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学霸就是要肝 > 第185章 诺奖委员会的纠结

学霸就是要肝 第185章 诺奖委员会的纠结

作者:正律和鸣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7:53

第185章 诺奖委员会的纠结

第185章 诺奖委员会的纠结

“潘老师!潘老师!”

华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研究部中。

正在思考着量子计算机相关设计的潘伟,听到这个声音之后,便转头看向了喊他的人。

他的得意弟子卢照,在量子信息这一块,也属于十分有天赋的那种,让他有种颇有当年之风的感觉。

他露出了微笑,说道:“哦,卢照啊,有什么事情吗?这么着急?”

卢照一脸激动地跑到了他的面前,手中还拿着一本杂志。

潘伟瞅了一眼,杂志好像是《Nature》?“潘老师,最新一期的Natur你看了吗?”

卢照指了指手中的那本《Nature》,说道。

“还没有。”潘伟摇摇头,说道:“《Nature》最近不是因为生物学那边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吗?莫非他们有什么回应了?”

那篇十几年前的惊天造假论文,他这位搞量子的物理学家也听说了。

“不是那件事情,那件事情我估计啊,少说没有两年是解决不了的。”卢照摇摇头,随后就将手中的杂志递给了潘伟,同时说道:“您先看封面!和咱们物理有关的!高温超导机制!”

潘伟顿时愣住。

高温超导机制?

开玩笑吧?他接过了杂志,看向这个封面。

“高温超导机制的揭示……揭示电荷和自旋密度波在高Tc超导体中的作用……什么意思?高温超导体的关键在于电子密度波和自旋密度波?”

先不说封面图所表达的意思,先说这个主标题和副标题,就让潘伟凝起了眉头。

“电子和自旋密度波虽然确实在超导中十分重要,不过这么久以来,这两个东西都被研究过多少遍了,又能发现出什么来?”

作为一名量子信息的世界级专家,潘伟对于超导机制也有着十分深刻的了解。

毕竟,想要设计出超导量子计算机,如果不对超导有了解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

超导量子计算机,利用的就是超导体的无电阻特性来创建量子比特,尤其是超导的机制,比如说库珀对和BCS理论。

可以说超导方面的机制,就是超导量子计算机是否可行的圣经。

因此,在当初关系到萧易的那几个亿上,他们会答应,除了是因为萧易所说的那个高温超导体材料之外,也是为了高温超导机制。

高温超导机制,能够帮助他们去设计更好的超导量子计算机。

“感觉可信度不是很高啊……”

潘伟摇摇头。

单单从这个封面上透露出来的信息,他并没有看出可能性。

而且,关于超导方面的造假也太多了,这两年间最著名的就是2021年的那个CSH室温超导案例,现在估计还在审查当中呢。

说不定这篇论文也类似呢?然而,旁边的卢照这个时候就说道:“您先看看论文就知道了,这篇论文是萧易写的。”

听到这个名字,潘伟顿时就是眼睛一瞪,转过头看向卢照,惊声道:“你说什么?这是萧易写的?”

卢照点点头,“是的。”

潘伟二话不说,就开始翻起了杂志。

萧易写的啊,这下不得不信了。

不管怎样,现在学术界都明确的一件事情,你可以去质疑萧易未来能做出什么成果来,但绝不要去质疑萧易已经做出来的成果。

因为,萧易已经屡次证明过,他做出来的成果都是正确的,从来没有犯过错。

而一边翻着杂志的时候,潘伟的心中也止不住地为之感到不可思议。

距离萧易回肥市,还有他们当时开会商讨,是否要在萧易的身上花两个亿的那场会议,才过去了多久?当时虽然鲍校长告诉他们,萧易打算研究的是高温超导机制和高温超导材料,但是他们也完全没有想过萧易能够很快就将其中的一个结果拿出来。

他们想的都是,估计要等实验室造好之后,萧易才能搞出其中一个吧?

不管是哪个都行。

高温超导材料能够帮助他们搭建超导量子计算机,而高温超导机制能够帮助他们更加理解超导材料中电子对的存在方式,从而进一步优化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设计。

结果现在……

而这个时候,潘伟也终于翻到了那篇论文的页数,看了一眼标题。

“电子密度波和自旋密度波的耦合?这两个东西真的能耦合?”

他的眼睛再度瞪大,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看了起来。

前面的内容都好理解,而萧易利用数学的方法,找到这两个密度波之间联系的这一步,就让潘伟感到叹服了。

这样的数学方法,是他完全想不出来的。

直到最后,看到最终推导出来的模型,以及对于这个模型的实验验证后,潘伟彻底沉默了。

旁边的卢照见到自己老师这个样子,便不由问:“潘老师?怎么样?”

