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62章 全国优秀新诗奖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62章 全国优秀新诗奖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3:00:23

第262章 全国优秀新诗奖

第262章 全国优秀新诗奖

把邀请函从头到尾看了个遍,方言仍然是一头雾水,有很多的疑惑。

对这个国际写作计划,就像对月球一样,吃如何,住如何,研究如何,完全两眼一抹黑。

好在作为过来人的王朦,一一解答。

“资助给作家们的经费,大部分是来自聂女士他们夫妇的募捐。”

“这个计划能一直延续下来,实属不易,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可千万别辜负了。”

“我明白了,王老师。”

方言放下了心,决定接下这份邀请。

而后,从人文社,来到十月文艺出版社。

一栋四层的红砖楼,一层是大厅、会议室、接待室,而《十月》编辑部在第二层。

敲开了主编办公室的门,如实地情况汇报给苏予,就见她翻了翻写着英语的邀请函。

“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要去多久?”

“可能要在美国呆三到四個月。”

方言说最后的一个月,可以自行决定去留,可以去美国各地旅游,或者直接回国。

“那就最好呆满4个月再回来。”

苏予摆了摆手。

方言说:“我现在也没有想好,要去那里做些什么,不过有件事,我已经想好了,就是借这个机会,看能不能和这些国外的作家们约个稿,咱们《十月》出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这点子不错!”

苏予眼前一亮,接着想到这个国际写作计划,既然邀请了全世界的作家,也要利用好这个平台,多多地关注世界文学的思潮和走向。

方言点了下头,笑而不语。

苏予站起身,带着他去开具单位的审批证明,“要办护照,可不容易,赶紧去办吧。”

“谢谢主编。”

方言拿上证明,前往公安局。

80年代,内地和宝岛、西方交往,并没有直接通航的交通工具,所以,必须先绕道香江,再由香江,转去其他的国家。

而当时,去香江也是有名额限制的。

申请的人多,分配名额少,等待的时间长,而且对出国者的审查,相当严格。

很快地,方言就感受到有多么严格。

到出入境管理处办理一系列的手续,开具单位审批证明、出示境外邀请材料、提供经济担保证明、办理公证、提交翻译材料……

按照表格上的要求,光政审这一项,就要办理单位政审、居委会政审、办事处政审、辖区派出所政审,等等,还有一大堆公章要盖。

也有一大堆表格要填,而且一家人都要填。

所有家庭成员的联络方式,都必须留下,以避免滞留国外,甚至叛变这些极端情况。

申请表都有编号,填错了就不能改。

错了一处就需重新领表,再重新盖章。

所以,方言先复印了一些表,自己试着填,填完了以后,再找出入境管理处工作人员帮忙检查,合格的话,才敢往正式表上誊抄。

在此之前,方言先去了趟燕京大学。

未名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的草坪上坐满了燕大学子,人头攒动,围坐了一圈又一圈。

白若雪抱着吉他,坐在正中间,给好姐妹伴奏,唐胜男熟练地唱着《贝加尔湖畔》。

于敏洪透过人群缝隙,呆呆地望着女神。

动人的歌声,在草坪上回旋。

“好多人啊。”

方言站在人群最外围,不禁感慨了句。

于敏洪借着余光一瞥,一下子就认出了他这张面孔,忍不住惊呼道:“方老师!?”

此话一出,琴声瞬间戛然而止。

“方老师来了!”

全场骚动了起来,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海子、骆一鹤、西川等人,立马站起来。

“同学们好。”

面对扑面而来的人群,方言笑着打招呼。

“方老师,您来得正好。”

骆一鹤说,他们正在分享彼此的诗歌。

特别是,海子等人所创作的诗集。

“喔!”

方言一听到“海子”,立马来了兴致。

海子激动异常,把小册子递上去,“方、方老师,这是我写的诗集,请您、您过目。”

方言作为当代文学编辑室的主任,自然要替《十月》的诗歌版面,物色更多更好的诗。

定睛一瞧,书名叫《小站》。

署名,査海升。

是海子在同班同学的帮助下,自费编印完成自己的第一本油印诗集,收录了25首诗。

抬头望去,“海子同学,如果可以的话,你愿不愿意把这些诗发表在我们《十月》上?”

