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八八五章 老曹不服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八八五章 老曹不服

作者:楞个哩嗝楞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0-28 23:05:55

第八八五章 老曹不服

琢磨一番,王言笑呵呵的给对面坐着的贾诩添茶:“文和以为,我当如何啊?”

贾诩点了点头,假模假式的客气了一下,转着茶杯,感受着指尖的滚烫。他说:“今袁绍败亡,曹操据河南地,其惧我势大,必弃河南而下江南。江南刘备、刘表、袁术三家,必然联结抗曹。曹下江南,必驱河南百姓。

将军早已有言,人民、土地乃富强之根本,断不能使曹操驱河南百姓南下,空留河南之地,非我愿也。故趁此曹操整饬河南之时,进兵迫其早日南下相争,不卷席河南百姓。”

曹操和袁绍的战争,为的就是河南的资源,他们俩分个胜负是必要的。

袁绍若是想跑,想要绕路南下,曹操不会放行。确实可以有别的路,比如从荆州过江,但是能过去的也不过是袁绍及其麾下文武,至多再有三两万兵马而已。

而曹操若是想跑,袁绍会疯狂进攻,袁术、刘表也会疯狂抵挡。即便成功过了江,也是生力大损,搞不好都干不过刘备。

当然还是那句话,若是今年没有分出胜负,他们俩也要各想办法过江,因为王言又种了好几年的地,凉州、草原、并州形势稳定,生产、建设已经有序展开,渡过了几年前最艰难的阶段,粮食等物资又有了大量的积累,不打仗实在没有天理。

贾诩说的话十分实在,老曹想要卷席河南百姓以及各种资源南下,他们不能同意,就这么简单。

王言点了点头,吩咐道:“去信吕布、张辽、赵云,命三将率部下长安,进兵函谷关。命黄忠、周仓、太史慈、张、高览率部渡河,取青、徐、兖三州。官吏务必做好准备,稳定地方百姓,组织生产建设。军队补给必要充足,文和要做好统筹工作。”

“是,大将军。”

应了一声,贾诩一口喝光了杯子里的茶水,转身离去做事。

王言自顾喝着茶,看着书,偶尔瞥一眼窗外,正是隆冬的好雪景。真定的雪自是不如辽东那般厚,那般如鹅毛的纷飞,但辽东也没有覆了白纱的太行山,总是两种感觉。

过去的几年时间,东北、幽州、冀州以及草原东部稳定向上发展,各项指标持续增长,百姓生活更加富足、繁荣。这源于他王大将军传下去的科学思想,政策鼓励,不断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周转,加快商贸沟通,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在过去的时间中,除了规模最大的甄氏以外,治下还有许多是富一代的,他们抓住了机会,更加的有冒险精神,有面对的风险的勇气。所以也涌现出了一批商人,做着各种产品加工的工作,或是分销货物的工作,其中甚至不乏大商人。这些都是人物,会把握规则。

不过对土地的执着就是改不了,他们总是想着法的去弄更多的土地。….

他们不敢巧取豪夺别人的土地,因为那些人家里都有甲胄兵器,而且往往一家男丁都有三四个,再加上多年的民兵训练,他们自己一家人就能组成一个小的战阵。

更何况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当兵的,或者是退伍的,现役的人可能就是军官,退伍回乡的那也是警尉,再者说一个村子的人虽然恩怨多,但是也都团结,根本惹不起。

再者说土地都是归属于大将军的,不允许私自买卖,对于土地的监管极其严格,一旦发现就是要命的劳役,不死也得掉层皮的那种。再加上百姓彪悍,一旦有乱,必然是直达大将军案头的,他们更加的没胆子去触怒王大将军。

但是他们这不敢,那不敢,却是敢于串通地方官吏,非法耕种王大将军为了给以后的人口分配,从而预留出来的大面积土地。就是这些商人先种着,等到了以后分配到时候再说。

这种事儿当然是不能容忍的,不是说他们种了空置的土地,又没有去欺负其他的百姓,最后还收获了不少的粮食,就是有功的,就是可以放纵的。

因为现在的人力并不充裕,王言给百姓分发的土地也是相当饱和的,何况还有各种的公共建设,工厂生产,那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帮商人已经赚了很多,事实上的成为了人上人,竟然还敢抢夺人力,眼光就盯在那几亩地上?

