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八八八章 没有相同的美人

第八八八章 没有相同的美人

第880章没有相同的美人

曹操跑路江南,王大将军正式开始了对河南的统治。

这些都是有成例的事,归根结底就是那么几件,审判不法,分发土地,卫生、种地、盖房、修路、架桥、水利、兵役。

杀一圈没能跑路的富户、地主、游侠,以及趁着权力真空导致的各种违法乱纪的事,基本上就能收获民心。接下来的工作只要干上几年,有一些积累,那么日子就过好了,百姓就安定了,自然也就刻意忽视过往的悲伤苦痛,心向着在大将军的带领下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相应的清点统计工作,也已经完毕,真正的数据并不好。

最重要的人口资源,在黄巾以前,青州三百万、兖州四百万、司隶三百万、豫州五百万、徐州也有将近三百万,总算一下,原本的河南、江北地区,有人口近一千八百万。

而经历了先前的董卓掌控关中、司隶,再后来的李、郭汜等,以及关中的各种大小军阀,又有曹操早年与刘备开展徐州之战,刘备后续迁移徐州人口南下,又有曹操与袁绍持续多年的河南之战。

还有曹操跑路江南,运送过去的许多人口。再加上瘟疫、旱灾、蝗灾,以及因为战争而来的强硬的征兵,繁重的赋税,这些全都是导致人口锐减的因素。

如此到了王言驱赶曹操南下,正式接手河南地,最终汇总统计的人口,只有七百六十余万。

从黄巾开始,到王言接手河南,不过十七年而已。

在这方面来讲,十分符合人地矛盾的问题。和平时期人口增多,官吏增多,富户增多,豪族更加的豪,直到大家的贪欲超出了生产力,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结构,人民揭竿而起,打上几十年的仗,死了老大的一批百姓,又死了许多的富户地主,灭了几家大豪族。

人地矛盾得到缓解,因为战后的破坏,要重新经略土地,是以王朝初期也算吏治清明,如此慢慢发展,便又经历了一轮起伏,完成了一次王朝的更迭。

如今统计一番,包括匈奴、鲜卑、乌桓、扶余、高句丽、羌胡等蛮夷诸部,以及汉民,王大将军治下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七百余万。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毕竟到三国结束的时候,总人口都不到一千万。主要原因还是王言的根基比较稳,速度也很快。

同时期的老曹这会儿可是才打完官渡,往辽东打呢。王大将军却是都已经踏平了草原,打下了凉州。甚至船队都发现了新大陆,带回了新的粮种。别的不说,现在吃东西有辣椒了,喝酒有花生米了,无聊的时候也能嗑瓜子,而且花生、瓜子都能榨油,又丰富了食用油的种类,多了产量。

这七百六十余万的百姓,其中还多是老弱病残,壮劳力占比甚少,这全都是老曹的功劳。….

虽然说没有女人,就没有社会的延续,但是在当下的农耕社会,自然是男性壮劳力更加的重要,他们服兵役,种地,修路,什么苦活累活都是他们干的。虽然女人同样也不轻松,但也不是那么比较的。

所以为了保证河南地的建设,更为了保证人口的增长,王言又在进行人口的迁徙工作。调集一部分未婚的男人来到河南,给他们发媳妇。再将一部分女人调到其他地方,官配婚嫁。部分的男人,可能还要有两个媳妇。当然不是黄花大闺女,都是带孩子的,同时又有生育能力的。

没有生育能力的老人肯定也要照顾到,都是工厂干活的。组成了许多新的家庭,也拆散了许多家庭,很多人这辈子都再也见不到,这是权宜之计,也就是这一代人的事。

主要考虑的还是男女都不能单身,没爹的孩子也要有人养大,孤寡要有安置,能生孩子那就不能不生。

困难是暂时的,幸福才是长久的。虽然这一次又是新增了一大部分的无积蓄的人口,但是只要挺过这两年,好日子就来了。

到时候家有余粮,还有才出生的孩子,日子越过越好,自然王某人的帝国也就越来越强大。

俗话说,爱江山更爱美人,但其实王言都不爱,他只是在体验罢了。每一次打天下,坐江山,都有不同的收获,既有人民智慧的创造,也有他自己站在权力巅峰的体悟。同样的,每一次精力的美人,都是一种不同的体验。

毕竟莱布尼茨还说了,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种差异,造就了不同人的不同魅力,尤其是不同的美人。

即便对于王言来讲,那也是没有毛病的。尽管他毕竟穿越诸多世界,很多人的模版来源于现实世界的明星,这导致他已经越来越多的遇到熟人,但这些熟人,虽然模样差不多,但她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质,美的一样各有千秋。

可能在以前的相遇中,她不是很好,甚至可能被王言整的很惨,但是下一次再相遇,就跑到了一张床上,这也说不定。都是感觉,都是精力。

今天,有几年没娶媳妇的王大将军又娶媳妇啦。

昔年创业之初,甄氏主动投资,帮助王大将军买官,运送粮食等关键物资。可以说甄氏发挥了相当重大的作用,那一年甄氏若是不来,买不买官倒是无所谓,没有粮食却是一件相当大的事。若非甄氏,那一年的冬天会死很多人。

当时甄氏欲联姻,除了甄道以外,还有最小的当时没有名,后来叫甄宓的姑娘。当然这里要再次重申,王大将军不是好色之人,就是要见识见识罢了。

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已是到了十八岁的甄宓入府的时候,而王大将军已有三十五岁。….

