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233章 难以自知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233章 难以自知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233章 难以自知

第233章 难以自知

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家,吃过晚饭后,金尚和李萱去市中心的商业区逛了下,买了点换季的日用品,又回老宅子,和父母说了会话,才携着女朋友离开。

九点钟的时候,看过晚间新闻,收拾好家务,金尚和李萱窝在沙发上看书看报打发时间。

晚报上的内容也很丰富,就是不够及时。

在娱乐新闻板块,金尚看到了戴义琴准备月底发行今年第二张专辑的预告。

“高产似母猪,别人一年发一张专辑就算勤奋,戴义琴这种级别的歌星半年时间发两张,还让不让别人过了?”

凑过来看到加粗标题的李萱用叉子将切片的苹果放在嘴里,又喂了金尚一片,才笑眯眯地说到,

“这一行的头部集中度很高,可这么干,一家将市场潜力都榨干了,同行都喝西北风了。”

上一张专辑《最初的梦想》当时可是秋风扫落叶一般,将各个自诩为歌王歌后歌神歌鬼的业界同行打得溃不成军,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巅峰的余韵还未完全消退,第二张专辑已经在路上了。

一九九五年的下半年,在流行歌曲领域,戴义琴当真可以说是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帮土鸡瓦犬,压根没有还手之力。

“话说,老戴这么干,会不会影响你的单曲和专辑发售计划?”

“不会,你看小表姐的单曲《Dreams》销量和计划中的几乎没什么不同,说白了,英文歌和汉语歌是在不同的赛道竞争,不存在谁打压谁的问题。就好比我喜欢吃苹果,不代表就要放弃香蕉。”

金尚如是解释着。

戴义琴发专辑,追求的就是“最大公约数”,力求吸引更多的歌迷,让销量更高,使自身人气更上一层楼。

金尚推动的全外语专辑,目标人群一目了然,中学大学英语老师,手里有钱的学生,对外语歌有特别偏好的都市白领。

至于一众路人粉,随缘。

“人气是需要积累的,小马扎乐队是个歌红人不红的团队,梅疏影的《明月几时有》很火,还上过中秋晚会,声线辨识度也还可以,所以有点人气,我和方桦就差远了。”

“你那个小乐团,主推的不就是梅疏影么?”

“对!有些歌对她来说,不适合,但交给外人又感觉亏了。”

每每说起这件事,金尚都是万分无奈。

好歌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要觉得好词好曲就能成就一首好歌,精良的编曲和歌手的出色演绎,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因为亲身体验过,才知道其中到底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就好比戴义琴重金求过去的《无地自容》,真不好唱,就连《凡人歌》也是试过好几个版本,优中选优,才有现在发售后大红大紫的盛况。

上一张专辑里面的《口是心非》,已经是金尚演唱实力的巅峰了,这还是趁着年轻,嗓音中特质明显的“少年感”混杂着那股反差韵味,才造就的奇迹。因为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在可塑性上,远比梅逢春和方桦这两个小伙伴要差。

正因为业务能力需要提高,所以才得有“打怪练级”,“积累经验”的过程,现在把一大堆经典曲目拿出来自己唱,估计也很难有太好的反响。

要是辛苦一番,自己没火,被别人买了版权唱火了,那岂不是显得自己太无能了?

“那一首《执着》,估计是这几年老戴难以逾越的高峰,胜就胜在情真意切,《凡人歌》也还好,和他的风格也是比较契合的,唯有《无地自容》,练了好久,依然离我心中目最佳差了点味道。”

每个乐队的主场,就是团队的灵魂,前世的黑豹乐队巅峰期的作品,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模仿的,那么多穿越小说里面,找个差不多的歌手唱一唱,就能火,怕不是想多了。

能红,需要运气,但绝对不仅仅是运气。君不见主唱隐退后,黑豹乐队就一蹶不振了,因为失去了灵魂核心而解散的乐队,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

“你跟老戴说过吗?”

“怎么没说?咱们之间的交情,不至于这点小事都要藏着掖着,只是,他没同意……”

“那你不劝一劝?”

