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 第870章 与岳父宁宗训进行的有关世界未来的

第870章 与岳父宁宗训进行的有关世界未来的

秦克耐心道:“原本我和青筠在流体力学实验室里就设立了一个‘厄尔尼诺现象研究团队’,由一个叫匡松林的博士负责,匡博士根据我俩的研究计划,带队进行了很多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深入研究,但都是基于夏国气象中心提供的气象数据,只能判断出在今年六月时有31%左右的概率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后来今年二月,欧洲气象中心依约对我和青筠共享了有关气候异变、极端天气的全部数据,我和青筠便决定亲自带着匡松林团队对原本的厄尔尼诺预测模型进行优化……”

说到这里秦克微叹道:“不得不感叹,欧洲在气象数据方面实在远远比我国的数据详细得多。得益于对这些庞大的、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异常气候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使得我和青筠发现了不少新的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也越来越完善,才最终达成目前相对准确的预测成果。”

夏国在气象气候方面的研究实在算不上先进,别的不提,光是气象卫星的数量就与西方国家差距悬殊。

米国的气象卫星有接近3000颗,欧洲的总数稍逊于米国,但差距很微小,而夏国才有多少颗气象卫星?21颗!连人家的零头也追不上。

而且在分辨率、灵敏度、可靠性方面,米国、欧洲的气象卫星也胜出夏国的气象卫星太多……比如欧洲去年年底发射的第三代成像卫星,获取的数据量是第二代的100倍,传送到地面图像将比第二代的精准度和稳定性提升一倍,几乎实现了实时刷新,它还搭载了首台被称为“闪电成像仪”的雷电探测装置,能辨别出严重雷雨等极端天气的演变趋势并提前进行预警。

夏国呢?第二代气象卫星的技术都还没吃透,第三代气象卫星才刚刚开始“画蓝图”……

硬件方面的差距就如此明显,更别说理论方面了,超过九成以上的基础理论都来自于西方国家。

起码在气候气象方面的研究,夏国还有很长的追赶之路。

这也是为什么秦克和宁青筠顶着全世界质疑的压力,成功预测了这次厄尔尼诺后,cc1台激动地插播新闻进行“炫耀”的原因。

——实在是落后太多,好不容易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希望,国家又怎会不激动不兴奋?

但如果秦克不是在去年与欧洲气象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能拿到那边提供的海量数据,还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想做到这么精准的推演和预测几乎不可能。

当然,秦克和宁青筠能在短短两个月内取得这么大的进展,也与流体力学实验室招到了大批出色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有关。

宁宗训听得很认真,听罢又问道:“小克啊,你和青筠有没有写关于这次厄尔尼诺现象详细的预测报告?包括如何建立预测模型、里面有哪些你刚才提及的因子?”

秦克暗想,自己岳父对于气候异常的关注度果然很高,不知道他和岳母的研究所,对这个全球气候异常的研究有多深入?

但这些高度保密的研究资料肯定是不会与他共享的。

秦克也不太需要就是了,他甚至有信心,自己的研究成果可能已超过了岳父岳母研究所里的研究成果。

如果他没猜错,岳父岳母在那神秘研究所带队研究的核心项目,就是那段神秘信息里记载着大概设计思路和技术原理的“诺亚方舟”和“空中堡垒”,而不是全球气候异常。

哪怕有团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不会是主要研究方向,毕竟前面也说了,夏国在气象方面的水平落后太多,想找到气候异变的根源实在太难了,不如根据相关的蓝图信息,研究“诺亚方舟”和“空中堡垒”来得实际和靠谱。

秦克一边想着,一边取出一份刚打印出来没多久的厚厚文件道:“有。这是我最近抽空整理团队数据和研究成果写出来的论文,里面详细写了我和青筠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未来影响推演》?”宁宗训好奇地接过,一作是秦克、宁青筠、匡松林,二作则有几十人之多,估计秦克将这个厄尔尼诺团队的其余人都列为二作了。

秦克点头道:“是的,这是中文版,还有英文版和德文版。我昨天晚上才写好,今天早上起床后又打印出来检查了一遍,打算待会投稿到《自然》,并上传到arXiv上。”

秦克投稿到《自然》而不是《科学》,倒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如果硬要说的话,与《自然》主编理查·劳顿先生的关系还不错应该算是个理由吧?

之前那篇《青柠拓扑超导涡旋态理论模型体系概述》的论文发表在《自然》并作为《自然》的封面文章推荐后,主编理查·劳顿先生就不时发邮件给秦克约稿,还承诺了包括尽可能给予20万美元的稿费与封面文章、编辑重点推荐等条件。

相对而言,《科学》就没这么低资态了,此时秦克自然而言就选择了《自然》。

宁宗训本想说一句这属于领先世界的预测技术了吧,当成论文发出去不要紧吗?

但他想到秦克素有分寸,便没多嘴。

先大概地翻了翻手里的论文,有近90页,想认真读完估计得花上一天时间,而且里面有很多运用数学建模及数据分析方面的内容,光是n-s方程通解在气候预测上的运用就占了近5页。

宁宗训翻看了十几分钟,很多数学分析的细节他来不及细看直接跳过了,只看里面的要点。

从论文的观点来看,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本身就是大自然多种因素的巧合,既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那便有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同样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大气环流是支配大气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大气环流的变化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厄尔尼诺的出现,归根到底全球大气能量平衡被打破的结果。

判断是否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关键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是否出现显著增温,而不是所谓的全球气温的上升,春季西风带的加强,跟沃克环流回归点的东移,安第斯山对回归的沃克环流的阻挡这“四个主要过程”,也不是以“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并带动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为暖流”为标志。宁宗训看得暗暗点头,确实,绝大多数的气象学家都太习惯于将“经验”当成是“必然”了!

