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265章 潜移默化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265章 潜移默化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265章 潜移默化

第265章 潜移默化

当天夜里,金尚实际见到这个名为《我爱我家》,已经上和前世同名电视剧完全不一样的剧集的时候,内心还是有点小感慨的。

大致的剧情走向,金尚早就知道了,甚至还提供了一些不错的小段子,绝大部分细节,还是由编剧团队集思广益,抓耳饶腮,揪掉了不少胡子头发才想出来的。

创作本身是很辛苦的一件事,闭门写作是很常见的,但是,想要与时俱进,甚至是有所提高,就必须经常外出取材。如果脱离了群体,想象不出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写出来的东西,肯定难以和观众共情。

比如前世争议特别大的《隐入尘烟》和《我不是高山》,要说感人吧,确实感人,剧情引人入胜,发展让人揪心,在拍摄技巧和剧情结构上,编剧和导演绝对是专业的,他们知道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最大限度地煽情,并催人泪下。

可真正沉下心来,思考其中的故事脉络,就会发现到处是漏洞。最大的根源,还是在于创作者们太傲慢了,他们压根不了解真正的偏远农村是什么样,乡村小学和失学儿童真正的困难和痛点在哪里,待在大都市舒适的工作间里,拍脑袋想出来的所谓冲突和人性,局外人看了莫名其妙,局内人看了也直皱眉头。

在传统熟人社会的农村,老实巴交,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壮劳力,或许有人会想着占便宜薅羊毛,可极少会发展到全村老少一齐排斥的地步;至于所谓的早恋,逃学上网,原生家庭的矛盾,大概只有城里人会觉得这是乡下孩子失学并导致不幸的源头。

总结起来,就是技巧水平拉满,在故事、思想和文化层面,简直不堪入目。

正是因为意识到前世今身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金尚本人实际处境,是脱离基层的,所以极少在创作层面,做太细致的指引。

别说全国绝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就连当下中小学生和青年人的想法和时尚潮流,都不是很了解。

这辈子压根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大学四年和研究生三年,和一般人也不一样。

就这种情况,想让金尚创作出接地气的文创作品,简直是在开玩笑。借鉴前世的记忆,当一个“文抄公”,都要时刻注意,不要露怯,让人抓住把柄,更不用提《我爱我家》和《家有儿女》这种反应都市家庭鸡毛蒜皮小事的情景喜剧了。

在历史、神话和科幻等领域折腾一下就够了,安安静静当个唱作人,时不时吟诗作对,混个才子人设就够了,万不能真的去涉足太细致的现实问题。

和女朋友李萱看电视的时候,除了在欢声笑语中,享受快乐的时光,金尚也在数着关于今夕文化各产品在剧集中的曝光次数和特写镜头。

实话实说,在电视剧中设定为普通家庭的主角一家子,真要计较的话,看看他们家的两台大彩电以及小孩子玩的游戏主机,家中老大配的办公电脑和公务手机,每晚还能不计较时长地上网,别说普通工薪家庭,做点生意小有成就的老板都觉得肉疼。

至于那一家子几乎每一个场景就换一身时髦衣服的派头,如果不是广告商掏钱太多,金尚都打算稍微遏制一下如此夸张又故作低调的“炫富”。

有时候,影视剧创作就是这样,需要在一些细处做一点妥协。

只要不影响观看体验,细枝末节的夸张,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连续两集,每一集五十分钟,片头片尾和剧中插播总共近十分钟的广告,目前看来,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便宜那些家伙了,下一季,植入广告和插播推广,要加钱。”

如真按照严肃的影视剧来评价,《我爱我家》满是槽点,可是,以一部面对大众,以消遣和娱乐,顺带做一点正能量推广的情景喜剧来衡量,属实是不可错过的精品。

女朋友李萱见金尚一副做生意亏大了的表情不由得莞尔。

“不是你做主,为了尽快开机并推动上映,才在商业利益上做了很大让步么?”

“话是这么说……”

纠结的金尚轻轻摇头,

“这第一季的单集成本,综合核算,还不到十万,全剧对今夕文化各产品的效果,远超千万。这还是自家好处,搭顺风车的赞助商,都赚大了。实际经济效益,远比投入等价广告要划算多了。”

难怪前世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广告片。

比较典型的如《穿普拉达的女王》,《爱情公寓》等,职场剧,爱情片,情景喜剧等,对一众时尚品牌来说,投钱拍影视剧,可能还不到年营销费用的百分之一,可只要一部剧大火,就能连本带利赚回来,甚至大赚特赚。

“以后,少用直接的宣传广告,注意在有可能大火的影视剧中植入镜头,潜移默化地让人接受,效果要更好。”

“这……不就是你说的,明星流量么?”

李萱的话,让金尚一愣,旋即反应过来,进而笑着点头肯定。

“对,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一行混,谁都不傻。

为什么明星的赚钱效应会那么夸张,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所谓的顶流,网红和爱豆等等,业务能力差不要紧,只要能增加产品的曝光度,让粉丝买单,谁还管你有没有好作品,个人私德怎么样?

只要不塌房,你好我好大家好,各赚各的钱就完事了。

“那……你起手就摸了一张好牌,王炸开局啊。”

“是啊。”

金尚十分了然,女朋友李萱说的就是戴义琴。

这是个当下能主导许多大品牌兴衰的超级流量,国民级大明星。

不管是公开合作,还是私人情谊,都十分适合金尚在合适的时候,来借用他的影响力。

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想必老戴也不会排斥。

这次南方首场九万人体育场超级演唱会,入场票在年前就卖完了,能够在粤语区这么受欢迎,足以证明戴义琴的影响力,确实越过了长江,火遍珠三角。

两人说说笑笑,吃着零食,吹着暖气,接近十点钟,电视屏幕上滚动着片尾曲的时候,金尚接到了来自朱静筱主任的电话。

“收视率百分之十九?”

