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52章 和氏璧的真相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52章 和氏璧的真相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52章 和氏璧的真相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亲身经历了规模化养殖之后,易承觉得老一辈人总结的经验智慧确有道理。

养几只鸡很简单,养十几只也不是问题,养几十只放养足够大也能养,可一旦饲养几百只鸡乃至上千只鸡时,集中化养殖就会产生很多的麻烦。

首先就是孵蛋的问题。

自上次六百多枚蛋只孵化出不到五十只鸡鸭后,易承就一直不停的尝试怎样规模孵化。

从孵化室的孵化情况来看,孵出小鸡的鸡蛋,基本都集中在孵化木架靠近火炕的部分。

这说明只有靠近火炕的部分温度接近四十度是合适的,而远离火炕的地方,温度达不到孵化标准,所以鸡蛋孵不出来。

重新实验了两次之后,易承又重新设计了一套孵化室,这一次他把木架直接放在火炕上方,然后火炕上铺满麻布,上面也放着鸡蛋进行孵化。

经过改进,效果好了许多,上升的热气流能极大的提升孵化的效率,不过木架上方最多也只能放三层木板,再多,热量衰减,也孵不出来。

解决了孵蛋,然后就是养殖了。

本来易承还打算鸡鸭一起养殖的,后来才发现,鸡鸭这种根本不是一个物种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灾难,而且鸭子需要大量的水,水不够,经常养着养着就开始大量死鸭。

最后还是选择分开养殖,不过相较于鸭子,养鸡的可行性更高,易承也投入了更多精力在养鸡上。

山上的房舍不够养鸡了,易承就又在后山清理出一大片空地,然后找人盖起了鸡舍,鸡笼全都用木头打造,鸡饲料用小麦混拌着菜叶米糠。

其实李长安那一世时,易承也养过鸡,不过都是小打小闹,只在宏庄里散养百来只鸡,平时吃鸡蛋,逢年过节的时候吃鸡。

现在既然打算规模化养殖,那怎么说也得养个一千只鸡,如此,才能证明在这个时代规模化养殖的可行性。

不过随即而来的一场寒冬,打断了易承的计划。

大雪纷纷扬扬的落下。

外面的气温急剧下降,这降温速度就连易承也是第一次见。

大雪下了三天,天地苍白,白雾一片,雪停之后,气温骤降,一夜之间仿佛整个天地都像是被冰雪冻住了。

听说大雪压垮了不少建筑,长安三辅皆有冻灾,好在今年秋收是个丰年,老百姓此时都躲进家门,数着日子熬过寒冬。

易承出去走了走,很快就又回到了山门的暖房中,一边围着暖炉烤火,一边思虑万千。

穿越了那么多世,看惯了许多生死,易承其实一直以为自己的心早已硬如铁石。

直到太宰去世,易承都不觉得自己有太大的悲伤。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死。

每一个他所关心、爱护、倾注心力的人,最终都会死。

易承深知这一点。

所以他以为自己完全看开了,对任何人的离去,都会保持从容。

可是当太宰真的离世后,易承才发现自己心中莫名的悲伤,不可抑止的从内到外包围了他。

虽然他和太宰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可这一世重生为陈耳的记忆却与太宰相依相伴了十六年。

太宰虽不是他的生父,可却胜过生父。

太宰走了,易承的心也空了一块。

原本他以为只是自己矫情了,特别是看到影卫众人为太宰守灵时的悲凄模样,易承多少还有些不能理解。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亲人离世的痛楚还是不可避免的袭来,以至于在太宰去世后的半个月,易承经常会梦到太宰。

梦醒了,易承才发觉只是一场梦,随即又是一阵怅然若失。

闲着的时候,易承就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伤感的情绪中。

这让易承常常独自一人,默默悲伤。

易承知道,自己不能继续这么下去了,他必须给自己找些事做。

于是在看到东绣县令送来的鸡鸭蛋之后,易承才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试一试能否在这两千多年前实现规模化养殖。

自从开始饲养鸡鸭,易承就变得忙碌起来,养殖说起来简单,可实际做起来,却有很多需要操心的各种事。

鸡舍、通风、防雨、饲料、供水、排污、储存等等,每一件都需要亲力亲为。

用忙碌麻木自己的方法果然很奏效。

在忙与规模化养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易承都没有再过多的思念太宰。

心中的那一处空缺,也慢慢长出了肉芽,虽然还能看到伤口,可却不像开始时那般痛在心扉。

现在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终止了易承的忙碌。

整个人闲了下来,坐在暖炉旁的易承,又回忆起了与太宰的点点滴滴。

......

