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第453章 0448【毫无主见】

北宋穿越指南 第453章 0448【毫无主见】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48:22

第453章 0448【毫无主见】

第453章 0448毫无主见

开封府尹聂山,因为需要协助守城,而且也算得上高层,所以有资格参加这场聚会。

真就只是聚会,并非正式谈判,初次接触互相试探而已。

结果赵桓沉不住气,试探刚刚开始,他就直接露底了。甚至是露他自己的底,没有跟大臣们商量过,耿南仲只让皇帝用帝姬套近乎,皇帝却临场发挥要封什么汉王!

聂山已经看傻了,朝中君臣都这么做事的吗?

他久在地方做官,调到京城的时间很短,根本无法理解这群人的行为模式。

副宰相赵野带着狐疑的眼神,看向白时中和李邦彦,他始终感觉情况不对劲,似乎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

同为副宰相的张邦昌,暗暗琢磨眼前形势,一发狠也跟着说:“朱经略与朱元帅久负天下人望,陛下潜邸之时亦为天下赞颂,明君贤王共治天下,必可再造华夏盛世!”

此言一出,赵桓、白时中、李邦彦都跟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张邦昌先投蔡京,再投王黼,再投蔡京,再投蔡攸,虽然没怎么作恶,但摇摆速度太快,就连朝中奸臣都看他不顺眼。

赵桓若是腾出手来,第一个要干掉的是童贯,第二个要干掉的便是张邦昌。

“咳咳!”

李纲咳嗽几声,看向一直沉默的耿南仲。

耿南仲乃是东宫旧臣,他现在说话分量最重,权势其实已经超过几位宰相。

可惜,耿南仲跟赵桓一样,被宋徽宗打压近十年,上司(太子家令)还被宋徽宗弄死,已经养成一种懦弱多疑、遇事逃避的性格。

这个时候赵桓表现太拉跨,就该耿南仲出来收拾局面,偏偏耿南仲害怕说错话而背锅!

接到李纲的反复咳嗽提醒,耿南仲似乎如梦初醒,他举杯笑道:“诸君且饮酒,正事改日再谈。”

“对,今日是给贵使接风洗尘的,”吴敏连忙岔开话题,连敬称都用上了,“军国大事,有的是时间慢慢谈。在下先敬贵使一杯,遥祝经略相公与元帅郎君安康!”

石元公捧杯道:“俺代相公与郎君感谢阁下好意。”

果然不再谈正事,一番宴饮之后,石元公被带去休息。

众臣陆续散去,只剩赵桓与耿南仲。

之前唯唯诺诺不表态的耿南仲,此时却来埋怨皇帝:“陛下不该说封王之事一来有损君王威严,二来太早暴露我方底细。”

赵桓现在也冷静下来,后悔自责道:“刚才是朕糊涂了,不知怎的就说了胡话。”

耿南仲安慰道:“好在没有敲定此事,还能有所补救。且朱铭派来的使者,颇为通情达理,并非金国使者那般无礼。”

赵桓点头道:“是啊,这位石先生着实不错,见了朕虽然没有下跪,但也长揖重礼恭言问候。那金国使者目中无人,莫说行礼,连问候之语也不说。”

“终归是我大宋士子出身,”耿南仲说道,“臣听人言,石先生是朱铭做濮州太守时收的随从,早年间也曾考取过大宋举人。对于朱铭而言,石先生是元从老人,便如臣在陛下潜邸服侍。这样的元从,如今却只能来做使者,朱国祥似乎更重用张根等人。陛下可曾想过,朱氏父子也有嫌隙。”

“他父子有甚嫌隙?”赵桓问道。

耿南仲分析说:“川峡之地,是朱铭带兵打下来的,却是朱国祥在治理。朱国祥可以任用官员,掌握着赋税钱财,而朱铭却只能带兵打仗。说句妄言,像不像李渊与李世民?”

赵桓下意识点头:“有道理。”

耿南仲继续说:“而那石元公,像不像天策府的谋士们?”