这个数据,似乎很高,但横向对比,又有点不对。

经过朱主任的解释,金尚才了解个大概。

和十年前黄金档动辄百分之七八十的收视率相比,九六年初的这个数据已经很好了。开播录得百分之十三,峰值百分之二十七,而且观众留存率不小,收视率的总体趋势是一路走高。

可以预见,收视率长虹是大概率事件。

“搁在过去几年,是有望剧王的,今年不好说,年后有《三国演义》,还有下半年也有几部大制作上映。”

朱静筱如是说着。

和八十年代需要百分之八十以上收视率才能成为年度剧王不一样,那个时候,国内电视机少,电视台更少,翻来覆去也就几个台,想要换都没得换,一旦出现优质电视剧,万人空巷都不是夸张。

前世金尚出生得晚,听长辈们吹嘘进口日剧《追捕》,《渴望》和《我爱我家》等,店铺老板提前关门,出租车司机提前收工,就为了回家看大结局的时候,感触并不深。

在各地卫视台大批涌现,以及互联网分流的大背景下,能有两三个点的收视率,就足以荣膺年度剧王了。

九六年初,估计得百分之三十以上,才能成为年度第一。

上辈子,九十年代初播出的《我爱我家》,平均收视率就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一度掀起了都市情景喜剧的浪潮。

而金尚主导的新版本《我爱我家》,质量也不差,晚了三四年,文化背景也有较大差异,首日播放能接近百分之二十,在近两年的同档期作品中,已经是前五了。

『不能指望收视率百分八十的万人空巷,完结的时候,能够接近百分之四十,就很不错了。』

关于这一点,金尚有自知之明。

如今并非央台一家独大,地方卫视不是每个省区都有,但也不少,和前世的九十年代中期,一家独大,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情况有很大不同。

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点虚,但没那么匮乏,如《我爱我家》这种题材的电视剧,比较受欢迎是正常的,但也不好过高估计其影响力。

见金尚寒暄了好几分钟,挂断电话,李萱好奇地问道:

“情况怎么样?”

“还不错,比预想的好一点,朱主任那边的反馈偏向正面。这次合作,应该是成功了,后面的一连串剧集,只要质量不差,应该能顺利播出。”

为什么这个时候金尚会将文创产品影视剧大类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电视剧,而不是电影,说白了,还是后者成本太高,变现困难。

和各地电影厂和影院打交道,金尚没这个精力,也没这个实力。

待南大彪的院线初步具备一定规模之前,金尚不打算大手笔投入拍电影,让常棣兄弟那边找钱上项目就行了。

维持住规模,养活一大批专业人员,以待风起。

目前主要刷国民认知度的渠道,还是拍连续剧,上电视台。

正好,金家父子是多年深耕京城的土著,有些事比较好办一点,哪怕无法登陆综合频道,也能在京城本地电视台试水。《九鼎战争》这种题材比较新,偏离了幼教类,涉足青少年乃至于全年龄段的动画,就是在京城少儿科教频道试播大获成功后,才顺利推行全国的。

如今,各地方台在播出这部动画片的同时,绘心书店的漫画单行本和动画光盘优惠包在各地门店热卖,网络订购也节节攀升,证明了金尚稳扎稳打,哪怕是退而求其次,稍微慢一点,也能将投入连本带利收回来的策略,是正确的。

“情景喜剧,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严肃历史剧,是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大制作,漫画和小说产业,要靠线下实体回血,并投入巨资拍摄动画化作品,不求大赚,只要能提升IP影响力,推高其价值就够了。”

就好比《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先让孙悟空火了,然后推出猪八戒,沙悟能和唐三藏的故事,白龙马,二郎神,红孩儿,牛魔王等随后跟上,逐步扩大市场。

“一步步来,口碑需要发酵,传播得越远,开启下一步的时候,就越有人傻钱多的人来捧场。”

“你也学坏了啊。”

见女朋友也一副玩世不恭的口吻,说着有些促狭的话,金尚忍不住刮了一下对方秀气的鼻梁,

“在外面可别这么说,那是分享IP,共享价值,一起发财,而不是找冤大头。”

“我又不傻!”

李萱白了金尚一眼,没好气地抱怨道,

“那些人也是人精,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面子上过得去就够了,反正他们也没亏……”

“是啊。”

远的不说,就凭《我爱我家》这个架势,几万几十万的植入广告,宣传效果不亚于数百万的黄金时段广告。

以前是没渠道,没项目,只好花冤枉钱,搞大规模宣传,现在就没这个必要了,每年投几部都市剧,在老百姓面前刷一刷存在感就够了。

现在还需要以家庭,亲情和社区等现实主义题材为主,将来得往职场剧,校园剧,爱情片,都市类上靠。

“对了,得让老爹的制衣厂加大生产力度和投放效率,几部情景剧和都市剧里面的服装,大部分是他赞助的,还有《外来妹》里面,更是有大量优衣库的尽头,甚至就是直接作为背景设定之一而存在的,没有直接出现,但无不透露着巨大影响力的快时尚大厂。这要是火了,估计产能不够……”

门店不能通行全国,没关系,网上可以买,还有B2B批量订货,都不耽误。

如今还兼着代理外贸订单的制衣厂,今年下半年已经扩建增产了两次,不至于一下子就承受不住吧,大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