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第110章 0105【朱铭生气的原因】

北宋穿越指南 第110章 0105【朱铭生气的原因】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48:22

第110章 0105【朱铭生气的原因】

刚才这场争论,发生在食堂门口,当朱铭予以反击时,已经有二十多人在围观。

闵文蔚哪还有脸去吃饭?

他命人把饭菜送到自己宿舍,又邀请陈渊去宿舍里喝酒畅谈。

这位山长,对学生严格,对自己也严格。

他不让学生的仆人住在书院, 也不让自己的家人住在书院。整整二十年,他都居住在学校宿舍,妻子在世时还经常下山,等到妻子去世之后,直接把书院宿舍当成自己的家。

他还经常自比大儒胡瑗,胡瑗求学泰山十年不归,收到家书若见“平安”二字, 不看完就直接投入深涧之中,免得被家事影响了向学之心。

闵文蔚觉得自己也该如此——这是个脑子有坑的端正之人!

离得食堂远了, 路上没啥学生。

闵文蔚终于忍不住说:“此子年少而通经,天资可谓上乘。若是坠了邪道,今后高居庙堂,恐怕又是蔡京之流。”

陈渊本来不想掺和, 没必要因为一个学生, 就得罪洋州书院的山长。但此刻不吐不快, 问道:“阁下可知, 那朱成功先前态度恭敬, 连说了两三个‘晚辈谨记’, 为何最后又突然出言顶撞?”

毕竟都是年轻人,学生们虽然畏惧校长,不敢当面顶撞,私底下却该干嘛干嘛。他们久闻朱铭的大名,特别喜欢他那八首诗词,此时饭还没有吃完,就陆陆续续围过来交流。

“规劝学生莫入歧途,难道有什么不对吗?”闵文蔚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

偏偏闵文蔚对此还不自知, 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

朱铭问道:“你怎不帮着师长说话?”

被疯狗咬一口,随便打两棍子便是,难不成还要咬回去?

那个沙县名儒陈渊,倒是颇合朱铭胃口,可以听听他讲学问,看究竟是不是个虚伪之徒。

学生们发现,朱铭说话谦虚,并非恃才傲物之辈。

朱铭好笑道:“他若是连知州、州判也敢骂,我倒要对他另眼相看。”

再联想到山长向来强势,稍有过错就严厉训责,基本已经确定是啥情况。无非朱成功心气儿高,受不得山长责骂,于是便在食堂门口吵起来。

不造神不行,因为杨时晚节不保,都快八十岁了,还接受蔡京的举荐去做官。并且,杨时还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劝告洛学弟子不要弹劾蔡京。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个学生吟诵道,“此诗意象瑰丽,词句浑然天成,颇有太白遗风。去年拜读,直令在下五体投地,成功可在书院多留几日,吾等正好请教辞章之学。”

陈渊只得耐心解释:“阁下身为洋州学院山长,乃洋州三县之文宗,一言一行,当须谨慎。朱成功这等聪慧之人,难免心气高又爱面子。他被当众斥责,还能保持恭敬,已是极为难得。可阁下说出‘心思奸邪’之言,却让他如何自处?他若是转身离去,就被坐实了‘奸邪之徒’,今后还怎在洋州儒林立足?这是要背一辈子污名的!”

朱铭趁着人群还未散去,朗声说道:“我不顶撞他,儒林名声才是真的毁了。他说别的我还能忍,竟说我是心思奸邪之徒。第一次见面,全是他在讲,我话都还没说两句,便被斥为奸邪之徒,他难道能够看穿人心吗?”

另一个学生说:“俺有一首旧作,还请朱兄雅正。”

朱熹一脉传承自杨时,而陈渊又是杨时的开山大弟子。

说实话,朱铭有些敬佩杨时。

这是环境带来的思想差异。

书院学子,深以为然。

而大多数学生,都对朱铭的遭遇报以同情,因为他们也被山长骂过,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朱铭冷笑:“当今的蔡相公,推行三舍法,也善待士子。不与他同路的,也斥为奸党。”

以闵文蔚在洋州学界的地位,确实不该说那样的话。

食堂门口,白崇彦也在苦劝。

白胜、石彪以及白崇彦的书童,可以在书院暂住几天,期间食宿全部免费。这个规定,也是在方便学子,因为难免家中有事,仆人要来送信什么的,总得让那些家仆吃饭睡觉。

闵文蔚对此嗤之以鼻,并不认同陈渊所言。

什么程门立雪,纯粹就是陈渊在造神。

杨时死后,胡安国等人为其作行状,全都提到了蔡京举荐的事情。

只有少数学生,觉得朱铭不尊重师长。

而洋州地形封闭,洛学渐渐占了主导,闵文蔚又半辈子住在书院。这里没人跟他唱反调,也不敢跟他唱反调,所以养成了霸道脾气,认为自己修的乃是正道,跟他学术不同的便是邪道。

当下一边吃饭,一边跟学生们畅谈。说完诗词,又聊经义,渐渐已围了三四十人。

除了校长太过蛮横,这洋州书院非常好,规章制度定得合情合理。

朱铭对周围二三十个书院学生说:“诸生都来评评理,在下见了山长,态度一直恭敬。只因得到陆提学器重,而陆提学又与山长学问分歧,我便被山长横加斥责,还说我不听教训就是奸邪之徒。这是洋州文宗该说的话吗?他在用言语道德绑架我,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听他的话,乖乖做他的弟子;要么就转身下山,坐实奸邪之名!我难道就非得做他的弟子吗?不做他的弟子,不修他的学问,难道就是奸邪之徒?”

