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 > 第996章 咋就那么乐意出风头呢!

第996章 咋就那么乐意出风头呢!

第996章 咋就那么乐意出风头呢!

日子过得很快,眨眼间就到了年终岁尾,经受过干旱考验的二马架今年再次获得了大丰收,到处都堆满了稻子,连空气中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米香味。

为了抢秋收促生产,做到颗粒归公,李东升抱着行李卷在太平山大队驻点,每天天不亮就抄起镰刀,跟着乡亲们下地割稻子!

“今年的稻子又是大丰收啊!”

看着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他提起胳膊擦擦汗,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要是每个大队都像他们这一样,还愁吃不饱饭吗?“领导喝点水!”

孙建平赶着马车运送稻谷,他们屯子的水稻早就收割完了,现在出动精壮劳动力,帮纪家油坊抢收稻谷呢!

“呦,还是蜂蜜水!”

李东升抿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让他精神一振!“我刚才估算了一下,纪家油坊这片地亩产能达到四百五十斤左右。”孙建平扯过一根稻穗,抠下两粒稻子,搓了搓,递给李东升看,李东升点点头,“我听老曹说你这些年一直在坚持水稻育种,优中选优,看起来这个良种算是成了!”

孙建平笑着摇摇头,“还不够,人家国外有的水稻亩产能达到八百到一千斤,咱们这还差得远呢!”

“那你还得多多努力啊!”李东升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一个是继续强化思想教育工作,把评水浒推向**;当然也要紧抓生产不放松,大修农田水利,另外以呼多河大坝为核心,进行旱改水作业,在洪泉公社也种出万亩水稻田出来!”

孙建平只是笑,见李东升一脸狐疑的看着他,急忙点点头,“对对对,毕竟谁不想顿顿吃大米嘛!”

“哈哈,顿顿吃大米,那是神仙过的日子啊!”李东升也笑了,瞅瞅天色,“等帮你们收完了水稻,我也得去各个生产队走一走转一转,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了,总要颗粒归仓,不能让乡亲们的汗白流啊!”

“嗯嗯!”

孙建平忙不迭点头!

快走快走!

有领导看着干活实在太难受了!

“我先去那边割稻子去了!”孙建平找了個借口走开,李东升笑着点点头,弯下腰,手中的镰刀咔嚓咔嚓来回挥舞,便见一丛丛稻子被割倒在地,堆成一堆。

他抓起一把饱满的稻穗,眼珠一转,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这不是最好的宣传材料吗?丰收了!站在高处往下看,金色的稻浪一直连到天边,孙建平深深吸了口气,看来自己这些年没白忙活!别的地方暂且不论,最起码太平山大队这嘎达算是彻底解决温饱问题了!以前地处大兴安岭边缘的太平山大队,是出了名的穷地方,号称“村穷、地贫、民刁”,也是赫赫有名的土匪窝子,专门出悍匪,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都避之不及,更别提把女儿往这个穷山窝里嫁了!

现在不同了,自打太平山水库修成,引水渠道贯通后,这边十三个大队足足开垦出了好几万亩稻田,让整个大队的粮食产量连翻了好几番!

现在家家户户都不愁吃的了!

用乡亲们话说这叫老鸹变凤凰,太平山大队一下子就抖起来了!现在太平山大队的社员,走到哪都得让人高看一看!人家……

顿顿吃大米!日子比神仙过得都好!许多乡亲们到处打听太平山大队谁家有要娶媳妇的儿子,巴不得把女儿送进“福窝”里去享福!孙建平并不想刻意去强调自己对太平山大队的贡献,他认为这是一个知青,一个乡村干部应该做的,不过有些人不这么想。

《喜报!纳河县杜尔基公社太平山大队水稻再次获得大丰收!》报纸上又出现了一篇大篇幅报道,报纸正中,李东升怀抱一大捆金灿灿的稻穗,笑得合不拢嘴!“啥人呢这是!”

老曹看到报纸,呸了一声!“呦呵,老曹你别说人家不好,你看看这上边还有你和建平的名字呢!”

吕主任一把抢过来,从头到尾扫了一遍,指着报道里的两个名字,笑道。

老曹低头瞅瞅,一撇嘴,叼起烟袋咕嘟两口,“李县长咋这么能折腾呢?”

“啥叫折腾,老话说得好,干得好不如唱得好,咱们汗珠子掉地摔八瓣,辛辛苦苦修大坝改水田,哪个领导知道?人家不一样,小报一登,照片一贴,功劳不就到手了?”

孙建平正在隔壁屋和田会计算账,听到正屋几个人叽叽喳喳议论,他眉毛一蹙,果不其然,吕主任与李县长之间有嫌隙了!

而且怨气不小!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李县长抢的不都是人家吕叔的功劳?

你说你一个县长,越俎代庖,把丰收的功劳都记在自己头上,让下边人干瞪眼,这事……

搁在谁身上谁不来气!现在想想,这几个县长,李东升是“贪”,贪图虚名,一个劲的给自己捞功劳攒资本,意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姚忠平是“嗔”,军人出身的他一身火爆脾气,沾火就着,但始终秉持一颗公直之心,可惜刚强易折,最终被边缘化了。

林国桢是“痴”,他学历最高,身上有着浓厚的书生意气,喜好钻研学术,正是随着他的“痴”,逐步将钻研的目标从农业种植转到对现行政策的怀疑,试着调整现行政策……结果被上头列为危险人物,调去党校“回炉深造”了。

平心而论,这三个县长每一个都是好人,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每个人又都因为各自的性格差异,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至于廖文合,他代表的是另一个极端——混,混日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我能平安退休,安享晚年,老百姓吃不上饭和我有个毛的关系!“建平伱说他这人……咋就那么乐意出风头呢!”吕主任看到他进来,把报纸推给他,抱怨道。

“龙生百子还各不同呢,更别提咱们了!”孙建平笑笑,接过报纸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李县长还算实事求是,把太平山水库的修筑过程写了一遍,甚至还提到了黄教授的名字,不过主要还是以炫耀他自己参与抢秋收工作为主,和批水浒等运动夹杂在一起,重点突出了太平山大队一方面抓生产,一方面抓批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都看到报道了?”

门外吱嘎一声,停了一辆吉普车,穿着厚厚军大衣的李县长风尘仆仆走进来,先凑到路边烤烤火,见孙建平拿着报纸看,笑道。

“领导来了!”

大家伙急忙起身相迎,李县长笑笑,“坐,都坐,我这次来呢,是来检查一下你们这批水浒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了!”

“您来得正好,我们正准备最近召开一次评水浒思想交流大会呢!”吕主任眼珠一转,随口应付一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