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 第541章 刘备:这曹贼家也不行啊!这才多少

第541章 刘备:这曹贼家也不行啊!这才多少年,就被司马家给篡了?

听到朱元璋所说的话后,刘备满是震动。

这结果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

三家归晋?

居然是三家归晋?

哪里来了个晋?

又是哪个司马家?

也就是说,这争来争去,到最后曹贼,自己这边,还有江东孙家,竟然一个真正的赢家。

最终都被那晋朝给取代了?

这着实是有些过于荒谬,也具有太大的戏剧性。

一方面,他还在怀疑朱元璋所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另外一方面,随着朱元璋的不断讲述,已经开始觉得,这些事情说不定还真有不小的可能性是真的。

和一开始相比,到了此时,他对于朱元璋所说的话,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有些动摇了。

同时,脑海之中也一些念头。

曹贼那边姓司马的,最出名的话无疑就是司马防一家。

司马防,以及其长子司马朗名声还是不小的。

在曹贼那边地位不低。

莫非……这个司马家说的便是他们?

站在这里沉默了一阵后,刘备对朱元璋行了一礼拜,出声道:“这位……天子。

能不能……劳烦与在下说上一说,曹贼的儿子是怎么篡汉的?”

经过了这一番思索之后,他决定先问问这个事儿。

相对于其他,大汉被篡的事,才是刘备最为关心的。

虽然知道,这件事儿肯定特别不美妙。

里面有着太多令人忿恨的事情。

但是他觉得,还是多问上一问比较好。

倘若今天所经历的这些为真,那么自己今后,是不是可以尽可能多的,做出一些事情来。

对这事进行改变。

朱元璋点头道:“自然可以。”

然后指着韩成道:“不过这些我记得不是特别清楚。

还是让我贤婿来和你讲吧。”

听到朱元璋所说这话,韩成就走上前来。

笑着伸出手和刘备握手。

“玄德公,久仰大名,今日得见真人,真乃后辈之人的荣幸。”

对于韩成的这个握手,刘备多少有一些不太适应。

但并非不能理解。

毕竟他也不是没有拉过别人的手,进行把手言欢。

所以,刘备应对的也十分得体。

既显得诚恳,又带着一些亲切。

简单的进行招呼过后,刘备并没有立刻询问曹氏篡汉的事儿。

而是先向韩成提出请求,让韩成给他一一的介绍了马皇后,朱标等人。

和在场的这些人一相见之后,这才开始正事。

望着韩成道:“韩先生,劳烦您了。”

从这些举动上面能够看得出来,刘备做事是真讲究。

而且亲和力,和人格魅力这些方面没得说。

不愧是刘家魅魔。

短短的时间,便已经给众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韩成笑着点点头道:“皇叔客气,这事儿我义不容辞。”

说着,就迅速的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望着刘备开了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曹操逝世于洛阳。

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

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曹丕继位之后,马上就动手做出诸多事情。

从内部权利制衡中着手,迅速做出反应。

笼络和扶植自己的势力。

同时打击排除异己势力。

二月壬戌日,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

已卯,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

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

五月,册封投降的山贼郑甘、王照为列侯。

щшш? ?????? ¢ o

又命苏则督军平定武威、酒泉和张掖的叛乱。

七月,孙权遣使奉献,同月,命夏侯尚、徐晃与蜀将孟达里应外合,收复上庸三郡。

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甲午日,带着军队驻扎在谯,在邑东以酒食慰劳六军和谯郡父老……

曹丕当魏王后的祥瑞简直不胜枚举:黄龙、凤凰、麒麟、白虎、甘露、醴泉、奇兽,无奇不有。

众人用这样的理由,来劝曹丕当皇帝。

曹丕假惺惺,断然拒绝。

下令道:当年周文王已占有天下三分之二,还向商朝称臣,得到孔子的赞叹。

周公实际上已经行使了君主的职权。

完成使命后还是归还给成王。

我的德行远远不如这两位圣人,像许芝这些话,我怎么敢听呢?

这些话使我心里害怕,手发抖,字都写不成,意思表达不清。

我要辅佐汉室治理天下,功成后交还政权,辞职还乡。

可是大臣们丝毫不理会曹丕的态度。

曹丕越是谦虚,大臣们越是起劲地劝进。

他们劝进的表章连篇累牍,多得数也数不清。

东汉朝廷的官员,魏国的官员都参与到劝进的行列之中,劝进表章的措辞越来越肉麻。

到了后来,华歆率领百官,联名上奏。

要让汉献帝禅位给曹丕。

在这个过程里,也少不了一番的威逼利诱。

那个时候,汉室衰微已经很久了。

朝中忠于汉室的人是越来越少。

曹丕手下的很多人,都想着更进一步。

在这种情况之下,献帝只得十分配合地连下了三道禅位诏书。

苦苦地恳请、哀求曹丕仿效虞舜,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曹丕却说:

听到这个诏命,真吓得我五内震惊,浑身发抖。

我宁可跳东海自杀,也绝不敢接受汉朝的诏书。

尽管曹丕的假戏作得如此逼真,但朝中的文武大臣还是心领神会,他们一边上书,一边在颍阴县曲蠡筑起受禅台。

经过九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大臣们数十次的上表劝进,汉献帝前后四次下达禅位诏书。

