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 第608章 穷疯了

苏谨很烦。

他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是去看自己老婆,还有那刚刚出世的儿子。

然而朱老四,却这么不合时宜的,老是想要跟他谈什么狗屁国家大事。

国家大事重要吗?

肯定重要。

但在这个时候,哪里有看刚出世的孩子重要?

苏谨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国士。

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就要做个先天下之乐而乐的‘屁民’。

正准备开口拒绝,但看到朱棣忧心忡忡的样子,终究还是不忍心。

“唉...大哥,跟我来书房吧。”

起身之际,还忍不住向产房深深看了一眼。

马三明白老爷的心思,笑眯眯的上前一步:

“老爷您别着急,现在稳婆刚把热水端进去,少爷还得一阵才能瞧呢,

您踏实去,小的在这给您盯着,有什么事一定马上知会您。”

苏谨刚点点头,忽然给了他一脚:“你他娘的会不会说话,什么叫‘老爷我踏实去’?”

“好好盯着,有什么事第一时间告诉我。”

“唉,老爷您放心。”

小院的旁边就是苏谨的书房,在内院也不需要什么护卫跟着。

带着朱棣去了书房坐定,苏谨也没心思倒茶:“大哥,有什么事你赶紧说吧。”

朱棣也知道苏谨的心思不在这,苦笑着开口:“谨弟啊,现在朝廷可能揭不开锅了...”

允炆新丧,朝内诸事纷杂。

朱棣虽已明确是下一任的皇帝,但此刻还未举行登基大典。

虽未称帝,但皇帝的活他现在就得开始干。

官员安置、论功行赏、国计民生,对外征战等等大事,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在了他的肩头。

但最令他头疼的,是钱。

也不知道朱允炆这小子皇帝是怎么当的。

当朱棣拿到户部这些年财报奏疏和账本的时候,顿时懵逼了。

建文朝四年,除了第一年和第二年前半年的时候,税收还算正常。

从建文二年七月开始,各地税收均出现了大面积的下滑。

尤其是江南地区,几乎少了将近一大半!

现在的国库,虽然称不上跑耗子,但这么下去,离跑耗子也不远了。

再说内帑。

按理说,皇帝的内帑应该十分富足才是。

毕竟,内帑是用来供应皇宫开支,又不需要支应国家开支。

甭说别的,就‘盐银’一项,也足以让内帑富得流油,更别提还有苏谨给的各种生意。

但偏偏内帑更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说国库几乎跑耗子,那内帑就真的跑耗子了。

不止没钱,还倒欠着苏州织染局几千两银子。

朱棣遍查账本,发现朱允炆在位时期,对己倒是十分节俭,

甚至从建文三年开始,还几度削减宫中用度。

那钱都去哪了?

看账本,一方面是因为江南多灾,导致税收锐减,

另一方面,则是因国库空虚,用来支援北线战场支出。

初看没什么问题,但经不起推敲。

北线战场打成个什么熊样,朱棣是最有发言权的。

就凭那种强度的战斗,怎么可能消耗如此多的粮草?

这中间要是没人上下其手,朱棣宁愿把脑袋剁下来给他。

钱去哪了?

朱棣和姚广孝一夜未眠,带着燕王府的小团队彻夜查账,最终线索指向了江南。

尤其是杭州、苏州、扬州这几个地方。

从采盐、到盐运,从关税,到报账,从采丝、到进贡,处处皆有问题。

苏杭、扬州,是其中问题最严重的地方。

苏谨掏掏耳朵:“就这?”

“我说大哥,有问题你派人下去查不就行了?”

“派人,派谁去?”

朱棣苦笑:“朝事纷杂,大师需要留在咱身边辅佐,朱能那几头货打仗可以,查账他们非得被那帮文官玩死不可,

咱信得过之人又不多,你说咱能派谁去?”

“你别打我主意。”

苏谨狐疑的看他一眼:“我媳妇儿刚生完娃,月子坐完之前我不打算出门。”

“谨弟!”

“男儿志在四方,岂能屈膝妇人闺房?这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谁爱笑谁笑去”,苏谨不耐烦的摆摆手:“老子不怕别人笑。”

见激将没用,朱棣只好改说软话:“兄弟,你就出山帮帮哥哥吧。”

“你别忘了,现在大奚山几地还未收复,海外犹在作战,西域也没收回,没有钱粮,你让那些将士们怎么办?”

“饿着肚子打仗吗!”

闻言,苏谨沉默。

他是真的不想离开。

这些年久不在家,怀孕的妻子也没时间陪伴,对朱灵萱亏欠实多。

但朱棣说的,确实有道理。

之前作战,苏谨几乎是倾尽自己所有的财力,再加上晋王、燕王的支援,才将英国佬赶出去。

别说自己现在早没那么多钱,去供应大军远征。

就算有,也不能。

之前算造反,自然得自己掏钱。

但现在朱棣坐下了江山,他才是这个大明的主人。

自己掏钱给大军,算怎么回事?

这军队是朱棣的,还是他苏谨自己的?

沉默良久,苏谨终于松了口:“大哥,查账肯定不是你的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

“钱。”

朱棣毫不犹豫:“我需要钱,很多的钱!”

“没有钱,远征的大军就得退回来,没有钱,收复西域的计划,终究只是计划,没有钱,咱这皇帝就是个空架子。”

“查账容易,杀人容易,但把那些流失的银子拿回来,不容易。”

苏谨沉着脸:“说吧,他们到底贪了多少?”

“据姚大师估算,仅苏杭两地逃去的监税,至少就有白银一千余万两!”

一千余万,听着似乎不多。

但这可不是后世的一千多万。

按照现在的生产力和购买力大致换算,一两银子大约在1500左右,甚至更高。

也就是说,仅苏杭两地的监税,就有150亿往上!

如果放大到整个江南,整个大明呢?

要知道,建文整个四年,每年的税银(不算粮食),都没有一千万两!

话都说到这了,苏谨如何还不明白朱棣的心思?

查账容易,甚至把整个江南官场杀一遍都不算难。

但难就难在,那钱该怎么找回来?

那些贪墨的官员固然可恨,固然该杀,但现在却决不能动他们。

一旦打草惊蛇,账本一烧,这些钱可就真的没办法追踪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苏谨嘴角忽然挑起:“既然要查账,那就决不能说查账。”

朱棣眼睛一亮:“谨弟,你是不是已经有主意了?快说、快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