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三三六章 (过年好!)

第一三三六章 (过年好!)

(又是一年,不觉已是四个年头,感谢大哥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祝大哥们及大哥的家人,身体健康,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还是传统的新年免费章节,给好哥哥们发红包,哥哥们都好吃好喝好心情。

近来大范围降温,哥哥们注意防寒保暖,保重身体。

给大哥们磕头了!)

扫完了匪以后,王言又回到了无事可做的状态。

扫平了江南叛乱以后,大隋就没什么大事发生,不外乎南边压制南越,北面威慑突厥,西边同吐谷浑日常交锋,东北有高句丽没事儿就跳一跳。

大隋的外患都没有大动作,虽然军事冲突天天有,人也天天死,但这是常态,这种状态也可以归为和平。

所以国内就很祥和,在祥和的表现之下,是杨坚励精图治,继续干北方世家。大家互相对抗,推着大隋发展向前。

以致于就在这一年,592年,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诏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这就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个才立国十年的王朝,是何等的富庶。府库都堆满了,没地方放东西,都堆到了外面的厢房里。

就是俩字,有钱!

扬州这边更是一团和气,江南大户送了不少人到晋王府,给杨广当幕僚,大家团结一心,集思广益,憋着劲给杨勇使坏。

无聊的王言就又鼓捣起了各种的东西,弄出了高度的烈酒,弄出了雪花盐,弄出了更多样的护肤、化妆品、香水,又有了新的染布的配方,更多了五颜六色。茶叶也开始炒了起来,进行推广,已经有些人开始接受了。

这回王言主动给杨广上交保护费,杨广接受了份子,因为他感觉王言都快比他有钱了……

老王家的银子流水一样的赚进来,又流水一样的花出去。

造船、养殖、买矿、炼铁、买地、建设农庄,凡此种种,都要大投入。王言不在乎给杨广分钱,他在乎的是那些产出在他的掌控之中。钱是虚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一天,王言来到了江边的港口,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船造出来了,出海多半年的船队也回来了一多半的人。

“侯爷,此次出海,大小船只十余艘,千余人,途中触礁折损……我等行至南越……带回两船香料,两船海产,三船稻米,去除了途中所耗、霉变,尚有近两万石。”

王言满意的拍了拍领头人的肩膀:“辛苦了。抓紧卸货归仓,兄弟们好好吃喝休息,给大家分钱。”

两万石粮食,差不多够三五千人吃个一年半载的,这份粮食的收益,也就勉强支付一千多人的基本工资。剩下的抚恤、奖金,另有值钱的香料、海产。

总结下来,这一趟是大赚特赚。

于是王言看了一番海产,弄了夜明珠、珊瑚、玳瑁等一大堆的东西,堆满了一辆马车,让部曲赶车,又去家里拿了他‘改良’的曲辕犁,一道去了晋王府,给杨广献宝。

正是这个时期发展出来的犁,先给杨广贡献一下。等过上几年,他再弄出宋明之际改良的犁,再给杨广献上去……

杨广狐疑的看着面前的曲辕犁,不确定的问道:“子言啊,此犁果真大利农事?”

他哪懂种地啊,能认识犁都是他体察民情,见多识广了。

“殿下可谴专人评测一番,到时便知。”王言说道,“此物于殿下有大声望,大助力啊。某家已经想好了此犁何名。”

“何名啊?”

“晋王犁!”

王言说的特别坚定,“彼时天下百姓都感念晋王杨广之名,而不知有太子。便是太子麾下的那些学士,也要捏着鼻子说殿下仁德无边。陛下、皇后,也会更青睐殿下,如此便是向着储位更近一步。若太子再有疏漏,陛下、皇后必是厌恶非常,难免起废立之心啊……”

杨广眼睛看着曲辕犁,听着王言的话语,似是已经看到了他名扬天下,百姓无不感怀的巨大声威,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若果真如此,本王记你一大功。”杨广器重的拍着王言的肩膀,不忘画大饼。

“才记一大功?”王言指着边上的马车,让人掀开苫布,“殿下再看看?”

杨广走进了,看着各种的海产珍宝:“不过是些许海中奇珍,也没……你派出海的船队回来了?”