……

白崇彦害怕朱铭越说越狠,连忙拉他进食堂:“先去吃饭吧。”

“因为伱是州判之子?”朱铭笑道。

太过霸道, 不能容人!

“然也,”李含章说,“他与陆提学吵架,陆提学也管不了他,因为洋州书院乃是私学。可这里的知州、州判,却能管到闵氏一族,他是万万不敢得罪的。随便派人查查账,都够让闵家的生意做不下去。”

李含章又说:“你莫与这人一般见识,陆提学已经举荐你,俺爹也举荐你进太学。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载,你是肯定可以进太学的。进了太学,天子门生,还看得上一个洋州书院?假以时日,你名满天下,这位山长必为世人笑柄。”

令孤许也来食堂吃饭,刚才站在旁边听了半天,他劝说道:“成功兄息怒,山长也是一番好意。他对待学子向来如此,虽然稍显苛刻,为人却是极好的。以前上舍生也得交学费,是山长免了上舍生的学费。若有天资聪慧的贫寒士子,便读外舍也不用交钱。这般优待学子,洋州找不出第二个。”

陈渊的老师杨时,虽然认为王安石有些观点堕入邪道, 但依旧毫不吝啬的称赞《三经新义》,说《尚新义》是古往今来对《尚书》的最佳注解。

白崇彦无言以对,他也觉得山长太过分了。

第二天,李含章也返校了。

众人愕然,竟无法反驳,因为闵文蔚的做法,实在是跟蔡京太像了。

朱铭放下筷子,拱手微笑:“请教不敢当,互相切磋而已。”

当然是跟你没活说,陈渊哭笑不得:“如今蔡京专权,有识之士皆义愤填膺。陆提学虽然非议洛学,有些想法坠入邪道,但他也是个品行端正的。吾等应该摒除分歧,一起对抗奸臣,而不是互相敌视。做学问应当包容,便有什么异议,辨一场就好了。一场辩论不行,那就多辨几场。天下士子无数,哪能人人都想法一致?”

“确实。”朱铭其实早就不生气了。

陈渊闻言颇为无语, 叹息道:“此子出言顶撞, 是因‘心思奸邪’四字,阁下说得未免太过了。”

听说朱铭跟山长吵架,李含章哈哈大笑:“大郎,你骂得好,这厮早该被骂了。”

食堂并不需要排队打饭,见到空位子直接坐下。等一桌坐满了,就有校工端来饭菜,每桌饭菜都是标准定量的。

朱铭依旧微笑:“正欲拜读佳作。”

洛学的真义,闵文蔚半点都没学到!

闵文蔚问道:“先生怎不言语?”

陈渊是彻底服了,他虽修习洛学,却宁愿与非议洛学的陆提学交往,也不愿与闵文蔚这个洛学门徒为伍。

朱铭穿越前读《朱子语类》,书中详细记述了这些事情,朱熹就事论事,并没有给自己的祖师爷遮掩。

陈渊出生于南剑州,那里文风不盛,所学驳杂不纯。后来拜师杨时,又在江南游历,接触的思想乱七八糟一大堆。他要是容不得异见,早就被活生生气死了。

朱铭居然也对学生们说,闵文蔚做法类似蔡京。

蔡京:关我屁事????

“大郎何必如此,非要顶撞山长,”白崇彦叹息道,“山长乃洋州文宗,今日之事若传出去,大郎的儒林名声就毁了。”

闵文蔚说:“他留在山上,好好修学,便一切无事,还能得到知错就改的美名。”

闵文蔚对陈渊说,朱铭如果不入正道,未来有可能变成蔡京。

陈渊此刻非常确信,六十多岁的闵文蔚,修了几十年洛学,那些学问都修到狗肚子里了。

陈渊却在刻墓志铭时,把“蔡京”字样通通删掉,并且大肆宣传程门立雪这种故事。

做学问就该这样,对事不对人,就算对人也该合理褒贬,哪能将人一杆子打死?

闵文蔚道:“这样的学生, 俺见得多了。初时态度恭敬, 其实都是装的, 心里根本没听进去。他越是如此,就越该严厉斥责,定要让他把话牢记于心。此时不纠正, 难道等他枝繁叶茂了再去纠正?”

“他只是山长,又非我授业恩师,”李含章挤眉弄眼道,“这厮不得人心,许多授课教授,都对他的严苛极为不满。他事事学圣贤,却学不到圣贤精髓,还要让所有人都跟他一样做。而且,他这道学是假的,骂人也是看碟下菜。俺入学一年多,就从来没被骂过。”

杨时属于真正的君子,他在蔡京名声最臭的时候,不顾自身名誉接受蔡京举荐。七老八十的人了,还是名满天下的大儒,真的就是为了去做官吗?

做官之后,满朝弹劾蔡京,杨时却出面周旋,真的是为了讨好权贵吗?讨好不了的,反而自己惹一身骚,因为蔡京当时已自身难保。

相忍为国而已。

杨时只是在调和派系矛盾,想为国家真正做点事情。

但还是失败了,蔡京离开朝堂,时局彻底失控,政治斗争更加激化!

朱铭来到书院的第三天,陈渊开讲,全校师生都去聆听教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