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133章 解决困难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133章 解决困难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133章 解决困难

第133章 解决困难

如何宣传书籍和电子游戏,金尚已经有成熟的方案了。

可如何在诸多评审面前,展示它们的特色,最终通过鉴定,成为国家层面的推广文化产品,见多识广的小金总,也没有头绪。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关掉宣传动画后,讲解的重点,游戏还是书籍,金尚最后还是决定以游戏为主。

文字太不直观了,难以对评委产生决定性的冲击认知。而且,历史小说的魅力,是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范畴,有人喜欢,就有人讨厌。

而电子游戏,则可以扯一扯高科技的虎皮。

“首先容我澄清,不管是小说,还是很游戏,他们是一体的,本质上,《三国演义》是《三国志》的背景小说,《三国志》是可以让读者参与其中的游戏。”

先将两者的关系讲明后,金尚继续说道:

“两者虽然可以独自存在,可将他们视作整体后,就会有一个惊人的感悟。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读正史、野史,还是二次创作的戏曲小说,都会有一种十分普遍的情绪,那就是意难平!比如,黄巾起义,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在英雄豪杰辈出的年代,唯一没有屠过城,将‘仁义’坚持了一辈子的刘备,为什么没能三兴汉室?江东猛虎早早战死沙场,殊为可惜;骑射无双的温侯吕布白门楼殒命,两汉再无飞将……”

“种种遗憾,让人难以释怀!读小说,能让人随着作者的笔触,感悟一个个英雄人物的生平与典故;玩游戏,能够让心中的不甘得到缓解,这一款划时代的策略游戏,能让玩家更加深刻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并操纵着一个个势力,征战天下,让心头通达。”

接下来,金尚对着一个个经典故事组成的关卡演示了玩法和特色。

说实话,在座的人,上了年纪的不少,别说电子游戏,连懂电脑的都不多。

如果不是涉及三国历史题材,金尚在台上大言不惭地介绍,不被批评玩物丧志,已经算是客气的了。

精美的制作,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十分具有特色的“原创”故事,着实精彩。

尤其是在最经典的三顾茅庐,长坂坡,舌战群儒,蒋干盗书,苦肉计,草船借箭,铁锁横江,借荆州等一系列半真半假的流程中,将《三国演义》的卖点,通过电子游戏的操作流程攻略,高清CG和过场动画,展示得淋淋尽职。

以较为快速的讲解,又将几个诸如桃园三结义,连环计,空城计,等“史话”讲解了一遍后,金尚看了看时间,差不多了,于是乎总结道。

“汉末三国,有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如何将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让读者和玩家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今夕文化上上下下的创作者,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还有协助单位——京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文学院师生也提供了很多支持。作为一家以文化和科技的现代企业,我们将致力于挖掘过去的文化价值,关注现在的时尚热点,放眼未来最前沿,努力为群众提供品质上乘,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

让尹飞扬和刘燕青结束演示和音效调整后,金尚深深鞠了一躬,示意结束介绍解说,让大家畅所欲言。

和其他“熟面孔”装模作样地提了点不痛不痒的问题不同,对大喇喇地站在台上,孤零零地接受质询的稚嫩身影,评委们可是一点都不客气。

“为什么小说里对刘备如此尊崇,将曹操贬得像个暴君?”

开始就是这种灵魂拷问,让金尚也不由得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书籍《三国演义》是基于正史和野史总结后,二次创作的古典章回体小说,既然是小说,自然得考虑故事性,在原则上不篡改历史的前提下,以固有框架创作,有着诸多限制。在考虑再三后,我们认为,汉昭烈帝刘备最适合成为主人公,他的创业之路,在汉末背景下,实在是太励志了。”

“着重考虑故事性,不是使得艺术价值大为降低吗?”

“通俗小说,首先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蜀汉创建史,就是刘备的人生逆袭史,早期跟随者,关羽是逃犯,张飞是屠户,赵云是骑卒兼护卫头子,简雍是同乡街溜子,刘备本人人到中年,还是织席贩履之徒。这样的家底,和曹操孙权一比,当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大抵上,能够吸引眼球的故事,都是这样,穷小子逆袭,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是一眼看得到头的发展轨迹,剧情就不能给人带来惊喜了。

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有什么好写的?

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也算是少年英武,可惜孙吴后期作为,乏善可陈,以他为主角,最后多半只能着眼于庙堂权谋和宫闱绯闻了。

曹操倒是可以当主角,可是,这一世以他为主角的小说戏曲太多了,就算能写出花来,出头也太难了。

司马懿的生平倒是有点看头,可惜,司马家后来的表现,实在是太适合反派角色了。

洛水之誓,言而无信,七十多岁的司马懿,将华夏上千年建立的士大夫价值体系彻底打碎,家国无信,华夏大地用了三百多年的时间,才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秩序。

司马昭当街弑君,更是千古无二,对后世历史的恶劣影响,是灾难性的。

前世金尚看了那么多穿越三国的历史小说,就没怎么见过以司马家为主角的。

王与马,共天下,没人为司马氏说话,待东晋倒台,司马家被灭族,也只落了个咎由自取,死有余辜的评价。

相比之下,刘备的名声,实在是好太多了,在以杀戮彰显武功的乱世,坚持以“仁义”为立身之本,当真是汉末余晖中,诸多臭鱼烂虾里冒出的一朵奇葩。

即便他所谓的“仁义”是装的,能装一辈子,也很难得了。

在一轮一轮的问答中,金尚断断续续说了很多,从创作初衷,选题的考量,故事性的再创作,以及人物原型的参考等,都做了详细的解答。

时间,其实早就过了,金尚瞥了几眼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完全没有叫停的意思,所以就放心大胆地说了。

