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 第506章 外向的源头,扯淡的《天道》 13

第506章 外向的源头,扯淡的《天道》(13)

第506章 外向的源头,扯淡的《天道》(13)

左晓青和颜丹辰都很好奇。

左晓青猜测:“恶心人的话,会惹人烦吧?”

颜丹辰想了想:“这应该不是什么好行为,时间长了,人精神会出问题,恐怕会疯。”

“都不太对。”沈三通摇头。

两人期待的望向他,沈三通把毯子往身上一披。

左晓青摇了摇他:“你说句话啊?”

“说什么?”沈三通打了个哈欠。

左晓青:“你自己开的话头,你问我说什么?”

“这就是机密了,一般人不能告诉,不行,有点困,我眯一会。”沈三通把头一盖,倒头就睡。

颜丹辰拿脚踢他:“哪有你这样的,别卖关子。”

听到呼噜声响起,两人极其无语。

后排坐着听了全程的元泉,捂嘴偷笑。

不得不说,沈三通是个很有魅力的人。

要是专一点就完美了。

飞机降落在天津。

下了飞机,左晓青戳沈三通:“你快说,吹狗哨吹多了会遇到什么情况?”

“你知道我最讨厌一些媒体哪一点吗?”沈三通反问。

颜丹辰跟在后面催促道:“说话说一半!”

“顶嘴我更不说。”沈三通一点也不急。

上了当地院线安排接待的车,一行人往酒店去。

跟上车的颜丹辰翻白眼,没好气道:“当然是他们抹黑你,难道你喜欢被人抹黑?”

“晨姐,你态度,有点恶劣哦。”

沈三通摇头:“我这个人心理很强大,这些批判我根本不在意。”

因为好奇也跟着上车的元泉吐槽:“你快说,我们洗耳恭听。”

沈三通道:“我最讨厌的是他们拆解我的叙事。”

“拆解叙事?”左晓青念叨了一声,开始吟唱:“叙事学是科学学科,发源于西方,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于世。”

“80年代中期,叙事学理论开始被逐步介绍到中国,特别是杰姆逊在北大的演讲,带来了中国叙事学的繁荣。”

“86—92年是对叙事学译介的最活跃的年头,西方最有代表性的叙事理论作品基本上都是这期间翻译过来的。”

“中国本土化的叙事研究也有了显著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有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罗钢的《叙事学导论》(1994)、杨义的《中国叙事学》(1997)等。他们在借鉴西方叙事理论的同时,也以中国所特有的文学资源和话语形式,丰富了叙事学理论,为西方叙事学理论的中国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叙事学的发展也给当代小说创作实践带来了重大影响。新时期小说特别是先锋小说,无疑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叙事革命。”

听完这一大通,颜丹辰和元泉都是学渣看学霸的眼神。

让左晓青装到了。

“.青姐,你比我更能说。”沈三通挺意外:“你这哪来的?”

左晓青轻描淡写道:“我拍了部电视剧,涉及哲学、商业、宗教、人性、爱情、文化与生死,为此读了不少书。”

元泉道:“《天道》吧,这部戏去年播出三个月就禁播了。”

“青姐第六集你那个葡萄粒,我印象深刻。”沈三通道。

左晓青不由娇嗔,打他:“怎么跟你姐说话的,去你的。”

颜丹辰问左晓青:“《天道》为什么禁播啊?”