“正是。”

王言含笑点头,随即不待杨广追问,便直接复述起了出海的领队告诉他的海外情形。

闻听王言装了两船香料,两船海产,两万石稻米,杨广眯起了眼睛:“海外竟有如此厚利?”

“这才只是一趟,船也小,兵也少。若多派人手,一年走上两趟,便是海量的珍宝钱粮啊。”

王言说道,“殿下想想,这条路掌控在殿下的手里。只要之后扩散出去,怕是大户们都要心动,组织人手造船出海,试探一二。海外不是我大隋境内,谁敢不经过殿下的同意就私自出海,咱们就灭了他们派出去的船队。眼看着别家赚钱,他们焉能不急?还不是都要给殿下做事?”

杨广寻思一番,眼睛都瞪大了:“海外广阔,不知几千里,如何制裁?”

“在目的地啊,殿下。我们说在南越赚了钱,他们就只会去南越,而不会去旁的地方探索。大户们都养成了毛病,他们没有探索的想法,他们只愿意做稳定的事。我们在那边将他们都留在那边,让他们血本无归。”

“你不过千余水手,如何做得如此大事?几年能成?”

“怕是要五年之久,咱们的船要更大,兵将更多,更善水站,如此方能成事。”

“这几年给本王的份子免了,全力建造大船,训练水军。”

“殿下,本也给你留了六成份子。”

“本王不要你那么多,四成就够,那些钱投入进去,也能加快进度。本王知道你摊子铺的大,用钱的地方多。本王还有钱花,不差那些,海贸是关键,越快越好。”

杨广很有认识,很明白关键。

“殿下,加快进度动静就大了,难免为人攻讦畜养私兵……”

“今年朝拜,你准备些海产、香料,本王献于父皇,到时跟父皇私下说明,此事父皇定然不会叫太子知晓。”杨广说的很有信心,“目前动作小一些,明年再加紧动作。”

眼见王言点头应下,杨广高兴的哈哈笑,“你可真是给了本王一个大惊喜啊。本王这便让人检验新犁,若果真如你所说,你抓紧令匠人打造万副。少数送往大兴,多数发给扬州百姓。”

“殿下果真心有百姓啊,他日登临大宝,必是千古圣君。”

“哈哈哈哈~”

杨广仰头哈哈大笑,是真高兴了。

王言办事儿是真靠谱啊,关键时候是真顶用。

用到的时候有大用,没用到的时候安安稳稳,还能给出意料之外的惊喜,这是好人啊……

三个月以后,本来看王言就顺眼的杨广,看着王言更加的顺眼了。

因为送回到大兴的曲辕犁经过了检验,证实了确实比原本的犁更加的高效率,且作用明显。于是杨坚昭告天下,推广应用曲辕犁。

此犁终究没有叫成晋王犁,因为在大兴殿的朝堂上,公卿们议论一番,最终取出了一个让杨坚满意的名字,‘开皇犁’。

杨广丝毫没有因为没能成为晋王犁而不高兴,毕竟杨坚有多高兴,看杨广就有多顺眼,对杨广来说,就是巨大的成功。

甚至杨坚、独孤伽罗,还都亲笔给他写了家书,关心他在扬州过的好不好,夸他为人好,做事稳重云云,又好一顿勉励。

据杨广在朝中、宫中的眼线汇报,杨勇挨了好多骂,三天一小骂,五天一大骂。杨坚和独孤伽罗都没有给他好脸色。

因为杨勇在家里宠妾灭太子妃,这事儿被杨广派人捅到了杨坚和独孤伽罗面前。再一对比杨广这边勤勉施政,压制江南大户,还搞出了个名传万世的曲辕犁,给杨坚的开皇之治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皇帝的身后名都厚了许多。杨坚和独孤伽罗两人,可不是越看杨勇越来气么。

那边越来气,这边杨广收到消息就越高兴,看着王言就越顺眼。

真要说起来,现在的杨坚看王言,还要更顺眼。毕竟杨广是报上去了,说是王言研究出来的,没过门的宝贝女婿还没结婚呢,就已经很让他满意了,送了他这么个历史留名的大功绩。

中国古代就是农耕社会,围绕种地的事儿全都是大事,曲辕犁的出现,比各种祥瑞祥太多了,是他杨坚文治的一部分。

只不过王言是公认的效忠杨广的,所以功劳都归到了杨广的头上,但是杨坚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了,他还是记挂着王言的。

