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241章 技术储备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241章 技术储备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241章 技术储备

第241章 技术储备

从现有的数据,金尚大致评估了一下,如果按照现有标准的ADSL推广民用,一年的资费估计会在八万到十万左右。

花了能买一套普通商品房的钱,只能上一年的网,别说普通网民,金尚都觉得有点肉疼。

以国内目前的消费水准,月资费超过三千,就能劝退绝大部分有兴趣的网民了。打个对折,一千五以下,相对富裕的家庭,还能供得起。

还有就是,想要上网,不是牵一条宽带就够了,还要有一台配置跟得上的电脑,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造成ADSL宽带这么贵的原因,很多很多,不一一而举,基础设施不达标,硬件成本居高不下,是主要因素。

时代的发展,自有其局限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十年后白菜价的电子产品,现在都是天价。

这些领域,涉及到很多领域,尤其以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以及上下游一系列产业链息息相关,互联网行业,目前只是下游一个重要程度不大高的行业。

金尚暗自思量,如果不是今夕商城的突然爆发,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影响效果显现,估计自己都没资格参与这样重要的会议。

两个小时后,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会场工作人员送来了点心和茶水,让参会人员吃点垫垫肚子。

看这架势,一时半会估计是结束不了了。

趁着会议暂时休息的时间,大家纷纷起身上厕所,金尚则抓紧时间吃了点蛋糕、水果,喝了点茶水。

十几分钟后,会议重开,一些行业内赫赫有名的大企业负责人纷纷上台发言,有的是在炫耀表功,有的是在诉苦提要求,有的摆事实讲道理,有的想要政策扶持。

通过这次会议,金尚也大致明白了,国内电子信息行业,芯片半导体,基础建设,终端设备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大致状况。

『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上面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把控大方向,投入产出的效率虽然不高,但大战略是对的。』

重点领域的国产替代是投入大头,这个世界,这个时间点,还没有出现诸如“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样的奇谈怪论。

将近晚上八点半,冗长的会议,让大部分人都感到精力不济,昏昏欲睡的时候,终于轮到金尚出场了。

今天此来,到底要讲什么,金尚心知肚明。

什么即时通讯,下载器,网盘,电子邮箱,网络游戏之类的“小玩意”,都不是这种级别的参会人员会关心的,重点就在刚刚完成融资的今夕商城,也就是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对互联网以及上下游硬件发展的促进作用。

摆事实,讲道理,行业预期,顺便吹牛嘛,这个金尚还是比较擅长的,对着取景摄像头,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将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今夕商城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介绍了一遍。

绝对数值已经很大了,但更让人惊叹的是,那一张张趋势图中,超过六十度的增长曲线,让原本不是很了解的人,对这一行的发展速度也是惊叹莫名。

半年时间,一家实力强横的“独角兽”企业,就这么突然冒出来了。

不论是用户注册量,点击率,用户停留时长,广告转换效率,成交额,付款成功率,让一众辛辛苦苦做实业的总经理董事长们羡慕得直流口水。

即便大家心中还存着对互联网不信任的心思,可赚钱是实实在在的,谁也不会将其往外推就是了。

米面粮油,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纸尿裤,奶粉以及酒水等国计民生以及居民日用品的销量和增长速度,是上面比较关心的,在场诸多面相市场的企业家们,则对今夕商城平台上的游戏主机和手机等新增商品大件的销售情况感兴趣。

结束宣讲后,金尚在台上接受领导们的咨询,还有部分和互联网关系比较密切的硬件厂商也询问了不少问题,金尚都一一得体地作答。

总的来说,气氛是热烈的,对互联网这个新入局的“玩家”,大家还是比较欢迎的。

以前的电子计算机,芯片半导体行业,用户集中在国防军工,各大高校研究所,实验室,普及率不高,现在有了民用基础,又有了实实在在的被老百姓接受的产品,无形中让市场规模扩大了很多倍。

这样的变化,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所以都乐见其成。

见问答咨询差不多了,金尚放下手里的文件和稿子,伸手做了个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手势,清了清嗓子后,正色说道:

“作为行业内的一份子,我们大家都有义务,有责任让这一行更加健康卓著地发展。鄙人不才,有一点浅见,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说着的金尚,就见不远处郝齐联在给自己使眼色,让自己别乱说话,金尚微微一笑,回了个安心的眼神,后继续说道:

“作为面向终端用户最重要的内容生产者,今夕文化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是抱有肯定态度的,也希望能有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环境,价格更加亲民的资费,为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原本,我认为这一切,还要等好几年。可就在刚才,我翻到了部分友商的资料,让我大为惊讶……”

说着的金尚,抽出几张关于ADSL的重点介绍,将手边的摄像头调整了一下,对准红线圈出来的关键数据。

“提升了几十倍乃至于上百倍的高速网络,近在眼前,让我不由得感慨,国内的技术发展,并不落后,甚至还比较超前。当然,这个‘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的优缺点,是如此明显。本质上,这是一个十分精妙,投入性价比也极高的技术,但是,它太超前了,目前国内的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我本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能就使用方的要求,来提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后,金尚十分认真地对主席台上的领导们问到:

