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223章 冲向瓦尔纳

1444,拜占庭再起 第223章 冲向瓦尔纳

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25:12

第223章 冲向瓦尔纳

第223章 冲向瓦尔纳

黑海西岸,布尔加斯湾,布尔加斯城。

1464年夏,东罗马帝国对保加利亚发起总攻,驻扎在布尔加斯城中的数万大军陆续开向战场,奔赴远方。

军营空了下来,城市却热闹了起来,每天都有大批舰船从黑海而来,卸下粮食,武器和其他军事物资,将港口堆得满满当当。

东罗马大军的总指挥部就设置在布尔加斯的行政官宅邸中,四周的几个街区已经被完全清空,手持火枪和利刃的卫兵日夜巡逻,虎视眈眈。

各位文职军官穿行在总指挥部中,整理材料,汇总军情,几位高级将佐对着桌上的地图和沙盘指指点点,评估敌我兵力部属,研究敌人接下来可能会做出的军事行动。

以撒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看着忙碌的大厅,次子阿莱克修斯抱着长剑站在一旁。

其实,在西方世界中,由于双方参战人数都不多,建制化的军事参谋体系一直没能出现,两军交战时,统帅往往只会把高级将领召集起来征求一下意见,双方派遣使节约定一下交战时间和地点,如果战争规模太小,连这些步骤也不会有。

随着人口的增加,战争规模的扩大和骑士精神的落伍,一些早期的半专业化军事幕僚开始出现,他们往往在君主的宫廷中担任一些宫廷职位,战争时期负责给君主出谋划策。

为了应对多变的战况,各国君主也开始有意地培养或是招揽一些军事人才,奥斯曼帝国的历代苏丹就对军事幕僚非常重视,每逢大战,总会有不少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幕僚围绕在苏丹身边,为他拟定计划,协调后勤,处理各项军务。

为了防备匈牙利和瓦拉几亚有可能的干涉,以撒为这场保加利亚战争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事到临头,还是觉得力不从心。

十余万军民,一进一退都是件大事,各支军队的情报,奏报和战况如雪片般飞到以撒的案头,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汇报上来,着实使他有些心力交瘁。

于是,以撒将自己原本的幕僚汇集起来,又从各个军事部门征调了一些人才,正式建立行军幕府,向他们下方权力,将情报汇总起来,拿出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再交给自己定夺。

以撒参考了普鲁士近代参谋体系,将行军幕府分为三个事务处,分别掌管行军作战,军需后勤和军官升降,将军事才能出众的原紫卫军第三军团长梅赫梅特任命为幕府总长,负责统筹规划。

当然,现在的诸位军事幕僚还不具有近现代参谋那么特殊的权力,通信技术的落后也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没办法直接深入管理基层军队,只能处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军务,在宏观上对整片战场加以布局。

不过,以撒也准备将这种早期参谋制度继续发展下去,等诸位军中大将退休了,不妨就让他们在幕府中挂个职,平时给年轻军官上上课,针对复杂的国防形势做出评估,面向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出预测,提前拟定战争计划,做出针对性布局。

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高级将官的军事才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央军权,最重要的是,这种制度还能为年老退役的高级军官们提供一个发挥余热的场所,使权力交接更加流畅。

除早期参谋体系外,以撒还在东罗马军队中推广使用军事地图和军事沙盘,将复杂的战场具体化,可视化,方便幕府进行战略布局。

“目前,我军主力分为三个方面军向保加利亚腹地进发,分别是东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西部方面军。”

庞大的军用沙盘前,幕僚总长梅赫梅特拿着指挥棒,对沙盘上的山川河流指指点点,其他幕僚站在一边,依照梅赫梅特的指示将代表各支军团的棋子推向自己的目标城市。

“西南方面军以克尔贾利城为中心,指挥官是克尔贾利军区长官萨尔蒙·巴列奥略,下属军队共计一万五千人,目标是向北进军,拿下由罗多彼山脉和马里查河围成的丘陵低地,顺便侦查敌军动向,干扰马哈茂德的判断。”

“西部方面军以布尔加斯城为基地,指挥官是紫卫军第一军团的军团长易卜拉欣,下属军队共计三万人,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拿下登萨河以东,黑海以西的平原低地,目标城镇是扬博尔城。”

