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第606章 0601【杨再兴】

北宋穿越指南 第606章 0601【杨再兴】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48:22

第606章 0601【杨再兴】

第606章 0601杨再兴

福建那些农民军领袖,破例得到皇帝召见。

众人振奋不已,誓为天子效命。

最大的反贼头子范积中,不愿再打仗,被安排带着妻儿迁徙玉沙,担任汉阳府玉沙县的主簿。

其余不愿打仗的,大多赏赐一些钱粮、种子、耕牛,扔去荆江两岸开荒种地。只要坚持三五年,个个都是小地主,而且允诺他们五年免税。

看起来朝廷很抠门,但这些人居然都愿意。

因为他们全家都可离开福建,不必担忧有人报复。一切开荒条件给足,非但生活无忧,而且颇有奔头。皇帝还承诺,将在他们垦荒的村落,建立村塾安排读书人来教书。

余下之人,皆愿参军。

范汝为、叶彻、张雄、岳吉四人,乘船南下到达岳州,便与其他起义军领袖分开。他们将前往安乡县接收部队,并在那里练兵防备钟相反扑。

叶彻就是福建义军第一猛将叶铁,他抵京之后正式改名。

叶彻还有个兄弟叫叶琼,也在福建闹出很大名头。

岳吉却是范汝为的妻弟。

历史上,这些人是被韩世忠剿灭的。

但他们搞有肉同吃、有田同耕那套,在福建的群众基础太好了,甚至还把两个负责招安的官员给策反。

韩世忠在剿匪过程中吃了大亏,被弄得破防闹着要屠城,还是李纲劝说才作罢。

坐船来到安乡县城外,县令董思道、守将徐梦德亲自出城迎接。

听说徐梦德是李宝麾下大将,范汝为等人立即变得态度恭敬——徐梦德乃盐商之子,李宝攻取巴州之时,主动带着船只和家丁来投靠。

徐梦德说道:“你们来了就好,就两个任务。一是肃清本县教匪,二是死守城池防备钟相。”

“徐将军要带兵离开吗?”范汝为问道。

徐梦德说:“除了岳州之外,荆江以南的精锐,皆要北上防备金人。”

开春之后,河北、山西已经出现小规模战斗。

不断有金兵和伪军南下,试图劫掠钱粮,甚至还想依靠恐吓夺城。

而河北、山西的州县官员,则依靠乡兵死守城池,同时以少数精锐设伏游击。

比如岳飞,就已埋伏了敌人六次。每次只带数百精兵出发,共计斩俘金兵三百余、斩俘伪军两千多。

今夏小麦收割之时,就是双方大战之际。

李宝的精锐主力,也要调往北方,实在没工夫跟钟相瞎耗。

徐梦德带着他们做了一番军事交接,数日之后就带兵离开,洞庭湖西北方的防守压力皆由范汝为承担。

“还好,都是福建兵。”范汝为看着眼前新组建的部队,至少在语言方面不用头疼。

叶彻哭笑不得:“全是和尚啊。”

何止是和尚,这三千多人皆为福建僧兵!

福建山多地少,李宝在毁庙之后,很多和尚都没法安置。干脆跟布政使商量,联名上报朝廷,把一万多和尚迁徙到荆江以南。

这里也地广人稀,去年才打下来,百姓多为摩尼教徒,和尚们是被扔来掺沙子的。

范汝为手里的三千多和尚兵,已经全部换装完毕,而且被徐梦德训练了两个月。他们身上的铠甲,都是精锐部队换下来的。

轮到县令董思道给他们介绍情况:“钟相在鼎州、辰阳、沅江都有驻军,洞庭湖有朝廷的水师,他们不敢明目张胆走水路。钟相已经两次派兵从洞庭湖西岸北上,试图奇袭攻下本县,沿途百姓多有匪寇之耳目,将军万万不可大意。”

范汝为皱眉道:“钟相很得人心?”

董思道解释说:“钟相的老巢就在这一带,他起兵之前就已传教十余年,城里和乡下到处都有他的徒子徒孙。曹侯(李宝)去年征讨钟相,即便水师大胜,已经控制洞庭湖,但依旧打得步履维艰。时不时就有百姓在后方造反!”

“应该推行仁政,别再征苛捐杂税。”范汝为说。

董思道苦着脸说:“去年就赋税全免了,今年只征正赋而已,这还不叫施行仁政吗?依旧还有许多冥顽之徒,背离朝廷心向伪楚。”

范汝为挠头说:“那确实难打。”

他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玩的也是团结百姓那套,知道获得了底层民心有多可怕。

历史上,南宋剿灭钟相、杨幺起义,打下一个水寨就全部屠光。这样依旧没有效果,甚至发展到摧毁农田,南宋官兵走到哪里,就把那里的农作物彻底毁掉。

还是打不下来,起义军越打越多,这才有了岳飞出马。

岳飞剿匪的第一道军令,就是严格约束部下,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

去年,李宝依靠水师控制了洞庭湖流域,强攻下洞庭湖北岸的城池。虽然已经推行仁政一年之久,但治下百姓的亲人从军者多,有不少死在大明官兵手中,老百姓对大明朝廷是敌视的。

