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 第488章 当观众失败

第488章 当观众失败

第488章 当观众失败

“这样好吗?”顾陆自问自答,“这样不好。”

姚小驹也知道这不好。养成了这习惯,万一其他国家也这样做呢?

可对方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倒不是直接给钱贿赂,姚小驹不至于这么短视。而是大嘤文化单位及出版社,都表示会给予“巨量扶持”。

“写书这种事,我肯定不会催促小顾哥的。”姚小驹说,“我也清楚,催促而生的作品,肯定是令人不满意的。”

“只是……”姚小驹又说,“几年前,小顾哥来伦敦,我们去看了儿童剧《柳林风声》。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创作出来了,但出版耽搁了。”

记性真好,当时顾陆确实打算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顾陆思考着,一年出三本书,是不是太快了。

当他这样想着,姚小驹也开始分析,“小顾哥,你去年创作了嫌疑人和来自新世界,两个大长篇,共计四十多万字。”

“今年只有欧维刚二十万字,借东西的小人不到十万字。”姚小驹说,“蛤蟆先生更是只有几万字,加起来也只是基本和去年的创作量持平。”

半年一个长篇,这创作速度是不快的,只是能保证这个速度的作家,无法保证本本都是精品。

“我考虑一下。”没其他事要讲,顾陆就先挂断电话。

顾陆每年两本的速度是习惯了的,他是个习惯了什么,就不想更改的人。哪怕这习惯并不是最佳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今年几乎没进行短篇连载了。去年至少还有黑镜系列。

“把写短篇的时间增加些,好久没有抽到短篇了。”

顾陆从u盘里点开这部小说,几年前就写好了。当时名气和社会地位没这么高,所以时间还挺多,抽到就能先写出来,不需要等排期。

“谨以此书,送给cc的心理学科普书。

此外,虽然书中人物的基本设定来自大嘤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柳林风声》,但只是借用了书籍的人物形象。如果你没有看过《柳林风声》,也绝对不会影响你。……”

这是开篇导言。顾陆想了想,删掉了第一句。没必要了。

两本童话书,再来两本科普作品,也互相对应。

依靠小王子和借东西的小人,在童话领域地位是稳固的。

平面国和蛤蟆先生,在科普领域,应该更加稳固。

况且当前不发表,好像以后机会也少了。

很快,顾陆接到一个电话,是汪社长的来电。

还以为是欧维出版的事,没想到是——“小顾啊,还说你不会演讲!”

“啊?”顾陆诧异。

“前面邀请你来黑省共青团子给我们讲讲,还说自己不善言辞。”汪社长说,“小顾,你对世界文化史,非常有研究啊。”

“你在北大和元空老师的交流视频,在互联网上人气非常高。”汪社长又说。

之所以打来这电话,是汪社长依旧想邀请对方来一趟黑省。

兼任黑省共青团子一把手的汪社长,太知道顾陆在华夏的重要性了。

诸多省级青团子之中,要想脱颖而出,不弄出点不同的东西,怎么行?

哦对了,有件事忘记说了,总社扩招了。倒不是因为欧维这部作品,准确说是本来就缺人,这次书籍的火爆更是彻底拉爆。

新青年出版总社新入行的职员小康,小声地询问,“感觉汪社长平时不怎么在公司啊。”

“汪社长可是我们出版社的定海神针,你懂什么!”老编辑说,“汪社长可是黑省共青团一把手。”

“哦。”小康点头,他并不知道这职位的含金量。

“汪社长还是黑省作协的副主席。”老编辑继续说。

“那是挺厉害的。”小康说。

“……顾陆老师你知道吧?”老编辑说,“就是我们汪社长挖掘的,说一句是伯乐也完全没问题。打电话称呼也是小顾。”

