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38章 鲁迅先生还说了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238章 鲁迅先生还说了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3:00:23

第238章 鲁迅先生还说了

第238章 鲁迅先生还说了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

录音机里,播着《又见炊烟》。

龚樰嘴里含着大白兔奶糖,一手捧着《大桥下面》的剧本,一手认真地写着人物小传。

“咚咚咚。”

伴随一阵敲门声,龚母推门而入。

龚樰关掉收音机,回头望去,就见龚母手上捧着老旧的女款衣服,立刻又惊又喜。

“你的旧衣服,就只有这几件了。”

“够了,够了!”

“先别急着看,你老实跟我讲,你要这些几年前的旧衣服做什么?”

“我准备拿来当戏服。”

龚樰说,剧组给自己做的衣服,虽然经过“做旧”处理,但她和白沉都觉得还是太“新”了,不如直接拿自己的旧衣服来用。

“那这么说,你还是决定要演这电影?”

龚母瞥了眼桌上的剧本,眉头紧锁。

龚樰道:“妈妈,您和阿爸就别担心了,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的,相反地,这是我一个突破自我的好机会,我要好好地珍惜。”

“唉,算了,随你吧。”

龚母话锋一转,“不过你要答应我件事。”

龚樰停下挑衣服的动作,“什么事?”

“拍完《大桥下面》以后,把这个事业先放一放,要把这个结婚的事摆在第一位。”

“妈,您又来了。”

“什么叫‘我又来了’,人生中有很多的大事,不是只有表演、事业,还有婚姻呢。”

龚母拉着女儿的手,不让她离开。

龚樰头疼不已,但凡在家,就难逃每日一问,不是在催婚,就是在催对象的路上。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你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找个对象,不然,岁数越大,就越难找。”

“……”

“别再拿晚婚糊弄伱妈我!”

“你瞧瞧人赵静,都已经结婚好几年了。”

“你要是有合适的,不要浪费这個缘分。”

“退一万步地讲,你要是结了婚,要是有对象,就算那个《大桥下面》真地给你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也无所谓了,反正你有对象啦。”

龚母拍着她的手背。

“我才不怕什么流言蜚语。”

龚樰眼神里透着坚定。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龚母道:“万一呢,谁来负这个责?”

“反正有人会负责的,您就不用担心了。”

龚樰眼波流转,露出狡黠的笑容。

“谁啊?谁会负责?!”

龚母一个激灵,又惊又疑,“小樰,你是不是有对象啦?快跟妈说说,到底有没有?”

“我先去换衣服了。”

龚樰拿上衣服,立马跑了出去。

“你上哪儿换衣服,这里就是你的房间!”

龚母看到她慌张离开的背影,噗嗤地笑出了声,再回想她通红的脸,完全是不打自招。

一下子,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也不知道,小樰的对象究竟是谁?

长得帅不帅?俊不俊?有没有才华?

边想着,边替龚樰收拾房间里的杂乱,到了桌前,就见一摞方言的小说里,夹着一张报纸,上面刊登着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结果。

…………

12月15日,今天是首届茅盾文学奖举行授奖仪式的日子,这次授奖仪式的规格要比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颁奖大会,更高一个级别。

茅盾文学奖,是华夏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名为的文学奖,举办地点定在了人民|大会堂。

整整600位文艺界人士见证荣耀!

面对雷鸣般的掌声,方言手捧紫铜的奖章,以及证书,和古桦、魏渭等人站成一排。

照相机的镜头,一直对准着他们。

方言这张年轻的面孔,在获奖作家里,毫无疑问是个焦点,但并不是唯一的焦点。

这一回,文学湘军,大出风头!

7名获奖者当中,古桦和莫应丰两位湘军,凭着《芙蓉镇》和《将军吟》,独占两席。

而且要论起来,散文上师从沈丛文的方言,不算是湘军的一员,怎么着也得是半个。

授奖仪式一结束,古桦直接熊抱住方言。

“岩子!”

“老古,哈哈!”

两人脸上都露出久别重逢的笑容。

“晚上咱们可要好好地聚一聚!”

“没问题啊,依我看,不如这样,买上好酒好菜,然后到铁生家,痛痛快快地聚一场。”

“好,就这么说定了!”