“如果进展顺利,拿下扬博尔城后,西部方面军即刻执行第二阶段的任务,向登萨河以西大举进军,进入由巴尔干山脉和罗多彼山脉围成的中央低地,配合西南方面军,合围保加利亚中部重镇,普罗夫迪夫。”

普罗夫迪夫曾经是东罗马帝国边境要塞,现在则为保加利亚第二大人口聚集区,位于马里查河沿岸,周边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保加利亚中南部最重要的农业区和粮食产地。

梅赫梅特用指挥棒点了点位于马里查河沿岸的保加利亚重镇普罗夫迪夫,一位幕僚立刻用炭笔标上一个黑点。

“至于东北方面军,也以布尔加斯城为前进基地,指挥官是孔蒂大团长,下属军队两万八千人。”

“东北方面军虽然在人数上比西部方面军略有不足,但涵盖了帝国绝大多数的精锐部队,包括绝大部分的斯巴达重炮,综合实力最强。”

“东北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沿保加利亚滨海低地向东北进攻,后勤补给压力最轻,进展也最快,据情报,孔蒂大团长已经率军推进到奥里亚霍沃,随时准备渡过卡姆奇亚河。”

“卡姆奇亚河并不是大型河流,下游水流平缓,不足以成为阻拦我们的天堑。”

“在帝国海军的帮助下渡过卡姆奇亚河后,东北方面军还将继续攻占多布罗加地区,最终目标是保加利亚的黑海重镇。”

“瓦尔纳。”

梅赫梅特停顿片刻,继续开口。

“瓦尔纳原名奥德索斯,是保加利亚最繁荣的海洋贸易港口,地形较为平坦,人口稠密,适合农牧业的发展。”

梅赫梅特指了指沙盘上位于黑海沿岸的瓦尔纳港。

“如果我们可以攻占瓦尔纳城,并继续向被攻取康斯坦察,保加利亚将被迫缩回西部群山,和奥斯曼本土的交流沟通将更加困难。”

“但是,马哈茂德是一位很厉害的统帅,不仅战略眼光出众,内政能力也十分卓越,比谁都清楚瓦尔纳城的重要性。”

梅赫梅特抬起头,面色十分凝重。

“根据情报,瓦尔纳城的领主是西美昂,一位成熟稳重的老将,此人是保加利亚和突厥混血,本来就是瓦尔纳地区最大的地主。”

“据说,此人有着最古老的保加利亚伪沙皇血脉,祖父曾迎娶过奥斯曼家族的旁支公主,自称是保加利亚伪沙皇西美昂一世的嫡系后裔。”

“奥斯曼退却后,西美昂作为保加利亚本土派的代表,本来最有希望当选保加利亚新沙皇,但他却一直大肆宣称“东罗马威胁论”,认为应该团结马哈茂德共同抗敌,不仅没有起兵,还将女儿嫁给了马哈茂德作为妻子。”

“作为回报,马哈茂德也将多布罗加地区全部交给西美昂来管辖,一来二去,西美昂的土地还增加了。”

“之前,我们的外交官曾试着拉拢此人,但却被他直接拒绝,痛骂而出。”

“在两年前的色雷斯战争中,他第一个率部掠夺布尔加斯城,导致数千平民无辜惨死。”

梅赫梅特狠狠挥动着指挥棒。

“在马哈茂德和西美昂共同的建设下,瓦尔纳城变成了整个保加利亚最为坚固的军事堡垒,根据密探回报,他们甚至还学习了我们的经验,采用了棱堡式改装。”

梅赫梅特看了以撒一眼,见他毫无反应,继续开口道。

“此外,瓦尔纳城距离瓦拉几亚公国不远,我们还得随时预防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三世的南下入侵。”

“无论从哪种层面上来看,弗拉德三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偏偏这个疯子具有相当卓越的军事才能。”

“为了应对我们的快速扩张,弗拉德三世曾和马哈茂德签署过一份共同防御条约,他极有可能对我们出手。”

“除了弗拉德三世之外,摩尔达维亚大公斯特凡三世也不是省油的灯,无论是内政,外交还是军事能力都极为不俗,他虽然没有直接加入共同防御条约,但他的上位得到了弗拉德三世的鼎力支持,于情于理,都不会坐以旁观。”