“他也是个有艺术追求的歌手。当时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清了清嗓子,顿了顿之后,金尚模仿戴义琴的态度说道:

“我也知道自己似乎差了点什么,和真正的摇滚天才相比,差了点精神内核,但是,翻过年我就三十四了,现在不拼一拼,将来就更唱不了了。要是早十年,我也不必这么坚持。”

确实,摇滚不是年轻人的专属,但唱好摇滚,无疑年轻人有更大的优势。如果戴义琴走主打流行、民谣或者柔摇滚风,保养得好,估计能唱到五十岁,六十岁都有可能,可是,如《无地自容》这种重金属硬核摇滚唱多了,不到四十岁嗓子就要半残了。

“年岁不饶人,老戴到底是三十多的人了,有点想法也正常。我现在的实力,勉强吼几句‘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识相互琢磨’,其实也可以,但容易贻笑大方。更何况,我现在不想走那条路。”

连番解释和自我剖析,让李萱也明白了男朋友的想法:

“业余歌手,可以在艺术成就上稍微懈怠一点,不像戴义琴那么急切。更何况,你还年轻,做一个游走于时尚流行的边缘人,可进可退,更加自如。”

“算是吧。”

“我看呐,你还是太重感情,口口声声说一切以利益为先,其实也很冲动,说是兼顾好处与人情,到底还是太心软了。老戴那边算是互惠互利,但是,不过分的要求,基本都答应了,还给他们提供方便。今夕音乐的后台密匙都给了一份,可以方便挑选曲库作品。”

“卖歌嘛,不寒碜。卖谁不是卖,自己人还能落几个人情。明年我让他以优惠价代言水星手机,想必能拿个优惠套餐。”

“那你的小表姐和方桦呢?帮她们,似乎没什么大好处。”

“但也没怎么亏。长远来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反正都是你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东西,随便折腾呗。”

金尚无奈地摊了摊手,将报纸翻得哗啦啦作响。

李萱对金尚近期的所作所为,太大方,不遗余力地帮助身边人其实是有点小意见的。短时间来看,收获和付出似乎不成正比,长远来看,肯定不亏,但明明可以不这么麻烦,这么辛苦,太过在意他人的发展,反而显得有点吃亏。

“放心,我心里有数。”

总不好明言,自己是有“金手指”的穿越者,养着“金扫帚”,才能回馈以更多的力量,护佑家宅,生意兴隆,诛邪不侵。

相比起短期的金钱收益,金尚更在乎的,是培养更多得力的羽翼,集众人之力,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更加广阔的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今夕商城的第一轮融资完成之后,金尚越发感觉到随身携带的“金扫帚”,如同一个不断散发着能量,梳理着身边诸多事物层次的篦子,将一个个会造成不好影响的事物筛选出来,主动或者被动交给金尚处置,消解后化作反馈的金芒吸收,让庇护之力越发强盛,甚至渐渐蔓延到亲近的人身上。

无怪乎老黄家的先祖们,将这股力量视作天命,气运或者类似的东西。本质上,肯定不是,金尚可以确定,这其实是类似团队力量的非量化显示,他能够让金尚比较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战略决策,到底是“得”还是“失”。

当然,“金手指”建议的,未必是金尚最满意的,甚至有时候自己的所作所为,在“金扫帚”看来,并不是好事,但不代表那是主人希冀的。

比如,在挑选终身伴侣上,从“金扫帚”反馈得来的信息那看,李萱可称上等,但绝非最佳。这个以情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金手指”,居然不止一次建议金尚和魏双萍搞好关系,事实上认定选她为妻,对自己的事业更好。

但是,金尚怎么就这么听它的?

如今,金尚也是发现了,“金扫帚”的箴言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践行的道路,是修齐治平,但并不是以金尚本人的意志为第一要务,而是以“家”、“公司”和“事业”的兴旺发达为先,换句话说,如果“金手指”觉得需要金尚做出适当的“牺牲”,能换取更大的收获,也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倾向和判断。

绝大部分时候,“金手指”的判断是极为准确的,但是,也有不合心意的时候。

金尚本人的宗旨一向是以我为主,“金手指”再厉害,也只是个辅助工具,绝对不能听之任之,甚至变相成为“金手指”操纵的奴隶。

难怪老黄家代代有“金手指”护佑,也不是没遇到过波折。

说白了,个人和集体,偶尔利益并非完全一致,“金扫帚”在客观上,为金尚选了一条最轻松的路,但是,却不怎么考虑金尚愿不愿走。

漫不经心地翻看报纸的时候,李萱伸出胳膊肘,捅了捅金尚的腰肢。

“怎么,说了你几句,还不乐意了?”