“卧槽?!”小康当前有深刻的体会了。

严格来说,黑省青团子一把手>黑省作协副主席>顾陆伯乐,但来自于个人认知方面的问题,小康的惊讶是阶梯上升的。

汪社长口中的视频,并非学生摄影,而是元空老师到北大的讲座,校方本就会录制视频。

完整的视频两个小时左右,在北大官网安安静静地躺着,没什么人气,但经由学生切片的十几分钟视频,却点击量非常高。

《顾陆和元空新老作家的交替之谈》

《我来把写作分个等级吧,顾陆的硬核划分》

《你支持元空,还是支持顾陆?》

《为什么顾陆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

等等标题,再加上欧维正热销,不吸引眼球才怪。

通过视频,也可以看具体的情况。

视频里元空在讲堂上分享着,对自己刚刚即兴创作话题进行一个总结。

“今天,我所讲的即兴创作的利弊,只针对普通人,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元空指着自己。

台下的学生们就不相信了,能在华夏成为顶尖作家的人,怎么可能是普通人。

当真是马云说自己当老师是自己最开心的阶段。

前面举手的镜胖男嘀咕着,“这个逼装得一点都不好,我给零分。”

只听元空继续说,“天才的世界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我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顾陆。”

“顾陆老师是我们北大的学生,也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作家,各位应该很熟悉吧?”元空说。

此起彼伏的回应,很熟悉!

在座都是九五后,完全是从小听着顾陆的姓名长大的。

七嘴八舌地说着。

实话实说,即便是北大校长,也没办法频繁上官媒。

但顾陆,两次新闻联播(法兰西那次和毛熊国这次),三次参考消息,四次环球时报专访(更多的顾陆婉拒了),n多次人人日报头条。

“顾陆可是我好哥们,还曾经指导我写小说!”镜胖男嚎一声,吸引来不少目光。

“?”身旁的顾陆。

被顾陆指导过的网络小说?好像有点吸引人哦。座位附近的几个同学开始询问小说的名字……这小胖子是会宣传的。

“你们知道顾陆为什么被称为天才吗?”元空也没想等同学们回应。

他自己说,“十五岁写出小王子,十六岁参加国家文化交流团写出《不朽的逃亡者》,这些都只是基础。”

“我站在一个作家的角度,更惊叹的是顾陆老师的学习能力。”元空说,“我曾研究过顾陆老师的作品,我就非常地费解,看了五部长篇,五部长篇的笔锋全不同。”

“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元空说,“这夸张得就像个外星人。”

元空意识到自己有点激动了,手赶快地伸向保温杯。他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曾经也试过……自己尝试之后才感觉到,一本书换个笔锋是多么变态!

看台下同学们眼神里透露着迷茫,水也喝不下了,他必须要让同学们清楚其中的利害。

“广外教授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作家对知识的累积和利用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顾陆,另一类是排除顾陆以外的其他作家。”元空说,“我起初看到这说法,也认为非常的夸张,但阅读了教授的理论,关于依恋型和依赖型创作的提出,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顾陆就是很顶尖的,看完一本书能够马上构思出一个故事,这种天才本身就一直在进行即兴创作。”元空说。

好吧,他的得例子还是没有接地气,同学们感受并不强烈。老编辑的距离是有效的,元空是无效的。

“其实我个人一直想和顾陆老师进行交流。”

没错的,哪怕元空新书七出祁山的销量被挤压,但他本人是非常敬佩顾陆的。不谈畅销书,光续写托尔斯泰的遗作,就是难以想象的事。

“元空老师,其实今天顾陆老师也在台下坐着。”第一排的武副校长找同学拿起话筒,突然发言。

“嗯?”元空登时错愕,喝口水压压惊。

“那让我们鼓掌,邀请顾陆同学上台给我们说两句。”武副校长说。

啪啪啪啪——

掌声是非常热烈的,元空本人也在鼓掌,他内心稍微后悔,早知道顾陆在,就准备点更有营养的内容了。

我是来当观众的,为什么要上台?但顾陆还是起身了。副校长的突然点名,让顾元两人都有些懵圈。

哦——伴随着顾陆起身,听取学生们惊呼声一片。

就做身旁的镜胖男表情最夸张,双眼和嘴巴瞪圆,“哦?!顾陆老师你看看我,我是在哔哩哔哩请教您问题的。”

