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简行诸天 > 第1059章 卫若兰

简行诸天 第1059章 卫若兰

作者:不想当然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0-30 00:01:59

第1059章 卫若兰

简行诸天

新八月的学府中的院试时,果然卫若兰取得了靠前的甲字榜第四好成绩。

或许因为有谢玉这个“榜样”,让卫若兰自然不想等下一科如何如何……。

其实卫若兰自小也是习武的,毕竟是勋子弟,只是读书这事对神思耗费,确实很大。

卫若兰科考好成绩的背后,自然付出了代价的。

其实主要是还是看到谢玉这样泥腿子,突然一关关顺利考过,卫若兰自有世家公子的自傲,虽面上不说什么,但从心里是和谢玉较劲的。

谢玉替卫若兰瞧了脉,开了方子,嘱咐他少思多睡。

心愿达成,卫若兰终也玩笑谢玉想让他当猪养。

这时陈也俊玩笑卫若兰,听说家里准备给他议亲了,说是史家的姑娘,这身体得早日养好才是。

卫若兰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笑了陈也俊两句,气氛一时也是欢快!

多少打听两句,说是东海金陵史家的女儿。

谢玉一想,咦,莫非就是那个麒麟之盟的史湘云吧!

如此说来,卫若兰就是史湘云那个早夭的丈夫了?

可这卫若兰也没早夭之像?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或许是生病遇到庸医了吧!

毕竟古代的医疗条件和平均人的寿命……。

再说陈也俊,他也是中了,只是中的丙字榜,那也是中了,总比一无所有的冯紫英强。

听说冯紫英老子有些生气,原一样冯紫英能科举有望,让家里沾沾文气,现在看来只能有些“孟尝君”风格的冯紫英让他荫封路线了。

只是过了一些时日,冯紫英没有荫职,反而卫若兰被他家中长辈请了荫封,安排入了京营的五城兵马司做了一名武职小校。

有官职在身,那就代表着科举仕途的断绝,一时谢玉也不知道卫家人如何想的。

到是卫若兰心态转变很快,甚至有些开心,更让谢玉不明白了。

不过,总归是人家的事。

倒是陈也俊家中颇为富贵,又不指望他继承家业,想着继续科举仕途的。

甚至,私下向谢玉请教八股文章,谢玉也不吝惜,送了他不少读书笔记。

日子就这样过着!

转眼又是一年,这年的二月份县考,谢玉利用雮尘珠和风月宝鉴突击了一批大约五十多人的速成贫家学子。

一共有十二名贫家学子通过县考,四月份,一共有八名贫家学子通过府考,拿下童生功名。

但谢玉知道,这通过府考的八人,只有两个人有点希望,毕竟读书这事真需要天分的,不是谁都和谢玉一样有资格有经验的积累出来的。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希望,但投入和产出比,差太多了。

于是其中有点希望的那两个,送到县学继续读书,剩下六个童生,被谢玉安排好亲事后,又安插到到京中的府县当帮办、书办这样的小吏,以做眼线。

有道是流水的官,铁打的吏,当官的下的所有命令,都是吏去执行的,这中间命令执行的弹性,差距可是大的很。

这在那些正牌清流世家和勋贵眼中的浊业,可是不少贫家子眼中旱涝保收,风吹不到,太阳晒不到的铁饭碗。

堪比现在大型央企国企的办公室管理层岗位,而且可以光明正大的有那种比是工资几倍的,逢年过节的‘土仪’和夏冬两季的冰炭敬福利。

这批人都当吏后,身份自然不同了,贫民多数不知道官和吏的区别,但都知道这是人上人的,再回到贫民区,这就是活广告呀!

自家的、邻居的、朋友的淘气孩子,在谢玉的塾待了一年,就当官了,在这幸存者偏差的感觉下。

很快,谢玉名下的十多家私人学塾,在读人数就翻了倍,那些个落榜童生,正好担当起学长的责任,成了辅导员,以备来年再战。

其实真是很多人,不怕受苦,是怕看不到希望。

看在谢玉面子上,把自己贪玩的子弟,送到谢玉学塾,多是想认几个字,让人管教管教,一不小心,还有这么好的前程。

顿时,谢玉谢翰林的名望,在贫民区是稳住了。

一时竟有入京备考的贫困学子投靠,雮尘珠和风月宝鉴刷一下,可用的留下放到学塾,让他们一边兼职老一边准备备考。

不可用的,送一份议程,表下心意,就请人离开了。

至于脑后反骨,心声怨怼的。

就麻烦他们**消失了,谢玉不喜欢有人命掉到他手上,但也不惧怕。

当然了,对于这类可用之人。

谢玉也是时常出面刷存在感,当然了主要是是用雮尘珠和风月宝鉴刷一下,提高好感度了。

打攻略游戏的感觉,有没有!

