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农业狂魔 > 第44章 巡村

农业狂魔 第44章 巡村

作者:好多牛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2:19:41

第44章 巡村

第44章 巡村

老支书的俄文,写得还是很不错。

字符紧凑,线条刚劲,整体简洁的像个将军。

并且写速极快,只消片刻,便将原标签翻译出来,并拓印在油纸上。

负责印刷的人员,将油纸铺进一米长宽,用于印刷试卷的木头盒内,再盖上粉色的空白纸张,推动滚轮,一版粉底黑字的标签就做出来了。

然后裁剪、分发,用透明胶带粘在礼盒上……

“漂亮!”老支书端详自己的杰作,很是自豪,“我这一手俄文,毛子都能把我当成自己人。”

余阳本打算恭维一番,把老爷子供起来。

却猛然想起自家有电脑,有打印机。

其快步走进砖窑办公室,找到买来的电脑,连接各种线路,再对接打印机。

开机,点亮屏幕,创建文档,编辑字体,排版校队,保存,然后把电脑设置成俄文,重启。

等再次开机,打开文档,直接打印。

老支书看着打印出来的俄文标签,满头问号。

余阳点支烟,微微后仰,“老爷子,时代变了!”

老支书一生要强,挑刺道:“你这是逐字翻译,语法不对。”

“您能看懂吗?”

“肯定可以。”

“那不就对了,俄文要啥语法?”

“……”

就在这时,二哥一溜烟跑出去,紧接着又抱着小霸王学习机冲回来,满怀期待:

“大当家的,你把我的电脑也改成俄文吧?”

“……”

“不改也没关系,帮我连接打印机怎么样?”

“……”

“大当家?”

“二哥,实话讲,我水平有限,你不如打电话问问厂商客服,那边会教你。”

“好的!”

……

第二天一早。

不怎么开心的二哥,点燃了鞭炮和二踢脚。

29辆斯太尔半挂,满载豆苗和礼盒,在电视台的镜头下,排着长龙一般的队伍,从砖窑小路驶入省道。

然后在小洋楼,贴上路政和高速管理共同颁发给余阳的通行证,直接上了高速。

跟在后面的县主管,累了,睡着了。

等到了高速,方才清醒。

“这么快咱们就从拳铺高速上下口,跑过来了?”

“是啊主管。”秘书回应道。

“有个上下口,确实挺方便。”

可惜十里营的这条高速,由东山省主导,沿途各地市出资,再由各地市管理。

他一个县主管,压根插不上话,更别说给十里营设置上下路口。

……

此次北上,老韩带队,张海随行,县主管和县武部陪同。

送走车队之后。

余阳与岳东来一起回到余家村。

俩人在四海通达农贸公司闲聊许久,确定了今后供货数量,又制定了创建菜贩子协会的章程。

等吃过午饭。

余阳略带醉意的回到小洋楼,左右瞧瞧,感觉无事可做。

干脆揣上保温杯,巡视自己领地。

一周过去,在人多力量大的掩盖下,停车场的围墙已经建成,仅留一南一北两个大门。

从省道跨过路沟,迈入南门。

长约300米,宽约200米的空地上,西边坐落着一排民舍,足足20座。

一部分用于办公,一部分租赁出去,用于汽车维修、快餐住宿。

东边同样是20座民舍,全部被改造成宿舍。

一部分交给员工,一部分对外租赁。

中间则是停车场。

包括农机停放区、私家轿车停放区、大型半挂停放区、临时车停放区。

而走出北门,前方便是余家村。

西侧院落转租给菜贩子,用于合租、办公。

东侧院落暂时留在村民手中,不然人们没地方住。

主干道两侧,则多了许多门头。

商店、水煮面、壮馍摊、包子铺、羊汤馆、五金电器、钢材电焊、私人加油站、轮毂轮胎、充气补胎、轴承三角带、农机农具…………

隐隐约约还能看见一家沙县小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搬来的。

而收入增加,村里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升。

至少余家村的败家子们,已经阔气的不做饭了。

并且见人就让烟,最低都是10块钱一包的泰山、一支笔,或者小熊猫。

“狗窝里放不着油饼!”