“斯特凡三世的事情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做出处置。”

以撒出声打断了梅赫梅特的讲话,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汇聚到他的脸上。

“摩尔达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隔了一整个瓦拉几亚平原,斯特凡三世和马哈茂德之间也没有什么私交,他对奥斯曼的态度也是以厌恶为主。”

“斯特凡三世早年颠沛流离,匈牙利人不太愿意帮助他,是弗拉德三世一手把他扶上了大公之位,两人之间关系良好,两国之间也是报团取暖。”

“如果我们仅仅攻打保加利亚,斯特凡三世应该不会做出过激举动,毕竟暂时还威胁不到他。”

以撒沉吟道。

“我们暂时不会攻打瓦拉几亚,和斯特凡三世之间没有直接冲突,我会派遣外交官稳住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平解决的希望很大。”

“但是,出于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有可能会向弗拉德三世提供雇佣兵,你们也要将这种最坏情况纳入考量。”

“是,陛下。”

梅赫梅特点点头。

“目前,三大方面军都在稳步推进,暂时没有遇上敌军主力,您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没有,我对你们的工作还算满意。”

以撒沉思片刻。

“但是,在你们看来,马哈茂德会怎么应对我们的大举进攻?他又会把主力放在哪里?”

以撒站起身,走到木桌前,俯视着巨大的沙盘。

为了制作这张巨大的沙盘,以撒找来的工匠足足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沙盘十分精致,用不同种类的模型分别代表河流,山脉,城市和村庄,详细刻画出了整个保加利亚的地形特征。

保加利亚整体地形西高东低,自高原向海洋倾斜。

罗多彼山脉位于保加利亚西南方,呈东西走向,数条长河穿行其间,山势险峻而陡峭,不适合人类居住。

斯塔拉山脉位于保加利亚正中央,也是呈东西走向,几乎将整个保加利亚一分为二,数条河流发源于此,向北汇入多瑙河。

罗多彼山脉和斯塔拉山脉将保加利亚切割成一个个地理单元,其中价值最为重大的就是位于保加利亚正西方的索菲亚盆地,这里人口密集,商贸发达,保加利亚第一大城市索菲亚城就坐落在盆地之中。索菲亚盆地以东是广阔的北色雷斯平原,平原位于罗多彼山脉以北,斯塔拉山脉以南,这里坐拥马里查河灌溉之利,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北色雷斯平原是色雷斯的一部分,和东色雷斯平原之间通过一小段低地联通起来,罗多彼山脉也在这片低地戛然而止,著名的阿德里安堡就坐落在这里,扼守着这座重要关隘。

斯塔拉山脉以北同样平原广布,这里属于多瑙河下游平原,大河以北便是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三世的土地。

“陛下,我认为马哈茂德很可能会把大军集结在索菲亚盆地之中,利用周边地形阻挡我们的进攻。”

一位年轻的幕僚说道。

“哦?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首先,保加利亚军队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如我们,我们的战争潜力也远远超出他,马哈茂德如果和我们誓死争夺每一座城市,纵然能够给我们造成很大伤亡,但他自己肯定率先撑不住。”

“所以,他要是不想落得如此下场,肯定会有所取舍。”

年轻幕僚如此说道。

“索菲亚盆地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和我们的主力军团相距最远,本身的地理资源和人口数量又较为丰富,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盆地和盆地外的群山逐渐拖垮我们的大军,从而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

“其次,索菲亚也是奥斯曼在保加利亚的统治中心,这里的突厥人数量较多,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依旧生活着大量的保加尔语人群和希腊语人群,在持久战中,这些正教徒都很可能会投向我们。”

“所以,我认为马哈茂德很可能会放弃东部平地,收缩兵力,固守索菲亚盆地。”

“说得不错,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以撒冲年轻幕僚点点头,随即看向其他人。

“还有别的意见吗?”