王大将军十分给面子,穿着大红色,绣了五爪金龙的滚龙袍,头上顶了冠,背着手站在将军府外,看着那条笔直的马路。

“孟光,十七年前汝言今日或能取天下,如今来看,却是吾未做到啊。”

甄晟笑道:“将军何必妄自菲薄,如今已经一统北方,远驱蛮夷,再无敌手。只待我等积累五年,彼时往攻江南,曹操之流,一战可破,天下可立定矣。”

给王言做事十七年,甄氏的发展很好,家族子弟充斥着王言治下的各行各业,主要以文官、文昌阁学者为主,在军方的实力差了很多。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能打的武将,没有特别出挑的人,位置最高的,也只是吕布麾下的从军司马,凭资历上去的。

另一方面,甄氏也不敢在军队发展势力。目前来讲,甄氏还是十分谨慎小心的。偶有擦边,但都没有出格。

而甄晟自己,还是以前的那个情况,虽然他已经成为了甄氏在王言手下权力最高的人,但是在甄氏内部,甄晟到今天为止都没有话语权。他说的话人家会听,但是他说的不算。

甄晟这么多年都兢兢业业,比贾诩还要谨小慎微,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身边这个笑呵呵的,没有丝毫与众不同,看起来就如寻常人一般的王大将军,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又拥有着什么样的手段。

他把家族和自己,分的很清楚。

王言摇头一笑:“曹操非庸人,且巴蜀有天险,一战立定天下实乃妄想,以我观之,非十年不可。”

“不论十年八年,天下终是大将军之天下。”

“非也,天下之大,何能为我一人所有?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晟知错,皆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然今日繁盛,我等虽有奔劳之苦,自炎黄至今,未见如此盛世,将军一人之功德也。”

甄晟是铁了心把这个屁给拍下去。

王言哈哈笑,拍了拍甄晟的肩膀,没有再多话。这时候,远处有一辆马车进入了王言的视线。因为他此前早已立了规矩,他这边是没有丝毫排场的,而且那么多的媳妇,也确实都是这么过来的。同时要求娘家人也不要太张扬,一切从简。

所以甄氏来的队伍就平常了些,也就百多辆马车吧……

从甄氏的角度来讲,他们当然是想要搞大阵仗的。毕竟他们家俩女人进了将军府,甄道还是大媳妇,现在嫁来的甄宓是最小的,以后王言就再也不娶了。甄氏当然想展示,王言对他们的优容,更加的凸显一下他们家族如今的鼎盛。

不过王言的要求,他们不敢违背。尽管百多辆马车的阵容,对于王言其她媳妇来讲,已经相当庞大,但是对甄氏来说,确实很平常,很普普通通。

毕竟他们是真正的大家族,而且还是跟王言绑定最深的大族,王言治下的每一个县级单位,包括凉州、西部草原在内的每一个,全都有甄氏的产业。实在有钱的很……….

很快,马车停在了将军府的大门之前,一个穿着嫁衣,蒙着盖头的女子,在小丫鬟的搀扶下走到了王言的面前,福身施礼。

“甄宓,见过大将军。”

她的声音空灵软糯,似初春化冻,汩汩而流的泉水,也似夏日美如画的山水间,飞出美丽弧线鸟儿的轻啼。她的身段为宽大的喜服遮蔽,透过脖颈之间的锁骨以及肌肤的莹润,漂亮的手指,不难想到她的身段之玲珑。

抱着欣赏的眼光,上上下下欣赏了甄宓的身形,再看看一边笑呵呵的甄道,王大将军点了点头:“甄氏女美也,带去后宅罢。”

甄道应了一声,拉着妹子就走进了将军府。

后边的马车开始卸着东西,全都是甄宓的嫁妆,都是各种的珍惜宝物,相当值钱。王言并不如何关心甄氏都送了什么陪嫁,这些他过后都会清楚,看了眼手下人在那交割礼单,清点物品,转身带着甄道等人进了府内,开始饮宴。

照旧的,外面的文武基本上都在,娶新媳妇的喜酒,理所当然的成了高层会议。事实上也没有耽误吃喝,这些人已经很习惯王言的风格,说事儿的时候也没忘了吃喝。

主要说的还是各地的工作进展,尤其是新得到的河南的情况,都是民生内容。武将们都是一声不吭的,因为在民生上,他们没有发言权,军队帮助地方政府,组织士卒帮助生产建设,或是维护地方秩序等等,都是各部司马的事,他们会跟地方官吏沟通,配合行动,但是地方官吏没有权力调动军队。

武将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把士兵训练好,把防守做好,把战争打赢。所以他们平日里,除了锤炼自己的身体,剩下的时间不是在训练士卒,就是在研究驻地附近的地形,研究各种的关隘,更研究如何推进。

