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113章 道门理综的隐派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113章 道门理综的隐派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113章 道门理综的隐派

太阳沉入了大地,北天之上的星斗隐约可辨。

几座山谷中都没有了之前的喧嚣,只有一些没死透的人,发出的痛苦呻吟。

号角声再一次响起,原本在山顶镇守的秦国盾甲步兵开始以十人为单位,朝山谷中包抄,收缩包围圈,在他们收缩的路上,见到尸体,就会上前补上两刀,保证这片山谷中不会再有一名活口。

山谷中已成了尸山血海,十几万人同时被这样处死,就算是活了十辈子的易承,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

清扫了一遍之后,秦军便开始掩埋尸体。

山谷太大,掩埋工作只能分批进行,一队队秦军士兵,手持铁锹铁铲,将灰土扬起,埋向坑中死掉的人。

掩埋工作持续了一整夜,到了第二日的清晨,易承就看到山谷底部已经基本上没掩埋了一层泥土,那些昨日还活着人,如今都已经长眠在这片土层之下。

马斛的脸色很差,他与易承本不是少军营的人,他们还有几个兄弟,现如今都已经死在了这些山谷的坑底,这让他有些精神恍惚。

“上将军有令,稚子无辜,特放你们少军营的人一条生路,你们现在可以走了!”晌午的时候,一名身穿中将盔甲的军士来到少军营前面,高声宣布白起的赦令。

原本无比紧张的少军营众人,听到这个赦令,全都松了口气,大有死里逃生之感。

“哑奴!你听到没有,我们可以走了!”马斛抓住易承的手,神情激动地说道。

可易承此刻去没有听进去马斛的话。

如果此时选择离开,恐怕这一世就再没有见白起一面的机会,而且重回宏庄,也不切实际。

想到这,易承便下定了决心。

“啊啊啊。”易承一边嗯嗯啊啊的叫喊着,一边走出了少军营的队列,马斛愣住了,他以为自己的这个兄弟疯了。

那名秦军中将皱着眉头看着走出少军营的易承,听他啊啊啊的说不出话来,便知道此人是个哑巴。

“你有何事?”秦军中将朗声问道。

“啊啊啊。”易承指了指手上一块布条,这东西其实他前几日就准备好,不过一直没有机会交给白起。

现在白起派遣一名中将前来宣读他的旨意,那想必也能够见到白起,易承觉得这是自己现在接近白起的唯一机会。

中将命人从易承手中接过布条,就看到那张灰白色的布条上用血写着几个篆书大字,“吾有要事禀奏武安君白起。”下面还写着几个看不懂的符号。

虽然中将是个粗人,不过这张布条上的字却是都认得。

一个敌军少军营中的哑巴,居然呈上一张破布条,上面说自己有要事禀奏武安君白起,这事怎么看怎么透露着诡异。

可现在问题摆在中将面前,要不要将此事禀奏白起。

只是略微思忖,中将便决定还是将布条呈给白起看看再说,如果这个哑巴真的有要事,那他也是有功,如果这个哑巴骗他,大不了杀了便是,他也无甚过错。

想到这,中将咳嗽一声,对着左右亲卫道:“将此人押解在此。”说罢,便快步离开。

中军大帐,白起站在一张沙盘前观察现如今的战略形势,长平大捷的消息已经传回咸阳,秦昭襄王有意乘胜追击,进攻赵国邯郸城,可此次大胜也让其余五国看到了秦国的强大,秦军攻长平,五国不会来救,只会看着赵国和秦国斗的两败俱伤,可如果秦国要出兵攻打邯郸,试图灭掉赵国,那么六国在唇亡齿寒之势下,一定会竭尽全力来救赵,届时很难取得胜利。

白起甚至认为,秦军长平大胜的消息一旦传扬出去,其余诸侯六国会迅速组织军队前来赵国驰援,秦军需要尽快做好防御对策。

“启禀上将军,方才属下去赵国俘虏的少军营宣读赦令,可其中有一名哑巴,呈给属下一张布条,属下不敢亲自做主,特将此布条呈给将军。”

“哦?”白起也有些好奇的把目光从沙盘上移开,对着上将军道:“呈上来。”

“喏。”中将恭敬地将布条递了过去。

白起接过布条,只是看了一眼,脸色微变。

“速去将此人给本将带来!”

.....

易承跟着中将穿过了几道关卡,总算是来到了秦军大帐。

中将拉开帐帘走了进去,易承也随即跟在后面进入了大帐。

“将军,人已带到。”

“你退下吧。”

“喏。”

空旷的大帐中,便只剩下易承和白起两人。

十年过去,白起的容貌变化很大,他原来喜欢蓄长胡须,现在只留下两撇八字胡,眼角多了许多皱纹,鬓角也见花白,精神头也明显没有年轻时那般充足。

“汝乃道门理综之人?”

易承点点头。

“是谁教你的道门理综的数字。”

易承啊啊啊的指了指自己的嘴巴,示意自己不能说话,同时又做了一个握笔的手势。

白起将自己面前桌案上的黄纸和毛笔递到易承面前,就看到易承用非常熟练的手法写出了一行篆体字。

“我乃隐派之人。”

白起凌厉的眼神扫过易承的面容,易承也毫不畏惧的与之对视。

“天上白玉京。”白起一字一顿的缓缓说道。

‘十二楼五城。’易承也在黄纸上写下这么一句话。

“仙人抚我顶。”

‘结发授长生。’

看着易承在黄纸上写下的两句诗句皆对上了,白起原本皱起的眉头这才稍有舒缓,“未曾想居然在此地道门理综的隐派之人,真乃命数也!”

上辈子,易承对自己重生的各种可能性都做了推测,也对这些推测做了详尽的安排,其中一个安排,就是他重生在了社会地位极低的人身上该如何重新获得新身份。

为此,易承编造了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解释。

他向白起和宏庄的李家人交代,道门理综一直还有一派,名曰隐派,正如他那些年调查了解到的张家人一般,有明张和隐张。

明张沿用张姓,如张仪等人,在七国官方行事,而暗张则会改名换姓,用不同身份,渗入到七国之中,用各种手段,在暗地里改变各国的政治格局。

对此,易承也学习了张家的这个制度,他声称道门理综也有明派和隐派。

明派乃为主派,就如李长安传门主于荀况,荀况又传位于韩非一般,道学传承,光明正大,而隐派则与明派不同,隐派之人散落在七国各地,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地方出现,隐派之人所知晓的东西,要比明派多得多,可他们却很少抛头露面出现在诸侯眼中。

易承设计的这一套解释,让他重生之后有了充分的借口出现。

只要联系到上辈子托付的熟人,然后说自己是道门理综的隐派,便可不用做任何解释,就能够接触到上辈子的大部分人脉。

而确定道门理综隐派的,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和四句暗语。

只需要对上这些,便可以确定道门理综隐派的身份。

现在,他就通过白起,对上了这些暗语,坐实了他道门理综隐派之人的身份。

“少郎可需要本将相助?”白起缓缓说道,当年李长安在给他的信中就说过,日后如果遇到隐派之人,一定要尽力相帮,现在遇到了,自然要问问。

这一次易承在纸上写字的速度很快。

“带我回宏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