沉思良久后,梅赫梅特打破僵局。

“陛下,我不认为马哈茂德会如此不智。”

“说说你的理由。”

以撒仔细观察着沙盘,没有抬头。

“如果换做普通的统帅,我可以肯定,他绝对会像刚才说的那样,固守索菲亚盆地,保住自己的统治核心区。”

“但是,马哈茂德并非一般人,他的眼光更加长远,对敌我实力的评估不单单局限于表面。”

梅赫梅特指了指沙盘。

“如果他就这样听凭我们占据了广阔的平地和丘陵,将他完全压缩到索菲亚盆地,那他才是真正走入了绝境。”

“为什么这么说。”

以撒问道。

“首先,我们对保加利亚的攻击并非一触即走,主要目的是收回帝国曾经丢失的土地,是要长期将其纳入直属领地的。”

“保加利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军队朝发夕至,我们完全可以逐步蚕食保加利亚东部和北部的各个城镇,镇压叛乱,建立自己的统治。”

“索菲亚盆地深居内陆,四周都是广袤的群山,本身面积不算大,很难养活足够对我们产生威胁的军队。”

“如果他听凭我们切断索菲亚盆地沟通外界的道路,索菲亚城的商业价值和手工业价值就少了大半,光凭借一个残缺的索菲亚城,他根本没办法与我们对抗。”

“只要我们时不时派出军队进攻索菲亚城,逐渐消耗他的实力,马哈茂德的最终结局就是彻底败亡。”

“主动退却,困守孤城,虽然可能换的了一时平安,但其实就是饮鸩止渴,慢性死亡。”

梅赫梅特举起一杯水一饮而尽,结束了自己的推断。

“说的好,我也认为马哈茂德不会如此不智。”

以撒微笑着点点头。

“那你觉得他会怎么应对我们的进攻?”

梅赫梅特又是一阵沉思,眉头紧蹙。

“他和我们的军事实力实在相差太大,碰上任何一支方面军都没有什么碾压性的优势,但他又不可能直接放弃。”

“所以,我不觉得他会把主力部队放在某一个具体城市,很可能会游走起来,寻找以多打少的机会。”

“我想,这也是我们一直找不到马哈茂德大军的原因。”

“他和他的直系军队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就像是消失了一样。”

“这倒是。”

以撒深以为然。

“马哈茂德是进行机动作战的好手,很可能会突然消失一阵子,再从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骤然出现,打你个措手不及。”

“这样,你马上拟定公文,要求各个方面军放缓进军速度,各支军团之间紧密配合,不要散得太开,让马哈茂德抓住了时机。”

“是!”

梅赫梅特敬礼。

“另外,着令包括山地猎兵,柏柏尔轻骑兵在内的各支侦查部队加紧行动,无务必要尽快寻找到马哈茂德的踪迹。”

“我也会命令情报部门动作起来,发动潜伏在保加利亚境内各个城市中的密探,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挖出他的藏身地。”

“我还真不信,这么大一支部队,说消失就消失,补给谁来保障?”

以撒摇摇头,冷笑道。

“立马去做,别让马哈茂德钻了空子!”

幕僚们连声应答,迅速工作起来,以撒继续看着地图,仔细地搜索着每一处可能遗漏的角落。

“阿莱克修斯,你觉得马哈茂德可能会躲去哪里?”

“山里?”

阿莱克修斯想了想,回答道。

“不可能,他哪怕只带精锐,部队人数也少说一万,山里虽然隐蔽,但绝无可能养活一万大军。”

以撒立马否定。

“真麻烦,”

阿莱克修斯皱起眉头。

“要是他还有一点男人的尊严,就应该和我们在广阔的平原上进行真刀真枪的决战,而不是像老鼠一样躲在阴暗的角落里。”

以撒没有理会阿莱克修斯的抱怨,自顾自推算着马哈茂德可能的藏身地。

想了半天,依旧没有什么头绪。

“算了,静观其变吧。”

以撒只好叹道。

1464年夏季,东罗马帝国三路大军开始对保加利亚发起大规模攻势,由于一直找不到马哈茂德贝伊的主力军队,三路大军都放缓了进军速度。

也许是保加利亚贵族们早就料到了东罗马帝国可能的报复,在接壤的东南角压根没有摆放多少军队,大军的进展还算顺利。

1464年9月2日,东罗马帝国东北方面军渡过河流,沿海岸线继续行军,不日便抵达了保加利亚东部重镇瓦尔纳,劝降未果后,将近三万大军驻扎起来,开炮轰击。

瓦尔纳围城战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