要是人力极大丰富也就罢了,适当的可以缓一缓,可以什么时候缺钱了,杀一批充实一下财政。但是现在,必然不能不管。何况还涉及到官商勾结,好日子才过了几年,甚至现在都不叫好日子呢,就开始急着整事儿,活腻味了,这是一定要满足他们的。

王言自己讲信仰,讲理想,也会尽量的去规劝别人,但并不会强制的去要求,因为他从来知道,要求是没用的,口号喊的响亮的人从来有很多,但说一套做一套的一样也不少。两千年以后的任何一个贪官拉出来,理论基础都是相当够用,说起话来都是一套一套的,但也没耽误人家享受。

能约束他们的,能让他们想起使命的,只有恐惧。

所以他们现在过的都不很好……

而凉州与草原西部,已经完成了初步改造,凉州地贫,分了那么些适宜种植的土地,还有河西走廊的土地以后,对多余的蛮夷进行了大迁徙。一部分送到了草原,一部分送到了东北,这俩地方都很大,都远远没有饱和,缺人的很,同时还要从其他地方迁徙汉民过来进行融合。

至于说生存不适应,总能适应的。不会种地的蛮夷总会种地,不会放牧的汉民,也总是有学会放牧的那一天。

其他的公共建设也已经陆续投入,河西走廊的棉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出产供应。同时在西域的韩遂,也在姑墨那边种了棉花,往凉州运送过来,贸易一些需要的物资,同时耍聪明趁着王大将军鞭长莫及,开始整合西域的力量,与此同时也已经开始向西,对贵霜进行探索。整体来讲,西北的形势一片大好。….

占据并州的时间,是要比凉州以及西部草原更长的,整体的建设发展自然更好。不过并州有白波军,他们跟黑山军一样,盘踞在山里。先前的时候,势力一直没有扩张到那边,白波军又十分的懂事儿,不敢北上袭扰,一直在跟关中军阀找麻烦,所以便没怎么理会。

在拿下了凉州以及西部草原,彻底稳定了北方以后,白波军的存在就显得很碍眼。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一支军事武装,活动在自己治下,况且他们的日子其实过的并不好。不过是抢夺了关中百姓的东西,来活他们的性命罢了。

所以王言之前就派赵云、张、高览等派去凉州的武将,顺便就把白波军给办了。大军搜山,宣讲一下政策,再打上那么一两仗亮亮实力,基本上就解决了。

抵抗的从来都不是下边的小喽,是上面的那些高级人员,因为他们是真死啊。若是王言没有这种政策,不杀他们,甚至都不用兴兵攻打,他们自己就投降了。

其他诸侯大多也是一样的道理,王言不杀他们,很多人都不会反抗,而是会直接倒向王言这边来,甚至主动欢迎大军,给大军提供粮草,派出家族子弟去给王言做手下,他们会热心无比。出卖起现在被他们支持的那些人来,一点儿都不带手软的。

就是因为到了今天,王大将军有治世之能已经深入人心,事实上就算是王言没有统一全国,但是就内部情况而言,已经是过往不曾有过的盛世。社会环境宽松,物质条件在不断提高,文化、精神在不断提高,甚至都有百姓娱乐生活,大军所向披靡,这要不算盛世,那么以前时候为人称颂的文景之治,又算得什么?

可惜啊,王大将军铁了心要弄死他们,一点儿缓和都没有……

综上所述,王言治下的整体情况是十分健康的。事实上自从他在辽东站稳了脚跟以后,治下的情况就一直是十分健康的,那时也是大汉打崩他仅有的机会。

王言的目光看向南方,天下已在手中矣……

随着王大将军的命令下达,军队开始进行调动,吕布、张辽以及渡过了黄河的赵云合兵一处,肃清了长安附近的地区,并且拿下了长安。

这时候的长安,其实已经没人了。先前关东军阀投靠了袁绍,后来又是同曹操交战,驻扎在县的马腾也被调了过去,当时王言已经拿下了凉州,马腾也害怕王言呐,所以顺势卷了一部分百姓到洛阳。其他的豪族、富户更是早早的都走了,不是跑去洛阳投袁绍,就是跑到汉中奔张鲁。

其实百姓也是如此,这些年就是一直在陆续的跑路,实在是昔日大汉威权最重的关中地区,已经几乎成了人间鬼蜮,长安更是早都被放弃了。所以吕布等人的行动进展的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杀了一通不法分子稳定了关中秩序,留下张辽进行初期的分配土地工作,等候着后续的镇压军队以及民官到来,吕布和赵云两人直接统率兵马,怼到了函谷关。….

这是往洛阳的必经之路,没有办法绕过去。先前廖化、赵云绕过太行山,是在河北,现在他们是要打河南。洛阳等地的沿河地区,是曹操防守的重点,要渡河的代价太大。

而强攻关隘,更是伤亡巨大,几乎是用人命填,这也不符合王大将军的用兵精神。所以吕布等人兵临函谷的真正用意,就是恐吓曹操,驱赶老曹赶紧着过河滚蛋,趁早把河南让出来。

另一边的黄忠、周仓、太史慈、张、高览五将,在青州渡河,并快速南下,封锁各处,目的也是在于逼迫老曹,同时不给老曹迁徙百姓的机会。

老曹现在的局面肯定比同袁绍交战的时候好,但是并没有好太多。

洛阳,丞相府,这是老曹家原本在这里就有的大宅,老曹收拾了一遍刘协以及那一群朝臣,自封了丞相,这里自然也便是了丞相府。

获知了王言派兵渡河来攻的消息,老曹召集了文武,研究着到底如何应对。

“今王言兴兵渡河,正处隆冬,我当如何应对啊?诸公必有良谋,畅所欲言。”