嗯?固拉多不会飞,好熟悉的ID,顾陆回忆了一番,前几个月,是有个网友作家非常有礼貌地请教一些写作问题。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顾陆熟读了太多名著,故此,在写作方面给予了一点意见。

所以镜胖男的作品还真是受过他指点,对方真没乱说。

镜胖男很后悔啊,写作方面的偶像坐他旁边,怎么都没能发现,错亿!

顾陆和镜胖男比了个手势,示意自己记得,随即走上台。

“元空老师好,元空老师的作品我非常喜欢。”顾陆进行商业互夸,“今天以司汤达举例的即兴创作,也让我受益匪浅。”

“言重了,早知道顾陆老师在台下,我也就不发表浅薄的看法了。”元空的年龄可以当对方叔叔了,但甭管其他,没多少作家第一次面对顾陆不紧张的。没办法,国家背书给的滤镜太大。

台上气氛有点尴尬,元空主动打破尴尬,“顾老师要不要讲两句?”

“我也没准备啊。”顾陆实话实说。

没准备好啊,很合理。因为元空自己准备也是不足的。

“既要跟着陆教授为汉语添砖加瓦,又要承接与国外的文化交流,顾陆老师是非常忙碌的。”武副校长开口说,“顾陆老师今天是忙里抽闲,给我们讲两句吧。”

是不是感觉副校长的行为有点迷?站在顾陆视角是这样的,但站在北大副校长的立场,他这行为也比较正常。

“那我就顺着司汤达讲两句吧,”顾陆说。

司汤达我懂啊,元空对司汤达颇有研究,所以主动把麦克风递过去,作洗耳恭听状。

“司汤达、卡萨诺瓦、托尔斯泰,我会将其排列三位作家。”顾陆一开口就透露着不同。

这三个名字,司汤达和托尔斯泰同学们都熟悉,但另一位……

元空阅读量非常广泛,但连他都没听过这名。

“卡萨诺瓦,这名字大家都比较陌生吧?”顾陆说,“那唐璜是否要熟悉的多?唐璜是西方的一个艺术形象,代表着的是风流浪子,沉迷女色之人。唐璜是艺术形象,但贾科莫·卡萨诺瓦是真实存在的,十八世纪意呆利作家,更为人熟知的是他追寻女色的风流才子形象。他比唐璜更厉害。”

说到唐璜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台下学生们的认知度也调集了起来。

“卡萨诺瓦并不算个作家,因为他最出名的作品《我的一生》,就是回忆录。但他同样也为欧洲小说留下了丰富的素材,他写了十八世纪的士兵和国王、亲王和有教皇、流浪汉和赌场骗子,还有阉人,驱赶妓女者、歌手、哲学家等等,后世有太多的欧洲歌剧的人物底色都来自于这本书。”

顾陆说,“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这三个名字,这三位作家,我认为是代表着写作的三个阶段。排名是分先后的。”

给已故名人排序?元空咂舌还真大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更何况很多作品因为其历史贡献加层,性是无法估量的。好比欧洲四大名著,现在看至少有两本是不知所云。

元空看着侃侃而谈的顾陆,你不是没准备吗?怎么一上来就开大?

“这三位作家,代表作家创造功能的自我提升。首先卡萨诺瓦是最持久的,也最不需要技巧的,比我的厨艺还要质朴。”

“之所以是初级,是因为卡萨诺瓦那个时期,只是简单的自身经历和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如同他的代表作《我的一生》,非常自白的讲述自身荒唐的生活,以及经历重要事件。卡萨诺瓦并不对这所有一切研究,也不下结论。”顾陆讲述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