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有空间,和新欢送渣夫进监狱 > 第59章 天上掉馅饼

“是你提到于海洋可能带回建筑资金,我担心他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所以临时决定等他回来。”卫知解释道。

许言斜睨了他一眼,心中暗忖:这小子是在邀功吗?

“多谢你们,若不是你们及时出手,恐怕于海洋此刻...”梁素梅回想起杜小义受伤的恐怖场景,对于海洋的遭遇也感到一阵后怕。

“你谢什么,我们救的又不是你。”卫知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醋意。

于海洋将卫知和许言见义勇为的事迹上报给了镇里。这次,镇上并未派遣李队长来,而是派来了两名年轻的小干事,他们到了田洼村的知青点,为卫知和许言颁发了一块名为“荣誉知青”的牌匾,牌匾下方赫然刻着阳山镇政府的字样。在这个年代,拥有这样一块荣誉牌匾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因为它不仅能在知青回城考量时加分,更能在日后的工厂招工中为自己赢得先机。镇政府又为知青点奖励了100斤大米,这大米可不是奖励给个人的,而是奖励给全部知青的,人均分到手大概4斤多,这也把知青们高兴够呛,毕竟天天吃玉米面、高粱米早就腻了,大米可是难得的细粮,这个时期的大米带着一股甜味,就算不炒菜,也能干吃两碗下肚。

江大昌总算彻底垮台了,他因涉嫌策划抢劫公款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田洼村的村民们欣喜若狂,仿佛解脱了多年的束缚。他们劳作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战战兢兢。尽管村里还有一个自私自利、顽固不化的大队长,但只要村民们不触及他的利益,不与他结仇,他也不会像江大昌那样,肆意克扣村民们的公分。

而于海洋在大队长眼里无疑是个特例。自从于海洋担任学习班班长的那一刻起,他便成了大队长心中的一根刺。因此,在招募施工人员的时候,大队长毫不留情地通过大喇叭向全村宣告:“乡亲们,秋收的日子快到了,这是我们田洼村当前的头等大事,谁也不能不当一回事。谁要是敢耽误秋收,那就是在给咱们村拖后腿。其他的事情都先放一放,我们要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秋收中,争取今年让我们大队挣得先进集体。”

于海洋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这分明是想找借口阻碍施工进度,离秋收还有足足一个多月的时间呢,用得着现在就搞得人心惶惶吗?更何况,一个月的时间完全足够将学习班建设完成,根本不会耽搁秋收。

原本打算报名的村民们听到大队长这话,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毕竟,谁也不愿意成为那个拖村里后腿的人。而且,这工钱早晚都是自己的,还能让外人赚去?何必急于一时呢?可万一因此得罪了大队长,那就不划算咯。

这可把梁晴急坏了,她还不知道自己那偷来的设计方案被雪藏了,她一心想早日参与到建设指导中去,说是指导,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想在人前显示一下自己设计师的优越感。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在建筑竣工时的剪彩仪式上,她想去台上露露脸,吸引李队长的注意,进而与李队长深入交流。

“于海洋,现在可怎么办?这可是革委会的学习班,不及时建设的话你得吃不了兜着走!”梁晴话语里带着不满。

于海洋眉头紧锁,他能有什么办法?难道真的要请外村人来帮忙吗?那样的话,即便工程顺利完成,村里的乡亲们恐怕也会对他心生不满。毕竟,村里的钱怎么能轻易让外人来赚呢?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他的两位救命恩人——卫知和许言。他们虽然是外来的知青,但现在属于田洼村的一份子。而且,知青们都是年轻人,小伙子、大姑娘,有活力有干劲。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识比村里人要丰富得多,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梁素梅的设计图纸,更能加快建设进度。

想到这里,于海洋打定主意,他决定骑上他心爱的自行车去找卫知和许言商量一下,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做这份工作,帮助自己解决眼前的困扰。

临行前,他问梁晴想不想去看望她的堂妹梁素梅,却被梁晴果断拒绝了,当梁晴得知梁素梅生还的消息时,内心无比恐惧,她很怕梁素梅在众人面前乱说话,如果传到她在意的人的耳朵里,那人将会对她产生反感,而至今倒是还没听到嫌话传出来,所以在她没有得到革委会李队长这个强有力的靠山前,她还不想主动刺激梁素梅,但是她不刺激,不代表不会暗地里搞点小动作。

于海洋瞧见梁素梅那条被摔断的腿竟能一瘸一拐的走路了,吃了个大惊,他不是没有见过骨折的人,伤筋动骨100天,都是要老老实实在炕上躺3月慢慢休养的。这才过多少日子,梁素梅恢复的也太快了,殊不知这都是骨肌闪愈喷雾的作用。梁素梅只搪塞他是因为自己年轻,骨骼愈合快的原因。

卫知一听说于海洋想在知青点招工,他立马行动起来,把知青们都召集到了一起。别看卫知平时话不多,但在这知青点里,他的号召力还真不是盖的。大家刚来的时候,都是乱哄哄的,谁也不知道该住哪该怎么做,最后还是卫知有条不紊地给大家安排了住宿,让每个人都住进了自己满意的房间。

开垦荒地的时候,也是他带着大家寻找到最佳的开垦地点。他那种实干精神,真是很让人佩服。平时知青们之间有什么小矛盾、小摩擦,也是他出面调解。他往那儿一站,谁就会看在他的面子上,各让一步,化干戈为玉帛。

卫知明白,这次招工对知青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一天5毛钱的工钱,一个月15元,相当于100斤粮食,每人100斤粮食足够吃3个月的,如果节省着吃,4个月也不在话下。知青农场本来产粮就不多,分到的粮食也比本村人少许多,知青们一个个精瘦精瘦的,像个麻杆似的。能当建筑工,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