说着的金尚歪着脑袋,琢磨了一会后才继续问道,

“我想要知道更多关于咱们家的……所谓‘天命力量’的使用方法。”

“看来,你也到这一步了……”

黄正廓似乎早有所料,很干脆地给了肯定的答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