左晓青道:“制片方说涉嫌泄露天机与商业机密。”

“那是往脸上贴金,《天道》这部戏,就不该过审,禁播也是理所当然。”

沈三通道:“这就是我说的叙事问题,不是学术上的定义,而是讲故事的方式。不只是媒体,我们圈子也是问题重重。”

“叙事学发展过程,就能一叶知秋。八十年代,直接照搬国外的就行。”“有个专有名词‘填补行业空白’,不少行业的权威,学历远比现在他们手下的学生低。”

“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以先发优势成为学术权威,掌握学术资源,可以称之为学阀。”

“理工科尚且好说,不能说学阀没有阻碍,但理科服从于基本法则,工科要落到生产车间、机械制作、基础设施,干的不好就是不好,设计的产线没法用,就是没法用。”

“最可怕的是人文社科,没有数学标准,也很难证伪。”

“如经济规律、社会原理验证时间动辄五年、十年,甚至更长。”

“经济学的休克疗法,先在一个小国尝试,自我肢解,米国控制的一些世界金融机构注入了资金,重新启动。”

“经济学家、媒体一顿猛吹,到了大毛休克了,需要注入资金活力的时候,米国为首的不救了。”

“趁你病要你命,大肆掠夺大毛的资产和人口,所有一切。”

“当休克疗法走完一遍实践流程,知道了里面的门道,代价是大毛人均寿命下降十年。”

“哪怕这个学说的创始人,‘幡然醒悟’,抨击其所扶持的势力,但在媒体叙事中,也成为了其先进性,毕竟人家至少敢批判,敢于纠错。”

“实际上,这门学说,作为一种工具,鼓吹、扶持这个学说的势力,已经达到了目的,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对于大毛和东欧的掠夺。”

“社科类如此,而文学类、艺术类更是重灾区,连个验证的渠道都没有,先发者,占据了山头,也就把持了标准。”

“最初的标准又是什么,也就是八十年代,照搬外面的那一套,纵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以人文类研究者的智力水平,也做不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彻底本土化。”

“学术如此,反应到外围的实践,形成了一套固有标准。”

“以外为美,以西方为美,成为了自然而然的叙事,《天道》就是这种叙事的大成之一。”

下了车。

颜丹辰、左晓青、元泉光明正大跟着沈三通进了房间。

没什么不好意思,是为了寻求知识。

进了房间,沈三通喝了一口水,看了看时间,十点多:“我让助理送点吃的。”

“你快说。”左晓青催促道。

这个时候的沈三通,对她来说格外有魅力。

左晓青喜欢这种成熟能包裹她的男人。

沈三通见颜丹辰和元泉双眼亮晶晶,感觉以后可以走说教路线。

圈子里有些女明星爱慕虚荣,但也有些女明星喜欢爹味。

沈三通望向左晓青:“《天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左晓青介绍道:“讲述了年轻的女警官芮小丹通过朋友结识了商界怪才丁元英,并受托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

“丁元英异于常人的性格和让人瞠目结舌的才华深深吸引着芮小丹。借由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和制备音箱的契机,芮小丹和丁元英建立了恋爱关系。”

沈三通问:“丁元英什么背景?”

左晓青道:“起初在德国做私募基金,由于良心发现主动要求退市,因此资金被冻结两年。”

“他一个人回国在古城休养生息,因此遇到了刑警芮小丹,两人相恋。”

“他答应送小丹一个礼物,那就是让贫困村王庙村富起来,由此,他精心设计了一个杀富济贫的扶贫计划。”

沈三通问:“他一个华人,怎么在德子做起了私募基金,凭什么做起了私募基金。”

“你知不知道因为历史原因,德银对犹让步,有很多对方的资本,他一个华人怎么起步的?”

一旁的元泉看不下去沈三通的吹毛求疵,提醒道:“这就是故事设定吧,我记得原著是《遥远的救世主》。”

沈三通道:“《囧途》李成功,为了让其转变自然,我费了很大功夫,设计了他用一年时间思考,春运雪灾目睹很多武警战士的无私行动,还有牛耿作为直接原因。”

“我铺垫了如此多,一些媒体质疑我的故事设定,而《天道》丁元英哪来的钱都说不清,这可是他一路装逼的最大先决条件。”

“如此大漏洞,很少人质疑,准确说一些媒体不质疑。“

“这就是叙事的魔法,他们质疑、反抗我的叙事,而很喜欢《天道》的叙事。”

“我的《囧途》和《天道》的区别在于什么?我没有设定一个遥远的救世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