“啊?”海子一怔,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人群当中,发出了羡慕的叫声。

白若雪和骆一鹤都急了,异口同声地说海子已经答应把作品交给他们《诗探索》来发表,方老师,您可不能夺人所爱啊!

“是这样啊。”

方言看到海子尴尬地点头,便打消了抢稿的念头,笑道:“那就当我刚才什么也没说。”

“呼。”

白若雪、骆子鹤等人内心松了口气。

“若雪,你跟我来一下。”

看着方老师把白若雪单独叫了过去,于敏洪眼里充满了羡慕,只敢远观,不敢凑近。

白若雪问道:“方老师,您觉得海子的这部诗集,有没有机会入选全国优秀新诗奖?”

“这我可拿不准。”

方言把邀请函递了过去。

这些年,诗歌界空前繁荣,于是全国作协在今年创办了个“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报名要求相当严格,只评诗集,不评单篇。

而且,个人出版编印的没用,必须由各省作协和全国文学出版社,按分配名额推荐。

每届推荐的总数是,200部。

再由选好的专家班子,向评委会报送一个超过评奖数一两倍的推荐书目,每一本推荐诗集附上500字的推荐语,以供评委来参考。

方言的诗歌被《燕京文学》收罗起来,抢先出版了诗集,名字就叫《热爱生命》。

现在,已经被推荐到了这届的全国优秀新诗奖。

“我觉得您的诗集一定能获奖。”

白若雪时而看信,时而看他。

“哈哈,借你吉言。”

方言笑了笑,转头问她愿不愿意去。

白若雪一脸认真,“方老师,我想去!”

“这次去美国,不是去一天两天,是三四个月。”方言道,“会不会耽误到学业、学校方面会不会同意,这些问题,你都要想清楚了。”

白若雪说自己回头要问下白要山的看法。

“这件事,必须征得他的同意才行。”

“那方老师,您希望我去吗?”

“我当然是想我们一块去。”

方言道:“你是了解我的,我的英文水平,只能应付日常,如果遇到什么学术交流的话,还得靠你这样专业的,来帮我翻译。”

白若雪道:“我也很乐意给您当翻译,不瞒您说,这种国际活动,我真的不想错过。”

“如果你爷爷同意的话……”

方言把复印好的表交给她,同时还拿出了一捆外汇券,“这个钱,你拿着。”

“方老师,伱这是做什么?”

白若雪诧异不已。

“这个是你的稿费。”

方言说,迈克觉得自己只是挂了名,翻译《拯救大兵瑞恩》的稿费理应全部归白若雪。

“这……这……”

白若雪眨了眨眼,犹豫片刻。

“就不要推辞了。”

方言扬了扬手,说到时候去美国的话,遇到想要买的东西,总不能付RMB吧。

这年头,出国留学,或者探亲,都需要拿外汇券来换美刀,甚至,就连学生考托福的报名费,也需要用美刀来交。

“谢谢方老师。”

白若雪听到这里,收了下来。

“不用客气,这本来就是你应得的。”

方言给的是自己存的外汇券。

而《拯救大兵瑞恩》的稿费,还躺在老迈克给自己创建的账户里,这笔钱可不能乱动。

白若雪指了指他手上的书,“方老师,那本英文版的《拯救大兵瑞恩》,我能不能……”

“你想要?”

方言挑了挑眉。

“嗯,这是我第一本出版的书。”

白若雪说:“我想留作纪念。”

方言应她所请,签上自己的名字。

看着他们两人有说有笑的样子,于敏洪幽幽地叹了口气,就跟以前一样,每冒起一点点冲动的小火星,自己就被一瓢冷水浇灭了。

像她这样的女神,怎么可能看得上我呢!罢了!

如果有一天我能像方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