“然也!”赵桓拍手大喜。

耿南仲说道:“公然赐予高官厚禄,恐怕石元公不会接受。但可以私下接触,许以金银财宝,再隐晦说些离间之言。”

“如何离间?”赵桓问道。

耿南仲说道:“可与石元公说及天策府旧事,如果强行攻破东京骤然建立新朝,恐怕会鸟尽弓藏!只有留住东京不攻,朱铭和石元公才得安稳。”

赵桓觉得此计甚妙握着耿南仲的手说:“离间之事,就交给爱卿了。”

“臣必全力以赴!”耿南仲作揖领命。

让耿南仲去跟金人交涉,他是万万不敢的,顶多跟金国使者聊几句。

但朱家父子不同,大家以前都在东京做官,可以算作是昔日同僚。

与老同事打交道有什么好怕的?

更何况,朱家父子名声极好,说话从不出尔反尔。

当初与朝廷和谈,一直都很守规矩,说撤军就撤军,且从不派兵骚扰“边境”,还愿意接纳大宋境内流民。

若非金人突然杀来,朱家父子害怕东京被蛮夷抢占,估计现在还窝在南边治理流民呢。

多讲道理的反贼啊,堪称反贼当中的君子!

莫说跟朱铭的使者私下接触,就算让耿南仲出使汉中他都敢。

耿南仲打算赠送石元公五千两白银,结果发现国库已经空了,钱财要么被宋徽宗带走,要么被李纲拿去募兵守城。

无奈之下,耿南仲只能搜刮城内百姓,勒令富商摊派一些银子。

耿南仲离开不久,赵桓的潜邸太监,又送来一封奏疏:“陛下,是吴相代为呈上的。”

赵桓打开一看,却是秦桧所奏。

秦桧现在混得很不好,由于政局太过反复,他娶了前宰相的孙女,并没有获得仕途上什么好处。如今的官职,才正七品殿中侍御史。

国家危难当头正是他表现的好时机!

秦桧在奏疏中说,现在情况极为复杂,朝廷万万不能过早和谈,须得固守城池等待勤王之师。 到时候,大宋、金国、朱贼三方军队,混在开封府不辨敌我。可趁机因势利导,分别与两方谈判,怂恿朱贼与金兵打仗,或许大宋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就算其中一方大胜,官兵无法力敌,到时再谈也能有的放矢。

“此真老成谋国之言也!”

赵桓深以为然,吩咐道:“把吴敏叫来。”

吴敏就守在外面,很快就奉旨进入:“拜见陛下!”

“免礼,爱卿快过来坐。”赵桓语气亲热道。

吴敏端正坐下,等待问对。

赵桓询问道:“这秦桧是什么来头?”

吴敏说道:“前宰相王珪之孙婿,曾考中茂科(宏词科),当年茂科只录了他一人。”

“独中茂科?真乃大才也!”赵桓愈发欣赏秦桧。

就在此时,太监禀报李纲求见。

赵桓把李纲也叫进来,将秦桧的奏疏递过去。

李纲仔细读完,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些只是权宜之计,金人如狼,朱贼如虎,而今前有狼后有虎,驱狼吞虎怎是那般容易的?金兵两路南下,黄河北边的只是东路军,还有西路军正在猛攻太原。洗劫天驷监的贼兵,也不过是朱贼的先锋,恐怕贼兵还要从汉中进陕西。各路勤王大军,以西军最强,若是被汉中贼兵牵制在陕西,恐怕很难抵达京师。”

“是啊,金国和朱贼都有好多兵还没来。”赵桓刚刚还高兴,现在又心情低落起来。

李纲说道:“秦桧的计策可以用,但只能缓解症状,不能真的治疗恶疾。当务之急是钱粮不足,须勒令各路都监赶紧送来钱粮,有了钱粮才能募兵守住东京。勤王大军,也须催促他们快来。朝廷有了军队,谈判时才能强硬!”

“爱卿所言极是。”赵桓连连点头。

这位年轻皇帝,确实虚怀纳谏,但他经历得太少。谁的建议他都觉得正确,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可言。

李纲又说:“还是要摸清金人与朱贼的底细。若是他们的要求太过分,可用汉中使者恐吓金国使者,再用金国使者恐吓汉中使者。还有,不能让这两个使者,私底下单独会面!”