老曹头戴冕冠,身穿鹤氅,高坐上首,持着酒樽,问计群贤。

荀老成持重,先开口分析起来:“王言素有谋略,且其势大,今兴兵渡河,必然在于驱我等下江南,不使我等恢复生力,积蓄粮秣。其最重民生,更是不使我等驱河南百姓南下,彼来经略河南。

王言兵强马壮,缓图天下不过是为新得土地、百姓恢复生力。故而我等终必南下,且宜早行,如若不然,恐王言果真与我交战,于我大不利也。”

“未战先怯,实不为也。”

因为王言乱入,吕布早早投靠,便没有了徐州之战。所以夏侯也便没有因为追击高顺,从而被曹性放箭射中了眼,继而十分生猛的直接连带着眼珠子拔下了箭矢,并以‘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的理由,直接吃下了眼珠子。现在他双目正常,没有戴着个眼罩。

他说道:“主公,不论如何,我等必要出兵拦阻敌军肆虐。不若且战一场,若战而胜之,何必下江南?若不胜,下江南时犹未晚矣。”

荀攸拱了拱手:“元让之言有礼,我等必出兵拦阻。然若我不敌王言之军,彼时其意不在驱我等南下,而欲亡我等于河南又当如何?袁绍旧事便是前车之鉴,大军在前以御王言,袁绍仓皇南逃,四十万大军溃散,随其渡河者不过十万,多为豪族、富户、百姓,大军尽覆。

且河有浮桥,可容人马速通,然渡江只有乘船,耗时颇多,必为王言所趁,南下之军民,未必强于袁绍下河南。江南更有刘备、刘表、袁术三家盟好,攻我渡口,至今未休。兵力不足,我等必亡。

况王言大军几十万,今渡河之军不过七万,且不提敌军战力、武备更甚我等,便是能战胜渡过之敌,如何便能往攻河北?王言有谋略,更乃勇过吕布之绝世猛将,若其亲临战阵,又当如何?….

故攸亦以为,下江南乃必然之举,主公切勿为洛阳所惑,宜当速行。”

这叔侄二人的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虽然武将仍免不了叫嚣,但是还有袁绍旧部现身说法,‘昔年颜良、淳于琼等皆与尔等无二’,投降的文丑躲在角落,眼观鼻鼻观心……

效果肯定是有的,毕竟他们打袁绍前前后后打了三年。但若是去除了冬日里,袁绍军队龟缩城中的时间,王言打败袁绍只用了三个月。

他们才刚战胜袁绍的骄傲、自满,多少有些不值一提。

不出意外的,经历过一番嗡嗡嗡的激烈辩论,最终得出了一个共识,赶紧跑。

老曹没说话,他当然也是有几分自得的,但是王言太恐怖了,手下们你一嘴我一嘴的,也就把他阎王爷面前上个吊的找死念头打消了。

收了袁绍旧部,老曹自然也知道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当年王言的本意是因为见袁绍又抢了兖州,打算出兵逼迫袁绍南下,就没想打大仗。是当时的袁绍比较膨胀,再加上当时的主战派叫嚣的厉害,最终这才使得袁绍尽出精锐,真的跟王言打了起来,最终狼狈的跑到了河南,败在了他老曹的手上。

成功的人自然是善于学习进步的,所以老曹也吸取了袁绍的经验教训。就是如今他的实力实在是壮大了,打败的又是袁绍这个昔日的老大哥,有时候难免的就自觉忽视了其他的,自信上头,这也是人性。

但老曹超出常人的地方就在于,他能控制,能够压制住迫切的想要检验一下实力的心。也实在是王言太强,他要是真的如同袁绍一般豁出去干一把,若是败了,正如荀攸说的,他能带走的人绝对不多,即便是到了江南,也干不过刘备、刘表、袁术,早晚是个死。

投靠也是一样,反正换他自己,他不放心。袁绍自杀的必要性,同样也是他老曹的必要性。

“诸公皆欲南下,此策最为稳妥,王言势大,非集江南之力不能相抗,便如此行事。乐进、于禁、徐晃、夏侯、夏侯渊、曹仁、曹纯……”

老曹开始排兵布阵,安排撤退事宜。

事实上他们的行动一直都是在进行中的,只不过就是速度比较慢,因为他们内心中还是想着再种一年地,多一些粮秣,也好好修养恢复一下战力。

主要在于他们以为王言会慢慢的经略青州,他们这边也有时间缓缓布置。却不曾想到,这一次的王言竟然直接就要河南。

不过虽然做好了要速速下江南的决策,但老曹又有几分不服,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要试探一下王言军队的战斗力。毕竟没有打过么,不打一打,觉都睡不好。

确实是太丢己方的气势了,该较量总要较量一下……

感谢大哥打赏1500币支持。

日常感谢投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