至于为什么都是贫困学子呢?自然是谢玉泥腿子出身让他们有认同感。

一般的达官贵人,也是看不上他们的出身。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主要因为我不是王侯呀!

不是谁都是天生的林黛玉贾宝玉的,这就是阶级性吧!

虽然这日期的人不懂,现代主力的阶级观念,但在自己心中隐约是有杆秤的。

就如,皇帝用人时,最喜欢用谢玉这种农家出身,无牵无挂的当刀。

勋贵也是知道,也加入榜下捉婿环节,避免皇帝找到新刀,总得说是一种政治博弈了。

六月份,在外学差一年多的贾政,进京述职。

特见了谢玉,说商谈谢玉和林黛玉婚事,谢玉连忙以林黛玉还不到及笄之年的,年少为理由拒绝了。

现在几次朝廷塘报中,出现亏空抄家字样,让贾政不得不心忧。

他现在已经不想着仕途升迁什么,只想着保住荣禧堂这份荣耀,且传下去就好了。

贾政颇为失望,这一年外放学差下来,领略了不少风土人情,见到了不少与京城不一样的风光,经过这场历练,贾政的见识和政治智慧有长。

外面豪门和贫民的差距更大,百姓手中无钱,百业有些萧条,时有豪贵欺压良善,当今圣上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

只是因为孝心,顾忌这上辈子人的人情。

可现在贾府的两大靠山老太妃和贾敬都离开人世,只靠一个那个不得宠女儿贤德妃在宫中,在外族中又没什么出色的子弟,这几代传承,顶着国公府这样空壳子名声,对贾家来说很是危险的。

这次贾政回京出来述职,还有就是想抓一抓家业,开源节流,先还一部分国库借银,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

只是听说贾赦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小妾,贾政不由得一阵头疼。

都到这时候了,还……。

一时,贾政怀疑当初父亲大哥继承爵位,确是把产业让自己继承,期间会不会……。

不得不说,这么多年的宦海生涯,尤其是这趟出京的外任学差,让贾政政治智慧增长了不少。

只恨当年,碍于人情,没严格管理,想到这里,贾政招呼人,去请宝玉,他要检查宝二爷爷学业有没有长进。

宝二爷有难了!

贾宝玉也是知道,贾政一定会考教功课,也知道大概率难以通过,于是准备提前让人知会了贾母老太太,以防万一。

就在这时,有一个小丫头说,墙头好像有一个人,掉下来了。

贾宝玉出去看热闹,晴雯突然来了灵感,说让贾宝玉装病就算说被墙头上掉下来的人,给吓到了,卧床不起,这样可以多有几天时间补拉下来的课程。

贾宝玉一听连忙赞成,按计实行。

果然一听贾宝玉被吓病了,贾政知道后,就让贾宝玉先把身体养好,晚些天,再抽看。

先不说,贾宝玉如何补课。

贾母听到此时后,立刻把在大观园管事的探春给叫了回来,探春说了可能是夜晚,管事婆子赌钱,喝酒,有些外出回来,抄近了路,才出现这种情况。

贾母一听,就知道不对了,立刻让人把值夜的管事婆子,叫过来,问清之后,几个领头的直接打卡四十板子,赶出贾府,不再用了,谁劝都不好使。

这完全不是平日里贾母的行事风格,但贾母是府中的老祖宗,既然决定好了,也只能执行了。

这事之后,府中风气一阵,贾母这样做确实未雨绸缪呀!

守夜的如此大意,形同虚设,万一招了贼人上门,府中要是有小姐少爷遭殃,那才是真正祸事了。

八月初三,荣国府贾母老太太过生日,请了谢玉做客。

看着府内外两个世界的贾府,谢玉只感慨这衰落比预想中的快,再想到当铺中关于贾府的当票,真不过外强中干。

不过,寿宴上,谢玉献上礼物后,从头到尾谢玉都没和林黛玉搭上话,反而看到林黛玉和贾宝玉秀恩爱。

只是贾母的说了一个“掰谎记”的故事,有点意思,不知道是点谁呢?

