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105章 对话秦伶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105章 对话秦伶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105章 对话秦伶

晌午的阳光透过窗台照进屋中,把屋中的一切都照的很明亮。

此时易承的对面,正跪坐着一名身穿红色金边右衽常服,头发花白,盘起一个高高发髻的暮年女子。

如此近的距离,让易承能够清晰地看到秦伶的脸。

她的面容并不显老,看上去至多只有六十岁的样子,眼角的皱纹很浅,面妆上抹了一层米粉,两腮还涂了一层淡淡的胭脂,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一副淡妆也很有水平。

“说起来,这其实并不是公子与我骊山宫的第一次相见。”秦伶用她特有的恬适声音柔声道,不知怎么的,只要这个女人一开口,就总让易承有种安心定神的神奇能力。

“小子倒是不知之前在何时何处与骊山宫人见过?”

“无艳曾修书一封,让我骊山宫人多多注意你的行踪。”秦伶嘴角带笑,恍惚中竟有种少女般的狡黠。

“宫主说的是...钟无艳?”

秦伶笑着点点头。

易承又回忆起之前与钟无艳相见时的场景,一时间只觉得千头万绪,却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问起。

“我听甘茂长老说,你们也是张家的一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易承问了一个自己目前最想知道的问题。

“本来这些事是不能告知公子,不过之前骊山宫多有得罪,既已验明了公子身份,那老身就来给公子解答一番。”秦伶看了一眼窗外的景物缓缓道:“我张家自上古时期就有一人祖传世,此人祖可长生不死,自尧舜伊始,至夏商之时,这位人祖便创立了张家这一家族。”

易承回想起自己在张家重生的第八世,却想不起来自己记忆中有听说过张家存在长生不死的人物?

这让易承对秦伶所说的话产生了怀疑。

“确切来说,这位人祖是在成汤灭夏之后,才真正创立了我张家一门。”秦伶淡淡地说道,她也看出易承脸上的怀疑之色,可却没有要辩解的意思。

“这位人祖一开始是用自己的精血为引,再与一些长寿家族的女子婚配,诞下的后代再进行内部通婚,便逐渐产生了一个长生的家族。

只要这个家族的人一直内部通婚,其寿命便会越来越久。

但是,这种族中通婚,也有一些弊端,就比如寿命越久的人,就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疾病。

后来到周朝之时族中有些人就发现了这些疾病,他们不愿再与族人通婚,转而想要逃离张家。”

这就是近亲结婚导致的隐性遗传病啊,易承心中感慨,这些古代人虽然不懂原理,可实践出真知,这张家还是有些明白人。

“这些逃出张家的人,一开始受到了正统张家的报复,许多最后都以身死收场,不过还是有一批人彻底逃离了张家。”

“就是你们?”

“准确的来说,乃是我骊山宫的先祖。”

“他们逃了出来,组建了骊山宫?”

“嗯...”秦伶缓缓点头,“这些先祖们重新给自己取了姓氏,并且如同普通百姓一般,娶妻,结婚,生子,一代又一代,虽然与普通人所诞下的子嗣渐渐失去了长生的血脉,可也没有了那些疾病,这正是骊山宫的先祖们所向往之世。”

想想也是,活在一个必须要娶自己表妹,嫁给自己表哥的家族中,整天都是些德国骨科乱七八糟的关系,光是想想都觉得丧心病狂,更何况一整个家族都这样,有人出逃,也不奇怪。

“就这么一代一代人的过去,先祖们一开始在中原许多地方定居,也有许多后人流落在中原之地,不过后来我们这些离散的张家先祖觉得,还是需要抱成一团,才能方可更好的生活在这世上,因此他们便创立了骊山宫。

这里对于宫人们来说,只是一处家园,族人只要长到成年,便可自由外出游历,婚丧嫁娶也没有任何束缚,而且只要是骊山宫的人诞下的子嗣,都可以搬到骊山宫中居住...”

这简直就像是桃花源记中所写的故事一般,唯一有区别的是在桃花源中的人不与外界交流,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入绝境,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而骊山宫虽然也算是隐世,却仍然会派出一些族中子弟下山,甚至很多族人都成了当世的著名人物。

易承想起了给自己驾车的淳尝芳所说的话,兴许,他第一次与骊山宫人的相见也不是钟无艳,而是更早的一位名人。

“淳于髡也是骊山宫的张家人?”

“正是。”秦伶微微有些吃惊道,“淳长老乃是我骊山宫上一任大长老,虽然多年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担任宫主,可对我骊山宫也是照顾有加,曾经送来许多钱粮,这里的桃林,也有一多半是他命人栽种...公子难道认识他?”

易承头摇的像拨浪鼓,他是在第六世见过淳于髡,现在都第九世了,足足穿越了三十多年,不过他对这个人的记忆也还算深刻。

那个虽然长相滑稽,但是辩才极强,且多次以使节的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深受齐王赏识的小矮个子。

淳于髡当年在稷下学宫的地位也是超然一般的存在,可易承没想到这个人居然也和张家有瓜葛。

“小子只是听到淳尝芳提到了淳于髡这个名字,便好奇问问,并不认识此人。”

秦伶点点头说:“淳长老已经故去了三十余年,他的威名却依旧在齐国流传,乃是我骊山宫的楷模人物。”

“既然你们打算在骊山宫安安稳稳的过日子,那为何还要去调查张家?这不是以卵击石么?”易承又问了一个困扰自己的问题。

秦伶看眼窗外被日光铺满的庭院,缓缓地说:“本来我骊山宫并不想插手张家之事,可如今的张家却已经变了,变得让我们认不出来了,他们不再是只想着偏居一隅躲避战乱延续家族存活,而是开始将触手伸向中原,动用一颗颗棋子,来改变这个世界。”

“这和骊山宫又有何关系?”易承不解。

“这些改变的背后,都有张家那位人祖的影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