事实上他想忘也忘不掉。别的不说,只说宫里的一些用度,吉香居的东西肯定是要有的,这是给妃子们的,大家都香香的,美美的,杨坚也乐乐的。

其次是王言弄出来的高品质的精粮,雪花盐、雪花糖,这也是日常必不可少的东西。最开始都是杨广敬献的,而后宫中定下了采买。

虽然满朝公卿都看不上王言,但是每当提起王言,就是四个印象,一是忠诚,二是能打,三是能搞钱,四是太讨厌。

人们讨厌王言这样的泥腿子,竟然跟他们站到了一个位置。但是又羡慕王言的搞钱能力,同时王言对皇家的忠诚,以及王言对自己卑鄙出身的忠诚,让他们不得不认可。虽然王言很讨厌,但人品是过硬的,只是跟他们不是一路人。

王言才不管那么多呢,他就听命令行事,没命令就经商扩张势力,谁敢影响他做生意,他就把杨广搬出来。杨广不好使,他就掏刀子。

就这么按部就班的稳步发展,慢慢的就会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

最终黄袍加身。

到时候他也可以如同老赵一般,披着黄袍,啧着嘴,“哎,你看你们……擦……”

晚年写一本回忆录,开篇第一句‘其实朕从未想过当皇帝’……

晋王府,杨广特意请王言吃饭,分享好心情。

“子言啊,你这次可真是帮了本王大忙啊,你是不知道,太子……”

王言也陪着笑,说道:“都是某家应该做的,殿下早日登临大宝,某家也好鸡犬升天啊。杨素那老东西都能当行军总管,某家也想当啊。到时候北却突厥,西灭吐谷浑,东扫高句丽,南剿岭南、南越,给陛下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他对杨广拱着手,直接口呼陛下了。

“好!哈哈哈……”杨广高兴的狂笑,好像他已经是文成武德的千古一帝,“做总管有甚么意思?到时候本王让你做天下兵马大元帅,横扫寰宇。”

听杨广说话就知道他没有真疯,至少自称还是‘本王’,而没有跟王言来个‘朕’。

王言仍旧陪着笑,没有当回事儿。到那时候,杨广没对他动杀心,他就要烧高香了,还兵马大元帅呢。

杨广也是小心眼儿,没比杨素好多少。

说笑一阵,杨广问道:“海贸那边做的怎么样?”

“这几个月又造出了几条大船,水手又招募了一千多人,凑够了两千。上个月准备好了货物,组成了十六艘的大船队,派了一千五百人出去。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应该更顺利不少,来回需要的时间应该能有改进。

另外为了避免粮食浪费,此次我派了人带着酿酒工具过去的,在那边用稻米酿烈酒,能保存的时间也更长,到时候运回来收益更高。”

杨广蹙起眉头:“一定要注意保密,若为番邦蛮夷得了去,那咱们就亏大了。”

“殿下安心,酿烈酒之法其实不难。便是叫番邦得了去也无碍,他们总还是要卖给咱们嘛。只是难免有损我大隋威严,若果真发生此事,某家便亲自带队去扫平了他们,今后就老老实实的给咱们大隋百姓种地、酿酒了。”

“好气魄。”

“是殿下给某家的气魄啊,若无殿下信重,哪里有某家今日的富贵?殿下说打,某家就打。殿下说不打,那就让他们活着。”

“必须打!”杨广说的肯定,“一年三熟,土地肥沃,合该是我大隋的土地,不过是让他们暂居而已,焉敢欺我天朝仁德?必要杀人立威,在我大隋的手中掌控才是。”

王言连连点头称是,杨广的雄心,王言很满意。

就是要这样,才是好皇帝。好东西,都得是我的,肥沃富足的土地,有德者居之,恰好,我天朝上国武德充沛,合该是我的。

番邦蛮夷,哪里懂什么治理,连种地都不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