潘伟瞥了卢照一眼,便直接指了指论文的最下面,那里有审稿人的评语。

“喏,人家帕里西教授已经把我想说的东西说出来了。”

卢照顿时看了过去,他之前还没有把这篇论文给看完呢,所以也没有注意到,最后面居然还有乔治·帕里西的评语。

【这篇论文毫无疑问具有着无与伦比的科学价值和创新性,它为我们揭示了高温超导机制——这一困住了凝聚态物理多年的问题。铜氧化物的d波对称是什么?为什么不是s波对称?强关联电子系统的成因是什么?还有磁性涨落、赝能隙……种种问题,我们都将能够从这篇论文中得到最好的解释。感谢萧易,他将这份本来属于未来的知识,在这个时代传授给了我们!】

看完帕里西的评语,卢照哪还能不知道潘伟的意思呢?

虽然《Nature》上面的论文也会存在学术造假的情况,但这也得看审稿人都是谁。

乔治·帕里西教授那可是去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找这种大牛去审稿,人家肯定是会用最严格的态度对待稿件。

所以,这篇论文能够见刊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就更不用说乔治帕里希给出的这个评语。

‘未来的知识’

卢照寻思自己如果能有一篇论文得到帕里西这种级别学者的这种评价,估计整个人都要高兴飞了。

不过,想到那个比自己还要年轻一大截的萧易……

估计人家看到这个评语也就只会笑一笑吧?

他重新抬起头看一下了自己的老师:“那……潘老师,咱们……”

还没等他说完,门口又传来了一声喊。

“潘伟!潘伟!”

两人看了过去,然后就见到陈院士这个时候也跑了过来,而且和刚才的卢照一样,他手中也拿着一本《Nature》。

他们都实在想不出来,这位已经70多岁的老院士是怎么跑的如此健步如飞的。

“诶哟,陈院士啊,跑慢点。”

潘伟赶快迎了上去,扶住了陈院士,说道:“怎么这么着急啊?”

“我不急不行呐!”

陈院士喘了两口气,缓过来了后,他也将手中的《Nature》展示给了潘伟。

“伱看看!高温超导机制,好像真的让萧易给搞出来了啊!”

潘伟笑了笑,然后将刚才卢照拿过来的那本《Nature》给陈院士看了看:“我已经知道了,刚才才把论文看完呢。”

“嚯,你看的还挺快啊!”陈院士道:“我倒是还没有看完,主要是看了一下后面的结论,还有乔治·帕里西给的评语。”

“帕里西都已经认可这个结果了,萧易这下真的是……”

陈院士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这才过去多久啊!也没几个月吧!”

潘伟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后,说道:“陈院士啊,我觉得吧,以后还是尽量和萧易打好关系吧,这人有点不好得罪。”

听到潘伟的这话,陈院士沉吟了起来,而后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对,萧易这样的天才……天才中的天才,只能交好。”

潘伟点了点头。

以前他们只听说萧易的大名,而现在,他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萧易的能力。

如此的能力,如果不趁早和人家打好关系,最后后悔的,说不定就只能是他们自己了。

“这几天有空就去找萧易聊一聊吧,说不定咱们还能和他交流一下量子信息方面的东西呢。”陈院士说道。

“行。”潘伟点头。“另外,既然你已经将他的篇论文看完了,嗯……对咱们的研究有什么帮助没?”

陈院士问道。

“当然是有的,他的理论反映了高温超导过程中电子对行为的相关变化,这对于我们的量子相干性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随后,潘伟就开始和陈院士谈论起了XSC理论可能会为他们的研究带来的帮助。

……

而不只是潘伟他们,与此同时,全世界有相当多的研究机构,都开始重点研究起了XSC理论。

萧易的这篇论文,也顿时成为了整个科学界最火爆的一篇论文。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着。

毕竟,这可是高温超导机制!

有了这个机制,是否就能够帮助凝聚态物理学家,或者是材料学家合成出能够替代铌钛合金的高温超导体呢?

而如果真的能够合成出来,那就简直不敢想象了。

因为,能够和超导扯上关系的研究领域,实在太多了。

无论是量子信息技术,又或者是高能物理的粒子加速器,再或者是传感器技术,以及某些高精度测量设备等等。

高温超导体如果能够出现,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的市场局面。

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的人们都想知道。

当然在此之前,XSC理论的正确性,仍然是一件需要确认的事情。

尽管乔治·帕里西的评语,对于物理学界来说已经是足够的,不过对于其他领域的人们,还是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实验结果证明。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也有相当多的实验室对XSC理论进行了验证。

而没过多久,就有各大实验室宣布了他们的验证结果。

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我们很高兴地宣布,萧易教授提出的XSC理论已经成功得到了验证!通过一系列高精度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与模型预言一致的费米面重构和态密度变化。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萧易教授的理论框架。未来,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实验能够深入探讨这一机制的细节,推动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对萧易教授的XSC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CERN实验室通过高能中子散射实验,成功观察到了自旋密度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行为变化。这与XSC理论模型的预言完全一致,验证了磁性和超导共存的现象。我们相信,这一发现将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带来深远影响。】

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综合使用X射线衍射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成功验证了萧易教授的XSC理论。实验数据显示,电子密度波和自旋密度波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与模型预测完全吻合。这一成果为高温超导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