董思道说道:“将军手里的兵,不可轻易调离县城,否则很快就会被敌将知道。”“明白了。”范汝为点头。

范汝为开始在县城练兵,这些和尚兵在徐梦德手下,已经训练了两个月的鸳鸯阵。而且他们本身就是僧兵,直接拉上战场也够用了。

主要是范汝为、叶彻、张雄、岳吉四人,还对鸳鸯阵不怎么熟悉。

他们通过练兵,一边熟悉阵法,一边熟悉部队。

众人接到的任务是死守县城,只要防备好细作,城池是不会丢失的。

……

岳州(岳阳)。

今年已经划出了湖北省,而且省府暂设于最前线岳州。

首任湖北左布政使叫李光,此君是浙江上虞人。

曾因触怒蔡京而被贬为知县,又在做知县期间,抓捕朱勔家的恶仆入狱,从此辗转各地频繁调职。好不容易升回朝堂,又触怒了王黼,被贬为阳朔知县。

李光专门负责民政,白祺和王渊负责军事。

白祺主要是来镇场子的,身份摆在那里。包括江西的收编部队,名义上也归白祺指挥。

王渊是白祺的参谋长,同时负责整编新军。

去年广东官员纷纷献城投降,旧宋广西经略安抚使李珙,却因忠于宋徽宗而拒绝献出广西。

李珙此人原为士子,三次进京科举落榜,干脆走武举的路子,并且拿到武进士第一名。此后,一直在广西、江西镇压叛乱,因战功而升为知州、提刑使、经略使。

他没有被人抢过功劳,认为宋徽宗待自己不薄,因此铁了心要给赵宋做忠臣。

去年冬天,挨着广东的广西州县,纷纷改旗易帜归顺大明。

李珙害怕后方不稳,亲自回桂州坐镇。

钟相得知消息,立即让南线部队进攻,顺利杀入广西逼李珙投降。

李珙的情况无比尴尬,他领兵驻扎在桂林,北边是钟相,南边是李宝,两边都派使者劝他投降。

白祺今天召开会议,笑着宣布道:“广西传来好消息,李珙降了,上个月初九献的降表。曹侯(李宝)在李珙投诚之后,已带兵北上,毕竟他的兵不习惯岭南气候,得赶在酷暑之前早点离开。”

王渊让人摆出几张地图,分析道:“进占浙江的淮南新军,调了三万到湖北一线。算上其余部队,湖北已有六万人。江西整编之后,亦有三万新军。李珙有多少兵,暂时还不清楚……钟相的地盘,至少被俺们十五万兵包围……”

“可惜,精锐都调去北边了,这十几万兵全是新军,否则今年就能灭掉伪楚。”白祺叹息道。

李光说道:“粮不够。湖北地广人稀,太子殿下好不容易移民垦荒无数,去年又遇到荆江大洪水,打仗和救济灾民已把粮食耗尽。江西、广西也与钟相作战多年,同样没剩几粒粮食。今年淮南的粮食,必定北运做军粮,不可能调来我们这里。若想在今年剿灭伪楚,就只能调运四川粮食。”

王渊说道:“再忍一年吧。钟相现在没剩多少地盘,却要养十几万军队,他只会比我们更缺粮。他要是催粮催得狠了,必然民心尽丧,到时候再讨伐就容易得多。”

李光点头道:“荆江以南、洞庭湖以北的府县,经过一年的仁政,多数百姓已经归心。自开春以来,已经没有百姓被煽动作乱,明年必然能彻底稳固民心。”

三人正商讨着军政大事,忽有军士站在门外喊:“大元帅,有一男子求见,自称是从伪楚来的!”

白祺现在的职务,是“南方各省伐楚大元帅”。

“带他进来!”白祺吩咐道。

不多时,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昂首挺胸阔步走来,但身上兵器被收缴了。

白祺问道:“你是何人?”

青年拱手说:“我叫杨再兴,乃将军曹成部将。”

王渊双眼发亮:“钟相去年新收的大将曹成?”

曹成生活在湖南、广西交界,这几年闹得很大,去年被迫归附钟相。

白祺变得更加热情,问道:“阁下是来投效朝廷的?”

杨再兴说:“钟相那厮出尔反尔,今年开始征重税了,跟赵宋朝廷没什么两样。荆南各部,皆不服钟相。我不仅代表代表曹将军,还代表荆南各部。谈得拢,我们就归顺大明。谈不拢,我们自己跟钟相打仗。”

李光问道:“你们有什么要求?”

杨再兴说:“不准再对各部征苛捐杂税,正赋也要减一减!”

多么朴素的要求……

钟相地盘内的南方各州百姓,估计都想着造反了,特别是大明收复广西之后!

白祺和王渊对视一眼,感觉今年就可以灭钟相。

四面包围,中心开花,钟相处处皆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