同样的,在对于军事行动上,文臣们也是没有发言权的。贾诩、郭嘉能说,那是王言给的权力,他们也有这个能力。其他的高级文臣,在军事行动的话题上,讨论的永远是大的战略,分析利益。如何打,怎么打,不是他们该置喙的。

王言早就在开始分割文武,明确文武职权,划定界限。尽管文臣一个比一个猛,剑术都很了得,王言也在鼓励文臣的勇猛。但个人的勇猛,和战场的勇猛,并不是一回事儿。更加的不是他们能打,就能带兵去打仗。

毕竟看着分作两排的文武就能看明白,一边的文臣滔滔不绝,一边的武将吭吭猛吃,文臣再能打,在这些武将面前也是一招死的命。

汇报过了治理情况,就又是贾诩长篇大论,他得说洛阳的建设,再有几个月王言就要迁都了,事情很繁重。

而在这些都结束后,贾诩才说起了形势。

“大将军,曹操下江南以后,明发诏令,使刘备、刘表、刘璋、袁术交兵,又遣使往说各地豪族,此乃阳谋,高明非常。听闻商队来报,各地动荡,豪族欲共举曹操一统江南,与我相抗。如此局势,将军万不能坐以待毙。”….

王言笑呵呵的喝着酒,示意继续说。

贾诩清了清嗓子,说的更大声:“而今刘备拥吴郡、丹阳、会稽三郡,有徐州、扬州豪族相助。然曹操势大,袁术现已不敌,接连损兵折将,不过勉励支撑,今年必亡。刘备麾下亦难同心力,其早与将军有旧,昔年更避难辽东,为将军麾下从事,其下豪族更加难安,必然心向曹操,其难长久。

既如此,将军何不招降刘备?若得其地,我等便无有登陆之险,经略五年,便可以西进,往攻曹操,一统天下。”

郭嘉深深的看了一眼老贾,也咳咳了一下,说道:“巴蜀物广民丰,更乃易守难攻之险地,若果真为曹操所得,伐曹必然不利,战事旷日持久,非将军之所愿,更非天下百姓之所愿。嘉以为,刘备要招降,巴蜀亦不可不顾。可以过散关,破阳平关,灭张鲁,下汉中,兵抵剑门,以窥巴蜀。”

管宁十分赞成的点头:“大将军,文和、奉孝之言极是。将军当知刘备为汉室,而今汉室名存实亡,曹操势大,其事再不能成,若将军亲笔书信一封劝降,刘备但明形势,必然投我。”

管宁现在是东北最高长官,没有兵权,但也是外放的封疆大吏,相当有能力。

其他人也是各自说话,表达了差不多的观点,都认为汉中必取,刘备必降,如若不降,那就战舰怼脸。海军也是相当强大的,直接登陆过去,先打下吴郡占住这个桥头堡。

实力强大,领导强势、英明神武的好处就在这里,没有人说丧气话,张嘴就是干。

撇了一眼在那边喝酒吃肉,自斟自饮好不快活,好像没有听到刘关张的吕布,再看看其他猛吃的武将,看看叫嚣着进攻的文臣,王言满意的点了点头,现在也是有了几分群贤毕至的样子了。

刘备现在确实没有机会了,因为曹操已然南下,这几个月爆锤袁术,贾诩说袁术今年必亡不是说说,是真没。

如此,向东是海,向西是曹操,向南是士燮,向北就是王大将军,一个比一个强。没有了战略空间不说,还有曹操明晃晃的撺掇挖墙脚,就算是麋氏等继续坚定支持,还有其他的豪族。尽管刘备已经十分防范,重用寒门,但豪族还是占据相当力量的,已经开始动摇统治。

至于他的好军师诸葛亮,现在还只是二十岁,正在隆中学习深造。说起来,现在的隆中就是王言的地盘,整个长江以北全是,王言还真没过问,诸葛亮是不是在那边。不过诸葛亮是有抱负的,以后自己就出来了。

所以现在的刘备已经没什么选择了,曹操他肯定干不过,要么南下打士燮,要么就是投靠王言。而既然汉室已经不行了,王言现在是八成把握一统天下,刘备哪里还有折腾的必要,是个明白人就会投降。

而打下汉中,也确实有其必要性。巴蜀之地,无愧天府之国的名声,就是得天独厚。有险地,有纵深,易守难攻。这样的地方,肯定要打下来。

现在的汉中也是如同原本的轨迹一般,由张鲁掌控,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势力,大搞神权政治,百姓就是信徒,后期的五斗米传播,也是这边的功劳。对百姓还是不错的,有个吃饭不要钱的制度,教员同志点评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是由来已久的。

王言点头道:“诸公所言有理,听闻汉中张鲁传教,与民宽宥,当与其书信一封招降,若其不降,再兴兵未迟,此事交由奉孝。刘备处,明日我自书信与其招降。”

简单安排了一下,王言举起了酒杯,招呼着众人吃喝。

王大将军又吃了一会儿,随即便起身去了后宅,今日份的新媳妇,好大名声的大美人,还在等着他……

日常感谢投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