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曼哈顿1978 > 第八百五十章 收获满满的岛国行(八)

第八百五十章 收获满满的岛国行(八)

东京。

上午九点三刻~

千代田区日比谷公园东侧,内幸町1丁目1-1,东京帝国酒店。

大卫站在客厅的床边,俯视着沐浴春日暖阳中的日比谷公园,打了个哈欠,对身后坐在打字机后面的小秘书玛姬,有些慵懒的说道。

“现在几乎谁都知道~米元能有今天的国际化,可以说完全都是因为黄金。”

“在那个从战争硝烟中刚刚得到喘息的混乱年代,凯恩斯提出要发行一种世界货币,积极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可以说一种各个国家通过多次博弈之后达成的共识之一。”

“稳定!”

“米国作为当时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和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提出黄金与米元挂钩绑定,让它成为一种全世界通行的货币,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实现稳定。”

“所以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的几十年,根本没有普通投资者或银行们能参与的国际黄金市场,更不会存在金价波动造成的金融市场动荡了。。”

“但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米元成了黄金的价值体现,却抢走了。。伦敦黄金屋(goldRoom)对于国际金价的话语权。。”

(特别标注:伦敦洛希尔公司总部的办公室,被俗称为黄金屋。

从1919年开始,五大金商派代表到黄金屋,分别在10点半和下午3点,进行两次定价。

洛希尔公司作为定价主持人,一般会在定价之前,市场交易停止片刻。

此时各家金商也会先暂停报价,由洛希尔公司的首席代表,根据前一天晚上的伦敦市场收盘之后的纽约黄金市场价格,定出一个适当的开盘价。

其他公司在黄金屋里的桌上,会有一面英国小旗子,收到定价后会马上回传自己公司总部,然后集合各自的交易单,看是买多还是卖多。

如果市场上没有买方,那首席代表就会降低价格;如果没有卖方,就会提高价格,以此来体现黄金的供求关系。

如果几家金商没有买卖了,就会放倒旗子,直到所有金商都没有买卖,都放倒旗子才会结束本轮定价。

否则,定价就会根据这些经商的买卖,一直调整价格。

这个过程短则1分钟,长则1小时。

订购业务完成,才会由诺希尔公司的代表宣布,交易结束。

定价的最后价格,就是成交价格。

而这个价格,才开始传递到各个黄金市场。

这就是一战后、二战以前,每日世界黄金市场开市定价的大致过程。

后来,随着香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逐渐加重,黄金屋在定价时除了会参考伦敦和纽约市场金价以外,也会参考香江黄金市场的金价,定出一个适当的开盘价。)

小秘书玛姬,在大卫刻意放缓的声音中把它们通过打字机都“落”在了纸上。

十分钟后。

终于搞定了最后收尾的大卫,揉着太阳穴走到玛姬身旁的沙发上坐下来,问道。

“都记下来了吗?”

“是的,您看看?”

“不了~你校对一下就行,然后把它交给天牛,再转给我导师巴特莱教授。”

“好的。”

玛姬把刚才打好的十几页报告整理起来,从头至尾快速检查了一遍,寻找着拼写错误和遗漏。。

“铛铛铛~”

“请进”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大卫的短暂休息。

小彼得一个人出现在门口,看向大卫笑问道:“你忙完了?”

“是啊~请坐吧。”

大卫与小彼得两人从未有过单独见面相处的机会,对彼此的了解也不是很多。

所以~

感觉有些疲惫的大卫看着面色平静,嘴角挂着淡淡微笑的小彼得,说道。

“我原来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只是偶尔会摆弄一下吉他,看看歌谱,试着把它们弹奏出来。”

“可当我去纽约工作以后,慢慢迷上了调酒。”

“因为我发现,当我每次调制出一杯口感丰富、味道十足的鸡尾酒,总是能获得一种满足感。”

“你呢?”

“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登山,滑雪。”

小彼得指着自己的左腿笑道:“我有一次在阿尔卑斯山滑野雪,摔断了三根肋骨和这条腿。”

大卫惊讶的追问道:“这也太危险了吧?滑野雪真的这么吸引人吗?”

“是啊。”

“几乎每一个深爱野雪滑行的人,都会希望自己能在某次暴风雪之后站在某处山巅,看着脚下白茫茫的、深厚松软的雪景,一口气去征服它!”

“哦。”

“那这个冬天呢?你没给自己放个假?”

“没有。。”

小彼得翘起二郎腿,有点无奈的叹道:“过去几个月的琐碎事情太多了,没时间。”

“你和卡内斯去夏威夷的度假之旅怎么样?玩儿的开心吗?”