“哪有的事?我可不是这么容易胡思乱想的人。不如说,还有点愚钝。”

“你呀,就是有时候容易意气用事,相处得来的人,就不好意思拒绝说‘不’……”

“瞎说,我可是孤僻不通情理到宁愿放弃部分社交的人,怎么可能不够理智,不够冷静?”

“朋友少,才更加珍惜啊。正因为重感情,才倔强到和母亲闹了十多年的别扭。你要承认,旁观者,看得最清楚。”

闻言的金尚沉默了一会,这次倒没有嘴硬,不置可否地回应道:

“也许吧。我喜欢谋定而后动,平日思虑过甚,但也难保心性完全理智,偶尔随心所欲也是可以理解的。”

“没说你不能肆意一下。就是……”

李萱略一思索,还是老老实实说道,

“我更加喜欢那个在校园里张扬自信,即便同伴不甚认同,粉丝也没几个,既然勇敢地操着半生不熟的吉他,用稚嫩的唱腔放声高歌的少年。现在的你,说是成熟稳重,倒是有一股老气横秋的感觉。咱们这么年轻,其实不用瞻前顾后。”

“肩上的担子重了啊,花钱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都困难重重。”

以前可以毫无顾忌地带着李萱穿街过巷,下馆子撸串,没啥负担。现在,数百个员工的生计和前程掌握在手里,未来更是有成千上万家庭的命运和今夕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多信任一点麾下的员工吧。现在确实不行,达不到要求,但是,谁也不是生来就会的,不给机会锻炼,哪有提升的可能?老板大包大揽地当保姆,也太辛苦了。”

“我以为自己已经很克制了,原来你还是觉得有点独啊。”

金尚苦笑了两声,接受了意见,再探了探“金手指”的反应,没什么不好的预示,正向反馈也很微弱。

『吉凶祸福,算是中吉吧,挺微妙的。』——

就在李萱和金尚兴致勃勃地读着报纸,时不时品鉴一下,偶尔也争论一番,比拼高下的时候,梅杏红关掉了信息聊天的群组,将工作室那边的工作意见处理完毕后,才扶着有些显怀的腰肢,起身去阳台透一透气。

正巧,修剪完庭院的管家老边,正在用刀具锤子做着木匠活。

“边叔,你这是?”

“少夫人,我在给黄耳和金标做木屋。打扰到您了?”

“那倒没有。那两个小东西,又调皮,碰坏了什么东西?”

“不是这样,就是看它们越长越大,也需要一个居所,不能随便糊弄。”

黄耳和金标,就是二姑父家送过来的两只牧羊犬,两个多月大,已经不复幼犬的软萌,有几分聪慧劲了。就是精力很旺盛,时不时打闹,弄坏家具,将院子搅乱什么的。

“买一个不就好了么?”

老边笑了笑:

“有时间,自己做,也好。再说了,两个小家伙也很开心的样子。”

“是嘛。”

梅杏红也没有深究。

金家父子对养狗没什么心得,金尚不在家,金时也比较忙,一直都是老边在照顾,梅杏红也时常牵出去遛一遛。

两只小狗长大之后,渐渐有点拉不住了,好在黄耳和金标似乎知道女主人有身孕,极少在她身边调皮,出去遛弯也不添麻烦。

一个人在家,烦闷的时候,梅杏红也逗弄两条小狗,打发一下一时间。

“天气凉了,也不知道老夫人什么时候回来。”

老边笑着回应道:

“要是知道少夫人回来,少爷事业兴旺,老夫人肯定会很高兴。我估计,也快了。”

上次来信,冼桂珍说九月份到家,这个月都过了一大半,也没个影子。不过,也应该不会太迟,老人家也知道,自己不年轻了,天气凉了,一个人在外面跑,出了什么事,不好处理。

主仆两人说了会话,稍微有点乏的梅杏红准备回屋休息。

明天早上有助手上门送稿件,还有责任编辑来谈连载的事,有了今夕聊天提供的一系列远程辅助功能,在家里,梅杏红也能处理大部分漫画创作的琐事了。

『阿尚,当真是押中了宝,互联网不简单,大有可为。』

就连梅杏红这等以前对这方面一窍不通的人,实际体验过之后,也尝到了甜头。

现在还只是开始,待越来越多的人被其吸引,那将是多么大的市场?

一想到做了这么一番大事的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梅杏红觉得自豪的同时,又有点担心。

越是赚钱的生意,是非越多,梅杏红希望丈夫和儿子有出息,可太厉害,又觉得有点不真实,甚至是患得患失,生怕哪天遭遇了倾覆之祸。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