古桦说:“到时候,我一定要跟你聊一聊那个‘文学的根’,你知道吗,因为这个,少恭这几个月,没少去湘西采风,寻找湘楚文化。”

“是嘛!”

方言大为意外。

古桦点了点头,“他去了你说的那个苗寨,回来就跟我说,自己找到了还活着的湘楚文化,然后又去了湘西那侗、瑶、土家族……”

两人正谈着,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

“你们在聊什么呢?”

“丁铃先生!”

方言和古桦回过头,就见李尧堂领头,左右站着沈丛文、丁铃、李清泉、徐钢等人。

“巴老好!”

“李老好!”

“……”

看着他们礼貌地打招呼,李尧堂转头望向丁铃,“老丁,我如果记得没错的话,他们两个是文学讲习所的同学吧,都是第……”

“第五期的学员。”

丁铃笑道:“说起来,文学讲习所的创作班已红恢复了好几届了,但要说成绩,还得是小方、小古他们这第五期的学员最优秀了。”

“到底是五期生嘛!”

李清泉、徐钢等讲习所的人听到这话,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满脸笑容,毕竟,这五期的学员里一下子出了两个茅盾文学奖得主。

“刚刚你们在讨论什么呢?”

丁铃作为文学讲习所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看向方言这两个学生,目光中充满欣慰。

方言于是如实地相告,说得滔滔不绝。

“我所说的,不是一种恋旧情结和地方观念,也不是停留在方言、歇后语之类的使用,而是重新认识民族文化,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回顾这些,也许会有了新的文学觉悟。”

“所以你才会提到‘岭南文学’、‘粤味小说’,才会写跟岭南文化有关的武侠小说。”

沈丛文和万佳宝等人互看一眼。

“武侠小说!?”

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无不惊讶。

“岩子,你怎么会想到写武侠小说呢?”

徐钢疑惑不解。

方言看他急切的样子,就像看到武侠小说里,名门正派的长老看到最得意的正道弟子,忽然投身于魔道邪教一样,立刻解释了一番。

此武侠小说,非彼武侠小说。

自己搞的既不是民国鸳鸯蝴蝶派的武侠小说,也不是香江新派意义上的武侠小说。

而是基于华夏武侠文化的历史小说。

叫歼十改,不,叫“历史文学”的变种。

“小方那本的小说,这些天,我也抽空看了下,准确地说,是披着武侠皮的历史小说。”

李尧堂语气和善,连连称赞。

丁铃道:“听小方这么一说,我倒想看一看这部武侠小说。”

“我也是。”

李清泉饶有兴趣,好奇方言和《十月》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推手,竟然没有在“魔幻现实主义”上深入,推出一系列的代表作品。

“李老,其实‘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内核,恰恰跟我提到的‘文学要扎根在民族地域文化’的观点,是不谋而合。”

方言环顾四周,清清嗓子。

古桦看到他面对着文坛一众巨佬,毫不怯场,从拉丁美洲丰富多样的神话和民俗传统,说到拉丁美洲艺术中的魔幻和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有这样的民族文化土壤,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才得以在拉美这片土地上扎下根。”

“也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拉美的神话民俗文化传统才能一直被继承和发扬。”

“所以,比起去学魔幻现实主义的‘皮’,我想先去学魔幻现实主义的‘神‘,想着怎么把文学,扎根在华夏民族文化这一片土地上。”

方言嗓子发干,喉咙微微沙哑。

“不错,说得不错。”

沈丛文不无感慨,说自己编写《华夏古代服饰研究》的时候,时常会有这样一种思考。

“一个民族自己的过去,是很容易被忘记的,也是不那么容易被忘记的。”

此话一出,众人都沉默了。

“是啊,鲁迅先生曾经说的,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华夏才有真进步。”李尧堂道,“这个魂,就叫‘民族魂’。”

见众人议论纷纷,方言道:“巴老说的是,就像鲁迅先生还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李尧堂、丁铃听到他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一个个全都会心一笑,纷纷把目光投向于他。

眼里都有一种自家的孩子长大的感觉。

这就是茅公的关门弟子!

同样,也何尝不是自己的记名弟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