“很棒!”大卫瞥了一眼悄悄走到自己身旁的秘书玛姬,没有接过文件,直接摆手道。

“你去忙吧。”

“好的!”秘书玛姬微笑着向小彼得点点头,拿着文件走了。

大卫看到小彼得目送着玛姬走到门外,脑袋里忽然想起一个冷笑话,说道。

“你觉得。。我像不像一个nabob?”

“。。?”小彼得眨着眼愣了几秒,很快就get到了大卫想表达的意思,笑道。

“我没觉得你像个nabob!”

“你又没结婚,身边女人多一点也很正常。”

“哈哈哈~”

大卫笑着挪了诺身子,给自己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笑道。

“我最开始nabob这个词儿,也有些没搞懂它的意思到底是好还是坏~”

“后来我的好友贾尔斯给我解释说,nabob最开始流行起来,是形容伦敦东印度公司雇员在印度暴富返乡后,不断挥霍炫耀的贬义词。。”

“呵呵~”

小彼得似乎被大卫这个自黑的玩笑“打动”了,整个人都慢慢放松下来,笑道。

“现在的许多人经常会把伦敦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混为一谈。”

“1600年成立的伦敦东印度公司(BritisheastIndiapany,简称BeIc),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了该公司皇家许可状,给予它在印度级印度以东地区贸易的21年垄断特权。”

“1607年,首批从东印度出发返回英国的商船,才真正让英国人明白了这种垄断性远洋贸易的暴利,到底有多么惊人!”

“一船从东印度运回英国的丁香,价值立刻翻了近三倍以上。”

“当时丁香在医疗领域可以被用作止痛,它的价格非常昂贵、堪比黄金。。”

“所以在多年后,当BeIc雇员弗朗西斯·戴,在登上印度东海岸科罗曼德尔的时候,并没有肩负着开疆拓土或建立帝国的任务,而是要为公司寻找一个适合建立贸易点的安全区域。

“科罗曼德尔海岸,它的名字含义为钻石、珠宝和布帛之乡~”

“在17世纪的欧洲,印度布帛是最时髦、最流行的商品之一。”

“它价格便宜、色彩显眼、结实耐穿、样式充满了异域风情。”

“弗朗西斯·戴觉得这就是他想找的最佳地点,立刻着手建立贸易站。”

“从那以后,随着这个贸易站日渐繁忙,越来越多的印度本地人和孟加拉人集中于此,让手工棉纺织业发展的更加迅速,形成了最早的圣乔治城。”

“1615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派托马斯·罗伊爵士,拜访了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贾汗吉尔。”

“贾汗吉尔,是印度亚大陆70%的领域的统治者。”

“这次外交拜访的目的在于在苏拉特和其它地区授予东印度公司定居和建立工厂的权利。”

“作为交换,公司愿意向贾汗吉尔提供欧洲市场上的货物和珍品。”

“贾汗吉尔皇帝,还通过罗伊爵士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为了加固我们之间的热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能命令您的商人,用他们的船运来各种珍品与适合我的皇宫使用的商品,以及您有机会给我传递您的王家信件,以让我欢欣您的健康和事业发展。”

“于是,在这样明显的保护下,东印度公司很快就超过了在果阿和孟买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在苏拉特、金奈、孟买和如今孟加拉国的首都加尔各答,分别建立了大本营。”

“1670年英国王室复辟后,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

“所以它很快就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其主要兵员来于对当地居民的征募,训练他们的人则是从英国派来的职业军队。”

“并且随着它的急速扩张,对于年轻雇员的需求量也大幅度上涨。。”

“东印度公司为了能招募到更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印度工作,还特意给出了一项福利优待~”

“每个从英国出发的新雇员,都可以随身携带部分特产前往印度;等到他们返乡时,同样可以带一些特产回来贩卖。”

小彼得看了一眼桌上的咖啡壶,拿起它给自己倒了一杯,接着说道。

“我曾在伦敦的一个档案管理,看到过许多份东印度公司雇员寄回来的家书和非官方记录。”

“其中有一人,他生于约克郡。”

“他在东印度公司加尔各答分部负责会计工作,几乎每周都能从账目中发现一些纰漏。。”

“可当他拿着这些有问题的账目找到上司时,他的上司却告诉他。。必须把账目做到毫无问题,才会放他离开。”

“几年后,这位在做假账方面慢慢超越了上司的年轻人,用贪污得到的钱娶了五个当地人做老婆,还为她们购买了一个大庄园,雇佣几十个仆人为她们服务。。”

小彼得拿起咖啡杯喝了一口,看着面露思索的大卫,笑道。

“伦敦出现的最早一批nabob,就是在1680年左右。”

“这群从印度和孟加拉赚到第一桶金的nabob,其实只是无数前往印度淘金年轻人中的一小部分幸运儿。”

“因为印度地区恶劣的气候和生活环境,对于习惯了四季分明的英国人来说,简直是一场严酷的生死考验。”

“当时在加尔各答,几乎每场季风过后都会有人悄悄死去。。”

“有些人明明中午还在与朋友们喝茶聊天,傍晚就因病悄悄死在了家中。。”

大卫听完小彼得讲的这一段之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咖啡,问道。

“你的家族里,有人去过印度吗?”

