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 > 第195章 以前也不闹饥荒啊!

第195章 以前也不闹饥荒啊!

第195章 以前也不闹饥荒啊!

“别提了,要不是被那帮泼妇给我逼得……我也没辙!”

头巾下的老于一肚子苦水,一把扯过头巾又围上,“你们可别跟别人说啊,要是被那帮泼妇逮着我的影,指不定怎么挫磨我呢!”

“都听着没别往外说啊!”大家伙笑得肚子疼,一个个咋咋呼呼的大声嚷嚷,臊得于长海老脸通红,“别吵吵了,你们还怕别人不知道啊!”

“不是你说不让往外说……”

众人一个个笑得丧心病狂,于长海气得一摆手,“建平麻溜的赶车,走走回去,跟伱们扯不起!”

马挂铃铛,叮铃铃跑出公社,身后留下一片笑声。

杨主任也站在院子里,望着远去的马车,笑得不行。

这个老于!

总算有惊无险回了于圩子村,于长海扯掉头巾,长长松了口气!

这个大队长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老于你歇着吧,我们爷俩也得抓紧往回赶了。”老曹瞅瞅天色不早,和老于吆喝一声,调转马头往回撤。

“路上慢点!”于长海站在自家院子里,目送他们离开。

“叔,往年咱们这都吃返销粮吗?”

回家的路上,孙建平赶着马车,和老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老曹嗯了一声,“可不是咋地,这都吃了多少年了,年年一到春天就排队去公社要粮食。”

“那没返销粮以前,闹饥荒时都是咋整的?”

“以前也不闹饥荒啊!”

爷俩面面相觑,都沉默了。

回到家之后,孙建平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县防疫站给的赤脚医生培训的通知,正看着,忽然肩头被人拍了一下,他扭头一看,是一个明眸善睐,眉目如画的漂亮大姑娘。

“干啥呢?”钱慧珺蹲下来,身上一股淡淡的胰子香味,她扯过孙建平手里的通知仔细看了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纸上的字有些入神。

“刚去了趟公社,杨主任给的,说是谁愿意去就抓紧报名。”孙建平下意识往旁边靠了靠,“你今天没去挣工分啊!”

“地都收拾完了,就等着解冻开犁,还收拾啥?”钱慧珺又往他身边靠了靠,“孙建平,你说我要去当这个赤脚医生,人家会不会要?”

“应该会吧,毕竟这是治病救人的活,你想去?”

“想啊!你不知道自打郝翠翠当上民办老师后,现在可牛了,一天天的贼能嘚瑟,说她和刘凤霞俩都都跳出了农村,以后前途一片光明,我和周薇这帮人就只能土里刨食……越想越来气!”

“你想去,那你就去吧!”

孙建平笑了笑,“当个好医生也挺好,谁还没个小病小灾的,到时候就没敢得罪你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钱慧珺从他这里得到了认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谁敢整我,我就不给他看病!”

“哈哈!”孙建平也笑了,“所谓医者仁心,你这还没当上医生呢,就想着打击报复了?”

“医者仁心,说的是谦谦君子,我又不是君子,我是小人,小女人,讲究个睚眦必报……”

“我觉得我都够歪的了,没想到你比我还歪!”

“咱们这就叫臭味相投,对吧!”

俩人蹲在墙根下有说有笑,老曹叼着烟袋,扛着耙子从远处走过来,见两人说笑着,也是含笑点点头。

多般配的一对儿!

看到老曹过来,钱慧珺俏脸一红,匆匆收起通知书,“不跟你唠了,我回去看看咋报名。”

“嗯,记得医者仁心!”

“略略略,睚眦必报!”

她俏皮一挑眉毛,眉染风情,娇俏不可方物,看得孙建平心里一动!

这小妞……

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老曹拍拍他的肩膀,指指钱慧珺,孙建平脸一红,“叔你这是去哪块地了?”

“下洼地,我去把碎草稞子搂一搂。”老曹给给一笑,“我看小钱这孩子不错,挺好,要不叔帮你拉嘎拉嘎?”

“叔你开啥玩笑……”孙建平连忙含混岔过这个话题,“咱们现在修渠还缺啥材料不?”

“缺,缺个专家。”

老曹仍是笑,“你也老大不小了……”

“叔咱们说正事呢!”

“咋,成家立业不是正事?”

老头步步紧逼,孙建平一脸无奈,“等修完水渠再说成不?现在最大的事就是修水渠!”

“对对对,修水渠,这个事可是比天大……杨主任不是说给咱们派个技术人员过来么,也不知道啥前来……”

老曹絮絮叨叨,孙建平抬头望望远去的钱慧珺,心里忽然又跳出一个人。

那个家伙,到现在也没给我来信!

三天后,队上来了通知,让各家各户都带上钱去公社粮库买返销粮,大家伙早就轻车熟路,先去队里借钱,每家借个二三十块钱,队里也没钱,老曹干脆就给大伙打白条,再盖上生产队的印章,让他们拿着这个去粮库买粮。

粮库看到白条,也是没辙,却又不能不卖,万一饿死了人追究下来,谁也别担不起这个责任!

于是大家伙欢天喜地的拿着白条去买返销粮,队上的饥荒就这么越堆越多,越堆越多……

孙建平看过几本经济学方面的书,他很清楚也很明白这种模式根本是玩不下去的,等哪天债务堆积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带来的只有雪崩式的垮塌!

可是谁又能有什么办法?

当前能做的只有提高粮食产量这一条路可走!

农村所有的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粮食两个字!

有了足够的粮食,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可是现在粮食产量低得吓人!纵贯整个公社,现在粮食产量最高的于圩子村,也才勉勉强强勾到每亩地三百五十斤。

这还是种植高产的苞米,如果是小麦、黄豆之类的,产量更低了,有时候秋收时能不能收回种子都是两说。

至于杨主任所提的“跨黄河,过长江”就更难了!

不是社员们不努力,而是和杜尔基公社的土地构成有很大关系,整个公社多的是山坡地,平坦的肥沃黑土熟地都被小鬼子占去,建成千叶和纳河两个垦殖会社,建国后这两个垦殖会社的土地又都直接转成国有农场土地,留给本地农民的只有不产粮的河滩和山坡地。

按照于长海的计划,就是先把山坡地进行平整,走农业学大寨之路,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一来平整土地的工程量太大,乡亲们根本吃不消;二来就是随着多年开垦,表层土已经形成种植层,平整后把表层土推开,下面的黄土层没有多少营养成分,还需要重新培养种植层,到时候粮食产量更低!

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于长海只得暂时放弃这个计划,他听说上头要给公社调三台拖拉机后,平整土地的计划又如熊熊之火,在他内心燃烧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