余阳虽然嘴上骂着,心里却挺欣慰。

因为只有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如果全都藏着掖着,谁来余家村做买卖?没人做买卖,各方各面就起不来。

一路思索。

不知不觉来到村子最东头。

泥泞的胡同里,村长的堂叔正拿着20块钱一包的小中华-软八喜,招呼一群菜贩子到家里取货。

当初余家村集体投入豆苗产业,有的贪图省事,把火炕交给三元农业,每個月拿固定收益,全家老小再跑塑料大棚忙活,多赚几份收入。

也有的把豆苗留在手里,只交纳1500块钱的技术支持费,然后联络菜贩子,亲自售卖。

于是村长堂兄就做起了二手菜贩子买卖。

比如某个菜贩子急需大量豆苗,但需要排队两天才能从三元公司拿到货。

怎么办?村长堂兄找到对方,确定数量后,以每筐加5块,甚至加10块的价格,达成一致。

然后从村里改造火炕后,不愿跟随公司出货的农户手里收购。

借此赚取差价。

但这只是二手菜贩子雏形。

等对方拥有了一定资本,估计会把村里的火炕,从三元公司手里接过来,算是有个样板。

然后从塑料大棚批发散装豆苗,再从塑料厂批发保鲜盒。

等运回家中,男女老少齐上阵,把豆苗撕扯成小规格,贴上自己的标签,倒卖给急需豆苗的菜贩子。

辛苦是辛苦了点,却能赚更多。

这也是余阳决心组建菜贩子协会的原因之一。

毕竟越是赚钱的买卖,越会让人铤而走险。

三元农业保鲜盒,比筐装规格小三分之一。

二手菜贩子的保鲜盒,估计会小了一半。

如果再过一段时间,说不定他们敢在保鲜盒里掺野草。

所以,需要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

对豆苗成色、质量、规格,甚至大豆种、培育过程、使用农药种类等等,全都做出严格规定。

这不是限制自家发展,这是限制别人发展。

当然,对于村长堂兄的做法,余阳持欢迎和支持态度。

因为这跟茅台镇没什么区别。

余阳从村东头,沿着扩宽到6米的土路,回到小洋楼。

瞧瞧时间。

下午3点。

刚打算睡一会,坐院子里晒暖的老支书,吆喝着来客人了。

余阳出门一瞧,竟然是个大光头。

对方西装革履,盘着一串油光锃亮的楠木珠子。

“余老板,生意兴隆啊。”

“你是?”

“鄙人在隔壁南河做生意,凑巧手里有几个门头和几家餐馆,老家泛县距离这边也挺近,打算从您这定期批发一些豆苗。”

“原来是范老板。”

“哎呦,鄙人的姓,能入余老板的耳,何其幸哉!”

余阳察言观色,明白对方应该是南河那边的大哥,“既然是朋友,那咱们就好说了,只要你们那边不拦我这边的车,也不打轮子、燃油和人的主意,咱们可以做生意。”

“那是那是,咱做的都是正儿八经的生意,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您放心,出了事找我。”

光头胖子说完,向后招招手。

其两名下属连忙从皮卡车厢内,抬出一块长达两米五,足足一米宽的大板茶台。

看木纹和材质,像极了黑檀木。

“余老板,开业礼物,来的晚些,不要嫌弃。”

余阳同样招招手,小堂弟立刻带人送来新制作的5盒火锅蔬菜大礼包,“回去尝尝,可以的话,接收预定。”

光头胖子透过礼盒正面的透明塑料,看清一样样放在保鲜盒里的蔬菜,“哎呦,余老板,这确实是稀罕玩意。”

“别嫌弃就好。”

“那咱们回头联系。”

“不送。”

大堂弟已经找菜贩子,打听了光头胖子的身份,目送对方离开后,凑到余阳身边。

“三哥,这是混迹濮阳的范涛,家中兄弟四个,涉及各行各业,他在南河有三家酒店,两个大型商场,早些年也是风云人物,现在洗白了。”

“洗白了也改不掉这身匪气,你看我,多正?”

“你身子歪了。”

“很正啊!”

“真的,往左歪。”

“我看伱是眼瘸了。”

余阳点支烟,同样目送南河大哥离去,脑海里却认真回想自己在另一个时空,有没有接触过范家兄弟。

就在这时。

老妈打来电话:“三元,你爸要出来了。”

“那我去趟县城,把你们一块接回来。”

甭管范家兄弟是干啥的,反正老余不能跟董建搅合在一起。

否则。

这个爹不要也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