“有!”

“我家族里的一位远房表亲,就是在前往孟买一年后,死在了那里。”

“据说他是染上了痢疾,不治而亡。”

“额。。好吧。”

“那个年代的医疗和卫生条件有限,得了病。。只能自认倒霉。”

“是啊!”

小彼得端着咖啡杯,停顿几秒后,喝了一口说道。

“1717年,印度莫卧尔帝国皇帝下令,免除了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所有关税,为那些在加尔各答工作的nabob,又提供了更大的发财机遇和便利条件。”

“1720年,英国有15%的进口商品是通过东印度公司进口的。”

“1731年,孟买之战爆发。”

“英国人得到葡萄牙人的支援后,在孟买击败了法国人。”

“从此,英法两国成了大敌,两国之间常常为控制殖民地和争夺贸易权爆发小规模战争。”

“1742年,由于英国政府惧怕爆发战争会导致财政困难,同意将东印度公司的许可证的期限延长到1783年,代价是公司向政府再贷款100万英镑。”

“可是在英国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的时候,持续七年的英法战争还是波及到了印度。。”

“七年战争中,英国与普鲁士的联盟成了最大赢家。”

“此战之后,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海外殖民地霸主,正式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巴黎和约》成为了法国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被迫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东岸地区,国际声望显著下降。。”

“同时,七年战争失败让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间接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普鲁士帝国的腓特烈大帝,在战后投入全力重建和平、发展经济的努力,也让他在国内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

小彼得说到这里,忽然与大卫对视着笑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老梅耶·罗斯柴尔德,就是受到了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欣赏,成为宫廷代理人。”

“在普鲁士的战后重建中,老梅耶结识了许多法兰克福的犹太裔富商和银行家,多次帮助腓特烈大帝筹集资金解决了财政危机,为他们家族后代罗斯柴尔德五兄弟的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大卫静静的看着小彼得的眼睛,感觉慢慢明白了他故意提起这些历史的另一层含义,缓缓点头问道。

“这些法兰克福的富商们,没有受到七年战争的波及吗?”

“肯定会有,但还不足以动摇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小彼得眼里流露出欣赏之色,看着大卫说道。

“荷兰东印度公司(DutcheastIndiapany,简称Voc),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股份制公司,拥有超过150条商船,40多条战舰,5万名员工和1万人的私人武装,投资年收益率超过40%。”

“它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并且它还被获准与其他国家订立正式条约关系的权力,可以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是由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德夫特市、荷恩市、鹿特丹市六处的办公室所组成。”

“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十七人,被称为十七人董事会,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八人、泽兰省4人,其他地区各一人。”

“老梅耶结识的那些朋友里面,大部分都是荷兰都印度公司的董事或股东。”

“所以后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岛国建立殖民地和据点的时候,这些商人们的触角也跟着渗透过来,并慢慢与本地人建立了很隐秘的深层联系~”

小彼得放下咖啡杯,用手指了指脚下说道。

“比如,在岛国的明治维新时期以前,有一个名叫吉克·维贝克的犹太裔传教士,与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坂本龙马、小刀代松、大隈重信、川富晋介、中村宗见、江腾新平、中岛信行等岛国人,建立了联系~”

“并在暗中资助了长州藩和萨摩藩推翻幕府的计划!”

“额。。”大卫听到从小彼得口中说出来的这些岛国人名,倍感惊讶的张大了嘴,问道。

“你会说岛国语?”

“不会!”

“那你怎么能。。?”

“我是在看到这段隐秘历史的时候,特意背下来的。”

“好吧!你厉害。。”大卫忍不住向小彼得竖起一根大拇指,赞道。

“哈哈哈~”小彼得感觉这次装X非常成功,也忍不住大笑着摇头道。

“昨晚我从诺里奇·蒙塔古的房间里出来时,就遇到了回房间的卡内斯。。”

“你现在心里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答案吧?”

“是的!”

大卫习惯性的用手搓着下巴,皱眉看着小彼得问道:“香江那边,现在谁家的势力最强?”

“哦?你不想先知道。。岛国这边吗?”