随着将近20多个实验室的验证结果宣布,并且,所有的结果都是完全一致——XSC理论是正确的。

顿时间,整个科学界便再度沸腾了起来。

如果说,七月份萧易所证明的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问题,只是数学界和物理学界狂欢的话,那么,高温超导机制就属于整个科学界的惊喜了。

毕竟前者终究只是理论方面的成功,就算能够运用到实际,也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

而后者却是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之中。

这个世界终究不是数学家们的理想乡,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拥有着真正的价值。

所以,XSC理论,直接荣登了几乎所有媒体的头条,比起当初的X粒子还要火爆。

作为萧易那篇论文审稿者的乔治·帕里西,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表示:“正如我在评语中说的那样,XSC理论是属于未来的理论,而萧易则将这个本应该属于未来的理论带给了我们。”

“所以我们都要感谢萧易。”

“也许,我们甚至可以把萧易比作凝聚态物理的普罗米修斯——当然,他不用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受到苦难,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萧易在他的论文最后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根据萧易论文中的描述,XSC理论,以及BCS理论,肯定存在着什么联系,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超导的大统一,对于这个说法,我们都是认可的。”

“既然是统一的现象,总会有能够统一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许在未来我们就能够发现,高温超导机制还不是终点,室温超导机制,乃至无视温度变化,都能够保持超导态的机制,才是真正的终点,而那,将是真正的——”

“未来!”

……

不仅仅是乔治·帕里西,还有相当多的学者也都接受了采访,纷纷都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而爱德华·威滕这一回又是老调重弹。

“之前,萧易证明的质量间隙问题,诺贝尔奖委员会大概率是不会为此颁奖了,就算要颁奖,大概也要等上个几十年。”

“不过,我想XSC理论,应该是完全值得立马颁发一个诺贝尔奖的,我也相信,整个物理学界肯定也都认可这一点。”

“反正当年也给25岁的威廉·L·布拉格颁发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给萧易颁奖,也不算多么过分嘛。”

对于威滕的采访,也立马赢得了不少人的赞同,特别是网络上,相当多的网友们也都开始喊话诺贝尔奖委员会。

像是推特这样的平台上面就有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账号。

【@诺贝尔奖委员会,这可是高温超导机制!你就说值不值一个诺贝尔奖吧!】

【@诺贝尔奖委员会,我大哥和你说话呢!】

【@诺贝尔奖委员会,这里有人造谣你们评奖过程中存在黑幕情况。】

【@诺贝尔奖委员会,扣1送地狱火】

【111真送吗哥?】

……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大家都看到了吗?现在人家都在网上喊咱们呢。”

首位上,委员会主席,伊娃·奥尔松扫视了一圈在场的评委会成员们,说道。

旁边,尼尔斯·马特松摇摇头说道:“总不可能他们说什么我们就要听吧,这可是诺贝尔奖!他们根本不懂颁奖的规则。”

戈兰·K·汉森这个时候则说道:“但我觉得,高温超导机制的话,真的值得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乌尔夫·丹尼尔松说道:“虽然确实值得,但问题是,距离公布获奖人的时间只剩下不到半个月,而提名的截止时间可是在一月份就结束了,萧易难道在名单上?”

其他人也都点点头:“确实,不管是质量间隙问题,还是X粒子,又或者是高温超导机制,都是7月份之后的事情了,他应该不在提名上。”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有人说道:“唔……他好像还真在?”

众人顿时一愣,看向了这个人。

托尔斯·汉森翻了一下手中的一个名册,这上面标注的是今年所有的提名者,以及他们的相关成果,而其中,萧易还真在里面。

他说道:“绝对电子性计算。”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绝对电子性计算,作为比密度泛函理论更优秀的计算材料理论,当然也能够让萧易成为提名者。

只不过……

“这玩意儿就算真的要评诺贝尔奖,也和咱们物理没关系,当初密度泛函理论拿的不也是化学奖?”

其他人都点点头。

然而这个时候,又有人说道:“但他既然被提名了,那……高温超导机制虽然是他最近的成果,似乎也是可以作为项目评选进去的?”

在场的人都愣了愣。

是吗?

“好了,难道你们真的觉得,我们要选一个十九岁的华国人来拿奖吗?”这个时候,坐在首位上的伊娃·奥尔松皱眉道:“他太年轻了!”

“但那可是高温超导机制!”戈兰·K·汉森说道。

他就是一名凝聚态物理学家,实在太清楚高温超导机制的意义了。

“我知道那是高温超导机制!但我们何不再等个几年?等到真的有人根据他的理论研究出能在工业上有用的高温超导材料再说!”

伊娃·奥尔松做出了决定,“就这样定了,只要有这样的高温超导材料诞生,我们再选他为获奖者。”

戈兰·K·汉森摇摇头,没有再说啥。只不过他也知道,虽然现在有了理论,但是真正想要研究出有大规模使用价值的高温超导材料,天知道还需要多少年。

这种事情,只能看运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