“七到八兆的网速,溢出太严重了,对目前的互联网应用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超前建设。如果可以的话,能否微调标准,牺牲部分速率,加快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的商业化进程?不需要这么快,两兆以下,甚至是一兆,就能让互联网释放出无穷的活力,这样一来,对硬件和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更低,开销更小,能够放开更多更廉价的资费套餐。这样一来,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言简意赅地说了几分钟,大致的意思是很清楚的,金尚就是建议这个“高大上”的ADSL技术,能不能搞个“简版”,适应目前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尽快推进基础建设。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不是借助了现有的固话线路,一兆到两兆的ADSL宽带的投入,比拨号上网的普及还要方便。

不论是主管方还是服务商,其实都清楚,拨号上网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迟早会被更加先进的技术所取代,但是,具体是迟还是早,那就不好说了。

听了金尚的话,场中不由得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很快,一个领导模样的上了年纪的技术专家发问道:

“小金的提议,似乎有点意思,不知道电信这边,是如何看待这个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技术方案的?”

整理了一下措辞,郝齐联朗声介绍道:

“这个在国外被称作ADSL技术的方案,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去年四月,国际电信联盟就批准了一个草案标准,已经是一个‘准事实标准’了……”

“是我们现在拿到的一版吗?”

“差不多,技术上大同小异,做了点本土化改良。”

郝齐联很认真地回答道,

“关于ADSL标准的商业进程受阻,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各个国家发展速度不一,网民接受程度,速率需求相差太远,比如,小金所说的,两兆以下,甚至一兆就够用了,至少目前够用,但在欧美少数国家,完全不能适应使用条件。除此之外,几大标准体系之争,也为ADSL技术的商业化,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们的策略是什么?”

“因为没有强需求,所以无可无不可,只是作为技术研发和储备,在部分重点区域做实验式布局,暂时没有大规模商业化的计划,待国际标准正式达成一致,再来考虑下一步……”

郝齐联的意思,倒是很明确,先用拨号上网对付一下,过几年,再用新技术替代。

这其中,有几分是战略规划,有几分是利益使然,其实不好多讲。

站在今夕文化的立场,用哪一种都差不多,现如今,金尚只能采取防御式手段,霸占一条条赛道,用烧钱的方式维持下去,其它后来者的门槛更高,没法对今夕文化造成威胁。

但是,福兮祸之所伏,亏本运营也要有个限度,万一哪天资金链断了,那可就糟了。

没有ADSL提供的高速宽带,金尚一肚子“真知灼见”都没有用武之地,先发优势没法拉开,总归是有点令人担心的。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畅聊了一下关于ADSL技术的优缺点和推广难度。

最后,郝齐联总结道:

“牺牲部分速率,加快商业化推广,原则上是可行的,但是,如何保证能够实现稳定盈利,稳步推进,而不是入不敷出,陷入恶行循环,尚待研究……”

见上面聊得火热,金尚忍不住插言道:

“郝主任,关于这一点,我倒是有点信心。”

“喔?说说看,我知道你有点小聪明,但是,这不是小事,改弦更张,影响范围极广,不可能为了满足互联网应用而削足适履。”

“这是当然,商业化不是一家红红火火,其它万马齐喑。您还记得我的公司开业是用什么来打头阵的么?还有现在京城科技生意还算可以的‘时空网吧’,以及大大小小的电脑室。”

会意一笑后,金尚继续解释道:

“会议开始之前,您说过,今年下半年,联网电脑的装机量大幅度攀升,增长的最大动力在哪?”

“你是说……网吧?”

金尚颔首,笑着答道:

“毋庸置疑,哪怕ADSL宽带真的减配降速到一兆,对绝大部分家庭电脑用户来说,依然很贵。但是,对企业级用户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一番话,再次让在场响起了窃窃私语之声,不时有人出言支持。

一旦ADSL宽带减配降速的战略通过,对硬件厂商也是大利好。

个人电脑销售总量,一时半会还起不来,网吧可是难得的大客户,一家大型网吧,动辄数十上百台电脑,全国上百个中大城市,到底是多么大的市场?

面对众多殷切希冀的目光,郝齐联坦言道:

“按照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国际电信联盟,原则上是准备在两年后,也就是一九九七年下半年,正式公布事实标准,这两三年的时间,就是商议妥协期。”

“未来变化会很大吗?”

“基本框架已经定了,最多做一点小小的修改。”

说是“小小的修改”,影响绝对不小。

各国为什么对标准争执不下?

那争的是标准吗?

那争的是巨大的利益!

比如说,有的标准是全速率标准,不需要额外硬件支持,但是,有的标准就要求装用户端安装POTS分离器,而这个设备,只有少部分国家的个别厂家能够生产。

你看,这不就是商机,不就是大利吗?

“两年?太长了,等大家争出个所以然来,再继续推广,估计还得两年,稍微磨蹭一下,就到下个世纪了。”

见上司有些意见,郝齐联连忙补充道:

“我们手里有一种实验结果还不错,相对成熟的标准,采用两股铜质双绞线,支持上行速率512Kbps~1Mbp,下行速率1Mbps~8Mbps。实际运行中的G.Lite,是速率较低的一种标准,下行/上行速率为1.5Mbps/512Kbps,而且省去了复杂的POTS分离器……”

“这个好。”

金尚不由得喜出望外,没想到郝主任手里真有好东西。

至于后面郝齐联说的一连串不足,金尚都没有听进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