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从正一道童肝成万法天师 > 第137章 古怪石莲【求订阅!】

第137章 古怪石莲【求订阅!】

第137章 古怪石莲【求订阅!】

天台上山势苍茫,李阳和池彦泓走到林内,一座古朴破败的的小道观孤零零地依偎在青幽的松林中。

道观的外墙漆皮剥落,露出斑驳的青砖,山中雾气很重,苔藓在其上肆意铺画。

朽木门扉紧闭,池彦泓打开锈迹斑驳的铜锁,推门而入,迎面而来的是阵阵发霉的木香,还有一缕斜阳透过屋顶的破洞。

观内石砌的香炉已被风化得面目全非,无从辨认其上的花纹。几尊泥塑的神像,或站或坐,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庄严。

李阳跟着池彦泓先将小道观简单打扫了一番,而后池彦泓便拎着茶叶和一些祭品出去了,言她的师傅不喜被人打扰,李阳便留在道观里面等待。

面对这很有可能是自己身上阴阳食炁根法法脉最后的一只遗脉,李阳也多了几分好奇,将前院打扫完后,慢慢溜达到了后面的空间。

后面是很传统的道教对称式建筑,空间不大,正中建筑的匾额已经被风化的看不清楚字体。

李阳走到建筑前,这间小殿坐落于后院的对称正中央,整个后院的屋檐也被设计为两边高翘收拢,从小殿流泻出去。

“吱呀”

一把扯开铜锁,门扉因为太久无人开启传出刺耳的声音。

微风涌入小殿,带起一阵尘土,尘埃在空气中轻舞飞扬,阳光透过窗棂,将阴影拉得细长而瘦削。

这似乎是一个杂物间,李阳目之所及全部积满了灰尘,空气中的陈旧腐朽味有些呛鼻,捂住鼻子挥了挥手,李阳小心的打量着小殿里面的设施。

最外面是一些道士常用的器具,有发黄的玉质道簪,三清铃还有笏板、令牌、幢幡,林林总总,不是现代的样式。

虽然陈旧,但都是凡物,李阳探秘似的翻找一会,随后走到了小殿的深处。

小殿的正中央没有摆放神像,而是一副绢本墨笔画,画上是一个头戴鹿胎皮,身披鹤氅衣的老道士。

李阳颇感惊奇,殿中所有物品都沉积覆盖了许多灰尘,但只有这副画作上面一点尘埃都没有,连画梁上纹理都十分清晰。

画中的道士似在炼丹,但是丹炉倾倒,涌出朵朵金莲,老道面上似有颓色,发须被燎得黢黑。

画作没有署名,李阳也判断不出这是哪个朝代的,手指轻抚上画作,绢本的质感十分细腻,但丝毫没有李阳意料之中的灵异气息。

李阳阳头望着老道,不知道为什么,他看这道士的脸上轮廓,越看越有一种熟悉之感。

但是自从灵气复苏以来,他身边接触的基本都是道士,看得太多了,思索半天仍旧没有结果。

正想退出房间,脚下突然踩到了一枚硬物,李阳低头捡起,却是一枚造型古朴的黑色小石子。

李阳也判断不出这是否的小石子,因为它身上除了黑色还有道道金纹,望着锦华内敛,不似凡物。

将石子收到口袋中,又溜达了许久,李阳这才出了房间。

按照池彦泓所说,这个小观的法脉历史久远,不属全真正一,是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古食炁法脉。

事实也是如此,李阳一路看来,建筑多是古态

池彦泓一直到临近傍晚才回到小观中来,望着眼睛红肿,显然在师傅的墓前哭过。

李阳不知道如何安慰,想了想,只能递过去一张纸巾。就在这时,池彦泓看到李阳手中正在把玩的黑色石子,面色一变:“这是什么?”

“不知道,我在这小观中找到的,我发现这个观里面只有这个东西我有点看不透。”

池彦泓轻轻拭去眼角的余泪,拿过黑色石子端详,须臾,她面色惊诧的抬起头来:“你是不是去过后面那间紫清殿?”

“你说的是挂着张画像的那间吗?”

池彦泓又仔细打量了很久手上的石子,面色复杂:“你记不记得我曾经和伱说过,我曾经将一枚石化的古莲种放在师傅的故居,可当我五月份去祭拜师傅的时候,莲种生出了变化,没有任何的水与土壤,悬于半空生出三朵荷花。”

李阳点点头:“我知道,你说你在莲下坐了三日,三日后醒来时,莲花枯萎,然后辞去了工作开始周游蜀川名山寻找根法。”

池彦泓语气有些难以置信:“我们现在手上的这枚,就是当时那枚石化的古莲种。”

“?”

池彦泓继续追问道:“当时莲花枯萎后,根本没有留下什么种子,你这枚哪里来的?”

“而且,你看这里的金痕。”

池彦泓将种子递到李阳的面前:“这道金痕我记得很清楚,和当时那枚古莲种未发芽前一模一样。”

“你的意思是说,这枚石子就是已经结成荷花的那枚?”李阳面色有些古怪:“但是已经结成莲花什么都没有留下,怎么会再出现?”

“走,去紫清殿!”

池彦泓带着李阳又来到紫清殿前,李阳也反应过来这枚古莲种子的重要性。

在池彦泓师傅的口中,这枚古莲种可以预兆灵气复苏,随后在去年五月准时开放,而那,也是李阳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

道观夕阳叶影斑驳,与周围葱郁的山色形成鲜明对比,青幽的山影投射于地面。

两人复推门而入,

李阳带着池彦泓来到画像下面,这也是他发现莲种的地方。

池彦泓喃喃自语:“是了,当时我就是在这里静坐看古莲发芽的,如果有莲种掉落,我怎么可能会没发现?!”

李阳沉思片刻,问起了墙上的画作,

池彦泓打量了一眼画像,娓娓道来:“这是本派祖师白玉蟾当年的一段秩事。”

“相传白玉蟾曾用尽苦工3年炼丹,而温养不慎,致汞走铅飞,丹败垂成。

炼丹失败,对白玉蟾祖师爷思想上打击很大,但他并不丧气,而是继续总结经验教训。

在宁宗庆元二年,张紫阳知道祖师爷炼丹失败,命童自天基送金丹400字诀授白玉蟾,教其关防慎密。而后祖师爷方悟分玉沐浴之理。后购药材重炼,尽其防危虑险之能事。于庆元三年炼丹告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