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一万个我纵横诸天 > 第348章 浮空电塔

一万个我纵横诸天 第348章 浮空电塔

作者:正经沧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1:54

第348章 浮空电塔

旭日帝国准备对蜀地的墨家发动攻击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了墨家总部,甚至要比负责进攻的达郎皇太子先一步得到消息。

1926将旭日帝国的网络防御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帝国间谍多次进攻,内部的几次动乱,全都没有丝毫威胁到帝国的网络安全,让芳朗天皇对于自己一方的信息安全产生了盲目信任,以至于许多重要命令都是通过国内网络下达,而这一切都要先经过蓝诺的转发。

于是就出现了敌对国比几方将军还要先得到详细命令的情况,相对应的,旭日帝国对蜀地的渗透一直都相当不顺利。

间谍对于蓝诺来说是非常容易发现的,他的精神力扫描一圈,就可以知道有谁携带了违规设备,甚至于可以一定程度的探知对方的思维。

之前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对于间谍的排查还有些吃力,毕竟他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教育下一代上,但随着集群的支援到来,所有的旭日间谍全都被揪了出来。

这就导致了旭日对于蜀地的情报严重缺失,只知道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主动出兵,四处掠夺人口,而且完全不挑食的样子,那些完全没有受过教育,只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甚至身上落下残疾连最基础的劳动能力都没有的人也被带走。

因为无法得到确切情报,旭日帝国只能通过脑补,推断蜀地采用着奴隶制一般的残酷统治手段,才会需要如此大量的人口,作为消耗品来使用,如此来推动军工的发展。

即便如此,旭日参谋也不认为蜀地的科技能够追上三大强权中科技最为落后的毛子,至于资源,更是稀缺,在各种矿物禁运的情况下,想维持基础的工业体系来都相当困难。

按常理来说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但墨家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就和旭日帝国想象中大相径庭,没有奴隶制和残酷的剥削。

墨家在主张团结的同时,也同样重视社会分工,通过详细而简明的规则,规范化社会的运转,详细是对各种可能面临的局面都有制定相应的法律进行处理,简明则是对于社会中的个体来说,需要记忆并且遵守的规则简单明了。

在建立之初墨家就有着复兴文明的宏伟目标,和改善民生的阶段性目标,加之东方文明本身就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组织力,队内的动员能力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强大,在有庞大的能源支持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投入。

截断河流建设堤坝,蓄水的同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战略武器使用,将众多重要的工厂转移到地下,同时将居民区也朝着地下转移。

墨家很快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来自三大强权的超级武器打击,随时都可能降临在工业城市的头顶,所以这些战略防御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工程蚁的存在,地下设施挖掘的速度很快,不过生化兵器只能执行一些粗犷的工程,更多细致的施工还需要人力进行,而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墨家设计了工程用生物机甲。

相比于军工产品,这样的机甲造价极为廉价,得益于脑机联接技术逐渐普及,积累了大量经验,机甲最麻烦的控制系统被人脑解决了,神经连接的控制之下,生物机甲可以像是自己的身体一样灵活,和陆行鸟骑兵一样,可以通过插入模块化的糖类模块,快速补充能源,让个人就拥有数以吨计的力量,大大增加了工程的建设效率。

目前墨家的地下交通网络还在不断的拓展,除了民用之外,地下隧道网络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军事作用。

在网络中行军,可以屏蔽卫星和飞机的侦查,无视地表复杂的地形,出现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点。

而这样的地下网络在八千三百万产业工人的努力下,已经拓展到了墨家几乎全部的控制区域中。

在战争与生存的压力下,人类文明所能爆发出的生产力是极为可怕的,如此复杂的地下交通网络,是和平时期的人想都不敢想的。

而战争兵器这方面墨家更是没有落下,即便蓝诺并没有给出太多的技术支持,只是让这个世界的原住民自己探索,依旧取得了许多让蓝诺们都为之惊讶的成果。

其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概就是浮空电塔了,蓝诺们也是第一次接触电离层发电技术和特斯拉传电体系,思路依旧是受到了红警基地车模式的限制,局限于在地面建立固定的电塔,辐射一片区域,让这片区域中的军队拥有足够的电能进行作战。

想要控制另一片区域,就推进基地车,在更远的地区部署电塔。

但墨家的新生代给出的解决思路是直接把电塔建在天上,这样在给前线输电的同时,也可以在空中移动,让军队脱离基地的束缚,实现长途奔袭。

当然这项技术毫无疑问是有着局限性的,那就是天空中的电塔是很难配备配套的防御体系的,在陆地上可以有大量的地面单位防御,防空设施拱卫,可在天上就没有这个待遇了,空中部署防御的难度无疑大的多,而如果依赖地面防御的话,浮空电塔的机动性也就没了意义。

墨家新生代给出的解决方案非常的生化科技,既然容易被摧毁,那就当做消耗品来使用,大量制造就是了。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电塔,本体是一个个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母状生物,数量巨大,单独并没有电塔的作用,需要上千个水母连接在一起,才可以作为电力传输的中继站,平常就分布在云层之中,就算遭受打击也无所谓,因为东亚东南亚地区,大部分云朵中都居住着大量这样的水母生物,他们已经成了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几乎就是零成本的存在。

不过这样的设计也存在一个问题,大气之中物质稀薄,而需要众多重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进行电能传输的水母,是不可能在天空之中大量繁殖的,而水母这种生物自身的特性,却恰恰弥补了这种缺陷。

【未完待续】

求收藏,求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