“不用了~”

“二战后,米国的财团们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谁强谁弱根本不重要。”

“我要是想知道答案,只需去看看哪家外国银行在岛国的分部最大,就可以了。”

“呵呵~”

“你能有这样的结论,很有趣!”小彼得颇感意外的笑了笑,快速收敛心神思索着说道。

“荷兰东印度公司最鼎盛的时期,从英国本土来香江的势力远远弱于荷兰过来的势力。。”

“那些根基在英国的势力,都在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后对于应该继续向东扩张,还是向西巩固在米国的投资,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

“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错过了前往米国发展的最佳时期,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欧洲各国和继续向东发展扩张的方向~”

“不过,他们在米国南北战争爆发以前,也发现了决策上的重大失误,通过筛选代理人和家族联姻等方式,在米国西部淘金热时期投资了很多中小型银行和公司。”

“其中就包括了老约翰·洛克菲勒和JP摩根等等,从混乱时代走出来的超级大富豪们!”

“。。”大卫用手搓着下巴,仔细回忆着这段历史,有种它变得慢慢清晰起来的感觉,叹道。

“我在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有些想不明白1870年之后的老约翰·洛克菲勒,到底是从哪儿得到的资金对石油产业进行大规模兼并整合,最终建立了标准石油托拉斯。。”

“因为就算是当时华尔街的所有银行加起来,也不可能短短几年内给正在崛起的老约翰,提供源源不断的贷款资金支持。。”

“那群家伙,只会在能够看到真正利益的时候,才会一窝蜂的冲上去。。”

小彼得对此表示赞同的点点头,笑道:“在那个混乱年代的华尔街上,大多数银行家都是欧洲老牌银行家族的分部。”

“而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解散后,留下了大片商机的亚洲各国,以及纷争不断的欧洲各国上面。”

“当时,伦敦东印度公司已经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印度,并把触角伸向了东亚和南亚各国~”

“现在香江汇丰银行背后的大股东沙逊家族等,就是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壮大起来的。。”

“这些家族把根基建立在印度孟买,依托着印度沿海的贸易港口作为中转,利用伦敦东印度公司强大的海上力量,从亚洲各地大量搜刮着宝石、黄金、白银和西游矿藏。”

“仅仅不到三十年,这些家族就拥有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财富。”

大卫忽然想小彼得举起左手,满脸八卦的问道。

“那他们的财富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相比呢?谁更多一些?”

“呵呵~”小彼得故意歪了歪头,看着大卫笑道。

“曾经有人在老梅耶的儿子内森离世后,计算过他留下的遗产。”

“1836年内森去世时,他是英国最富有的人,几乎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如果把内森的其余四个兄弟们留下的财富也算进去,当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确实站上了世界财富家族之巅~”

“而且内森的后代们也没有出现守不住财富的情况。”

“1870年代,内森四个儿子的遗产总计约为840万英镑,超过同时期英国所以家族的财产,是名副其实的英国首富家族。”

“但是~”

“哈!”大卫指着小彼得,忍不住再次笑道。

“我就知道你要说但是!”

小彼得耸了耸肩,摇头道:“还是我刚才说的。。罗斯柴尔德错过了投资米国的最佳时机,也错过了让家族财富继续翻倍机遇。”

“是啊~”

大卫用手挠了挠头,把一段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讲了出来:“根据1970年对世界近千家银行的评估统计,资产排名世界第一和第二的银行,分别是花旗和大通曼哈顿。”

“所以在现今的米国,以洛克菲勒家族为首的财团们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欧洲老牌家族财团们的财富了。。对吧?”

“差不多吧~”小彼得身为瓦伦堡家族的一员,并没有对大卫这段话进行反驳。

大卫看到小彼得的反应之后,觉得心里那层厚重、压抑的迷雾,似乎又被吹散了几分。。

通过大半年的资料搜集和“真人访谈”,让他也渐渐了解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

例如!

洛克菲勒家族能有今天的财富和地位,不仅仅是老约翰·洛克菲勒抓住机遇建立了标准石油帝国~

还因为老约翰在人生的后半段,为后代们留下的家族精神和人生教导!

团结+互相帮助+人才辈出的洛克菲勒,远比内斗不断+互相拆台+人才凋零的老牌财富家族们,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这方面的反面典型,几乎都不用找。。就能被他们看到。

摩根!

JP摩根离世以后,摩根家族的后代们在近七十年里,已经慢慢分裂成了三股势力。

分别是贾尔斯的父亲老摩根+舅舅谢默思·诺顿;“地中海坏叔叔”茱莉+摩根银行的股东们;还有伦敦威斯勒·G·摩根+?,大卫暂时还不太清楚。

而且,原来归属于摩根家族财团的纽约第一国民银行,50年代与花旗银行合并之后,曾更名为第一国民花旗银行。。

可现在二十年过去了,花旗银行和花旗财团的股东名单里,却已经看不到摩根了。。?

大卫想到这里,把它先默默记下来,准备见到奥迪斯·帕克之后,当面问问他这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