“便该如此!”赵桓赞同道。

李纲提醒说:“陛下,今后切莫再说封王之言。”

赵桓瞬间表情尴尬:“是朕失言了。”

李纲、吴敏离开皇宫不久,白时中、李邦彦又来求见。

李邦彦开口就吓唬:“陛下可知川峡荆襄有多少兵?”

赵桓问道:“多少?”

李邦彦道:“二十万甲士!”

赵桓倒吸一口凉气:“怎会有恁多?朱贼……朱氏养得起吗?”

白时中道:“养得起。朝廷养不起兵,是因蔡京、王黼、蔡攸等奸臣侵吞国家财赋,太上皇又大兴土木耗尽民力,各地武将也克扣军队钱粮。如此种种,致使国无足兵,而兵无战心。”

李邦彦又说:“臣前番与朱贼和谈之后,便派人暗暗探查川峡底细。汉中有贼兵六万,蜀中有贼兵三万,川东有贼兵五万,襄阳、南阳各有贼兵六万,总计兵力二十余万。且个个皆为甲士,那些盔甲除了朱贼自造,其余都是从西军手里缴获的!”

白时中说道:“二十多万贼兵甲士尽出,莫说勤王大军无法抵挡,便连金人恐怕都难与之敌。”

“朱氏……朱贼竟有如此兵力!”赵桓吓得身体轻微颤抖。

李邦彦继续说:“荆湖钟贼,也有妖兵三十万。钟贼人数虽多,却不敌朱贼个个披甲。去年朱贼与钟贼,在江陵打了一场。钟贼兴兵十万,而朱贼只出兵三万,陛下可知为何?”

“为何?”赵桓问道。

李邦彦说:“朱贼根本不把钟贼放在眼里,三万精锐对上十万妖兵,竟一战而胜,自身还损伤无几。钟贼杀得荆湖路官兵难以抵挡,已占领荆湖路全境,可他遇到朱贼却吓得要死,割让江陵等八座城池给朱贼!”

赵桓开始在脑子里进行逻辑换算,官兵打不过钟贼,钟贼打不过朱贼,那朱贼岂非难逢敌手?

李邦彦说道:“朱贼派使者前来,必然想让陛下禅位。他父子跟别的反贼不同,是读圣贤书出身的,做什么事情都讲究礼节。因此,就算朱贼攻破东京,也不会赶尽杀绝,而是逼着陛下退位禅让!”

“讲礼便好。”赵桓松了口气,觉得就算再糟糕,自己至少还能活命。

白时中说道:“能守住东京,自然是最好的。但朱贼岂会善罢甘休?今年守住了,可明年怎办?”

“封王可乎?”赵桓自己就摇头,“看那姓石的使者,恐怕不同意封王。”

李邦彦说道:“那是因为陛下没给足好处。陛下给他们封王,可朱氏父子其实能够自立为王,甚至是建国自立为皇帝。陛下给他们京西南路和荆湖路,可京西南路本就被朱氏占据,荆湖路又是钟贼的地盘。等于什么好处都没给出啊!”

赵桓嘀咕道:“确实如此。”又问,“朕还能给什么好处?”

白时中说:“不如以潼关为界,潼关以西赏赐给朱氏,潼关以东归大宋所有。两家从此世代和平,共结秦晋之好。”

赵桓再傻也觉得不对劲:“岂非把陕西都割出去了?”

李邦彦说道:“东京城以南,恐怕此时皆被朱贼占据,京西北路和开封府早就不在朝廷手中。若是两家修好,须得让朱贼归还京西北路和开封府土地。”

如此换一个角度,赵桓又感觉还行,毕竟有来有回,并非一味割地。

“容朕再想想。”赵桓还没糊涂到底,这么大的事情,他打算先跟耿南仲商量一下。

(有书友质疑开封府尹,这个官职比较复杂,自从宋真宗之后就没人做了,但宋徽宗在崇宁三年又恢复,不是皇子也能担任此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