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40章 世界这么大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40章 世界这么大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3:00:23

第40章 世界这么大

整个讲习所,只有一个浴室。

每周六烧锅炉供热水,先是女生洗,再是男生洗,在回家之前,方言痛痛快快洗个澡。

“是寂寞,慢慢占领我的心……”

“是谁偷偷偷走我的心,不能分辨黑夜或天明。”方言穿着短裤背心,哼着歌走出来。

“你刚才在浴室里唱歌对吧?”

王安逸住的五人间,离浴室最近,后窗正对着,哪怕关窗,浴室里的声音也清晰入耳。

“我这么小声,你们都能听见?”

方言倍感意外道。

“当然。”

铁甯放下手中的笔,“你们男同志是不是都爱在浴室里唱歌?就连贾大山那样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人,也放开嗓子唱起来。”

王安逸点了下头,“他唱的好像是他们那地方的戏曲吧,岩子,你唱的又是什么?”

“我这是从陕北学的信天游。”

方言面不改色,流行音乐在如今可是禁忌,邓丽筠之类的歌曲全都是靡靡之音。

“你待会儿是不是要回家?”

铁甯脸上露出迟疑之色。

方言点头,“嗯。”

铁甯横下心:“能不能耽误你点时间,我在创作上遇到问题,要请教伱这位老师?”

方言咂摸着嘴,自从莫伸、古桦带头喊他‘小方老师’,迅速在其他学员里传开。

喊多了,自己都懒地去纠正。

但被人喊“老师”,其实心里挺爽的。

“我现在把握不住我的创作方向。”

铁甯抿了抿嘴。

“你想过你的主人公是什么身份吗?”

方言走到窗户前,把脸盆搁在地上。

铁甯回答:“我想写一個对城市、对县城向往的农村妇女或者小姑娘。”

方言问:“怎么想到写这样的角色?”

“我发现不管是伤痕,还是反思,都在写知青,但写农村、农民的却很少。”

铁甯直言:“我插过队,下过乡,我呆的那个村子的生活真的是贫困、封闭、艰苦。”

“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当时我去《燕京文艺》改稿,对李老他们说过类似的话。”

方言道:“我支持你往这个方向写!”

“可是我不知道从何下笔?”

铁甯说自己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大队里的学校,教室没有玻璃、没有窗纸,一群孩子黄土院子里做着课间操,几只猪就在队伍里穿行。

“那就写这群孩子。”

看着两人聊起构思和见闻,王安逸无从插嘴,眼神里充满羡慕,就听方言描述道:

“走出农村的希望在年轻的一代人,也许一支圆珠笔、一个铅笔盒,甚至见过一次火车,都可能让他们燃起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火车?火车,对,火车!”

铁甯眼前瞬间一亮。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试试照这个方向写写看。”

方言重新拾起脸盆。

“谢谢小方老师,这个给你带去路上吃。”

铁甯笑着从桌上抓了把花生。

“那我就不客气了。”

方言伸手一接,当成是咨询费,“小说写好了,如果愿意投《燕京文艺》,记得找我。”

…………

回到胡同的时候,夜色如墨。

离家门口不远,方言看到方红推着车,和苏雅一道回家,边上不出意料地多了个人影。

不是吕大成,而是韩跃民!

“你们这是……”

方言跑了上去,冲着三人打招呼。

“最近附近不太平,我和小雅下夜班回家,他正好顺路,就搭个伙。”

方红看向韩跃民:“我们到了,谢谢。”

“不客气,不客气,举手之劳。”

韩跃民骑上红旗自行车,“那我先走了。”

“慢走,韩哥!”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方言挥了挥手。

“别挥了,人都走远了。”

方红仿佛有些羞恼道:“回家!”

“诶。”

方言缩了缩头。

没辙,姐姐对弟弟的血脉压制太强了!

“这些都是寄给你的信和汇款单。”

姐弟回屋之后,方红从柜子里翻出3个信件,“我和妈一动没动,你自己拆开看吧。”

方言扫了眼信封表面,来自上影厂、来自西影厂的汇款单,还有一封信,来自谢缙。

不带犹豫地撕开谢缙的信,就见上面写着《牧马人》的剧本通过了电影局的审查,很遗憾不能借改剧本的机会,请他到沪市做客云云,至于自己最关心的演员方面,正在海选。

看完以后,注意力立马转移到汇款单上。

《黄土高坡》,300元。

《牧马人》,整整800元,巨款啊!

“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都快赶上我两年半的工资!”方红盯着他的汇款单。

“是啊,岩子。”

杨霞也是同样的想法。

“妈,姐,你们也太不淡定了。”

方言摆摆手,“这才哪到哪,不瞒你们说,接下来我还有一篇小说,如果能顺利发表的话,估计还能拿几十张大团结。”

“几十张,那不是又是几百块!?”

方红声音发颤,双手猛地一哆嗦。

杨霞两眼圆瞪,张大嘴巴,“搞文艺创作这么挣钱?好家伙,动不动就成百上千。”

“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挤破头也想当作家呢。”方言这话放在后世,就得改成“明星”。

杨霞催促道:“那你赶紧多写几篇,多挣点钱,妈替你攒着,以后娶媳妇。”

“妈,岩子才多大啊!”

方红噗嗤一笑。

方言咳嗽了声,“没错,眼前有件比我娶媳妇更重要的事,姐,你还想不想考大学?”

方红一愣,“考大学?”

方言一本正经道:“我知道你的梦想是考大学,以前是没办法,家里需要你挣工资撑着,但现在不一样,我能替你分担这个担子。”

“我……我……我还是算了吧。”

方红眼里一亮,但很快黯淡。

“你是不是担心我们?”

杨霞安慰道:“别担心,岩子上班了,也能替家里挣钱,何况还有这么多稿费,咱们家现在有这个条件,只要你想的话,妈支持你。”

“我都多少年没翻课本了。”

方红无奈地摇头失笑。

“姐,没事,你看建军连续落榜三年,那小子不也照样在考吗,多有毅力。”方言劝道,“慢慢来,你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你忘了,我马上要24岁了。”

方红没好气地白了眼。

方言拍了下额头,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1980年之前,高考刚刚恢复,年龄放宽到了30岁,但之后,对年龄要求又收紧了。

只有25岁以下未婚的人,才可以参加高考,这项政策一直执行到千禧年才废除。

“年龄倒是次要的,关键我在工厂里呆了这么多年,也呆惯了。”

方红笑容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方言道:“姐,挂面厂只是个小世界,外面的世界那么大,等你考上大学……”

“算了,我现在有你这个大作家弟弟,就很光荣、很满足了,高考不高考的,算了。”

方红摆了摆手,示意不要再劝。

杨霞皱着眉头,长长地叹了口气。

“姐,高考你不想参加,那么夜大呢?”

方言冷不丁地问道。

“夜大?”

方红一怔。

“报纸上都登了。”

方言在讲习所的这段日子,也是每天看报纸,就在前不久,教育部门要求各地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也就是夜校。

像燕京的第一所区办业余大学,“红旗夜大”,已经恢复招生,夜大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这个倒是可以考虑。”

方红脸上重新燃起希望。

“姐,学费、学杂费,我给你报销!”

方言拍了拍胸脯。

“一边呆着去,这钱还用不着你替我掏,挣了稿费就想上天啊!”

方红眼眶微红,激动地攥拳捶了下他。

“嘿嘿。”

方言咧嘴发笑,接下来就是把姐姐上夜校的事告诉韩跃民,一起进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