延康元年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号的汉献帝,被迫将象征皇位的玺绶诏册奉交曹丕,宣布退位。

十月二十八日,曹丕在桓阶等人所上的登坛受命表上,批下了“可”字。

第二天,曹丕登上了受禅台。

参加受禅大典的有文武百官,和匈奴等四夷使者共数万人。

在完成典礼后,曹丕对群臣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韩成把这些说完之后,在边上听着的刘备,身子都忍不住在微微的颤抖。

一双拳攥得死死的,面色苍白。

同时还有着无尽愤怒涌上心头。

这些狗贼,居然如此的过分!

竟能如此来对待皇帝!

简直无耻至极!

虽然大汉大权旁落乃是事实。

而经过了朱元璋之前的诉说,他其实也已经是做了一定大汉灭亡的心理准备。

可在这个时候,听到韩成说起禅让的诸多事情,心里还是难受。

恨欲狂!

那是他们的大汉!

就这么被这些小人给取代了!

他是真的痛心。

不过,在如此等待了一阵之后,听到韩成所说,登基之后曹丕居然直接来了一句尧舜之事,吾知矣的话后。

还是不由的愣了一下。

这……曹操的这个儿子,脑子不怎么样,怕不是傻了吧?

他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瞎说什么大实话?

就算是明白禅让是个怎么回事儿,那也不能在那个时候,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来上这么一句。

这不是要把皇帝的神圣性给拉下来,弄到地上踩吗?

他就不怕今后会有人,也同样如同他这般,把他曹家给篡了?

如此想着,又想起朱元璋所说的三家归晋。

近又是司马氏所立。

而司马氏,则属于曹操那边的势力。

心里面有一下子释然了。

这好像……还真就是报应不爽。

或许曹丕在说这些话时,那篡了曹魏的司马家,极有可能就在场。

说不定,就会绝对会把他的话给记住……

“韩先生,那曹氏的结局如何?他们是怎么被被司马家给篡了?”

沉默了好一阵儿,平复了心情之后的刘备,望着韩成出声询问。

他决定听上一听老曹家的悲惨故事。

从而让郁闷的心情得到一定的缓解。

韩成想了一下开口道:“司马家能够取代曹魏,最终称帝,其中在里面出了最大力气的人是司马防的次子,司马懿。

这人是个有本事的,同时也是个极为不要脸的人。

曹植和曹丕二人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里,这家伙在里面出了不小的力气。

因此,在曹操去世,曹丕领魏王之后。

对于司马懿也越发的重视。

司马懿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

曹丕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七年五月,曹丕病重。

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

曹丕对太子曹叡说:在这里的三位重臣,一定不要怀疑他们。

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

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

他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

司马懿击退了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

十二月,司马懿升任骠骑将军……

魏明帝去世,时为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

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

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

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

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

四人为骑都尉。

司马懿韬光养晦,大力拒绝而不让子弟为官……

……正始五年正月,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

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

魏帝曹芳从之。

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

wшw⊙ Tтkд n⊙ c 〇

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

牛马骡驴大量死亡。

蜀涪县及费祎援军亦相继到达。

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

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众……”

听到韩成的这些讲述,刘备心里,一时间升起来诸多的想法。

到了后来,自己这里居然是王平为大将?

这……自己二弟,三弟,子龙他们哪里去了?

不过心里面虽然好奇,他也并没有出声询问。

而是选择先把这个想法给压在心里。

先看看司马懿家是如何篡位的,曹魏家是什么下场再说其余不迟。

“……正始七年正月,吴兵入侵柤中。

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

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

应该让他们暂留北方。

曹爽不同意,说:现在不能在沔南修城守地,反而让百姓留沔北,这不是长远之计。

司马懿则说:放在安稳之处所则安稳,放在危险之处所则危险。

人与物都是如此。

所以兵书上说成败在于形,安危在于势。

形势是驾驭众人的关键,不能不审慎对待。

假设吴贼以二万人防守沔水,三万人与我沔南诸军对抗,一万人猛攻柤中。

我们怎么去援救呢?

曹爽不从,驱令还南。

吴兵果然击破柤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

曹爽的行为不但违背了顾命大臣应有的本分,也使魏国国力衰退。

不少有志之士颇感不安,希望太傅主持公道。

并州刺史孙礼就去和司马懿抱怨。

司马懿安慰他说:且止,忍不可忍……”

这司马懿,还真的有一手!

曹爽和他比起来,真就差的远了。

曹魏那边的人才,是真的多。

怪不得能成为司马家篡位的关键人物。

这要是这样的人能为自己所用,那该有多好!

不过又想起,自己已经获得孔明,心里顿时又好受了很多。

孔明之才,绝对在司马懿之上!

“……正始八年,四月,夫人张氏薨。

曹爽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

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这曹魏家也不行啊!

刘备心里想着。

这才传了几代,过去没多少年,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就是不知道,司马家篡汉时,曹魏家会不会比大汉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