“耶耶...这是?”

“熊掌。余的身子刚刚好些,需要大补一番,正巧吾下午见了一头熊,用弩弓射住要害,尾随其过了三个山头,见熊流血力竭,遂将其砍杀,并把熊掌带回给余补补身子...”

...

“耶耶怎么知道始皇帝会复活呢?”

“那是因为耶耶曾亲眼看到始皇帝陛下服下了长生不死仙丹,故才知始皇帝一定会复活...”

...

“这是始皇陵的秘匙。把秘匙对准缺孔塞进去,二者严丝合缝之后,可以拉出中间的这个空环,向左旋转三圈...

整座始皇陵,只有两处入口,一处是此地山涧中的入口,另一处乃是南面悬崖的一个通风口...”

...

“耶耶,这些是什么?”

“此乃天地造化的仙石,于暗中光芒尽显,那些凡夫俗子追求的金银玉器与这些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王将这些世间罕有的奇珍仙石作为奖赏给吾太宰家族,可见王对太宰家族的信任...”

...

“耶耶之前...经常来这里么?”

“哈哈,那倒是不经常来。”...“吾曾听闻,这些仙石都乃仙界之物,散落世间各地,其表面光华流转,仙气荡漾,离的近了,吾等凡人受不起这些仙光仙气,故会头晕目眩,不得久赏...”

...

“这些仙石以后都是余的啦。”

“耶耶自己留着吧。”

“耶耶老了,百年之后,这些仙石,除了给余还能给谁,这些是咱们太宰一族的传承,比什么都珍贵,余还是要传给余儿子的,儿子再传给孙子,子子孙孙为太宰三世四世乃至万世也...”

...

“是耶耶把这东西从皇陵中拿出来的?”

“正是...陛下在世时,曾亲自与吾说‘此和氏璧,便交余太宰一族,二者同寿,壁在人在,壁亡人亡。’如今,吾已把第三代太宰之位传与汝,自然是要将这和氏璧取出来交于余的...”

......

太宰将他的一切都传给了自己。

作为臣子,他一生尽忠职守,为始皇帝护卫皇陵,至死不止,可谓忠;作为太宰,他把影卫众人视为兄弟,不顾生死相助,同甘共苦,可谓义;作为父亲,他传承太宰之位,将一切秘密传给自己,无愧祖宗,可谓孝。

虽然太宰有时候看起来有些死板,可作为一个人,他已经做到了尽忠尽义尽孝。

和太宰比起来,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做不到这些。

易承打开了那个太宰最后留给他的铁盒。

温润如玉,洁白无瑕的和氏璧静静地躺在铁盒中。

易承还记得自己在后世,学过的卞和三献宝玉的故事。

可在这个时代他并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因为他的横插一脚,原本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和氏》,作为道门理综隐派的接班人,韩非早早被张家人害死,导致这篇文章也没有了。

和氏璧的起源变得扑朔迷离,易承只听说过,它是楚国祖上传下的宝玉,后来流落赵国,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骗到,可被完璧归赵的蔺相如阻止,不过天下风云变化,几十年后,几经辗转的和氏璧,最终还是到了秦国,并被秦始皇所喜爱。

在秦国坊间多传闻,始皇帝把和氏璧做成了一块传国玉玺。

可是现在,易承从太宰的遗言中得知,真正的和氏璧,从来没有被雕刻成玉玺,而是被放在了始皇陵中。

看着那块莹莹白玉,易承陷入了沉思,历史上又有多少道听途说的事,隐入尘世的烟尘中,无人知晓真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