“贬低曹操,并非本意,实际上,在创作故事主线的过程中,扎根于史实的‘冲突’剧情,以及必要的‘反派’设置中,除了曹操,实在是找不到第二个合适的对象。司马懿和司马昭倒是合适,但是他们出场太晚了,在不改变时间线的情况下,压根就没有调和的可能。在创作过程中,我也与文学院的几位导师讨论过几次,只是框架定得太死,可发挥的余地有限,只能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范畴内辗转腾挪。”

这个解释,两位倾向于文学研究的评委,倒是给了肯定评价。

故事性和文学价值兼顾的旷世之作固然最好,但是,很多情况下,都不得不有所取舍。

以一本通俗小说的标准来衡量,金尚的选择,也很正常。

更何况,这一本《三国演义》小说的艺术价值,并不低劣,只是大家习惯性地对历史小说的要求更高罢了。

关于小说和游戏本身的问题,已经问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有人断断续续地问了一些市场开发,民众反响的事。

已经处于发售状态的产品,也是推广的考量之一。

“游戏《三国志》的开发,实际盈利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国内的电脑保有量太低,市场容量有限,和开发成本相比,太弱了,我们公司的态度是少亏当赢。第一代产品,主要以打开市场,培养用户为主。小说《三国演义》的撰写,倒是有盈利的可能,未来前景极好,只是这两年需要铺垫和口碑发酵。”

“就是说,贵公司,会持续就‘三国’这个题材,继续开发咯?”

“当然!小说和游戏面世后,本公司已经启动了‘三国’题材的漫画制作,下半年,有望在全国知名青少年漫画杂志上连载。除此之外,相关动画剧集,甚至是真人电视剧,电影,周边产品,待条件合适,都会陆续推进。”

其实,到了这一步,金尚已经有很大把握,能打动在场的评委。

和今夕文化成熟的方案相比,其它项目都是些半吊子。

推广民族乐器,草原民歌,地方戏曲,优秀剧目等,当然也好,但是,东西做出来了,如何让受众认可,完全就是一副听天由命的态度。

就好比京城科技的《京畿一百年》专栏,花里胡哨,看似很热闹,对如何吸引网友浏览,连个预案都没有。

至于高科技的噱头,与会者大多不太懂,但是哪些真的“高级”,那些就是个样子货,还能能分得出来的。

今夕文化的存在,简直就是京城科技的天敌。

也不怪金尚上台后,京城科技那个中年女董事长全程黑着脸。

人比人,货比货,拉出来亮亮,就都现了原型。

“似乎是很成熟的产品了!”

坐在正前排,一直很少说话,略有点白发,金尚搞不清楚来头的男子咳嗽了两声后说道,

“商业推广也很有层次感,以青少年比较容易接受的电子游戏和漫画作为切入点,是个不错的主意,是你的想法?”

金尚矜持地笑了笑。

“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基本围绕着文化和科技两个方向拓展。虽然年轻,但是汇聚了一批有实力的人才,很有冲劲。”

“那……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实际运作中,肯定有的,难免……”

“说说看!”

“比如说,背景音乐,宣传片,主题曲等,我们有很成熟的方案,就是找不到比较合适的交响乐团合作,真正有实力的美声男歌手,也一直约不到,前些时想要找央音的老师帮帮忙,可惜,最近不是在忙着招生,就是休假了。估计得过段时间才会有空安排……”

“央音,交响乐团和美声老师啊……”

闻言的老者沉吟了片刻,斜后方一名秘书模样的年轻人匆匆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

“还有呢?”

“翻译!”

金尚十分坦然地答道,

“不管是小说还是游戏,我们都打算制作多语言版本,只不过,这需要极为丰富的经验和诸多人才。”

如今,各行各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用比较通俗的类比来说明,这年头的同声传译,比二十年后的人工智能博士还吃香。

今夕文化这种小公司,压根就招不到专业的外语人才,翻译小说游戏?

又不是什么名家作品,谁理你?

金尚也试着接触了几个外国翻译社,结果吗,让一群压根不懂国内历史的人去翻译《三国演义》,实在是太想当然了。

“外文版么?不管是覆盖少数民族的受众,还是走出国门,确实需要翻译。你们计划有几种版本?”

“日文,英文,俄文!”

“法文和德文不用?”

“大规模发行的话,商业价值太小了。”

“有时候,考虑问题也不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能做的,顺便都做了吧!”

实际上,在东亚周边,互相之间听不懂对方语言的很多,但是,长期处在中华文化圈中的民族,诞生出了一种十分有意思的交流方式,那就是“笔谈”。

面对面说话,乡音俚语互飙,犹如鸡同鸭讲,彼此不能理解,可只要掏出笔和纸,用汉字交流,基本就沟通无碍了。

实际上,日文等都是不需要的,当地的文人和百姓,只要受过义务教育,基本都看得懂。

只不过,考虑到当地对三国文化的热爱,才考虑发行本地语言的版本。

金尚开始还没想那么多,只不过,这个看似很有能量的老者,要大包大揽,帮忙搞定,小金自然也不会往外推,有些看似简单的活,没有外界支持,今夕文化本身根本搞不定。

比如发行渠道,国内都还没搞明白,更不用提国外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