厄尔尼诺现象不应该刻板地与东南信风、秘鲁寒流、沃克环流、安第斯山之类绑在一起,而应该直接分析其最本质的现象。

一切可能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著增温的因素,都会促成厄尔尼诺现象!

而秦克在论文里,就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证明了在太阳黑子异常活跃的情景下,太阳辐射产生了异常变化,地球自转速度与南北极的电磁场产生了微小的变化,而这些微弱的变化,叠加行星运动时引发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天文奇点的到来、地幔膨胀等诸多因素,共同打破了全球大气能量平衡,最终导致了本次的厄尔尼诺现象。

这当中既有外部热量的变化,也有星球内部的热量积聚过剩等因素,才会使得常规的“形成厄尔尼诺四大主要过程”尚未完成,便提前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宁宗训看罢,久久说不出话,里面数据详实,论证充分,而且运用了多种基于n-s方程通解建立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数学运算方法,实在让人挑不出任何破绽来。

当然,秦克在论文里并没有详细地写出建模和运算过程,所以无论全世界的气象学家和数学家们怎么研究这篇论文,也无法逆推出秦克团队的气象预测模型来,相当于关键的预测技术还是掌握在秦克团队手里,顶多知道了更多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因子罢了。

而论文标题里提及到的“厄尔尼诺现象的未来影响推演”,在结尾部分有很详细的描述。具体来说,就是今年北半球的夏天会出现严重的高温干旱,同期,年底南半球处于夏天时,同样会有大多数地区出现类似的严热干旱,只是程度没北半球那么严重。

宁宗训轻轻合上了论文。

他知道,凭着秦克团队成功预测了本次厄尔尼诺现象的庞大光环,这篇论文发出去后,恐怕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轻视,甚至可能将之奉为圭臬,而大力加强淡水资源的储备、加速水资源淡化技术的发展。

“小克,你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真的推演出未来会发生全球范围的淡水危机?”

秦克点头:“这点基本上会有较大概率出现。”

宁宗训沉默了一会,又问道:“小克啊,你们能推演出未来会出现怎样的气候异变吗?”

“目前来说还不行,光是想较准确预测这次的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在今年内的影响,就很不容易了。”秦克虽然知道那段来自遥远宇宙的神秘信息,知道未来会出现由于气候异变引起的大灾劫,却不能在岳父面前说出来。

毕竟这应该是夏国最高的机密了,秦克总不能说自己拿到了另一份最关键的“救世种子”——学神拯救世界系统吧?

他实事求实地说道:“我和青筠的团队,目前只能比较粗略地推测出明年后年的夏天,都很可能继续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世界各国的夏天会越来越热、越来越干旱,世界会陷入淡水资源紧张的局面;而冬天则可能会迎来又漫长又严寒的极端天气。总的来说,就是夏天会更热,冬天会更冷,夏天会有旱灾,而冬天又会有雪灾,对于农业与世界经济都会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宁宗训不由想起了那“第一征兆”里的描述——“世界崩坏的‘第一征兆’,就是极端异常的气候,冬天会变得前所未有地寒冷和漫长,最终形成恐怖的最寒冷冬季,夏国的北方将会被白雪淹没,连从不会下雪的最南方,也会出现大雪纷飞的情景,而夏季会变得更加酷热,淡水资源紧张,沙尘暴愈发频繁,全球的沙漠面积将会因为缺水而不断扩张,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相继出现,并越演越烈……”

秦克的研究结果竟与那神秘的宇宙信息有较大的吻合度!难道“第一征兆”的出现真的不可避免?人类真的只能通往几近灭亡的可怕未来?

宁宗训下意识地问了句:“那你们能推演出什么时候这些情况会变得最严重?”

秦克还是摇头:“暂时做不到,我现在只能拍脑袋报个时间,可能在六七年后吧。不过目前我们那个‘全国极端异常天气成因分析及未来推演’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扩充,我和青筠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这上面,争取在两年内研究出气候异常的真正成因吧。”

宁宗训默默点头,也就是说,“第一征兆”有可能出现在六七年后……

现在他隐隐对自己这位女婿“拍脑袋”给出来的答案,有了几分的信任。

不过现在有沙漠红薯横空出世,沙漠扩张应该会得到极大的遏制了吧?就是淡水资源紧张会加剧……

“对了,小克,听闻你们在水资源淡化净化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宁宗训语带希冀道。

“海水方面还欠缺些,毕竟海水的情况更复杂,还有核污水的问题要解决。不过清海湖的咸水淡化净化,确实有了比较完善的一体化技术方案。”秦克将安排团队进驻清海湖,加快淡化工厂的建设,争取七月便能为西北地区提供淡水资源的事说了遍,然后续道:

“唯一的问题就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清海湖的生态环境,但较之淡水危机带来的危害,我觉得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等在清海湖试点成功后,我和青筠打算将这套一体化技术方案尽快推广到国内乃至全世界的内陆咸水湖之中,算是为世界的淡水危机出一份力。当然,想真正彻底地解决淡水危机,只能依赖海水淡化净水技术。”

宁宗训怔怔地看了秦克好一会,才起身拍拍他的肩膀道:“小克啊,好好加油,你们的研究成果,说不定真能拯救世界。我和你妈,永远以你们为荣!”

“拯救世界?”秦克眨眨眼,故作不解道。

宁宗训没回答,只是压低声音道:“气候异变的成因关系重大,我还是那句话,你们若是真可能取得什么关键重大的成果,就要把握好尺度,差不多就要收手,将后续的工作移交到我和你妈这边,避免影响到你们的正常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