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38章 起义十二时辰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38章 起义十二时辰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38章 起义十二时辰

每个时代都有那样一个风口。

站在那个风口上,猪都可以飞上天。

如果再能长出一双翅膀,那就可以飞的更高。

关键是如何找到那个风口!

在秦末之际的时代,陈胜吴广碰巧撞在了这个风口上,自此拉开了反秦的大幕,天下云集响应者,赢粮而景从。

大幕既已拉开,六国遗族也纷纷蠢蠢欲动,他们也想赶上一个反秦的风口,从而实现自己的复国愿望。

可惜下一个风口没人知道在哪,除了,易承!

秦二世一年,八月九日。

以刘邦为首的起义军宣布在沛县起义。

在做了一年多的充分准备后,这场起义被易承演绎的堪称完美。

当天一早两千多张起义宣传画被散播出去,直接就在沛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赤帝起,沛公兴!

为了方便最广大劳动群众的了解刘邦,易承在宣传册上浓墨重彩的介绍了沛公刘邦。

沛公刘邦,乐善好施,行侠仗义,为救黎民百姓,赴汤蹈火反秦。

沛公,就是人民的英雄,时代的楷模,跟着沛公起义,终将脱离被压迫的暴秦,迎接美好的未来!

而后五百多名训练有素,有着青铜武器和藤质铠甲的护卫团就在天明时分攻破了沛县县衙,将沛县陈县令吊死,将尸身连着棺材摆放在县衙门口,供人参观。

沛县瞬间就被刘邦占领。

沛县县衙中的狱掾曹参,厩司御夏侯婴也都被易承劝降,表示愿意追随刘邦起事。

几乎是在沛县宣布起事的当日,沛县周围的郡县也都宣布起事,胡陵、方与、丰县、昭县四座县城县衙全都遭到围攻,铁冲、张蕤、张良、樊哙等人分别率领近百人散在外面四处宣布起事,同时分发沛公刘邦的宣传画。

易承和萧何则是负责接收新来投奔沛公的起事百姓。

众人各司其事,各有分工,仅仅一天,整个沛县前来报名投靠的流民就多达一千余众,还有不少听说还在赶来的路上。

易承早已准备了近千条红丝带,新投奔的流民要将丝带绑在额头上,护卫团训练的士兵则是将丝带绑在胳膊上,因用赤带,所以易承也让这些士兵自称赤军。

三天之后,赤军的规模就急剧扩大,一度增加到六千人,而且还有人从各地源源不断的赶来。

这其中不少人都是因为看了沛公的宣传画才来跟随沛公起事。

有了人,自然就要抢地盘,而且易承深知时间的重要性,来了人,就要打!对于造反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于是,刘邦率领樊哙开始了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外用兵。

三日后的晌午,刘邦率赤军四千人攻打泗水郡监平所守的丰邑城。

根据情报,丰邑城有三百守军,不过都是正规的秦军。

四千流民正面对抗三百秦军,这是刘邦的战场首秀,易承力求万无一失,不仅在这批赤军中安插了弓弩手,还准备了三百骑兵随时支援。

午时一过,战斗就开始了,丰邑城不到两丈高的低矮土墙在四千人面前连个土坡都算不上,擂鼓一响,四千人一拥而上,丰邑城的三百守军瞬间便被吞没。

此战只损失了百十名流民的性命,就完全占领了沛县附近最大的一个军事部署,这也让刘邦信心大增。

占领了丰邑之后,刘邦采纳了易承的建议,开仓放粮,接济穷人,把名号继续扩大。

虽然粮仓的粮食最后很大一部分还是被易承命人拿去统筹为军粮,可开仓放粮的姿态做出去了,也给刘邦极大的提升了声望。

而且易承当初在《三大铁律,八项注意》中就交代所有军兵破城之后不得随意抢掠,否则要接受处罚,丰邑城中的富户都没有受到太多骚扰,为此,易承还专门命人印刷一分报纸,重点介绍沛公不杀不抢不骚扰百姓的良好作风。

有此风气,来投效者更多,每日都有源源不断的人前来投军。

好在易承早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当初训练的那两千人护卫团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他们的价值,每一个人都直接可以朝上升一级,手下再统管十个人,这样队伍规模即便短时间内扩大到两万人,依旧可以做到仅仅有条,令行禁止。

同时铁冲,樊哙在胡陵、方与也捷报频传,他们在占领两个县之后,兵合一路,一起攻打薛县,结果剿灭了薛县一个千人守军,获得铁质兵器五百余件,青铜武器三百余把,马匹一百匹,战车十五辆,可以说是一场大胜。

张良张蕤那边进行的也比较顺利,在丰县昭县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到是流民收纳不少,从张良传来的信中说,拿着锄头竹竿投奔的流民已经超过五千人,而且每日还有不少人来。

当夜,在沛县县衙,刘邦红光满面的跪坐在堂上,刚刚饱餐一顿,又收到戚县已被樊哙铁冲打下来的消息,可以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只见他朝着堂下的易承道:“燕兄弟,我等才起事五日,竟有如此规模,下一步是不是要去攻打彭城?”

易承停下手中的毛笔,摇摇头道:“彭城乃是北方大城,若是现在贸然打下来,虽然可振士气,但是却有一点不好。”

“哦?说说。”

“秦国虽是将亡之国,可是毕竟曾是一统宇内的大国,咸阳还有三路大军,每军有十万之众,皆兵甲锋利,彭城乃是一郡之首,我们若是早早贸然将彭城打下来,必将成为众矢之的,恐会首当其冲遭到秦国主力大军围剿,所以我不建议先打彭城。”

刘邦低头略微思索了一番,狭长的眼睛眯了眯然后猛地睁开道:“咱们现在就等其他六国起事,分散秦军的注意!”

易承点点头,“正是,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彭城周遭的小县全部吃掉,既不张扬,但也能赚到最大的利益。”

刘邦抚掌笑道:“有燕兄弟在,大业可成矣。”

易承笑笑道:“我不行,真正能辅佐你成就大业的人,还得是子房、萧何、韩信三人。”

“哦?”刘邦有些迷惑,“子房萧何某家知晓,这个韩信又是哪位?”

“刘老哥日后自然会知晓。”

刘邦想了想,轻叹一口气道:“燕兄弟所学道门理综隐派当真是有神鬼莫测之能。”

“只希望刘老哥若是日后遇到自称道门理综隐派之人,一定要待为上宾才是。”

“这是自然。”刘邦想了想又道:“子房虽精于算计,可某总觉得他似乎与我等不是同心。”

易承知道刘邦说这话的意思,想了想也说道:“子房一心想要恢复韩国,可韩国已无值得辅佐的明君,这令他也很纠结,只希望刘老哥日后要多多亲近子房,若能将他真正收归你的帐下,你当这天下之主的日子,恐怕也不会太远了。”

听到易承的这些话,刘邦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