但离府时,琏二奶奶王熙凤特意送了谢玉,先是感谢谢玉当初的救治之恩,这是两年前的事了吧!

然后,以这个为引,又说她平日对林黛玉多好,谢玉和林黛玉多么相配。

搞得谢玉不明所以,最后,谢玉都快出府门时,琏二奶奶才说出她的目的。

原来是想借钱的。

谢玉刚解释自己一月奉银就十三两,王熙凤一副不必瞒她的架势。

原来,贾府开了不少人,其中不少都被谢玉收留了,有些表现是不错,升职加薪。

再加上,原来和贾芸亲近些的街坊,朋友,亲戚,知道贾芸发达了,都想托他找个工作。

古人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话,很多是贾芸也是抹不开面,推不开。

这里面的就有不少人的素质,全在一张嘴上。

人呀,就那点臭毛病,挣钱了自然会和原来在贾府时朋友,吹嘘!

一来而去,又不止这一个桉例,自然这话就传到琏二奶奶王熙凤耳中。

再托人一查,没想到谢玉不声不响,做了好的的家业,名下,商铺、宅子,学塾、书院、当铺、钱庄、商社、书局、工场不止一处。

这才多长时间,该是发大了多大财!

常说贾府的贾琏,琏二爷是油锅捞钱的主,但王熙凤也是不遑多让的。

不然也不会有弄权馒头庵的事。

只是因为身份,琏二奶奶又不便于去上门拜访!

于是,在贾母生日时,琏二奶奶王熙凤特意在贾母老太太面前提了谢玉。

贾母老太太虽不满意谢玉的颜值,但想到已故老太妃的懿旨,也就请了谢玉。

这才有此一说!

见琏二奶奶一副吃定自己的样子

谢玉笑道:“琏二奶奶,你自然是知道我的出身,我来京城才多久,你以为凭我就能置办这么大产业,你真相信?”

琏二奶奶王熙凤:“这,可那明明是有的!”

谢玉:“是有的,而且规模还不小,但琏二奶奶你有管家之前,自然该知道,这做生意的事。”

“若是没有本钱,就该多拉一些朋友合伙经营,你出人脉,我出钱,他出力,总是能扩大经营的。”

琏二奶奶:“我贾府自然也是可以出力,出人脉!”

这是想什么都不干,要拿干股呀!

但对谢玉来说,现在给贾府干股,麻烦是大于好处的。

谢玉:“自然明白,贾府可以出力,出人脉,奈何不敢用,咱们不是一个马槽的。”

王熙凤:“如何不敢用,莫非怕我们多分,你放心在商言商我贾府是最讲规矩的。”

谢玉张了张嘴,伸手一根手指指了指上面,然后才又道:“你可以把我话,带给琏二爷,他有同知的官位,他自然是明白的。”

随后,谢玉大踏步离开。

王熙凤好像懂了,但又像不懂,她没念过书,不识字,是一个睁眼瞎。

但情商太低,会谋权,但对官场的事,也是一知半解的,只知道利用贾府的威视,使银子办事!

这一招对付平头百姓还好,但对付谢玉这样的科举新贵,不大管用。

随后,王熙凤添油加醋的把谢玉话,转述给贾琏听。

贾琏开始也是很生气,谢玉这样泥腿子,搁在以前,他有的是办法。

奈何自从老太妃去世后,元春不受宠,与宫内的关系日益疏远。

贾敬去世后,本是武勋传家的贾府,又与军中断了联系,原来在贾敬的授意下,让儿子贾珍,在族中选能演武的人才,送入军中。

可多年的富贵,族中子弟,没有几个争气的,贾敬一死,贾珍又被谢玉搞挂了,这事算是黄了。

现在贾府只有一个空头的牌匾,现在皇帝又开始追查亏空的事。

江南的甄家已经因为亏空问题,被抄家了,王夫人碍于当初的情意,接了甄家的寄存,这可是很危险的。

听完王熙凤添油加醋规避风险,大有好处的描述。

贾琏反应过来,道:“凤辣子,你莫要胡乱打人家主意,你也不想想,那泥腿子,才几年,怎会有如此家业,定是被人推上了的。”

“他现在是什么身份,是翰林、是清流。”

“对于这种人,可敬而远之,但绝不可得罪。”

“他那句不在一个马槽里吃饭,说的不算错,甚至可是说是极对。”

“其实算起来我们不但不在一个马槽里,其实还是仇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